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7%月薪过万!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出炉!

法研在线 2021-09-17

小编按:日前智联发布了《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期望能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现就业市场核心规律,为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在出台人才政策、制定招聘计划、开展就业指导及规划求职路径提供帮助和借鉴。软科特此转载,希望能给将要找实习和工作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


重要发现


基于《2019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的数据,企业校招岗位与应届生的数量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且需求增长幅度高于供给增长幅度,从而导致今年应届生的就业景气指数高于去年,从1.78升至2.68。同比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13万,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求职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


1. 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所增加,求职状态更加积极


2019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压力的感知较去年更加明显,认同就业形势有难度的比例为88.10%,同比上升5.30%。从就业行为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3月底,近九成毕业生参加过面试,同时,超四分之三的毕业生已经获取offer,虽然整体就业形势较往年严峻,但大学生们的求职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 要高薪但更爱学习,95后最看重职场进步空间


根据历年调研结果,大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关注的首要因素并非薪资水平,而是着眼于知识获取、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高层次追求。


2019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是“能够学习新东西”,其次是“待遇好,能挣钱”。结合前几年的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对于95后求职者而言,“待遇好”固然重要,但他们并没有单纯为了高薪而工作,能够得到学习进步的空间,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才是他们理想中的工作状态。


3.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求职预期与现实仍有落差


受到物价上涨、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19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都比2018年上浮一档。调研结果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占比32.39%;而从实际签约月薪数据来看,35.22%的应届毕业生的签约薪酬为4000-5999元之间,低于求职预期


从期望就业的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占比最高,随后分别是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可见工作稳定、待遇较好的国有企业依然最受应届毕业生青睐。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民营企业仍是人才消化大户,占据了签约单位的近五成,国有企业占三成。


从期望的就业行业来看,排名最高的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21.35%,从签约情况来看,IT/通信/电子/互联网签约人才数量仍居首位,所占比例为18.51%,与大学生求职期望基本吻合。


4. 新一线城市就业吸引力热度不减,一线城市吸引力有所上升


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地占比最高的是新一线城市,实际签约数据中,新一线城市同样超越一线城市,位居毕业生实际签约地榜首。一线城市吸引力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这与2019年复杂的就业形势下,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密切相关。


5. 就业心态更开放,创业型公司进入视野


调研结果显示,近一半的2019应届毕业生明确表示会接受创业公司的offer,明确拒绝的仅占7.66%。由此可见,虽然创业型公司体量小,雇主品牌不占优势,但得益于整体数量较多、成长潜力较高、职场发展空间大等优势,得到了多数大学生求职者的认可。


毕业生求职认知


1. 就业难度感知略有上升,压力更多来自求职经历



根据调研结果,2019应届毕业生对就业难度形势的感知较去年更加凸显,认同就业形势有难度的比例为88.10%,同比上升5.30%。


大学生认为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一方面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的感知传导到高校毕业生中,另一方面大学生数量连续多年攀升,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但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关键原因,还是来自于自身的求职经历以及新闻舆论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关于“就业难”的认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渠道:62.55%因为“身边同学就业的亲身经历”,51.06%因为“就业相关的新闻报道”,39.83%因为“家中长辈普及”,25.87%因为“校内老师普及”,22.60%毕业生因为“自身感觉企业招聘需求减少了”。受到自身经历以及舆论传播的双重影响,大学生求职压力明显增加。


2. “慢就业”现象加剧,部分应届生逃避就业挑战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当中,80.22%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比2018年基本持平;8.00%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慢就业是一种新现象,主要是指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同比上升1.01%;7.11%的大学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同比上升2.13%。虽然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求职大军当中,但选择逃避就业压力的毕业生占比也在缓慢上升。


此外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比为2.40%,同比下降2.38%;1.05%的大学生选择出国继续学习,同比下降1.58%。可见高校毕业生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趋于谨慎,就业仍是2019应届毕业生的首选。



从不同学校类型的数据来看,非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要明显高于双一流院校 ,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占比为75.97%,而非双一流院校的就业占比高达82.33%,主要因为双一流院校拥有更好的教学师资力量,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去向的选择上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此外,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为8.96%,出国继续学习的占比为3.49%,创业的占比为2.95%,均高于非双一流院校的数据。


