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题图:家边的南湖清晨。(摄影:作者)
封在武汉的人也许觉得,逃到外地的人是幸运的。可到外地的人,原本并不是真逃啊,一切都发生在意料之外!
从武汉到老家县城三百多公里,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从江汉平原穿过。
如果在平时,穿过江汉平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春天里,油菜花会一直开到天边,地平线是一抹灿烂的金黄。夏天,则一片一片的荷花点缀在碧绿的稻田间,让肆无忌惮的绿色忽而变得温柔,静静地围了荷塘,踟蹰流连,再也不肯离去……原野,一下子生动了许多!
掩映在树林里的村子,不时有狗吠掠过树梢,顷刻又被呼啸着的车辆淹没……
可这一切,在庚子年的春天,都只是脑海中的影像,让困在老家县城的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回味。
一
意识到我们有可能是带着病毒时,已经是农历正月初二,因为跟老伴聚会的那一桌饭局有两个确诊入院,并来电询问老伴是否健康。而这之前,我们已经回家一周,且毫无防备地给几个长辈拜过年。
气氛一下子变得无比紧张,扳着手指头算日子,但无论怎么算,也只过去了十二天,而通常的病毒潜伏期是十四天!
或许是紧张,或许是家里取暖温度偏高,弟弟体温不知怎么就过了三十七度。而弟媳又突然干咳起来。九十四岁的父亲虽然一切正常,但他是最易感染的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啊?
反复回忆一个多月以来的思想轨迹,自己其实一直是纠结的。
2019年的12月底,在浙东女儿家就已得知武汉出现类似“非典”的肺炎,但官方消息一直模糊,而父亲已经九十四岁,能不回老家陪他过春节吗?
途经武汉自己的家,又有朋友希望老伴帮他商议出版著作事宜,这样的饭局能不参加吗?
武汉疫情明朗后,我打电话劝阻了所有计划回老家过年的家人,唯一忘记的是,我们自己已经无路可逃。
封在武汉的人也许觉得,逃到外地的人是幸运的。可到外地的人,原本并不是真逃啊,一切都发生在意料之外!
没有任何必要的物质准备,更不知道自己就可能是病毒携带者,而在所有外地人眼里,转瞬之间,武汉人就成了病毒代名词。
我们所居的父亲家门上,被贴上了明确告示。虽然我们一天两遍按时回报体温体征,却不时还会有人上门检查。事实上,那时流落在外地的武汉人,仿佛就是误入猎场的怪兽,早已是众人围猎的对象。
没什么可委屈的,谁让自己是武汉人呢?不出去便罢了。
但家人呢?他们的不安和惶恐该如何安顿!
千万不要说亲情应该包容,在所有人围猎武汉人的舆论中,家人突然要同从疫区来的“密切接触者”共处一室,并不是一件云淡风轻的事。
隔离显然已经没有意义,而且,到哪里去隔离?谁会接纳我们?又如何给九十多岁的父亲交待?他耳背且固执,跟他说不清。
惟有一天一天地数日子。
哪知刚熬过两天,老伴弟弟来电话说,他们那栋楼确诊了两个,而除夕那天我们去了他家团年。
本来那天我是不赞成去的,虽然县城还没任何管控,但我们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程度,但经不住老伴弟弟一请再请,更何况他们本只有两兄弟,平时又天各一方,团年如果不去,实在太不近人情。
弟弟他们住二十五楼,电梯里人进人出,一趟怎么也两分钟吧,而且那时都还没戴口罩,如果真有个病毒携带者,传染的概率的确很高。
以前的日子算是白数了,一切从新来过。
这时候,网传的潜伏期已经达到二十四天!家里的气氛再次紧张。
多想回武汉的家啊,哪怕住进方舱医院,哪怕死,那也是自己的事啊!连累亲人,无论如何也是过不了的心理难关!那种伤痛,非亲历者无法体会!
每天六点钟起床,开取暖设备,烧开水,为一家人做早餐。
哪怕是冬季,哪怕每天在家宅着,老父亲依然是清晨即起,七点早餐,晚一刻他就在厨房旁边等候。他耳背,家里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妨,只要我们脸上挂着笑,他就安心,所以,没有别的选择,惟有隐忍!
二
进入二月底,所有管控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但内心的隐忍已经不可承受,等待的焦虑昼夜纠缠。一遍又一遍地设想回家的方案,可面对近千万人口的城市,战时的封闭管理,何处才是入口?
……试着联系所在的社区
电话接得很快,可心里的忐忑刚刚镇定下来,几乎未等我开口,对方就开始劝说。
现在武汉刚有好转,还远没达到安全标准,你们已经在外地低风险区了,为什么要回武汉?再说,我们社区负担太重了,实在难以接收。
可我是冠心病重症患者啊,我急着说。深怕她就此挂断电话!
