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叔本华:人的后半生要从平淡无奇中找到乐趣

诗评万象 2024-01-10

敬请关注


亚瑟·叔本华(德语: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文化界影响极为深远。不同于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并无取消物自体,他继承了康德对物自体和表象之间的区分,认为它是可以透过直观而被认识的,并且将其确定为意志。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它同时亦包括所有的理性与知识,我们只能透过沉思来摆脱它。叔本华把他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与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被意志所支配最终只会带来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启发了日后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本文选自叔本华《人生的各个阶段》。


【正文】

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征是对幸福苦苦追求,而又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后半生的特征则变成了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


因为到了人生的后半部分,我们多多少少都清楚地了解到: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苦难才是真实的。


因此,现在我们努力争取的只是一种无痛苦和不受烦扰的状态,而不是快感逸乐,这至少对于具有理性的人来说是这样。


在我年轻的时候,当房门响起敲门声时,我会很高兴,因为我想:幸福就要来了。


但在往后的岁月,在相同的情形下,我的反应却变成了类似于害怕:不幸终于到了。


芸芸众生之中有一些出类拔萃、得天独厚的人物,他们既然是这一类的人物,那就并不真正地属于芸芸众生,而是孤独地存在。


因此,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程度,他们对于生活或多或少地只感受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在青年期,他们感觉被众人抛弃;及至年长以后,却感觉自己逃离了众人。


前者并不让人舒服,这是对人生不了解所致;后者却令人愉快,这得之于对人生有了认识。


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生的后半部分,犹如一个乐段的后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减少了奋斗和追求,但却包含了更多的安宁和平和。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青春年少时认为:这个世界充满着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人们只是苦于找不到门路获得这些幸福、快乐而已;但到了老年,人们就会知道,在这个世界本就没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


他们因而心安理得地咀嚼、品尝着那得过且过的现状,甚至于从平淡无奇中找到乐趣。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精彩推荐:

今日立冬:倏忽冬已至,故人来不来?

罗翔和余华的重磅对谈,治愈了400万人

金庸北大犀利演讲:中国的未来是什么?

冯仑:为什么胜利的总是泼妇?

费孝通:为什么中国人既不痛痛快快地活,又不爽爽快快地死?

下元节|一个正在被逐渐遗忘的传统节日

来看看名家笔下那些秋天的美食

冯骥才:人生入秋,白发也美

李希贵: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

张恨水 : 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正宜读书

《资治通鉴》经典50句,句句箴言!

莫泊桑《真的故事》

30道诗词知识趣味题,答对20题是高手!

林清玄:幸福其实就在一粥一饭之间

《史记》中30句名言和注解,句句经典

叔本华:当你感到时光短暂时,你已经老了

老祖宗留下的100句经典谚语,看完豁然开朗

季羡林: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历代五言禅诗选

王国维《静安先生诗选》

韩愈诗词集㈡

韩愈诗词集㈠

诗意下元·读最美下元诗词

最美立冬诗词赏读

首血泪斑斑的七言律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