3. 小平台也能有大作为,近半成应届生认可创业公司



毕业生是否会选择创业公司的调研结果显示,45.24%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会接受创业公司的offer,43.28%的高校毕业生持观望态度,选择了待定,并表示要看创业公司的行业/领域,3.82%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没想过这个问题。此外仅有7.6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不会接受创业公司。


具体分析选择创业公司offer的原因可以发现,在选择接受创业公司的人群中,30.27%是因为创业公司能锻炼人,7.82%是因为目前没有别的合适机会,7.15%是因为喜欢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而拒绝创业公司的主要原因在于觉得创业公司经营风险系数高。


在整体就业压力感知增加的情况下,2019应届毕业生对于创业公司的包容性有所增加,而创业类公司由于公司基数大,释放岗位相对较多,因此也成为大学生毕业求职的方向之一。


4. 要现在也要未来,大学生求职要高薪更爱学习



根据2019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最看重哪些因素”的调研结果,排名前五的因素依次是:能够学习新东西54.01%;待遇好,能挣钱47.31%;工作和生活平衡35.55%;企业氛围/人际关系和谐33.16%;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24.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益加剧,95后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虽然依然关注高薪职位,但也充分意识到职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不会单纯追求“钱多”,而是更加期待个人能力的提升,实现对自我价值的长期投资回报。



调研中还发现,51.36%的应届毕业生能接受的上下班通勤时间为0.5-1个小时;27.32%的毕业生可接受1-2小时通勤时长;13.63%的毕业生接受半小时以内的通勤时长;4.46%的毕业生接受2-3小时的通勤时长;仅有3.24%的毕业生可接受3个小时以上的通勤。由此可见,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通勤时间的长短也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


5. 超半数毕业生接受过择业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占比最高



据本次调研数据,在2019应届毕业生中,有55.18%的毕业生接受过与择业相关的培训或课程,38.60%的毕业生没有接受过培训或课程,另有6.22%的毕业生不记得是否有参与过培训或课程。



大学生择业培训的课程内容包括:简历制作、面试经验、职场礼仪、心态调整、职业生涯规划、邀请前辈返校传授经验、邀请公司HR来校讲授经验等。根据调研结果,在这些课程内容中,职业生涯规划占比82.57%,简历制作占比80.19%,面试经验占比62.93%,职场礼仪占比59.56%,心态调整占比44.16%,邀请前辈返校传授经验占比34.22%,邀请公司HR来校讲授经验占比26.21%。



从大学生择业相关培训或课程内容满意度的调研来看,50.45%的大学生对此类课程内容设计表示满意,45.97%的大学生并不满意于择业相关培训或课程的设计,3.58%的大学生则希望丰富大学生择业相关培训或课程的内容,例如:更加全面地介绍不同专业方面的入职必备技能、增加课程次数、分享面试经验、了解就业背景等。建议学校在设置就业辅导类课程时,多多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喜好,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辅导课程。


6. 近八成毕业生拥有实习经历



根据2019应届毕业生“实习经历对毕业找工作是否有帮助”的调研结果,近乎全票通过,94.62%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实习经历对毕业找工作是有帮助的。



参与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中,78.22%有过实习经历,有过一次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占比39.18%,有过两次及以上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占比39.04%;仅21.78%的毕业生没有过实习经历。实习可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公司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行业,稳固提升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和提供参考。


毕业生求职行为


1. 求职关注时间有所提前,求职态度更加积极主动



调研数据显示,在2019应届毕业生中,大二和大三开始关注求职的学生占比54.49%,大四开始关注求职的占比31.49%。对比2018年,从大二和大三开始关注求职的学生比例略有上升;从大四才开始关注求职的学生比例稍有下降。


大四学生求职关注度下降原因主要在于对未来比较迷茫、职业规划不清晰、在等待考研成绩或直接选择慢就业等。在研究生以及博士阶段关注求职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参加本次调研应届毕业生以本科为主。