就地买药吧!她说。
我这药很贵,县城药店没有,医院又不敢去,这一个多月都是找人借啊。我哀求道。心里想,难道除了新冠病人,其他病人就不是病人啦?可我没敢说。
她犹豫了一会,说,那先办手续吧,估计排队时间很长,审批权在区防控指挥部。
总算看到一丝亮光,排队就排队吧,我想。忙不迭地感谢,毫不掩饰地讨好,加微信。
接着,手机上便收到一大堆文件,表格。
多少年都不接触这些东西,文件格式也不懂,只好转发女儿。来来回回地校对,自认为没错了,但发到社区,还是挑出许多毛病,那时的武汉,真是惊弓之鸟!
排队审批的同时,着手解决交通。原以为是逆行,只要自己能解决车辆便可。可仔细一打听,高速公路只对抗疫车辆放行,私家车不能上路。
没有道理啊!有核准批复的回汉手续也不能上路吗?那审批还有什么意义?
再找社区,网格员说他们只管报批资料,与外界也只有一个联系电话,其余一概不知。并告知说,连武汉各区之间都只有抗疫车辆通行,私家车一律入库封存了。
困在武汉的侄儿这时已被单位安排下沉社区,他说各区之间的交通的确是不互通的,他们指定下沉社区的车辆也只能在本区内通行。那些在市内不受限的车辆又另有通行证。
看来,即使区防控批准我们的回家申请,解封前的交通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想起帮助堂哥堂弟回乡,虽然也一波三折,但还总有一个抓手,而面对千万人口的城市,个人就真是一粒尘土,无论你落到哪里,都不会有一点声响。
真是怀念那些自在的日子,在武汉和老家之间,一天有十几趟高铁,任意时间都可以选择出行。高速公路更是全天候畅行无阻。可现在,却仿佛隔了一整个世界!又仿佛这世界一时间全部冰封雪冻!
现在手上唯一的,就剩找社区求来的一个电话。小心地记录在几个地方,宝贝样地呵护这根救命稻草。
平时从来不跟地方政府打交道,看着那个电话号码,心里还真是发虚,会有人接吗?接过后会是什么态度?如果推诿或者挂断,我该怎么办?
不敢多想又忍不住去想,第一个电话的纠结和折磨,几乎是此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庆幸的是,疫情初期的教训让这个城市逐渐温暖。这个电话虽然无法解决我的诉求,但对方却告诉我一个新的号码,并解释说,现在都是临时管控机构,他们也不了解全部情况,只能让我自己慢慢试着联系。
的确,在后来的一路经历中,才真切感觉到这张巨大的网,我们就是网中的鸟儿,没头没脑的到处乱撞。
从省防控,到市防控,到区防控,再到防控的每一个分支机构,每一个节点都只知道自己的职责,询问哪个部门可以回答我的问题,都有点不知所以,不过态度倒还好,总会给我另一个电话让我去碰运气。
然而,运气总不好,因为解决交通在当时还不算要命的大事。
记得有天上午,我靠在窗边,打着一个接一个部门告诉我的电话,直到打通第七个电话时,对方直接说,我这里的确是你应该找的部门,但是,你的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我的话可能让你很失望,但我说的是实话。
的确失望,但总归还是实话好。
不过,我一向是不轻言放弃的。那些公开的电话问不出所以,那就还是找朋友好了。
还真没想到,居然进入了核心区域!
对方说,你是谁,怎么知道这个电话?
这问话还真让我有些惶惑,仿佛误闯了不该进入的地方,但好在对方语气很平和。
我鼓足勇气说,我是武汉人,我想回家。
欢迎回家!对方说,明显感觉是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稳重而从容。
一瞬间几乎哽咽!少说打了几十个电话,总算听到一句温暖的话!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简要说明诉求。他们的确很忙,在跟我对话时,又有电话响了,他忙说,对不起,请稍等。便去接另一个电话。那风度,首先给人好感。
心里还在疑惑,这是哪啊?电话那头已经回过话来,目前能回武汉的唯一方式是火车,所有经武汉的火车都是停靠的,但只下不上。又问了我所在地,他说那就为难了,因为省内所有火车站都是只下不上,你是没法搭上火车的。还有,即便下了车,如何回家,全市只有抗疫车辆可以上路,难道从火车站走回家吗?
完全懵了!从哪里爬上火车?又从哪里找到抗疫车辆?朋友无数,可谁有抗疫车辆呢?
那该怎么办?我几乎是绝望地问。
请再等等吧,不会太久了。他耐心地说。
我能再打这个电话吗?
