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法研在线 2023-03-25
来源: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研讨会以线上形式举行,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致开幕词,来自学界和实务界代表40余人参加了研讨。

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

敬大力指出,刑事诉讼法法典化是深化刑事诉讼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刑事诉讼法治建设任务的关键举措。首先,刑事诉讼法法典化应当把“统一、系统、完备”作为基础和标志,将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和中央及地方各级公检法司等机关的工作规则、细则进行系统化的梳理编制。其次,刑事诉讼法法典化工作应当总结司法体制改革以来刑事诉讼领域改革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形成刑事诉讼法治建设中的中国模式、中国答案,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再次,法典化工作同一般的立法创制是有所区别的,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讨,刑事诉讼法学工作者在法典化、法典编纂中肩负重要使命和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

陈卫东表示,刑事诉讼法法典化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法典化,才能把刑事诉讼法条文按照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搭建,充分彰显程序法的作用。推动刑事诉讼法典实际落地,一是要以法典编纂为视角,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和人权保障价值作为指引;二是按照以审判为中心的总体要求,在坚持正当程序和诉讼效率原则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刑事诉讼框架体系;三是以刑事程序的完备化为指引,实现对既有诉讼制度的精细化改造和对制度空白的创造性弥补,丰富刑事诉讼法的条文体系。研讨环节分为学者主旨发言和实务界代表与谈两个环节进行,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计划、程雷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新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新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法典化,应该具有系统性、完备性、稳定性和示范性特质。它应当具备现代刑事诉讼法典的共同特征,同时更应具有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当前,中国刑事诉讼法法典化具备了基本的条件:我们有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有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刑事诉讼立法和刑事司法经验;有对国际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刑事诉讼发展趋势的清楚的了解和准确把握;有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法学专家队伍。他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国应该能够制定出一部遵循刑事司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且在国际社会有一定影响力的刑事诉讼法法典。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认为,法典化应作形式上与实质上的区分,形式上法典化是法律编纂和法律汇编的过程,实质上的法典化则是一个法律部门从基本的法律规范到相对稳定、完备、成熟制度体系的过程。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熊秋红教授认为,讨论刑事诉讼法法典化问题,首先追求的是刑事诉讼法的高度完整性,其难度较大。比如,有观点认为大量的司法解释架空了刑事诉讼法,但立法法肯定了司法机关有权制定司法解释以落实法律,这表明制定司法解释已成为一种正式的立法模式。同时,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机构以及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人员,规范相关机构和人员有专门的法律,这些法律自成逻辑,没有必要为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单一性,而将相关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认为,刑事诉讼法1979年立法是一个急就章,仅有164条,即使经过三次修法,现在也只有308条,相比于其他国家刑事诉讼法过于单薄。刑事诉讼法“法典化”应当转变立法观念,打破宜粗不宜细的立法习惯,大幅增加条文数量,将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等应当入法的都充分吸收到法律当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李玉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李玉华指出,刑事诉讼法法典化需着力解决五方面问题。第一,将以自然人为中心的设计改造为以自然人和单位双中心。第二,将刑事诉讼法的范围从传统对人之诉扩展到对人之诉和对物之诉。第三,进行强制措施的体系化改造,构建对人、对物、对隐私等的强制措施体系。第四,重视轻罪治理,探索扩展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第五,考虑到智慧司法和在线诉讼。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表示,我国刑事诉讼法法典化十分必要,法典化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应当在坚守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的法典编纂模式,融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并巩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成果,对各项具体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做到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统一、系统、完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孙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孙远认为,开展刑事诉讼法法典化、推进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有四大关系需要完善和调整。通过规范诉审关系以实现实质上的控审分离,通过规范侦审关系强化司法控制,通过规范侦诉关系完善检察主导,通过规范法法关系保证实质化审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董坤表示,1979年刑事诉讼法已经具备了法典的基本骨架,但因制定过于仓促,后续虽有三次修改,仍然存在规范性不足、完备性不足、协调性不足。要注重日常用语和法律用语的有效结合、要将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吸收到法律规范,丰富刑事诉讼法的条文、要注重法典的体系化,注重总则与分则的关系,前后关照,内在衔接,同时兼顾法的统一性。

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郭烁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郭烁指出,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过程中,要学习、借鉴民法领域法典化中关于体系化和“公因式”的成功经验,并引入世界通行的、成熟的刑事诉讼法原则,分阶段、分区块的开展法典化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挺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挺表示,在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推进中,要考察其与《民法典》编纂的异同之处,同时要理清各种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借助法典化的过程实现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和再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奋飞