建议学校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时间阶段的状态和心理特点,增加有针对性的相关课程和培训,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降低求职压力。也建议用人单位扩大校园招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的关注,以提升企业雇主品牌影响力。



调研结果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高峰主要位于2018年秋招时期,7-12月参与求职的毕业生占比近七成。和去年同期相比,2019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时间略微提前,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就业市场遭遇了一些新的挑战,毕业生求职压力加大,求职态度较去年更加积极主动。


2. 大学生求职首选在线招聘平台,线上投递依然是求职主流行为



调研数据显示,在2019年参与求职的大学生中,选择通过“招聘网站”的线上平台求职的占比最高,达到86.14%。线上招聘平台使用方便快捷,随着移动APP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扩大,平台自身亦不断发展优化,在线投递已成为求职主流行为。


选择通过招聘会、宣讲会、企业官网等渠道求职的占比也相对较高,分别为48.47%、45.02%和37.63%。此外,25.38%通过HR邮箱投递了简历,12.20%通过内部推荐投递了简历。“其他”选项中,主要有招聘公司APP和微信等渠道。


3. “海投”人数明显下降,95后求职目标更加精确



在参与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中,55.08%投递简历数为1-10份,占比最高;其次为11-30份,占比25.86%;投递31-50份的占比6.47%;51份以上的占比7.15%;一份简历都未投递的占比5.44%。


总体来看,2019年参与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当中,投递简历数11份及以上的合计占比39.4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58%。大学生在求职时选择“海投”行为的人数下降,主要和95后的求职特性有关,相对于为了提升面试几率的“海投”行为,大部分95后更加关注自己真正喜欢的岗位。


4. 超七成应届毕业生参加校园宣讲会,面试比例有所提升



调研发现,37.48%的毕业生参加过1-2场校园宣讲会,23.24%的毕业生参加过3-5场校园宣讲会,7.83%的毕业生参加过6-10场校园宣讲会,6.07%的毕业生参加过11场以上的校园宣讲会,另有25.38%的毕业生未参加过宣讲会。


2019年参加过宣讲会的毕业生比例为74.63%,同比微弱上浮0.28%。建议有校园招聘需求的企业应重视这一渠道,提早规划,利用进校园契机加大企业宣介力度,吸引优秀人才。



从参与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数据来看,参加4-5场面试的毕业生占比最高,为35.46%,同比提升7.90%。去年同期面试场次占比最高的是1-3场,可见在就业压力感知较大的情况下,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状态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此外,没有参加任何面试的应届毕业生占比为9.33%,和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侧面反映出今年的大学生就业依旧存在一定压力。


毕业生求职结果


1. offer获取数同比下降,大学生求职心态迷茫



参与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当中,截至2019年3月,24.19%的应届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offer,和去年同期相比数据基本持平。


offer获取数占比头两位的是4个和3个,分别为14.76%和14.42%。对比去年,获得1-3个offer的占比上升12.01%,获得6个及以上offer的占比下降15.51%。


此种情况一方面和整体就业形势复杂多变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企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大背景下,对于offer的发放更加谨慎,从而减少offer发放数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增加大学生对于求职压力的感知。



针对2019应届毕业生未拿到offer/录用通知的主要原因,“太迷茫”占比最高,为26.22%。反映出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心态和求职方向出现不确定,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之类的辅导课程,以提高就业质量。其次是“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和“简历投递太少”,分别占比21.06%和13.04%,建议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技能学习,提高求职主动性。此外,“对找工作重视不够”、“面试机会少”、“获取工作机会渠道少”等也是应届毕业生未拿到offer的原因。


2. 签约率同比小幅上升,未签约主要因为薪水落差



据2019应届毕业生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明确已经签约的应届毕业生占比为30.30%,和2018年同比小幅上升1.80%。综合前文所述,在offer获取数据同比略有下降的情况下,签约率同比上升,说明了虽然经济形势复杂,企业发放offer更加谨慎,但大学生保有积极务实的求职心态和清晰明确的求职目标,即便不进行“海投”,也能取得不错的就业结果。


