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感染新冠,只能按照病假处理了,病假期间可能没有工资!

法研在线 2023-03-24


调整之后,再新冠感染,因不再纳入甲类管理,就是普通疾病,按病假管理。



文章来源丨健康中国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执行“乙类甲管”已近3年的防控政策,此次为何调整为“乙类乙管”?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调整是否意味着防控力度降低?调整之后会带来哪些改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特邀权威专家、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第一时间回应公众关切。

问题一:为何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于哪些考虑?

答:2020年1月20日,经报国务院批准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当时命名为“新冠肺炎”,主要考虑疫情初期病例大部分有肺炎表现。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要流行株以后,致病力减弱,仅有极少数病例有肺炎表现。考虑到肺炎仅反映了病毒感染后较为严重的患病状况,不能概括所有感染者临床特征,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加符合目前的疾病特征和危害。

问题二: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一直实行动态调整,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要具备相关条件。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决策。从法理依据来看,当一种传染病可能对公民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时,国家可以对公民和社会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但是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国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保证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当新发传染病出现时,由于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缺乏认识,其传染力、致病力以及病原变异特征尚不清晰,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自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应对以来,有效经验做法是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但实施甲类传染病管控措施。但随着对疾病及病原体流行规律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手段、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积累,曾采取“乙类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回归乙类传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则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

问题三:有网民认为,这种调整意味着防控力度降低,将使疫情更快更大范围传播,会这样吗?疫情防控今后的重点是什么?

答:调整后,将在感染者与密接人员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防控措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针对乙类传染病,对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一般不再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因此,在防控措施调整初期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继而引发药品供应不足、公众恐慌等现象,为此,我们积极针对这些风险准备应对方案,保障调整的平稳过渡。当前,我们需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为有效防范风险,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接种。


二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


三是通过在线健康咨询、合理用药科普等,鼓励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优先选择居家隔离治疗。


四是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医疗服务。


五是做好风险沟通,面向公众加强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居家合理用药、垃圾弃置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用药、何时就医以及去哪里就医等具体问题,促成公众理性和以平常心应对新冠疫情。


六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行的人员,合理安排工作。


七是加强病毒变异、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问题四:当前,病毒变异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政策调整之后,是否意味着我国完全回到了疫情前的状态?

答: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感染后引起重症、死亡等情况,以及国际上疫情形势变化作出的决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各地人群流动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异,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别,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卫生健康系统等将会按照法律规定和职责要求,继续做好相关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千方百计地降低重症、减少病亡,维护人民健康;另一方面,特别需要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继续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减少流动和聚集,降低短期内流行高峰带来的对医疗资源的冲击。

问题五:为什么说我们已经具备了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答: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的决策。应该说,当前人类对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疾病的危害性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等,都为这次调整创造了条件。近三年的抗疫工作,也为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减弱。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显著减弱。二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得到普及。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多剂次,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三是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统筹实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四是我国已具备包括中药、西药在内的抗新冠病毒药物生产和供给能力。五是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自我保护能力逐渐提高。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发布、居家治疗常用药的普及,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居家进行健康监测和对症处置。政策调整后,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特别需要关注病毒变异监测、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监测,切实做好保障健康、降低重症、减少死亡等工作。

沈德咏被提起公诉!

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

两办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文!

2023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和《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又可以扫码领红包啦

原高校“一把手”,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关桥院士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关肇邺院士
著名文物专家吴梦麟先生逝世
沉痛悼念鄂征教授
沉痛悼念刘淑兰教授
沉痛悼念王达人律师
沉痛悼念付永盛律师

129年了,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

毛主席多张照片首次公开网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知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

知网整改方案发布

关于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的公示

一地发文:参与防疫的医务人员增加带薪休假天数

四校合并?官方回复,来了

讣告

讣告

讣告

讣告

知网被罚8760万元!

请问专家:在搞全民用药实验吗?

陈光中教授执教七十周年座谈会举办

厦门大学2023年税务法学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申请办法(国际学生)

一所著名大学、一个博导的**操作

这所著名大学又作出撤销博士学位决定!
上海师范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办法
大连医科大学关于开展2023年普通招考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通知
大连医科大学关于开展2023年普通招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通知
中央民族大学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东北大学关于取消2023年博士研究生报名工作网上确认环节的通知
硕博士如何在高校任教?留在高校当老师或考公务员有什么建议!

特大考试作弊案波及9省16市!考前一晚,备考群惊现国家级考试真题

潘粤明被罚!

女子赠药反遭踹门辱骂,警方最新通报

热搜第一!“阳过”后,千万要警惕这个疾病

人社部新通知:职称评审不得将科研项目、获奖情况、论文期刊层次等作为限制性要求

第三届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论坛征文活动获奖结果公告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依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学术研讨会征文获奖名单

《东方法学》2023年第1期目录

《学术月刊》2022年第12期法学论文要目

关于公布CTTI2022年度高校智库百强榜评选结果的启事

《阅江学刊》2023年重点选题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2022年福建省婚姻家庭法学专题研讨征文评选结果揭晓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选题与征稿启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重点选题指南

第十届研究生“文澜论坛”征稿启事

“民事庭审优质化与民事司法改革”理论与实践创新研讨会

“中联重科杯”第三届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4号公告:案例评析范文之一

王晓伟被疑外籍教授身份造假,俄校方回应

《河北法学》2023年第1期要目

第四届“长江竞争论坛”暨武汉市法学会竞争法研究会2022年年会

吉林大学法学院“第二届硕博论坛民商法学分论坛”

关于举办“首届长江上游生态检察论坛暨重庆市公益诉讼检察研究基地2022年年会”的公告

《求是学刊》2022年总目录

第五届“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论坛议程


学术之路全国各地交友交流群!

2022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重磅讲座实录: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感染新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