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杏园读史】李向阳:“了解之同情”与历史构建——读《制造汉武帝》有感

李向阳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20-09-05


司马君按:

       揭开覆盖在事实上的重重迷雾,剥离出那些真实的东西,历史真相只有一个。但每个人对于真相的看法却是不同的,“一万个人的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正是这些缤纷多彩的观点和意见才带来了进步和繁荣,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制造汉武帝》

作者:辛德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制造汉武帝》是一本不厚的小书,其原型是作者早年《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一文。该书以抽丝剥茧的手法,告知读者古人是如何出于个人意志和政治的目的制造出一个他们所“需要”的政治形象,说明历史真相与历史书写之间差异,由此提出研究历史首先要有可信的史料的观点。


关于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是否转变的问题,学术界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下轮台之诏,旨在罪己悔过。这标志着汉武帝晚年大幅度转变政治取向,由“崇武”转为“守文”,发诏罪己,使汉朝免于亡国之祸,使西汉统治得以再延续百年之久。这种观点始见于北宋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近现代以来,已故的史学大家田余庆先生以《资治通鉴》的记载立论,撰写了《论轮台诏》一文,系统论述了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的转变。该文论证严密,框架精巧,发表以来,获海内外学人的认同,几成定论,不少学术著作和大学教材都采纳这一观点,影响甚大。


第二种是本书的观点。本书作者认为轮台之诏只是有关西域轮台地区军事部署的局部性问题,而不是西汉根本性的大政方针,因而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转变这一说法有待商榷。作者认为田先生所引用《资治通鉴》关于汉武帝的史料真实性存疑。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构建的汉武帝形象在大构建中又含有小构建,因而《资治通鉴》不足以作为考证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转变的一般意义上的史料。论证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是否转变,应当以《汉书》和《盐铁论》作为一般意义的史料。然而,《汉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的转变的相关史料;《盐铁论》所记载的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的著名盐铁会议反而更能够说明汉武帝去世前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并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



《制造汉武帝》一书正是对《论轮台诏》中观点的一次质疑与反驳,并以此来检视学术界对传统文献使用的一些问题。该书涉及司马光撰著《资治通鉴》时对史实的忠实程度和处理方式,涉及汉武帝晚年以至霍光执政时期西汉施行的治国路线。该书除“引言”“附录”外共分为六章。分别是“论轮台之诏的性质”“《通鉴》有关汉武帝与戾太子之间治国路线分歧的记载出自《汉武故事》”“《汉武故事》所记史事初不足以凭信”“司马光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的重构”“刘宋时期另一场‘巫蛊之变'与王俭塑造戾太子形象”“汉武帝谓戾太子不类己故事的原形”。根据文章思路可将其归为三个部分。


前四章为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论述司马光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与《汉书》和《盐铁论》等基本史籍相悖。作者论证汉武帝晚年并没有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转变,其所依据的史料基本出自于《汉武故事》,而《汉武故事》本身并不足信。


第二部分即第五章“刘宋时期另一场‘巫蛊之变’与王俭塑造戾太子形象”。第一部分已经论定司马光依据《汉武故事》人为构建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第二部分在采信余嘉锡先生的观点,把《汉武故事》的作者定为南朝刘宋时期王俭这一前提下,分析了王俭在《汉武故事》中构建汉武帝与戾太子之间两条路线斗争的社会背景。这是司马光大构建中套着的小构建,由此来展示这一历史构建的复杂性。


第三部分即第六章“汉武帝谓戾太子不类己故事的原型”又回到西汉,探寻这一复杂历史构建在史籍中的本来面目。

 





该书题为《制造汉武帝》,何为“制造”?通读全书可知,司马光为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为北宋君主提供“资治”的镜鉴,在写作过程中不仅刻意摒弃了很多真实可信的历史事实,同时还采用了一些绝不可信的史料,背离客观实际而人为地“构建”自己所期望的历史。历史学是一门求真的学问,正所谓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阅读本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与诸君共享:其一,该书还原了汉武帝的本来面目,对古代帝王乃至其他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起到示范作用;其二,史料问题是历史研究的根基所在,要根据可靠的史料客观地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如何提出观点,如何找寻史料论证观点以及如何运用史料来探寻历史真相是历史研究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其三,证实史事的真伪实属不易。作为介体的史料本身就具有双层性质,即其中的纪言纪事不可避免地掺杂了或多或少的主观性,史料有优劣,站在遥远处的研究者的文献学基础不同,选取史料的角度不同,对同一史料的解读不同,便会造就截然不同的立论。就如《资治通鉴》不能作为秦汉史研究的一般史料使用一般。


“考证之学之于古书也,但欲考其文之真伪,不必问其理之是非。如此想来,历史学的魅力便在于此。


作者:李向阳,2018级硕士

班级:专门史班

专业:中国文化史 


注:       

      文中的观点并不代表司马君的观点,【风追司马】是传达知识的一个平台,看法的不同和差异很正常,希望大家可以相互包容,各抒己见,踊跃留言哟。


      我们希望依托这个栏目不断激励史院人通过文字书写、传达史学(文学)知识,欢迎各位史学(文学)爱好者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读、所写、所感、所想,努力成为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史院人。


      投稿邮箱:   snnu_history@126.com

      要求:提供图文、作者简介(具体详见菜单“投稿须知”)



   


推荐阅读

【史院集萃】张华腾:《清末新军》

【杏园读史】宁鑫:“见微知著——繁华盛世下的裂缝社会”——读《叫魂》有感

暑期实践丨迈步从头越,传承石峁四千年【最终章】

西部大讲堂⑤高岱:英帝国殖民地行政管理体制的评析(1850—1945)

【杏园读史】张乐聪:“不立一真,唯穷流变”——读《经学、政治和宗教——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有感




文字来源/李向阳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王昕

审核/李霄倩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