当然能。我这里的答复都是很肯定的,请相信。他说。
不能再打搅了,说了谢谢,挂断电话。心里虽然仍是无边的惆怅,但似乎终于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它清晰地跳动,让人踏实。
三
回家的申请一周就审批过了,比我想象得要快。但电子版的表格,批复证明,健康证明全部要打印纸质版,再到所困社区审批,方能构成完整的人员通行证。在小区开了路条,去社区办理一应手续。
社区说,既然武汉批准了,我们审批没问题。可是高速没有开通,如果走318国道,要经过好几个县市,那些卡口能否过去不好说。前几天出去的车过不了关,要求返回,县里没同意。县里意见是,能送走尽量送走,但返回是不允许的。你们年纪大了,可要把后果想好啊。
说的没错,那时除了居家隔离,量体温,没有任何检测手段,出了县界,谁知道你去了什么地方,与什么人接触,再返回来的确难保安全。作为地方防控考虑,不无道理。
网上传出的帖子,在高速公路上漂泊,没有地方接纳的流浪者,还并不是个案。那时,岂止是武汉,全国都是惊弓之鸟,病例过千的省份已有数个。及至后疫情时,朋友重逢,说到当时状况,她大笑说,我家姊妹就在高速上漂了一个多月,封城那天一早出的城,计划去海南过年,当天晚上就住不进酒店了,武汉人都被当病毒啦!再回去,武汉又封了!
我听得目瞪口呆,还真不是传说,跟我说话的是几十年的好友啊!
可到了三月上旬,困在外地的流浪族已经达五十天左右,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家人团聚,毕竟不是在自家,毕竟没有任何思想物资的准备;更麻烦的是,平时各自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不相同,突然长期聚在一起,矛盾和摩擦几乎是必然的。即便极尽包容和忍耐,有时也会突然遭遇崩溃。
边界和距离,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
压抑彷徨之间,朋友微信劝慰,他儿子因为买了新房,按风俗便都去儿子家过年,结果十二个人困在儿子家。两个最小的娃打闹哭叫,两个学生要上网课,儿子不时有视频会议。厨房整天不断烟火,一日三餐就像小食堂。更不容易的是,女儿带来了她的一双儿女和公公婆婆……这样临时组合的大家庭且禁足在家,可以想见其维持的难度!朋友真是心宽,困中作乐,发来一张健身照片,那喜气,冲淡我心中的忧郁。
每天关注武汉疫情,官方以及民间,还有武汉的朋友。从二月中旬发出应收尽收的要求以后,到二月底,切断病源的成效逐步显现,进入三月,大地已经回暖,武汉新增病例逐日下降,已经渐渐接近两位数。
无论如何,先去申请车辆通行证吧,这一步走完也不知道要多久,万一高速突然开通呢!我跟老伴商量。
令人惊喜的是,县城社区工作的进步速度,从起初的淡漠甚至烦躁到熟练处理问题,再到主动帮助解决问题,短短的一个多月,几乎走过了平常也许几年都难以完成的蜕变。
车辆通行证是我们沿途能否顺利通关的全部文件,它包括车辆,驾驶员,随行人员的所有资料,琐碎而周全。工作人员耐心而细致。最后居然关切地说,你们弟弟送一趟,来回隔离都得一个月,我们关注一下,如果还有回武汉的,看能否搭上顺风车。
啊!我脑子嗡的一声,几乎有点站立不住!天上真能掉馅饼吗……忙不迭地双手合十,感激再感激!
回家说起,大家都觉得不过是画饼充饥,两个七十岁的老人,三百多公里路程,谁愿意带啊?但凡多一点心思,都怕惹麻烦。再说,哪有刚好空两个座位的?
可是,画的饼还真成了饼,世间事就是如此神奇。
第二天,社区真来电话,说让我们过去一趟,有一个车回武汉,正空两个座位,他们跟车主谈了,车主愿意带人,现在要马上更改车辆通行证。
立即赶往社区,一个小伙子已经等在那里。工作人员介绍双方认识,彼此交换基本情况,很快达成一致。社区也许是第一次处理此类问题,赶紧打电话到镇政府请示,因为我们前一天的资料已经上报镇里,不知是否能够作废重办。
眼见社区天翻地覆的转变,心生无限感慨。
从权力到服务,是本质的跨越,人类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久很久,循环往复,甚至腥风血雨的代价……
但愿永记,不要总在灾难降临时唤起。
跟车主沟通,问他们为何也能批准回汉,车主说,他是武汉在册的志愿者,媳妇是医护,所以回城的审批也很快。但说到道路问题,他也是一头雾水。问社区能否办抗疫通行证,社区说外地车辆不在他们权限之内,不过,一旦高速开通,她会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忽然想起曾经打过的那个神秘电话,那个温和的男中音,不是说,在那里可以得到准确的信息么?于是跟车主小伙子说,这事就交给我吧。
回家就把电话找出来,依然很快接通,不过,不是前次接电话的男中音,似乎年轻一点,因为说话很谨慎。
请问高速公路何时解封?我直奔主题。
清晰准确的的答复,三月十号以后。
有没有一个相对期限?这个时间概念有点模糊啊。
这是绝密,女士。请谅解!
