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孟郊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时考中进士时写的诗。但他命运坎坷,50岁才当了个区区县尉,后半生仕途艰辛,生活穷愁困苦。最近看了个老视频,讲一个当代学霸坠落的真实故事,看完令人唏嘘不已。70年代的农村能够吃饱饭就已经非常不易,但因为她父亲是个村干部,她的生活比绝大对数农村孩子要优越。而且因为父亲爱看《参考消息》,她从小耳濡目染,也酷爱阅读。1994年,她随叔叔把户口从江西迁到了广州和平县,当年高考,以692分的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199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0万,而在2020年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874万。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能高分考上名校的学生,毫无疑问都是真正的学霸!作为一个70后,我深有感触,那个年代的高考真的是拼智商而不是拼体力,聪明的孩子花不了多少精力去学习,就可以踏入高校的大门。她在大学里,也是班上的优秀学生,还获得过国家档案馆专门为档案学学生设置的“兰台奖学金”,并且是班级干部。似乎,这一切都预示着她将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美好未来。大学毕业,头戴名校本科生光环的她,开始一步步的坠落。1996年,也就是她大二的那年,国家取消了毕业分配,实行双向选择,大学生的铁饭碗被打破。她学的档案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单位少之又少,所以伍继红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作为学霸,她通过了笔试,但却在面试环节却被淘汰了。在记者采访中,她说海淀区档案馆曾给她打过电话,邀请她去面试。但当她准备好材料后,却被告知已经录取了另外一名同学。这里面有没有猫腻,我们不得而知。但就算她当时进去了,或许命运又会从另一个方向坠落,至于为什么,看完后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进不到体制内,伍继红只好去天津、下广东开始自谋出路,最后在广东中山市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一家公司做档案整理和信息录入,每月薪水3000元。这个薪水在90年代中期,真的不算低,那时候普通人的工资也就一千元左右。但可惜这份工作她没能做多久就辞职了,原因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接着,她找到了第二份工作是制作贺卡和日历,但月薪只有1000元。没多久也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离职。
第三份工作,是在服装厂当缝纫女工,在流水线上缝扣子,裁剪衣服。已经完全和学历专业不搭边了,工作没多久还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离职。写到这里,我相信读者和我一样,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不是学霸吗?不是优秀学生吗?不是班干部吗?为何却连基本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她大学四年,不和同寝室的同学打交道吗?不和辅导员、老师打交道吗?如果说她真的有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同学和老师难道都视而不见,甚至连一点点的帮助都没有?在失去工作的时候,伍继红不但经济上陷入困境,整个人的思维方式也陷入混乱。就好比,溺水的人在绝望之中,即使抓住一根稻草也会紧紧不放。而这根稻草就是她的初中同学郭长华,一个没什么文化在广东打工的男人。两人偶遇在一个商城里,3个小时之后,郭长华就要回老家去照顾生病的父亲。在很多年后,当郭长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说她没工作,没事做,说我去哪她就去哪。”
这个没有任何感情铺垫,突如其来的爱情决定,将伍继红带进了人生的深渊。我相信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她已经陷入生活的绝境。说穿了,就是没钱,已经快上顿不接下顿了。她应该没有朋友,也没有向同学求助,甚至没有向家人开口。她也没有在绝境中向内反思自己,如何做出思想和行为的突破。而是向外,寻找一根救命稻草。假如,仅仅是假如,她能够渡过那段艰苦的日子,重拾信心,改变自我,走向职场,90年代的广东有无数的机会,她的人生或许就完全不一样!我可以想象那个画面,20出头的姑娘和小伙,就算长的不好看,但洋溢的青春气息依旧荷尔蒙爆棚。一个男人,或许足以填满她空荡荡的内心。伍继红真的跟郭长华回到了农村的老家,一个当地知名的贫困户家庭。
