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被消失了,原来骂保安也是不可以的,今天顺便聊聊历史吧。满清在1840年的战争中惨败后,一批精英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四洲志》;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徐继畲(shē)编撰了《瀛环志略》;梁廷枏(nán)编写了《海国四说》。魏源、徐继畲、梁廷枏都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家,他们如同从一个深不见底的井底探出头来,开眼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实事求是的说,这些知识官员比后世的强太多,因为他们能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自负,平静而客观的看待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在那个全然封闭的时代,这绝对算石破天惊之举。在满清帝国,《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等书和作者备受冷落,他们被主流的精英们排斥和鄙视,认为这非“圣人”之学,因为赞美西方“奇技淫巧”和“政治制度”,实属大逆不道,被视为洪水猛兽,差点被付之一炬。
1853年,黑船事件叩开日本国门,于西方国家一起蜂拥而入的,还有《海国图志》。
这本书在日本的待遇与大清截然不同,日本的知识分子如获至宝,仅仅在1854~1856年三年间,各种版本的《海国图志》就达21种,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翻了两倍。日本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十分推崇魏源的著作,他的学生吉田松阴后来开办私塾,以《海国图志》为教材,培养了木户孝允、山县有朋、伊藤博文等一大批明治维新的元勋。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除了介绍地球概貌、各国地理分布、风土人情等,对各国的宗教信仰、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等均有涉猎。它对希腊文明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雅典及古罗马的民主政治十分欣赏,推崇欧美国家“以商为本”的理念及民主政治。显然,此书比《海国图志》更加进步,代表了当时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最高水平。 ①
《瀛寰志略》传到日本,被日本学者誉为“通知世界之南针”,从1859年就开始不断地重印。《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被大清停刊禁印,却帮日本人打开了眼界,启导了明治维新。
但客观的讲,尽管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已经代表了满清最优秀的思想家,但时代局限了他们,他们的思想未能达到当时的世界水准。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编写著作时,缺乏大量的西方思想意识方面的著作资料。满清帝王乾隆借着编写《四库全书》,阉割思想,毁灭经典,但天朝上国依旧有着浩如烟海的图书,而唯独没有关于夷人的书。魏源在写书时,到处求人帮忙找夷人的图书资料,而苦苦不能得。可是,就在帝都,大量珍贵的外来图书资料正放在故纸堆里发霉腐烂。1845年,沙俄因为满清赠送了《大藏经》,回赠了各类图书355种800余册,此外,还有天文、地理的仪器和工具。这些图书分为21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工艺、地理等。仅各类世界地图就有22幅,另有地图册13本。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之机构)收到这批珍贵的图书后,仅仅翻译出了书名,就束之高阁了。②
13年后的1858年,郭嵩焘到帝都,听闻了这件事,感慨道:“倘能译其书而为之备,必有以济海疆之用者矣。”一名官员向郭说,当年他曾向军机大臣祁寯(jùn)藻提议翻译这批书,祁反对,理由是“恐其书不伦,徒伤国体”!③满清灭亡后,这批图书也辗转流落,再经过破四旧,焚书坑儒,今天存放在北京图书馆的仅有20余册,存放在故宫的有地图7幅、地图册10余册。除了沙俄的赠书,美国其实也送过书,但是被耆英(清末重臣)谢绝了;法国政府还邀请过留学,但是被黄恩彤(清末重臣)婉拒了。如果魏源、徐继畲、梁廷枏们能读到这些图书,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又能写出什么样的著作呢?假如这些著作能够传播开,又能对当时的知识阶层产生什么影响呢?这种影响是否会改变中国的历史走向呢?然而这一切仅仅是假设,就算时间倒流两百年,我相信历史还是会在原有的轨道运行,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参考资料:
①《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马国川著
②《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作者:茅海建
③《郭嵩焘日记》第一册,岳麓书社
作者简介: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微博@我是难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