对话简洁得不能再简洁了,但信息量并不简单,颇令人回味......直到回武汉后很久,才慢慢打听到那是全省管控的一个内部协调机构,抽调的都是精锐人员。
既然是三月十号以后,那一定是三月十一号,反复跟车主琢磨,大家一致认定。
果然,当十一号早晨我们再去催办车辆通行证时,社区正召开全体员工会议。
十点钟结束时,似乎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整个社区办事处一改往日的沉闷气氛,连大家说话的声音都轻松了起来,看来,我们的判断没错啊!
办车辆通行证的女办事员一进接待厅立刻认出我们,满脸笑意地说,你们的通行证已经批过了,在镇上,今天就可以走啊。
高速真的开通了?我脱口问道,太久的压抑让人对突然而至的解放不敢相信。
十点开通的呢,你们正赶上第一批,不,也许是第一个。她说。
那一刻,五味杂存,无以言表。这整整待了五十三天的小城,见证了我七十年从未有过的恐惧和忧伤,还有悲愤。
人性,有时候是温暖的,有时候也是暴戾的。在这非常的日子里,经历得太多太多……
疫情,让我有这么长久的一段日子陪伴年迈的父亲,是我们父女的幸运。可日复一日的琐碎和禁足,还有我们身上的病毒标签,已经深深地划伤了我们脆弱的身心!
绷紧的弦总是会断的,只有夜半的泪水,一天又一天释放我心中的伤悲!
多少次,在半睡半醒中,演绎着结束噩梦的方式,或是飞身一跃,或是夜深人静时,从容地,一步一步地走进清江?
多少次,听见自己的灵魂挣脱铁桶般的封锁,在高山之巅,在夷水之畔,彷徨,呐喊,回家——回家——回家——
四
走出那个贴着告示的大门,回头看,父亲正在换鞋,知道拦不住他。
下楼,出院子,过了马路才敢转身再看,父亲拄着拐杖,正在院子门口朝我挥手。五十多天的宅家,他的腰更加佝偻,腿明显没了力气……
我的泪水立刻夺眶而出,真想冲过去拥抱他,跟他说,你的家也是我的家啊!
可是,我止住自己的脚步......
就让泪水再一次洗去我心头所有的悲伤吧!别再回头……
我们果然是从县城出来的第一批,也许是第一个!
八十年代全省第一条高速,已然失去了它往日的繁忙和勃勃生机。除了稀疏的货车,几乎没看到一辆小车。在惯常停靠的服务区,意外发现一辆大巴,车上挂着企业复工的横幅,一群人安静有序地正在回到车上。
不知怎么,居然一下子有重回人间的感觉。心里又记起回到乡下种地的堂嫂一家,她儿子何时才能被这样的大巴接回工厂呢?这车人真是幸运啊,在这刚刚解封的早春,他们已然能找到自己的饭碗!
胡思乱想之间,广袤无垠的江汉平原铺展到天边,匆匆掠过的花树和油菜,明显地寂寞着,没有人员流动的村子,连一声狗吠也没有,整个大地,还在沉寂。
只有我们回家的车分外兴奋,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空荡的高速上奔驰,车主小伙子不时由衷地喊出一嗓子。他是西气东输的管理员工,常年在这条高速上奔波,惟有那天,让他的车技发挥得如此酣畅淋漓!
家,就在前边,那是长江和汉水交汇之处,是庚子年第一个迎接挑战的城市。作为其中的一员,哪怕卑微如沙粒,也要与她共伤痛。
车主小伙子说,他已经接到通知,第二天就进社区服务。我们呢,能做点什么?
【作者简介】青禾:女,七十岁,退休赋闲在家。平民情结,眼睛朝下,深谙底层生活不易。一枚园地耕耘者。
相关阅读:
青禾 || 庚子风尘(一)
青禾 || 庚子风尘(二)
(本文编辑:一枚)
“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安然以待的茶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新园地 一枚园地ll 一枚园地lll 请全部关注,不再失联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民声IV(18)||未雨绸缪:2020,给我力量
民声IV系列
说事儿系列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 民声III系列文章汇总(183篇)
一枚:园地作者印象系列(安然以待、吟诗作赋、江棋生、南宫踏舞、一砚翁)
一枚园地精彩回顾系列
丁东:我对一枚园地的期待之一,是成为有良知的文学平台
其他
说事儿(63)|| 庚子风尘(三):回家
封在武汉的人也许觉得,逃到外地的人是幸运的。可到外地的人,原本并不是真逃啊,一切都发生在意料之外!