虽然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将提升自身价值,能够学习新东西放在首位,待遇好能赚钱放在第二位,但通过对“已获取offer尚未签约”的原因分析, “薪水/待遇未达到期望值”仍是毁约首要因素,比例为38.23%。其次是“职位/工作内容不喜欢”和“离毕业还早,还有机会拿到更好的offer”,占比分别为35.59%和31.36%。


此外,“工作地点不满意”占比为25.98%、“行业/企业前景不好”占比为18.16%、“工作环境不喜欢”占比为16.58%、“手中有多个offer,正在抉择中”占比为11.19%、“企业知名度未达到我的要求”占比为10.88%、以及“已经有意向单位,等待签约”占比为6.44%,都是影响2019应届毕业生签约的因素。


3. 毁约率同比呈现下降趋势,工作适合自己更重要



2019年参与调研的应届毕业生中,15.06%有过毁约经历,和去年同比,毁约率小幅下降3.50%,这也和今年就业难度感知较高有关、大学生对就业机会更加珍惜。


具体分析毁约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拿到了更好的offer”,占比为61.45%,其次是“试用期发现工作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占比为18.07%。此外,因为“用人单位的承诺没有兑现”和“有除就业外更好的发展机会,如出国、继续深造等”而毁约的占比分别为6.02%和3.61%。


总体来看,虽然2019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更加积极,对于就业机会也更加珍惜,但是在获取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发现工作内容与自身契合度较低、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依旧会遵循内心,选择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就业机会。


4. 实习经历不可或缺,社会实践经验需要丰富



2019应届毕业生认为成功获得offer/录用通知的主要因素是“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占比为57.66%,其次是“求职目标明确”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占比分别为50.39%和49.69%。


和2018年相比,排名前三的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并且占比均有所提升。拥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加上明确的求职目标,使得毕业生更容易获取offer。


期望与现实


1. 新一线城市吸引力维持首位,一线城市吸引力有所上升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地比例最高的依旧是新一线城市,占比为44.18%,同比上升4.00%,说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对较高的新一线城市,最受毕业生的青睐。一线城市吸引力小幅上升,占比为30.63%,同比上升3.27%,反映出在就业压力之下,拥有较多工作机会和成长机会的一线城市,即便生活成本高一些,还是能吸引不少应届毕业生。


此外,期望就业地是二线城市的占比为20.14%,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是5.05%,同比均有所下降。在整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相比体量较小的二三线城市,毕业生更愿意去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闯一闯。


进一步对比2019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所在地数据,发现实际签约地点比例最高的也是新一线城市,占比35.17%,一线城市签约占比为32.14%,说明吸纳大学生就业占比最高的依旧为新一线和一线城市,且占比均同比呈现增长态势。然而实际签约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毕业生占比14.87%,表明毕业生虽想去大城市发展,但因为生活成本高,加之多地出台引才政策,使得实际签约三线城市的占比高于期望。


2. 国企依然最受毕业生青睐,民营企业实际吸纳近五成



从期望就业的单位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占比最高,有33.17%的应届毕业生期望在国有企业工作,随后分别是三资企业占比24.55%,民营企业占比21.23%,事业单位占比11.42%,国家机关占比6.65%。工作稳定、待遇较好的国有企业依然最受应届毕业生青睐。


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占比47.25%,国有企业占比30.43%,三资企业占比13.04%,事业单位占比3.48%,国家机关占比3.48%。民营企业仍是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国有企业因为体量大、用工需求大,所以人才吸纳也较多。


3. 期望与现实部分不匹配,销售类岗位就业缺口明显



根据调研结果,应届毕业生期望从事的岗位排在前三的是技术、财务/审计/税务、运营,占比分别为17.95%、11.51%和11.04%;随后是行政/后勤/文秘占比9.85%,设计占比8.65%,研发占比8.53%,人力资源占比7.97%,市场/公关占比5.33%,采购/贸易占比3.92%,销售占比3.62%,产品占比3.24%,生产/加工占比1.02%,法务占比0.98%,客服占比0.72%。


