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

法研在线 2022-03-25
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


王汎森


作者简介:王汎森,台湾云林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师从余英时先生)。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大学历史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任职。著有《权力的毛细管作用》《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等。





 一、简谈我的治学经历

 


我是台大历史系、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的,后来硕士学位论文很幸运地出版,当时被中研院看中,就进入中研院服务。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曾经中研院录取了很多硕士毕业甚至是学士毕业的人进来,当然这也只有人文学科才有可能,好比今天的英国,依然认为大学毕业就可以大抵看出一个人的程度。但我那时,或许是受到美国学风的影响,大都认为一定要有博士学位才能够进中研院,所以我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后来去了普林斯顿,留职留薪待了五年,又回到中研院服务,直到现在。我研究的重点大抵是明清、15世纪的一些文化、思想。

 


二、研究学问的快乐

 


什么时候我们研究学问是最快乐的?那就是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而自己又刚刚好略有所得,也就是你有一点点想法、心得,对这个问题有若干美好的想象,手头边又有若干的材料的时候,这时候是做学问最快乐的时候。

 


三、研究学问最痛苦的时候

 


有几件事情,是我觉得是做研究最痛苦的时候。第一就是校对,尤其是完成一篇文章,然后要重读,并且不断更改的时候。我在台大的时候,有位老师的名言是:“时间永远是不够的。”这句话当我年纪越长,越有体会。我这个人不怕读书,不怕写论文,但最怕的就是校对。首先它需要很多的时间,加上我这个人有坏毛病,看到不对的地方就会更改,甚至有一本书放了十年才出版,原因就是因为我太怕校对。但是我有两个方法来解决它,第一就是要限定自己在一个时间内把事情完成,好比我我每个礼拜会有一到两次会限定自己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一定要把文章完成,让时间成为你的压力,让你能够总是在限定时间中完成事情。我以前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认识了各式各样的人,一大堆很聪明的学生汇集在此,但是有超过一半你过阵子就看不见他们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按时缴交学期作业。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有一次,跟一位同学一起去逛超级市场,遇到了他的导师,老师跟他说:“许个愿,告诉我你什么时候把积欠我一年的报告交出来。”这是第一个,在限定时间内把事情完成。第二痛苦就是书写障碍,有的人很会读书,很会做研究,但他做完研究之后就会觉得,这有点复杂,不会写出来。事实上,这也是有解决方法的,一就是你不要急,不要边看书边写,我知道在座各位跟我很不一样,你们都是用计算机写文章,我还是在用笔写的人。我知道很多人都拿着一大堆书,边看边写,我做不来,我觉得那样也不是很好。论文它是一个有机体,它像一个生物,你必须让它自然、协调,互相论证。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个就是每一天一段一段写,永远不要一口气写完,这样你会发现文章有条理,而且不会内容跑掉。第三就是花时间去“呈现”,这是跟自然科学很不一样的地方,他们都是数据,很简单地就可以呈现。但我们不同,英文的论文如果你用词稍一有问题,人家立即给你退稿,除非你的文章非常非常的特别。我希望大家能够用60%的时间做研究,但用40%的时间写东西,而不像有些人只用10%。

 

四、写论文时要做的事情

 


第一,有创造性的压力。


这个压力不可以太大,大到让你无法正常工作、思考;这个压力也不可以太小,小到让你没有感觉,所以我说这是创造性的压力。


第二,要有责任感以及罪恶感。


对于自己的进度、学问、论文,当你怠惰了,当你没有以往那么专注了,要有罪恶感,督促你回到轨道上,而对你所处理的事务也要有责任感。


第三,有意义的问题。


这是最重要的。我以前台大的老师曾经说过,写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与写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所花费的时间是差不多的,顶多有意义的问题多花费几成的时间。有意义的问题,才可以使你做学问做得有兴趣,而一个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它的特色就是“与其它学科相通”,好的问题就好像一个房间,它里面有好几扇窗能够互通其他学问,往往其它的学科一个念头,或者一种新的说法,总是能够互相在某种程度上相通,这就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第四,材料要适当的集中。


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现在姑隐其名,他现在任教于台北的某大学。他硕士论文选了一个题目,很有意义,题目我记得没错的话,是魏晋南北朝某个时期北人南来还是南人北来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可以探讨南北文化交流。但是史料何其多,而且分散得太大,搞得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梦到一个人跟他说,我也是北方南来的,你别忘记我了。这就是材料必须相对集中的意义,这才不会让你花了80%,甚至更多的时间找资料,把你搞得半死。


第五,别把目光停留在材料上。


现在信息很方便,以前我们要翻档案,花二十年,但现在花几秒就可以找到一大堆资料,尤其一大堆汉籍电子数据库,简直是太方便了。但是,千万别停留在材料上,你必须将视角拉高,想想这些材料代表什么,而非一股脑地钻进去研究“里头”的东西。