一枚写在前面:
转眼间,武汉封城一周年了。这一篇里,一枚园地来自武汉的耕耘者青禾,记录了她是如何从被困在城外的鄂西老家小城,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自己在武汉的家。
回家
青禾 | 文
如果在平时,穿过江汉平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春天里,油菜花会一直开到天边,地平线是一抹灿烂的金黄。夏天,则一片一片的荷花点缀在碧绿的稻田间,让肆无忌惮的绿色忽而变得温柔,静静地围了荷塘,踟蹰流连,再也不肯离去……原野,一下子生动了许多!
掩映在树林里的村子,不时有狗吠掠过树梢,顷刻又被呼啸着的车辆淹没……
可这一切,在庚子年的春天,都只是脑海中的影像,让困在老家县城的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回味。
一
意识到我们有可能是带着病毒时,已经是农历正月初二,因为跟老伴聚会的那一桌饭局有两个确诊入院,并来电询问老伴是否健康。而这之前,我们已经回家一周,且毫无防备地给几个长辈拜过年。
气氛一下子变得无比紧张,扳着手指头算日子,但无论怎么算,也只过去了十二天,而通常的病毒潜伏期是十四天!
或许是紧张,或许是家里取暖温度偏高,弟弟体温不知怎么就过了三十七度。而弟媳又突然干咳起来。九十四岁的父亲虽然一切正常,但他是最易感染的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啊?
反复回忆一个多月以来的思想轨迹,自己其实一直是纠结的。
2019年的12月底,在浙东女儿家就已得知武汉出现类似“非典”的肺炎,但官方消息一直模糊,而父亲已经九十四岁,能不回老家陪他过春节吗?
途经武汉自己的家,又有朋友希望老伴帮他商议出版著作事宜,这样的饭局能不参加吗?
武汉疫情明朗后,我打电话劝阻了所有计划回老家过年的家人,唯一忘记的是,我们自己已经无路可逃。
封在武汉的人也许觉得,逃到外地的人是幸运的。可到外地的人,原本并不是真逃啊,一切都发生在意料之外!
没有任何必要的物质准备,更不知道自己就可能是病毒携带者,而在所有外地人眼里,转瞬之间,武汉人就成了病毒代名词。
我们所居的父亲家门上,被贴上了明确告示。虽然我们一天两遍按时回报体温体征,却不时还会有人上门检查。事实上,那时流落在外地的武汉人,仿佛就是误入猎场的怪兽,早已是众人围猎的对象。
没什么可委屈的,谁让自己是武汉人呢?不出去便罢了。
但家人呢?他们的不安和惶恐该如何安顿!
千万不要说亲情应该包容,在所有人围猎武汉人的舆论中,家人突然要同从疫区来的“密切接触者”共处一室,并不是一件云淡风轻的事。
隔离显然已经没有意义,而且,到哪里去隔离?谁会接纳我们?又如何给九十多岁的父亲交待?他耳背且固执,跟他说不清。
惟有一天一天地数日子。
哪知刚熬过两天,老伴弟弟来电话说,他们那栋楼确诊了两个,而除夕那天我们去了他家团年。
本来那天我是不赞成去的,虽然县城还没任何管控,但我们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程度,但经不住老伴弟弟一请再请,更何况他们本只有两兄弟,平时又天各一方,团年如果不去,实在太不近人情。
弟弟他们住二十五楼,电梯里人进人出,一趟怎么也两分钟吧,而且那时都还没戴口罩,如果真有个病毒携带者,传染的概率的确很高。
以前的日子算是白数了,一切从新来过。
这时候,网传的潜伏期已经达到二十四天!家里的气氛再次紧张。
多想回武汉的家啊,哪怕住进方舱医院,哪怕死,那也是自己的事啊!连累亲人,无论如何也是过不了的心理难关!那种伤痛,非亲历者无法体会!
每天六点钟起床,开取暖设备,烧开水,为一家人做早餐。
哪怕是冬季,哪怕每天在家宅着,老父亲依然是清晨即起,七点早餐,晚一刻他就在厨房旁边等候。他耳背,家里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妨,只要我们脸上挂着笑,他就安心,所以,没有别的选择,惟有隐忍!
二
进入二月底,所有管控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但内心的隐忍已经不可承受,等待的焦虑昼夜纠缠。一遍又一遍地设想回家的方案,可面对近千万人口的城市,战时的封闭管理,何处才是入口?