从实际签约单位所属岗位先后顺序排名来看,第一位仍是技术岗占比23.19%,其次销售岗占比14.72%,生产/加工岗占比8.06%,运营岗占比10.30%,研发岗占比9.30%,行政/后勤/文秘岗占比5.27%,财务/审计/税务岗占比5.25%,市场/公关岗占比4.35%,人力资源岗占比4.34%,客服岗占比3.77%,设计岗占比2.90%,产品岗占比2.61%,采购/贸易岗占比1.39%,法务岗占比0.47%。


通过对比岗位供需数据,发现大学生求职依旧存在较为明显的供需不匹配现象。数据显示,销售类岗位实际吸纳的人才量仅次于技术,但毕业生就业意愿明显低于实际就业比例,与之类似的还有生产/加工岗位和客服岗位,均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行政/后勤/文秘、人力资源等偏向于企业职能类的岗位,在社会整体经济形势趋稳,以及企业内部岗位数量相对较少、人员流动性偏低的背景下,招聘需求低于求职供给,因此呈现较为明显的就业偏差。建议高校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就业现状,提前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求职辅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 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受追捧,但实际吸纳人才能力较弱



从期望的就业行业来看,排名最高的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占比21.35%;其次是房地产/建筑业占比12.42%,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占比10.95%,金融业占比9.89%,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公关/认证/外包)占比9.16%,汽车/生产/加工/制造业占比6.31%,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业占比5.50%,文体教育/工艺美术业占比4.94%,服务业(医疗/护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饮/旅游/度假)占比4.82%,政府/非营利机构占比4.60%,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占比3.20%,能源/矿产/环保业占比2.47%,农林牧渔业占比0.77%。


从实际签约单位所属行业先后顺序排名来看,IT/通信/电子/互联网所占比例为18.51%,房地产/建筑业为16.78%,汽车/生产/加工/制造15.49%,服务业(医疗/护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饮/旅游/度假)为13.48%,金融业为7.62%,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为7.54%,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为6.09%,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公关/认证/外包)为4.06%,能源/矿产/环保业为3.19%,文体教育/工艺美术业为2.03%,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为1.45%,政府/非盈利机构1.16%,农林牧渔业为1.16%。


数据显示,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实际吸纳人才比例与期望入行毕业生比例差距最大,达到9.50%,说明毕业生进入意愿强,但行业消化人才能力有限。房地产/建筑业、汽车/生产/加工/制造业、服务业毕业生进入意愿较小,但实际人才消化能力较强,建议相关企业考虑加大招聘力度、学校考虑通过就业培训适当给予引导。


5. 期望与现实存在偏差,七成应届生签约月薪不到六千元



调研结果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占比最高,达到了32.39%;随后为4000-5999元之间,占比24.86%;4000元以下的占比总体为23.44%;8000元以上的占比为19.31%。对比2018年,毕业生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0-5999元,占比46.05%,其次是3000-3999元,占比24.83%。经济新常态大环境下,受物价上涨,生活成本负担日益加重等因素影响,毕业生对未来薪酬的预期有所提高。


从实际签约月薪来看,有七成2019应届毕业生的签约月薪在6000元以内,4000元以下占比为35.77%,相比2018年六成应届毕业生签约月薪不足4000元,3000元以下占比为34.62%的情况,毕业生实际签约月薪同比有所提高,但期望与现实依然存在偏差。


6. 签约对口率有所上升,毕业生求职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签约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情况来看,2019年签约对口的毕业生占比为66.09%,不对口的占比为33.91%。2018年,60.80%毕业生签约对口,39.20%签约不对口,和去年数据对比,2019年签约对口率上升5.29%,不对口率虽然下降,但仍超过三成。


造成签约不对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很多学生入学时并未完全遵照个人兴趣报考专业;另一方面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是造成专业不对口的重要原因,很多毕业生面对难得的就业机会,对于专业是否对口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但是随着市场对多元化跨界人才需求的增加,跨专业求职也为高校毕业生扩大就业选择面、拓展自身综合业务能力、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重要契机。


来源:智引海外

“漏网之鱼”的经验不可靠

2019年法学C刊发文9+篇

《中国心学》创刊征稿

《法学杂志》2019年第6期目录与内容提要

“多元视角下的传统法律文献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十五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于我校举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五大学术专题征稿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