那段日子,对郭长华来说,是幸福的,因为他意外捡到了一个高学历的媳妇,当年班上高攀不起的学霸,甚至正眼都不会瞧他一下的女孩。面子有了,里子也有了。对伍继红来说,尽管有饭吃,有年轻男人,但这种连自己娘家都不如的日子,显然不是她想要的。很快伍继红怀孕了,她想把孩子打掉,但遭到了郭长华的反对:“都有孩子了,我们结婚吧。”伍继红没有表态,只闹着要回赣州娘家。但最后,她还是放弃了抵抗,选择了顺从。10个月后,因为没有钱去医院,在郭长华姐姐家的仓库里,她生下了头胎,是个女孩。在郭长华的回忆中,他说伍继红“不做家务,也不带孩子,整天跑去录像馆看录像”。结婚很多时候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离婚也同样如此。已经被贫穷生活摧残了5年的伍继红,没有抓住离婚这个契机,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加速向无底的深渊坠落!离婚后,她与同村一个更穷的男人结婚了,这个叫邓高华的男人娶她的唯一目的,就是传宗接代。邓家有多穷?连送伍继红去医院生产的钱都没有,前3胎都是叫当地的业余产婆在家里接生的。到了第4胎,连产婆都不敢接生,因为“上一胎流好多血,嘴唇都白了。她身体又弱,我怕出什么意外。”最后还是从镇医院求来大夫,在家里为伍继红接的生。到第5胎时,因为没钱请镇里的医生,只好继续找产婆接生。伍继红越生身体越差,还要照顾留个5个孩子和公公婆婆,看起来远比同龄人苍老,而且患有严重的贫血。结婚10年,伍继红一直没有回过娘家,因为一个人的车票钱要70元,带上几个孩子就要好几百,家里拿不出这个钱。伍继红说:“每天睁眼就是带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像生活在谷底。”深陷泥潭的伍继红已经彻底失去了改变命运的能力和欲望。伍继红的故事被当地扶贫干部报道后,她的人生才出现了改变的契机。人大当年的老师和同学,纷纷赶到当地去看望她,为她捐款捐物。当地扶贫办和政府给她家修了2层小楼,几个没钱治病的孩子的也得到了救治,他丈夫也得到了一份县里饭店后厨打杂的工作,每月薪资3000元。回望学霸一步步从象牙塔坠落到尘埃的每一步,都令人悲痛和惋惜。在伍继红大学毕业之前,毫无疑问,她就是报纸电视上宣传的,家长老师口里夸耀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当这个好学生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原来她的“优秀”与社会的要求是完全脱钩的。在我们这个社会,学习好的孩子,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通常都会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另眼相待。也就是说,就算这个孩子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或者问题,比如沟通能力不足、性格极端等等,都可能被学习好这个巨大的优点掩盖掉。
还记得那个北大弑母的学生吴谢宇吗?他就是典型的高智商偏执型人格障碍。
而我们的教育甚至会刻意去宣传一些特例,比如某科学家不善言辞,生活不能自理,不会谈情说爱等等,但是最后这一切在组织的关怀下,都得到了解决,让他可以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可问题是这样的顶尖人才毕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普通人生存的社会环境是竞争激烈、异常残酷的。一旦在沟通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上严重不足,一个人往往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不要说有什么巨大贡献,恐怕连生存都是问题。没错,她读的专业确实就业面很窄,而且碰巧遇到不包分配的转型期。但我们看看刘强东,他同样是人大毕业,学社会学,这个专业一样难就业,但他知道自己这个专业不好就业,就提前开始另找出路。北大的陆步轩,1989年被分配到一个柴油机厂工作,也是各种折腾,下海经商,最终成就了“猪肉大业”,仅向北大就捐款9个亿。伍继红最先是想找个铁饭碗,这个想法并没错,但是在工作上不断的碰壁之后,她并没有反思和改变,并没有利用她强大的学习能力,去快速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而是一退再退,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婚姻上。在第一段婚姻失败之后,继续退却,寄希望于第二段婚姻。最终,她基本上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沦为了生殖机器。换句话说,就算是她在大学学的不是档案学,而是其他实用技术,但是按照她的状态,最终都会一步步沦为待宰羔羊,彻底丧失自救能力。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的灵魂,让受教育者不断认知自我,获得精神自由,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而不是给他堆砌一堆过时无用的知识。认知自我,认知环境,就必定要学会如何沟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斗志,如何在泥潭中保持自救!
可惜,这一切都和分数无关,都和高考无关,都和升学率无关,都和校长老师的业绩无关。所以我们的教育,一退再退,甚至连传授知识,都一定不能超纲,必须保持在一个所谓“正确”的范围之内。这样的体系下培养的孩子,在不断变革的时代中,不支离破碎就是奇迹!所以,这给所有的家庭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我们要有意去弥补学校教育的盲区。孩子的性格,内向也好外向也好,这个都不是问题,事实上牛顿、爱因斯坦、高斯、黎曼、爱迪生、比尔盖茨等无数的科学家和名人都性格内向。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不断的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淬砺身心。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数以亿计的精子中的No1,他PK掉所有的对手才来到这个世间,一定是担负了某个伟大的使命。作者简介: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微博@我是难得君。椰树牌椰汁,挺住!
2000度钢炉,熔掉的还有人性
人民有下流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