第六,随时注意新领域。


投入新领域通常都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我们看诺贝尔奖的得主,大部分都是开创一个领域的人,而后来加入这个领域,并且顺利解决问题的人却没有那么受到重视。因此,随时注意新领域是很重要的,但是也千万要注意它是不是已经很“拥挤”了。有的学问在国外都已经发展很久了,你又突然投身进去,实际上收获并不会太大。


第七,问题要分多个层次看。


我是历史学家,我们都是在解释历史现象,在解释历史现象的时候,要尽量多分好几个层次看,但也不能太多,太多就会搞得复杂且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第八,形成清楚的论证。


当你着手撰写论文,要形成清楚的论证,最好是对整个题目有整体的看法,然后再开始写,别太仰赖数据库以及一大堆资料,要尽量有自己的想法。论文题目论证的这种概念实际上是西方在近代引进的,好比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黄侃,他也写了许多论著,但根据我的老师(余英时)的说法,他并没有形成问题意识,围绕着问题做学问,这也是论证式研究与传统中国学者之间的差别。


第九,写的时候就要有出版的决心。


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能够出版,而是希望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能够抱着一颗出版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你的决心够充分,认真把事情做好。


第十,研究、读书、著述是三回事。


我在中研院看到一些人,一辈子就是看书,而且是每天看,却很少著述。有时候去中研院餐厅吃饭,遇到他总会问说,最近有什么好书可以看?他会丢个几本书给我,我再去找找。你说他有学问吗?有,这就是西方说的移动式的仓储、百科全书,我要告诉各位,研究、读书、著述三者是不同的东西,但是三位一体,没有一个可以偏废。


第十一,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

 


五、写论文时应避免做的事

 


第一,避免眼高手低。


中国近代人物里面,有一位叫作黄侃的学者。他认为当时的学者都不如他,什么胡适、傅斯年,他认为人应该要把大体、细节都掌握清楚了,然后再开始写东西。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读书”,直到他五十岁的时候,他说:“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没想到同年就去世。这就是眼高手低的一个例子,人空有学问,但没有作品,评价就会不高。


第二,要克服心理障碍。


例如前面提到的写作障碍。


第三,别一直做准备。


不要老是花时间看资料、找资料,然后一直打转,一事无成。我以前在台大的老师(姚崇吾)有一句名言:“骑马要骑在马背上,游泳要跳到水里”,意思就是说想到就要去做!


第四,要知道在哪里舍弃。


我以前在普林斯顿读书,最聪明的就是一位荷兰同学,每个教授都夸她多好多好,对哪个领域多专精这样。但是后来她写出来的博士论文,却是最差的。为什么?因为她太了解每个东西了,所以她太注重细节,总是要计较A,又从A追到B,B到C,C到D,她的论文到最后成为一种片段问题的总集合。写论文要能够掌握大概,解决一个核心的问题,别拘泥在很多小地方,所以说要知道在哪里舍弃。


第五,事情的发展与历史研究是相反的。


历史事件的发生是A→B→C→D,但是历史研究却是相反的D→C→B→A,在这种过程里面,我们往往忽略很多事情。好比近代台湾,戒严时期党外最有名的人士黄信介。哪是黄信介?当时最红的是康宁祥,多少大学生逃学去听他的政见发表会,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他代表了当时温和改革派的主流。后来黄信介这些人成功了,因此得以留名。现在每个人在写的时候,就写黄信介,康宁祥被遗忘了。但是历史不是回去倒着扣,过度简单地解释,我们常常因为这样而把许多论点搞错。

 


六、学术研究的精神气质:性格与学术

 


什么是气质,这跟做学问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就是量材适性,了解自己的才性。中国有一部书叫做《世说新语》,里面花了很多时间来谈论人的才性,以前我不懂,后来我渐渐懂了。就是说人人有适合的地方,好比司马光,被同时代的邵雍说只是一个资质平凡的人,没有办法做哲学性的思辨工作,但他却编了《资治通鉴》,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读,我想五百年后、一千年后的人也会继续读《资治通鉴》。但又有多少人懂邵雍的哲学呢?并不是说那不好,而是要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才,你要找到并且去发挥他,任何人都可留名,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智商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又好比清代阮元的《十三经注疏》,他们都不是我们说顶聪明、领时代风骚的人,但他们做这种工作却也可以流芳百世,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使用。因此,我要告诉大家,了解自己的才性之后,要做切实的学问,不要赶时髦,这样才可以长远。

 


七、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寻觅、困惑、挫折是不可少的

 


人们当然不希望碰到困惑、挫折,这里只举一个例。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长达十年,其中为了考证钱谦益与黄毓祺的关系等公案,迟迟未能理清并获得确切答案,史学大师显然挫折万分,他在《笺释钱柳因缘诗,完稿无期,黄毓祺案复有凝滞,感赋一诗》中这样感叹道:“然脂瞑写费搜寻,楚些吴歈感恨深。红豆有情春欲晚,黄扉无命陆终沉。机云逝后英灵改,兰萼来时丽藻存。拈出南山一公案,可容迟暮细参论。”


