查看原文
其他

全时段禁放与鞭炮声不绝于耳,何尝不是一种人性化的执法?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3-04-30

马上春节假期要到期了,窗户外又传来了鞭炮声,不由得想写写今年的“禁放令”。关于是否应该禁放烟花爆竹,这是个争议由来已久的话题,支持的与反对的,各说各的理,几乎达到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地步。

根据2006年1月21日施行的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据此规定,很多地方的县级以上政府,都会每年发布本地区的烟花爆竹燃放通知。在雾霾频发的那几年里,不少地方还以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形式,通过了当地禁放烟花爆竹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条例。烟语君的所在地区,就是在2020年,以人大通过的方式颁布了城区范围内的禁放令,一直执行至今。

虽然各地大多通过了禁放令,但每年临近春节,各种媒体上,都会传来网友们要求放禁的声音,今年尤为声大,各种理由都有。也许是响应了网友的呼声,不少地方也是放开了禁令,以山东为例,东营、滨州两地,就限定了条件和时间的情况下,允许在部分禁放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其他的地区,则仍是春节期间严格执行此前的禁放令。

可是,事实上,整个春节假期,尤其是除夕之夜,窗外还是烟花鞭炮声不绝于耳,尽管官方媒体还是在一如既往的强调禁放令的违法责任,但在执法中,并未见严厉执法。

在颁布禁放令的之前几年,每到春节假期,警方都是如临大敌,一有燃放者,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予以执法。今年初四的下午,带孩子经过小区的小广场时,看到几个大人领着孩子在放烟花,炸开的烟花高过了楼宇,在天空中炸开,而有人的警车,就停在楼宇的后面,并未见过来执法。双方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

有网文指出,尽管今年大多数地方仍在强调禁放令及违法责任,但规定的执行有了很大的弹性空间,很多地方对于民间强烈要求恢复燃放烟花的过年民俗传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执法力度。有网友跟烟语君讲,他刚放了了一个烟花,有巡警过来将他警告了一番,就离开了。

也许是因为三年疫情的结束,官方看到了民间呼吁需要释放积蓄已久的压抑,更是考虑到多地放开禁放令要是再严格执法就会造成标准不一的问题。很多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仅隔了一条河流,一边是节日气氛浓烈的烟花璀璨,另一边则是一片静悄悄的隔岸观花。

法令,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具有适用的普遍性和统一性。尽管授权了各地自行颁布禁放令,但终究会造成因地而异的法令不一的局面,本身就不符合法令的统一性规律。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基于环保、安全的考虑,为何不予禁放的地区,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经不起推敲啊!
其次,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爆竹声声辞旧岁”,早就融入了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甚至出现在了某地的禁放令里。依靠一纸禁令,就要改变几千年的习俗,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还有很多地区并不禁放,容易形成攀比的情况。采取高压执法的方式,执行逾久,面临的执法难度越大。
适逢疫情三年结束需要释放情绪的时刻,民众需要以某种方式抒发结束某种生活状态的外在表现。可能是基于以上因素的综合考量,各地纷纷放松了执法尺度,也便出现了警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执法现象。
肯定有人会提出,这样的执法现象,会令法律的严肃性、执法的权威性,受到质疑。但是,这未必是执法人性化、执法社会民意基础的反映。任何的执法,都是要考量执法的社会基础的,就像那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机械的执行法令,如果达不到令行禁止的执法目的的话,还不如不去执法。正所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执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让大多数人具有安全感,如果大多数人对于执法的必要性存在质疑,则需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去执法了。
执法的目的是教育而不是惩罚,过于强调严格执法,而这样的执法又不能获得大多数人理解和支持的话,很容易引发对于执法的合理性的质疑和反对,轻则不利于今后执法工作的开展,重则执法的权威性受到伤害。
今年1月2日,在河南鹿邑某景区,有人燃放烟花,警方出面制止,结果却出现了警车被打砸掀翻的现场问题。事后,当地警方发布通告,对抗法滋事者予以了惩戒。这也引发了该不该严格执行禁放令,还是通过执法尺度的把握满足群众要求的讨论。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指出,对于延续了几千年的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一禁了之,是对百姓心愿和传统文化的漠视,属于不懂得传统文化和群众心理的决策。面对这样的涉及广泛民意的法令执行,执法者应该拿出足够的容忍度,就像对待违章停车车辆先行警告驱离一样,达到和谐执法、不激化矛盾的社会效果。

记得有个电影里,有位年长的警察,每次带队到街上巡逻执勤时,都会先行警告街头摆摊的小贩快离开,再带人过去巡逻。有年轻的警察质疑他执法不严,但随着自己社会阅历的增多才发现,老警察的执法方式,才是最人性化、最符合社会利益的执法方式。

  往期文章:《满江红》:包装成家国情怀、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小品集锦


  往期文章:小品《坑》:每个躺平的主任后面都有支持他们躺平的局长


  往期文章:劳动者自愿就能免除单位违法责任?已被人社部通知及最新判决否定


  往期文章:法学女博士公开举报导师不正当关系,学的法律呢?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