……试着联系所在的社区
电话接得很快,可心里的忐忑刚刚镇定下来,几乎未等我开口,对方就开始劝说。
现在武汉刚有好转,还远没达到安全标准,你们已经在外地低风险区了,为什么要回武汉?再说,我们社区负担太重了,实在难以接收。
可我是冠心病重症患者啊,我急着说。深怕她就此挂断电话!
就地买药吧!她说。
我这药很贵,县城药店没有,医院又不敢去,这一个多月都是找人借啊。我哀求道。心里想,难道除了新冠病人,其他病人就不是病人啦?可我没敢说。
她犹豫了一会,说,那先办手续吧,估计排队时间很长,审批权在区防控指挥部。
总算看到一丝亮光,排队就排队吧,我想。忙不迭地感谢,毫不掩饰地讨好,加微信。
接着,手机上便收到一大堆文件,表格。
多少年都不接触这些东西,文件格式也不懂,只好转发女儿。来来回回地校对,自认为没错了,但发到社区,还是挑出许多毛病,那时的武汉,真是惊弓之鸟!
排队审批的同时,着手解决交通。原以为是逆行,只要自己能解决车辆便可。可仔细一打听,高速公路只对抗疫车辆放行,私家车不能上路。
没有道理啊!有核准批复的回汉手续也不能上路吗?那审批还有什么意义?
再找社区,网格员说他们只管报批资料,与外界也只有一个联系电话,其余一概不知。并告知说,连武汉各区之间都只有抗疫车辆通行,私家车一律入库封存了。
困在武汉的侄儿这时已被单位安排下沉社区,他说各区之间的交通的确是不互通的,他们指定下沉社区的车辆也只能在本区内通行。那些在市内不受限的车辆又另有通行证。
看来,即使区防控批准我们的回家申请,解封前的交通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想起帮助堂哥堂弟回乡,虽然也一波三折,但还总有一个抓手,而面对千万人口的城市,个人就真是一粒尘土,无论你落到哪里,都不会有一点声响。
真是怀念那些自在的日子,在武汉和老家之间,一天有十几趟高铁,任意时间都可以选择出行。高速公路更是全天候畅行无阻。可现在,却仿佛隔了一整个世界!又仿佛这世界一时间全部冰封雪冻!
现在手上唯一的,就剩找社区求来的一个电话。小心地记录在几个地方,宝贝样地呵护这根救命稻草。
平时从来不跟地方政府打交道,看着那个电话号码,心里还真是发虚,会有人接吗?接过后会是什么态度?如果推诿或者挂断,我该怎么办?
不敢多想又忍不住去想,第一个电话的纠结和折磨,几乎是此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庆幸的是,疫情初期的教训让这个城市逐渐温暖。这个电话虽然无法解决我的诉求,但对方却告诉我一个新的号码,并解释说,现在都是临时管控机构,他们也不了解全部情况,只能让我自己慢慢试着联系。
的确,在后来的一路经历中,才真切感觉到这张巨大的网,我们就是网中的鸟儿,没头没脑的到处乱撞。
从省防控,到市防控,到区防控,再到防控的每一个分支机构,每一个节点都只知道自己的职责,询问哪个部门可以回答我的问题,都有点不知所以,不过态度倒还好,总会给我另一个电话让我去碰运气。
然而,运气总不好,因为解决交通在当时还不算要命的大事。
记得有天上午,我靠在窗边,打着一个接一个部门告诉我的电话,直到打通第七个电话时,对方直接说,我这里的确是你应该找的部门,但是,你的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我的话可能让你很失望,但我说的是实话。
的确失望,但总归还是实话好。
不过,我一向是不轻言放弃的。那些公开的电话问不出所以,那就还是找朋友好了。
还真没想到,居然进入了核心区域!
对方说,你是谁,怎么知道这个电话?
这问话还真让我有些惶惑,仿佛误闯了不该进入的地方,但好在对方语气很平和。
我鼓足勇气说,我是武汉人,我想回家。
欢迎回家!对方说,明显感觉是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稳重而从容。
一瞬间几乎哽咽!少说打了几十个电话,总算听到一句温暖的话!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简要说明诉求。他们的确很忙,在跟我对话时,又有电话响了,他忙说,对不起,请稍等。便去接另一个电话。那风度,首先给人好感。
心里还在疑惑,这是哪啊?电话那头已经回过话来,目前能回武汉的唯一方式是火车,所有经武汉的火车都是停靠的,但只下不上。又问了我所在地,他说那就为难了,因为省内所有火车站都是只下不上,你是没法搭上火车的。还有,即便下了车,如何回家,全市只有抗疫车辆可以上路,难道从火车站走回家吗?