后来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花了很长的篇幅讨论钱、黄的关系,不过学界对此仍有争议。举这个例子是说明,在研究的过程中,挫折与困惑是如何恼人。但是这一段挫折对于《柳如是别传》最后一章也不是全无贡献。它所逼出的种种设想与考证,仍然有开拓性价值。


事实上,困惑与挫折尝尝逼迫我们省视自己的对错、冷眼看自己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并尽量开拓自己,开发自己原先所未有的能力与契机。同时,也可能因为是对于当时约定俗成的知识提出挑战,故而是产生新知识的时候。即使是因此而了悟“此路不通”,也是一种知识上的贡献。


我曾问过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他最有价值的学术贡献,通常长成什么样子?他说,通常是在发现的过程中有困惑、挫折,而投到一流学术期刊时,一开始并不被完全接受,在经过几个来回之后终于成功刊出的论文。史学家严耕望认为他自己非常有创获的一篇论文《论唐代尚书省之职权与地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53年),在写作及刊出过程中也是充满困惑与挫折。


我个人的若干研究经验,也多少印证这个道理。我往往在材料或现象看似互相矛盾,或不可解,或与约定俗成之见有所不合时,充满困惑与挫折,逼使自己往上顶一格,寻求一个更具解释性,甚至更为宏观的解释。


我始终认为在研究的过程中,水到渠成、触手成春的工作,当然是有的。唐末武将高骈的诗“不知子晋缘何事,才学吹箫便成仙”的事情当然所在多有。不过,挫折、困惑之后,凝练而成好的结果则是更为常见的。

 


八、研究社群的塑造

 


受限于时间,我们跳过几个,简单谈一下来结束这次的演讲。首先我在纲要里面提到“懒散空间”,这是很重要的,我在普林斯顿的时候发现,一个好的学术环境都必须让人能够适当“放松”,而且能够让人跟人互相讨论,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台湾的学术环境就是太紧了,压迫得人们很有压力。第二个要谈的就是天才是成群而来的,详细可以去找一个报纸叫做《南方周末》,里面有提到,西方做学问是大家一起做的事,故一群人把一个人顶上去。

 


九、一些反省

 


最后,我要跟大家分享我的反省。那就是一张纸片不可少,一张卷宗不可少,你随时想到什么,都把它记下来,因为想法都是稍纵即逝的。然后要有胆量,像我做学问就是太保守。另外英文要好,最好是多学好几种语言,然后要多跟人讨论,多参加研讨学术会,但不要参加太多,做太多的讨论。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王汎森:《天才为何成群地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47—156页。


新任教育部长怀进鹏首次发声!

两所著名政法大学学子公开发声,极力促进这项制度的制定!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示材料公示情况汇总

中国政法大学获得1000万元捐赠

这部《中国法制通史》五百余万字,凝结了二十余位法律史学专家近20年心血

10个考博疑问,10句扎心回答,我想暴打回答者一顿,可是太真实了!

吉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推免素质类项目加分标准发布

三级律师落马了!

财政部原部长金人庆因家中书籍起火受伤,抢救无效死亡!
2022年考博咨询,请您别绕来绕去!
致考博学子的一封公开信
认清自我,先别着急问路!
真实数据告诉你,我国博士如何实现高速扩招,何时又减速!
建议大一新生班集体开展的10个活动
你愿意与我们进行一项交易或合作吗?
给法学班导师的十则建议

官宣:博士扩招1.1万!

末代统考博士即将诞生!

2022年考博,您需要什么帮助?

北大法学教授:我要招什么样的博士生?

99.99%的本硕博都在用的论文写作研究方法,你知道吗?

施一公:鼓励‘双非’院校学生申请来西湖大学读博!

华中科技大学2021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发布,博士2185人!

南京邮电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博士101+10人!

必须曝光他们!

律所主任可以被开除吗?

9月1日起,这笔费用免了!

主动投案!总队长张建芬被查!

曼联官宣C罗回归!网友:一觉醒来爷青回

陕西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代表风采

同济大学、厦门工学院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浙江海洋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1998-2020年全国累计招收博士141.6万!2020年11.6万,详细数据发布!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被立案调查
如何成为著名的法学教授
第七届“励青环境法学奖”获奖成果公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2020年中国法学研究发展状况分析——以CLSCI期刊发文数据为视角
第八届“湘江青年法治论坛”征文公告
中央网信办:取消明星艺人榜单!“赵薇怎么了?”上热搜!
第三届中国自然资源法治论坛预通知
河南省司法厅:关于参加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颁发的公告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2期法学论文要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政治学研究 》2022年选题方向、《国际观察》投稿邮箱变更声明与征稿启事

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法学27种!
《法学》2021年第8期要目
第八届犯罪学论坛——2021年“人工智能社会中的犯罪治理与防控”研讨会预通知
北京市法学会2020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公告,5项延期,3项取消!
第四届“三江源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名单
《南湖法学》审稿公示(2021年8月)
安徽省法学会就民法典实施后有关问题研究的征文活动公告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21)学术征文通知、“南京银行杯”第七届全国高校研究生财经论坛暨江苏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有用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