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杏园读史】张策:读杜文玉教授《夜宴图——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

张策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19-07-25


我曾有缘见过杜老师两面,第一次是在妹尾达彦先生来校讲座之时,杜老师作为评议人出席;老师的评议风趣幽默、言辞质朴,如非亲眼所见,很难将眼前这位笑容诚挚、朴实地道的关中汉子与著作等身、学界盛赞的专家学者联系在一起。散场之时,我走在先生后面,正巧听到西安当地一位小型“历史茶话会”的组织者,诚邀杜老师进行一次讲座,老师当即欣然应允。随后走出文汇楼,蹬上灰旧的自行车,缓缓地消失在夜幕之中。望着老师夜色中的背影,不胜啧叹先生的低调随和,不见分毫“大专家”的派头和架子呀!


之前我倾意隋唐史,看的书籍也多与之相关。前几日听了方震华教授题为“跨断代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讲座,方老师开篇便说:“在现在的学术环境下,我们更鼓励‘跨断代’的研究;比方说,唐代很多的特征、问题,到了宋代才突显出来,才看得更清楚。做唐史的,最好能通宋史。”我又想起严耕望先生也曾有相同的观点,作为唐史的一代名家,严先生特地把“二十四史”最“巨”之《宋史》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我作为初到门前的小学生,即使有方向偏好,又怎么能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呢?现在正是广博阅读、打好基础的时候,快去读读隋唐以降的史书吧!


接过唐,紧接着便是纷乱混杂的五代十国时期,而杜老师又在该领域建树丰硕、独树一帜,出版过多部专著,受到学界的重视与推介。老师在此方面正好有一本普及性的著作《夜宴图——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再合适不过。台师大图书馆存有一本2007年联经版的《夜宴图》,赶紧借来读了。


作者: 杜文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
出版年: 2006



在读此书之前,我特意读了《江汉论坛》张卫东先生对杜文玉老师的专访文章,专访勾勒了杜文玉老师重要的研究成就,分享了先生的研究心得,对于一些重要的研究问题,杜老师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在谈到“五代十国”方面的时候,杜老师说,近些年来,有关“唐宋变革论”的研究炒得很热,但是据他的观察,唐宋之间的很多“变革”其实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发生了。“表面上乱,实质是变”,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而特殊意义也是他所以在此用力较深的原因之一。


前已了解,《夜》书并不是一部严格的学术专著,而是一部历史普及的通俗读物。虽为通俗读物,但先生却在序言中说道:“当我冒着酷热在书房为此书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时,我感到一丝轻松,因为我终于可以以我所知讲述人们未必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同时,又有一丝微微的不安,总觉得还有一些话需要交代,这就是韩熙载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先生所感到的“不安”,或是担心读者浸于晓畅通俗的书中叙述,难以把握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脉象,故而说到:“从这一时段的历史开始,就始终存在着一个统一的发展趋势……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对“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进行了宏观的定调。


《韩熙载夜宴图》


是书主标题为“夜宴图”,进入南唐重臣韩熙载府宴的历史情境中,转瞬便来到了那个纷繁动乱、浮华聒噪的五代十国。全书各章题目皆有“夜宴”二字,把公元10世纪60年代末韩熙载家中的那场夜宴,看作是整个“五代十国”镜像缩影。便从那场“夜宴”谈起,上溯晚唐,纵览五代,历数各朝兴衰;横括十国,由东南至晋北环形而绕;五代君主的残忍杀伐,士族文官的相互倾轧,政权之间犬牙差互、征战不休,个人与历史的起伏跌宕,华夏大地的风云变幻,纷纷跃然纸上。其间分门列叙,节奏井然,详略得当,又能不失题旨;还对一些重要史事进行了考辨溯源,最终又回到“夜宴”,见证南唐的倾覆,而后一顺涌入崭新的北宋江山。