完全懵了!从哪里爬上火车?又从哪里找到抗疫车辆?朋友无数,可谁有抗疫车辆呢?
那该怎么办?我几乎是绝望地问。
请再等等吧,不会太久了。他耐心地说。
我能再打这个电话吗?
当然能。我这里的答复都是很肯定的,请相信。他说。
不能再打搅了,说了谢谢,挂断电话。心里虽然仍是无边的惆怅,但似乎终于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它清晰地跳动,让人踏实。
三
回家的申请一周就审批过了,比我想象得要快。但电子版的表格,批复证明,健康证明全部要打印纸质版,再到所困社区审批,方能构成完整的人员通行证。在小区开了路条,去社区办理一应手续。
社区说,既然武汉批准了,我们审批没问题。可是高速没有开通,如果走318国道,要经过好几个县市,那些卡口能否过去不好说。前几天出去的车过不了关,要求返回,县里没同意。县里意见是,能送走尽量送走,但返回是不允许的。你们年纪大了,可要把后果想好啊。
说的没错,那时除了居家隔离,量体温,没有任何检测手段,出了县界,谁知道你去了什么地方,与什么人接触,再返回来的确难保安全。作为地方防控考虑,不无道理。
网上传出的帖子,在高速公路上漂泊,没有地方接纳的流浪者,还并不是个案。那时,岂止是武汉,全国都是惊弓之鸟,病例过千的省份已有数个。及至后疫情时,朋友重逢,说到当时状况,她大笑说,我家姊妹就在高速上漂了一个多月,封城那天一早出的城,计划去海南过年,当天晚上就住不进酒店了,武汉人都被当病毒啦!再回去,武汉又封了!
我听得目瞪口呆,还真不是传说,跟我说话的是几十年的好友啊!
可到了三月上旬,困在外地的流浪族已经达五十天左右,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家人团聚,毕竟不是在自家,毕竟没有任何思想物资的准备;更麻烦的是,平时各自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不相同,突然长期聚在一起,矛盾和摩擦几乎是必然的。即便极尽包容和忍耐,有时也会突然遭遇崩溃。
边界和距离,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
压抑彷徨之间,朋友微信劝慰,他儿子因为买了新房,按风俗便都去儿子家过年,结果十二个人困在儿子家。两个最小的娃打闹哭叫,两个学生要上网课,儿子不时有视频会议。厨房整天不断烟火,一日三餐就像小食堂。更不容易的是,女儿带来了她的一双儿女和公公婆婆……这样临时组合的大家庭且禁足在家,可以想见其维持的难度!朋友真是心宽,困中作乐,发来一张健身照片,那喜气,冲淡我心中的忧郁。
每天关注武汉疫情,官方以及民间,还有武汉的朋友。从二月中旬发出应收尽收的要求以后,到二月底,切断病源的成效逐步显现,进入三月,大地已经回暖,武汉新增病例逐日下降,已经渐渐接近两位数。
无论如何,先去申请车辆通行证吧,这一步走完也不知道要多久,万一高速突然开通呢!我跟老伴商量。
令人惊喜的是,县城社区工作的进步速度,从起初的淡漠甚至烦躁到熟练处理问题,再到主动帮助解决问题,短短的一个多月,几乎走过了平常也许几年都难以完成的蜕变。
车辆通行证是我们沿途能否顺利通关的全部文件,它包括车辆,驾驶员,随行人员的所有资料,琐碎而周全。工作人员耐心而细致。最后居然关切地说,你们弟弟送一趟,来回隔离都得一个月,我们关注一下,如果还有回武汉的,看能否搭上顺风车。
啊!我脑子嗡的一声,几乎有点站立不住!天上真能掉馅饼吗……忙不迭地双手合十,感激再感激!
回家说起,大家都觉得不过是画饼充饥,两个七十岁的老人,三百多公里路程,谁愿意带啊?但凡多一点心思,都怕惹麻烦。再说,哪有刚好空两个座位的?
可是,画的饼还真成了饼,世间事就是如此神奇。
第二天,社区真来电话,说让我们过去一趟,有一个车回武汉,正空两个座位,他们跟车主谈了,车主愿意带人,现在要马上更改车辆通行证。
立即赶往社区,一个小伙子已经等在那里。工作人员介绍双方认识,彼此交换基本情况,很快达成一致。社区也许是第一次处理此类问题,赶紧打电话到镇政府请示,因为我们前一天的资料已经上报镇里,不知是否能够作废重办。
眼见社区天翻地覆的转变,心生无限感慨。
从权力到服务,是本质的跨越,人类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久很久,循环往复,甚至腥风血雨的代价……
但愿永记,不要总在灾难降临时唤起。
跟车主沟通,问他们为何也能批准回汉,车主说,他是武汉在册的志愿者,媳妇是医护,所以回城的审批也很快。但说到道路问题,他也是一头雾水。问社区能否办抗疫通行证,社区说外地车辆不在他们权限之内,不过,一旦高速开通,她会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忽然想起曾经打过的那个神秘电话,那个温和的男中音,不是说,在那里可以得到准确的信息么?于是跟车主小伙子说,这事就交给我吧。
回家就把电话找出来,依然很快接通,不过,不是前次接电话的男中音,似乎年轻一点,因为说话很谨慎。
请问高速公路何时解封?我直奔主题。
清晰准确的的答复,三月十号以后。
有没有一个相对期限?这个时间概念有点模糊啊。
这是绝密,女士。请谅解!
