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发起的2020年中国仲裁周青年仲裁论坛暨第八届“中伦杯”全国商事仲裁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国际商会大厦成功举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轶教授,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庭长马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邹永贵,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仲裁与调解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曹丽军以及来自各地的仲裁工作者、仲裁研究者、仲裁征文大赛的获奖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青年仲裁论坛采取全场开放式讨论形式,注重各方的交流互动,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幕式、征文颁奖仪式及圆桌讨论,第二阶段为话题热论阶段。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监督协调处处长姚俊逸主持了开幕式。 首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轶教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仲裁与调解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曹丽军分别致开幕词。 王承杰秘书长首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对往届仲裁周的广泛影响力及本届仲裁周规模盛大、品类丰富的活动予以了高度评价。随后,他简要介绍了贸仲近些年来在仲裁制度上的创新,对疫情中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等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最后,他呼吁仲裁先行者们关注青年群体的需求,青年群体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共同开创中国仲裁事业新篇章。
王轶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对本次中国青年仲裁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提出本次青年论坛是在两个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因而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和价值。第一个重要背景是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信息文明,我们的法律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二个重要的背景是即将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大量的使用了框架性概念,这些框架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需要通过包括仲裁在内的纠纷解决实践凝聚法律共识。王轶教授还对青年仲裁人提出了期待并预祝论坛取得成功。
曹丽军秘书长首先对八年以来“中伦杯全国商事仲裁征文大赛”的举办盛况作了介绍,并举例说明了其在培养青年仲裁人方面的助力作用。他希望中国青年仲裁论坛和全国律师协会的仲裁专业委员会今后加强合作,让青年仲裁人和青年律师能有更多的交流。
随后进行了第八届“中伦杯”全国商事仲裁征文大赛的颁奖仪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杜焕芳教授代表组委会宣读了获奖名单,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并和嘉宾合影留念。
颁奖仪式后,资深国际仲裁员、前亚太区域仲裁组织主席杨良宜先生发表了题为“致青年仲裁人”的主旨演讲。杨良宜先生从个人经验出发,就学什么、怎么学两方面对中国的青年人仲裁人给予了谆谆教导。在学什么的问题上,他指出,青年仲裁人首先要加强学习,走向国际,开展国际的商事服务。学习英美的合同法、证据法以及仲裁法,学习实践中对抗的方法,要学习英美法的思维,了解中国法和英美法的差异。在怎样去学的问题上,他提出第一是要打好基础,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二是要寻找时机磨炼,在社会中锻炼。他还对青年仲裁人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青年人能在五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为主干力量。
主旨演讲后正式开启本届青年仲裁论坛的圆桌交流环节。此次圆桌交流由资深仲裁员、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箫主持,主题为“变与不变:仲裁制度的创新”。 董箫律师首先分享了个人感受,认为仲裁的创新力来源于商业交易方式的复杂化、仲裁用户对程序的更高要求、特殊情况下的需求等三个方面,同时对仲裁与司法的关系发表了看法。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庭长马军以“关于境外仲裁机构在我国开展仲裁业务的相关问题”为题,从外国仲裁机构、在华设立业务机构以及临时仲裁这两个话题开始,向我们分享了中国的司法机关对仲裁的支持和对司法审查这两个角度的最新发展。马军庭长认为,积极贯彻司法支持仲裁的理念,健全司法对仲裁的支持和监督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仲裁中心秘书长王文英博士梳理了贸仲在过去历程中的变与不变,介绍了贸仲对于中国仲裁制度的贡献,分享了贸仲走向海外的先进经验和收获。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业务拓展处国际案件处处长张皓亮介绍了北仲的制度创新,并谈了对仲裁服务边界的理解。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会秘书李雄风从特区国际仲裁机构的治理机制的变与不变,以及特区国际仲裁机构最近仲裁规则的修订分享了“特区仲裁的变与不变”,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下午,中国青年仲裁论坛热论环节正式开启,共分为三场主题讨论。 第一场讨论的主题是“境外机构在华仲裁与临时仲裁”,由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平律师担任主持人兼点评。首先发言的是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杨玲,她从立法溯源、司法监督演进、行政机关政策及当事人态度等角度分析了境外仲裁机构在华仲裁的机遇与挑战,她表示:在肯定境外仲裁机构在华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需要从修订仲裁法落实仲裁地问题、行政机关持续提供支持及境内外仲裁机构相互配合共同改善国内仲裁环境等方面着手以应对发展挑战。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牟笛从仲裁员和仲裁律师的角度出发,将2019年2.0政策遇冷现象归咎于政策制定者过于乐观、忽视当事人需求、机构担负风险过大等误判,建议通过将帮扶对象定位为话语权不够强一类中国当事人而非境外机构、方针定位为争夺话语权促进国际仲裁中国化、功能定位为境内外仲裁机构共赢及措施定位为行政服务而非监管等方面勘误。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中国首席代表张寸渊从境外仲裁机构的立场,表明在华设立机构时所关心的立法更新、办公地址、业务范围、信息保密及过渡衔接等需求,为内地吸引境外仲裁机构提供了思路。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霍伟从企业和律师代理的视角,谈论司法实践与行政政策配套、境外机构在华面临挑战、临时仲裁政策保障不足与当事人接受度不高等困境,提出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相互结合发展的建议。
第二场讨论的主题是“民法典与仲裁”,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宋连斌教授担任主持兼点评人。第一位发言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裴洋教授,他集中讨论了仲裁时效与申请仲裁的问题,表示仲裁时效规定应该由司法解释来确定。中伦律师事务所顾问戴雯律师将《民法典》中仲裁相关条款梳理成仲裁作为争议解决的方式、仲裁时效、仲裁机构的裁判权与管辖权及保证责任四大类。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夏晓红教授从仲裁法的角度,谈论如何理解《民法典》中规定的仲裁机构裁判权制度。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侯鹏律师将实体问题和仲裁实践结合,谈论了《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撤销、合同解除及新的情势变更原则三个方面的变动内容。
第三场讨论围绕“仲裁员、代理律师各自视野中的庭审”展开,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杜焕芳教授担任主持人。昆仑信托法务部总经理马荣伟从仲裁员视野出发,提出庭审一定要建立在专业和理性的基础上,注重合作与对抗的关系,在庭审中充分准备,也提出了改进庭审规则的一些思考。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仲裁业务部负责人朱华芳从我国的法院在审查、撤裁和不予执行案件当中对违反法定程序法定事由的具体标准把握上作出了梳理,提出作为仲裁员要在整个过程中保障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权利,作为代理律师要充分行使好当事人有的程序权利。全国知识产权青年委员、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理事钱海峰从个人由公司法务转型独立仲裁员的人生经历切入,以三个“最”阐述了对仲裁员及仲裁职业的要求。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谢国旺分享了仲裁员如何适用程序令这一细节解决仲裁时效和效率的问题,从效率、程序令的发展、程序令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发挥程序令的效能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详细阐述。
最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监督协调处处长姚俊逸作了相关总结,对本次论坛的发言代表、议题筹备小组、参会人员及赞助方表示感谢,对本届论坛的新亮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希望青年仲裁人行稳致远,广泛交流,加强交友,勇抒己见,也期待着更多热爱仲裁的人士加入贸仲的行列。
至此,本次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成功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现场探讨气氛热烈,不仅促进了业内的沟通与交流,且有利于优秀青年人关注、学习并投入到仲裁事业中,为中国仲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育部公布已出版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目录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2020年累计授予11650人博士学位,全国NO.1
湘潭大学法学院张庆霖老师在开学典礼上的精彩发言,新生必看!
书到用时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