不难发现,先生此书的叙述应是以南唐为观察主体的,又必得将整个南唐嵌入五代十国的时代背景中去。先主李昪为人养子,在激烈的储位斗争中脱颖而出,摇身一变,覆手间缔造南唐。更多为后人称道的是,李昪所确立的“先北后南、俟时而动”的战略政策,不轻动兵端,着力发展自身,有着矢志统一中国的壮志和决心。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怎奈猝然离世,而中主李璟却中途易辙、改弦更张,于闽、楚两战尽伤元气,最终将南唐带入覆灭的深渊。杜老师盛赞李昪的高明战略,更对南唐的由盛而衰充满了惋惜:“经过李昪精心治理,南唐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南方诸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如果李昪之子李璟能够严格执行既定方针,那么日后统一中国的就不一定非是中原王朝了。”中主李璟穷兵黩武,使国家日趋枯瘦;天不度南唐,后又摊上孱弱庸能的“翰林学士皇帝”李煜,南唐的灭亡遂成为历史的必然。杜老师之前曾写过《南唐史略》一书,可见先生应对南唐王朝专有留意,昙花而现的南唐,却创定了诸多政治文化制度与典范,匡补了晚唐以来武宦专权、文化凋敝、士风轻浮等许多弊病,且多为北宋所吸收;同时南唐在其统治的江淮、两湖地区,犁耕出了茁壮的经济苗穗、厚植下重文兴教的风气,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的最终完成奠定了重要而坚实的基础。


南唐后主李煜


历史贯若此,武力强劲、文化薄弱的政治力量常常能够灭亡文化繁荣、典制完备的王朝,而反过来,这些先进的文化制度往往又为新王朝所学习承继。书中提到:后主李煜降宋后,宋太祖曾问道:“卿在故国,采用何种办法管理钱谷?”李煜回答说:“州郡政务由地方官专掌,文臣不能过问,并不能亲理钱谷。”可见直到后主末期,“重文轻武”的政策依然能被贯彻,南唐政权依然能较牢地持御武人。可怜一身才情的后主李煜,“一朝得为臣虏”,终落得个惨死他乡的下场,成为“夜宴”时代的陪葬品。


另外,在此书中,杜老师对后主李煜的艺文造诣进行了详实细致的描绘,尤其是对其诗词文学的赏析,字斟句酌间娓娓道来,回情入境,条分缕析,俨然文学评论家的笔法。读来更令人钦佩先生人文素养之厚重。不禁联想到先生曾在那篇专访文章中提到:当年在林勘队工作时,恢复高考后本想报考林业院校,而队里一位老大学生认为他有一些文史底子,建议他报考文史类学科。杜老师此时才知道原来大学里还有这种专业!现在来看,那位先生真是慧眼识才,杜老师亦是独具魄力,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自身已具备相当的理工科知识背景和实践基础,毅然报考文史专业,并且沿着这条道路持续地走下去,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无不令后学晚辈钦服!


南唐烈祖李昪


我常常在想,现今的我们,比起物质精神双重匮乏、时代闭塞、机遇微茫的老一代、甚至上一代人,各方条件应当优越许多了吧。而我们在许多事情面前,却常常眼高手低、挑肥拣瘦,甚至有些欲壑难填。永远想得够多、却做得甚少,又将许多的时间滑逝在娱乐和网络中。倾羡前辈学者仰之弥高的学术成就,却不能够像向前辈学者一样扎扎实实、步印相叠地从基础入手、从走路说话学起,去阅读原始史料、去查释典籍文书,妄图投机取巧,少劳甚至不劳而获,做着一步登天的美梦,不可笑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史学”,如此这般,何能致达彼岸,比肩甚至超越前辈的丰碑成就?每念及此处,不禁冷汗涔涔,不寒而栗。只得常剖省自我,纠邪辟懒,却还是用功不到,鲜克有终。甚感愧哉。


张伟然先生曾说:“一个学者的养成,天资明敏、执着用功固然很重要,但仅有这些恐怕不够。还须见一些人。”对我们青年小辈来说,大多时候还是仅能读其书,人未必能见得。不过杜老师于我而言,却是先见其人、再读其书。这仅是我阅读的老师的第一本书,浅尝辄止,不足外道。但先生的学高与风范,已和着这本小书,连同两次缘会的生动记忆,存刻在我的脑海之中。“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希冀能循着前辈师长的足迹,去啃读更多的书作,去沿攀更高峻的山峰,而览睹更绮丽壮阔的风景!            

                     

(附记:感谢葛洲子、胡耀飞两位老师对此文的批评与指正!学生谨向两位老师致以诚挚谢意!



作者:张策  2017级念海史学班



推荐阅读

【兰台辞话】赵世超:靖边访古

【兰台辞话】王双怀:我的求学经历

【杏园读史】刘娟 :连续与变化的近代早期

【杏园读史】谢守华:历史、政治与地理的联姻

燃烧你的卡路里丨2019年“忆七秩峥嵘岁月,展时代健儿风采”春季运动会成功举办



图文来源/张策

责任编辑/付佳宁

审核/何秉炽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