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奋飞认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是刑事诉讼法统一化、体系化、规范化、精密化、可操作化、可救济化的需要。这需要在吸纳法学理论研究成果和重视司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大幅增加条文数量,确立单位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完善涉案财物处置程序,规范立法用语,增强诉讼程序的可操作性,为那些权利受到侵犯的诉讼参与人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魏晓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魏晓娜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建设仍然处于转型期,应当争取做到价值观念上的统一,完善人权保障和司法救济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计划表示,基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定及修改历程来看,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任务无法通过传统的修改方式来实现,因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供给严重不足,传统修改模式无法解决法典化需要解决的大量的特别是系统性问题。学界和立法机关应当共同努力,争取在十年内实现刑事诉讼法典实质化,共同完成我国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法治工程。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认为,刑事诉讼法法典应处理好以下六对关系:一是 “一元化”修法模式下与其他部门法律之间的关系;二是立法的稳定性与弹性之间的关系;三是立法及时固定与司法改革的关系;四是立法详略与指导司法实践的关系;五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关系;六是规制传统社会与呼应大数据时代需求的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认为,刑事诉讼法是最能彰显国家人权司法保障水平和法治文明程度的法律。适应时代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要求,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作系统完善,推进刑事诉讼法法典化,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刑事诉讼法典化进程中,应当将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方向和重要内容。系统总结司法实践探索积累的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规定,以巩固改革成果;有效破解制约改革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以确保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黄永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黄永表示,统一、系统、完备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体系不仅是对法律渊源的要求,更深层次来说还需要价值理念的科学化现代化。要重视其他刑事诉讼相关法律在发展、完善过程中与刑事诉讼法典的关系,处理好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不同刑事司法主体之间、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制度设计和社会公众感受之间的重要关系,将法律制度放入整个社会体系中进行考察并接受评价,进而实现法律和社会的契合。

教育部公布!恭喜,有你跟你同学的名字!

不要浪费抗原了!啥时测才准,记住这几点

中央批准:教育部副部长,任985党委书记

不低于3000万!师范大学,获重磅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5批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192-195号)

第五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发布

周强就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说明

周强就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说明

又可以扫码领红包啦

讣告

2023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常见问题解答(申请人用)

70后法学博士孙英出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关于做好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准备的通知

吉林大学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023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3年度博士人才招录公告

陕西省将投入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43.7亿元

中共中央党校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生提交申请材料的通知

广州医科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3年考博,这些逆耳的话,建议你看看!

2023年博士生网报即将截止温馨提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年共授予406人博士学位!

华侨大学关于给予9位研究生退学处理的公示

2022年河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资格审核通过人员公示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第一批次)工作实施细则

东北石油大学关于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开展学籍预警的公告

再感染新冠,只能按照病假处理了,病假期间可能没有工资!

《法学论坛》2023年第1期要目

第九届“湘江青年法治论坛”隆重举行

《现代法学》2022年第5、6期目录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2年第4期目录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目录

2023年国际组织实习项目选派管理办法

2022年河南省终身教育专项课题和课程开发评审拟立项项目公示

人社部新通知:职称评审不得将科研项目、获奖情况、论文期刊层次等作为限制性要求

第三届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论坛征文活动获奖结果公告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依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学术研讨会征文获奖名单

《东方法学》2023年第1期目录

《学术月刊》2022年第12期法学论文要目

关于公布CTTI2022年度高校智库百强榜评选结果的启事

《阅江学刊》2023年重点选题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2022年福建省婚姻家庭法学专题研讨征文评选结果揭晓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选题与征稿启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重点选题指南

第十届研究生“文澜论坛”征稿启事

“民事庭审优质化与民事司法改革”理论与实践创新研讨会

“中联重科杯”第三届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4号公告:案例评析范文之一

王晓伟被疑外籍教授身份造假,俄校方回应

《河北法学》2023年第1期要目

第四届“长江竞争论坛”暨武汉市法学会竞争法研究会2022年年会

吉林大学法学院“第二届硕博论坛民商法学分论坛”

关于举办“首届长江上游生态检察论坛暨重庆市公益诉讼检察研究基地2022年年会”的公告

《求是学刊》2022年总目录

第五届“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论坛议程


学术之路全国各地交友交流群!

2022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重磅讲座实录: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感染新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