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歧视评论》第9辑要目
主编
简介
刘小楠,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
王理万,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
刘小楠,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中心兼职教授。法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总工会智库专家。主要从事人权法学、反歧视法及性别与法律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国际研究项目,撰写或主编了《社会性别与人权教程》《反歧视法讲义:文本与案例》《港台地区性别平等立法及案例研究》《20年,我们走了多远?——95世妇会后中国妇女权利发展状况研究》《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王理万,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研究员,《人权研究》(季刊)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博士,纽约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备案审查制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监察法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宪法学、人权法学、港澳基本法学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专项委托课题、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3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6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评论多篇。
卷首语
经过一年的征稿、约稿和组稿工作
《反歧视评论》(第9辑)终于得以付梓
经过一年的征稿、约稿和组稿工作,《反歧视评论》(第9辑)终于得以付梓。作为国内最早聚焦反歧视和平等权研究的集刊,《反歧视评论》一直得到学界同仁的厚爱,前辈和同侪积极赐稿支持。尤为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和学生加入到反歧视研究之中,他/她们关注现实问题、学术素养俱佳。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实务界人士(法官、检察官、律师、社群工作者)也加入到反歧视的研究之中,从而正在形成理论和实务紧密互动的“反歧视共同体”。本辑《反歧视评论》正是在这种背景和趋势下形成的,展示了反歧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辑《反歧视评论》选择了当下最受关注“职场性骚扰”“跨性别权益”作为研讨主题。孙萌教授和崔一冰的《人权视角下职场性骚扰可诉性问题研究》,详细展开了职场性骚扰概念的演变所侵害的具体人权,论证职场性骚扰可诉性的国家义务,并讨论了国内职场性骚扰的可诉性问题及其对策。原新利副教授和王静在《职场性骚扰的空间特征及对女性职业发展损害》一文中,关注到职场性骚扰的空间特定性,实为对女性职业发展权的损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反性骚扰制度的建议。卢杰锋副教授翻译了《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关于性骚扰问题的政策指南》,为性骚扰的认定和救济提供了颇为翔实、细致的指引,也为中国的制度建构提供了镜鉴。刘明珂律师的《中国跨性别者平等就业权保护——简评中国首例跨性别平等就业权纠纷案》一文,展示了司法实务与理论研究的张力,探讨了我国现行法律中就业歧视概念的缺失,反就业歧视诉讼侵权法模式的弊端,以及由于相关立法不完善而给跨性别群体权益保护产生的负面影响。时雪涵的《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以保障跨性别者如厕权为切入点,深入论证了保护该项权益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提出了实现该项权益的三个主要路径。
在“学术专论”版块,辑录了六篇学术论文,多元呈现了反歧视问题的复杂面向。何霞副教授和冉智勤的《就业性别歧视检察公益诉讼研究》,详细论证了检察机关提起就业性别歧视行政公益诉讼的规范基础、现实意义和制度构建。郑睿博士和段知壮博士的《混合性取向婚姻中的配偶权问题研究》,以“同性恋骗婚”作为问题意识,关注混合性取向婚姻中异性恋一方所遭受的实际权利减损。高敏的《比较法视角下的英美反就业歧视救济体系——兼论我国的制度设计》,对英美两国反就业歧视的实施机构、救济程序、法律责任进行比较与分析,为我国构建反就业歧视的救济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徐宇晴的《药物研发中的系统性性别偏见问题研究》指出一个常被忽略但“细思恐极”的问题,即目前的医药研究以男性为标准,临床研究中的女性受试者比例严重不足,导致女性可能会因此面临过量用药及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实质是性别歧视,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李卓伦博士的《女性主义法学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兼论〈工商业与人权原则〉的指导意义》,以社会性别视角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企业承担促进与实现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并探讨了《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对于该问题的指导意义。杨安怡的《积分入学制度的宪法分析》一文,指出积分入学以户籍、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差别对待的标准,有违不当联结禁止原则与平等原则;并且积分入学限制了适龄儿童少年的平等受教育权,实际上已构成行政许可,但积分入学的设定与规定均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在“案例研读”版块,李明法官和饶志静副教授翻译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关于“博斯托克诉佐治亚州克莱顿郡”案的判决书,即主张雇主不得在就业环境中歧视同性恋或跨性别者。在“调研报告”版块,张慧的《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法律保护》详细梳理了融合教育的内涵,分析了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权利基础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完善残障儿童融合教育法律的建议。在“深度书评”版块,卜元石教授评介了德国法学界资深性别研究学者Ulrike Schultz担纲主编的《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一书,为我们管窥“法学之路上的女性”打开了非常新颖的窗口。
诚如诸位读者所看到的,在上述文章中,既有资深教授的大作,也有学界新秀的赐稿。既以反歧视为名,本刊珍视每一篇投稿,以质取稿,践行平等理念。本辑《反歧视评论》的顺利出版,得益于作者们的慷慨赐稿、编委会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本书责任编辑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老师的辛劳付出,再次一并诚挚致谢。期待《反歧视评论》能与中国平等进程共同成长!
编 者
2021年10月10日
目 录
主题研讨、学术专论、案例研读
调研报告、深度书评
【主题研讨1:职场性骚扰】
人权视角下职场性骚扰可诉性问题研究/孙萌 崔一冰
职场性骚扰的空间特征及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损害/原新利 王静
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关于性骚扰问题的政策指南/卢杰锋 译
【主题研讨2:跨性别权益】
中国跨性别者平等就业权保护
——简评中国首例跨性别平等就业权纠纷案/刘明珂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时雪涵
【学术专论】
就业性别歧视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何霞 冉智勤
混合性取向婚姻中的配偶权问题研究/郑睿 段知壮
比较法视角下的英美反就业歧视救济体系
——兼论我国的制度设计/高敏
药物研发中的系统性性别偏见问题研究/徐宇晴
女性主义法学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兼论《工商业与人权原则》的指导意义/李卓伦
积分入学制度的宪法分析/杨安怡
【案例研读】
追问“性别”的法律真意
——博斯托克诉佐治亚州克莱顿郡/李明 饶志静
【调研报告】
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法律保护/张慧
【深度书评】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
——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卜元石
《反歧视评论》第1--9辑
新
刊
连
接
©反歧视评论
海报/高颖
推文排版/高颖
文字、图片来自辑刊编辑部
审核/刘小楠
海南大学关于延长2022年博士研究生报名时间暨填报志愿导师信息的公告
大连海事大学关于调整2022年以“普通招考”方式招收博士生考试方式的通知
徐州医科大学、宁波大学、大连医科大学2022年博士招生最新通知!
新疆医科大学2022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88人,扩招!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年博士招生最新通知!
广东医科大学2022年全日制统考攻读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18人
桂林理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重庆工商大学2022年博士招生最新通知!
东南大学2022年非全日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在职可读全日制博士 |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2022年中泰联合培养招生最新通知!
《贵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法学论文要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2期法学论文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