对话简洁得不能再简洁了,但信息量并不简单,颇令人回味......直到回武汉后很久,才慢慢打听到那是全省管控的一个内部协调机构,抽调的都是精锐人员。
既然是三月十号以后,那一定是三月十一号,反复跟车主琢磨,大家一致认定。
果然,当十一号早晨我们再去催办车辆通行证时,社区正召开全体员工会议。
十点钟结束时,似乎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整个社区办事处一改往日的沉闷气氛,连大家说话的声音都轻松了起来,看来,我们的判断没错啊!
办车辆通行证的女办事员一进接待厅立刻认出我们,满脸笑意地说,你们的通行证已经批过了,在镇上,今天就可以走啊。
高速真的开通了?我脱口问道,太久的压抑让人对突然而至的解放不敢相信。
十点开通的呢,你们正赶上第一批,不,也许是第一个。她说。
那一刻,五味杂存,无以言表。这整整待了五十三天的小城,见证了我七十年从未有过的恐惧和忧伤,还有悲愤。
人性,有时候是温暖的,有时候也是暴戾的。在这非常的日子里,经历得太多太多……
疫情,让我有这么长久的一段日子陪伴年迈的父亲,是我们父女的幸运。可日复一日的琐碎和禁足,还有我们身上的病毒标签,已经深深地划伤了我们脆弱的身心!
绷紧的弦总是会断的,只有夜半的泪水,一天又一天释放我心中的伤悲!
多少次,在半睡半醒中,演绎着结束噩梦的方式,或是飞身一跃,或是夜深人静时,从容地,一步一步地走进清江?
多少次,听见自己的灵魂挣脱铁桶般的封锁,在高山之巅,在夷水之畔,彷徨,呐喊,回家——回家——回家——
四
走出那个贴着告示的大门,回头看,父亲正在换鞋,知道拦不住他。
下楼,出院子,过了马路才敢转身再看,父亲拄着拐杖,正在院子门口朝我挥手。五十多天的宅家,他的腰更加佝偻,腿明显没了力气……
我的泪水立刻夺眶而出,真想冲过去拥抱他,跟他说,你的家也是我的家啊!
可是,我止住自己的脚步......
就让泪水再一次洗去我心头所有的悲伤吧!别再回头……
我们果然是从县城出来的第一批,也许是第一个!
八十年代全省第一条高速,已然失去了它往日的繁忙和勃勃生机。除了稀疏的货车,几乎没看到一辆小车。在惯常停靠的服务区,意外发现一辆大巴,车上挂着企业复工的横幅,一群人安静有序地正在回到车上。
不知怎么,居然一下子有重回人间的感觉。心里又记起回到乡下种地的堂嫂一家,她儿子何时才能被这样的大巴接回工厂呢?这车人真是幸运啊,在这刚刚解封的早春,他们已然能找到自己的饭碗!
胡思乱想之间,广袤无垠的江汉平原铺展到天边,匆匆掠过的花树和油菜,明显地寂寞着,没有人员流动的村子,连一声狗吠也没有,整个大地,还在沉寂。
只有我们回家的车分外兴奋,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空荡的高速上奔驰,车主小伙子不时由衷地喊出一嗓子。他是西气东输的管理员工,常年在这条高速上奔波,惟有那天,让他的车技发挥得如此酣畅淋漓!
家,就在前边,那是长江和汉水交汇之处,是庚子年第一个迎接挑战的城市。作为其中的一员,哪怕卑微如沙粒,也要与她共伤痛。
车主小伙子说,他已经接到通知,第二天就进社区服务。我们呢,能做点什么?
相关阅读:
青禾 || 庚子风尘(一)
青禾 || 庚子风尘(二)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民声IV系列
说事儿系列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 民声III系列文章汇总(183篇)
一枚:园地作者印象系列(安然以待、吟诗作赋、江棋生、南宫踏舞、一砚翁)
一枚园地精彩回顾系列
丁东:我对一枚园地的期待之一,是成为有良知的文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