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法》第 28卷目录及稿约
依据规则的推理
[英]约瑟夫·拉兹著
朱 振译/
客观性与解释
[美]欧文·M·菲斯著
程朝阳译/
自然法的美国解释
[美]本杰明·弗莱彻·莱特著
杨天江 刘乙瑶译/
假装理论视角下的法律效力拟制研究
[荷兰]奥拉夫坦著
谢之杰译/
新法律现实主义
[美]托马斯·J.梅尔
[美]凯斯·R.桑斯坦著
周 磊译/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日]松澤伸著
吕小红译/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法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核心
[美]唐纳德·马歇尔
刘常庆译/
法理思维是什么样的?
——以“洞穴奇案”的想象和分析为导图
陈天翔/
格赖斯准则何以适用于法律解释?
宋旭光/
德沃金“预诠释共识”的方法论意义
王 静/
习惯的司法适用及其方法
武 静/
如何在判决书中援引指导性案例?
——以《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为背景
雷槟硕/
法律适用的逻辑思维
李丽辉/
相邻纠纷案件判决的正当性困境及其论证补强
何跃军/
注重裁判理由的可接受性
——“寄血验子”案的法律解释分析
范 跃/
判决公正与刑法适用的公众认同
——以深圳鹦鹉等系列案件为分析视角
姚万勤/
实质判断如何结合法律条文
——“德发案”再审判决中的利益衡量评析
张青卫/
“或裁或审”协议的界定与效力
——以法律解释学为方法
戴 曙/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周 蔚/
行政知识如何嵌入行政法教义学
——以“行政行为”概念为切入点
刘 星/
论行政协议解释的司法审查
——基于指导案例76号的分析
徐肖东/
回到规范分析:克隆人行为是否有罪的方法论审视
吴梓源/
解释论视野下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主体的认定标准
汤 君/
民法强制性规范的适用解释
陈晓聪/
论民事裁判中的比例原则运用
——从方法论视角切入
梁 超/
论消费者利益在竞争法中的功能定位与应用方法
陈耿华/
《法律方法》概况
《法律方法》是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论学科暨法律方法研究院编辑出版,陈金钊、谢晖教授共同主编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本刊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出版多卷,2007年入选CSSCI来源集刊,并继续入选近年来CSSCI来源集刊。从2019年起,本刊每年拟出版3至4卷。作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一方重要阵地,本刊诚挚欢迎海内外理论与实务界人士惠赐稿件。
《法律方法》是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论学科暨法律方法研究院编辑出版,陈金钊、谢晖教授共同主编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本刊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出版多卷,2007年入选CSSCI来源集刊,并继续入选近年来CSSCI来源集刊。从2019年起,本刊每年拟出版3至4卷。作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一方重要阵地,本刊诚挚欢迎海内外理论与实务界人士惠赐稿件。
稿件请以法律方法研究为主题(含译文),包括部门法学领域有关法律方法的研究论文。稿件正文应在1万字以上。本刊审稿实行明确的三审制度,对来稿以学术价值与质量为采稿标准,并由编辑委员会集体讨论提出相应的最终用稿意见。本刊倡导优良学风,逐步实行国内期刊界倾向的反对在他人论文上挂名的做法,对作者单独完成的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将不断推进实施用稿与编辑质量提升计划。
栏目
设置
本刊近几卷逐渐形成一些相对固定的栏目,如域外法律方法、法律方法理论、司法方法论、部门法方法论等。当然,也会根据当期稿件情况,相应设置一定的主题研讨栏目。
版权
问题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来搞
要求
1、本刊属于专业研究集刊,只刊登有关法律方法论研究方面的稿件,故请将这方面的作品投稿本刊。
2、稿件须是未曾在任何别的专著、文集、网络上出版、发表或挂出,否则本刊无法采用。
3、来稿如是译文,需要提供外文原文和已获得版权的证明(书面或电子版均可)。
4、来稿请将电子版发到本刊收稿邮箱 falvfangfa@163.com 即可,不需邮寄纸质稿件。发电子邮件投稿时,请在主题栏注明作者姓名与论文篇名;请用WORD文档投稿,附件WORD文件名也应包括作者姓名和论文篇名。请把作者联系方式(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等)注明在文档首页上,以便于联系。
5、本刊一般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前集中审稿,请在此之前投稿。本刊不收任何形式的版面费,稿件一经采用即通知作者,出版后邮寄样刊。
6、来稿需要有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欢迎在稿件中注明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工作(学习)单位与职称、学历和研究方向等。
7、为方便作者,稿件请采用页下注释,注释符用“1、2、3…”即可,每页重新记序数。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需要加“参见”,引用非原始资料时,需要注明“转引自”。每个注释即便是与前面一样,也要标注完整,不可出现“同前注…”、“同上”。正文中注释符的位置,应统一放在引用语句标点之后。
注释引
用范例
1、期刊论文
陈金钊:《法治之理的意义诠释》,载《法学》2015年第8期,第20页。
匡爱民、严杨:《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65页。
2、文集论文
参见焦宝乾:《也论法律人思维的独特性》,载陈金钊、谢晖主编:《法律方法》(第22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119~120页。
3、专著
参见王泽鉴:《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5~166页。
4、译著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60页。
5、教材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74页。
6、报纸文章
葛洪义:《法律论证的“度”:一个制度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4日,第5版。
7、学位论文
参见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山东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第182页。
8、网络文章
赵磊:《商事指导性案例的规范意义》,载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x?id=5535,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6月21日。
9、外文文献
See Joseph Raz, “Legal Principles and The Limits of Law”, Yale Law Journal, vol.81, 1972, p.839.
See Alek sander Peczenik, On Law and Reason, Dordrecht/Boston/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89, p.114-116.
Tom Ginsburg, “East Asian Co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Albert H. Y. Chen, ed., Constitutionalism in Asia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39.
引用英文以外的外文文献请依照其习惯。
《法律方法》编辑部
2019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