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三)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1-05-20

独角兽导读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剑履山河——

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三)


3

-鸟尽弓藏-


延展阅读: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一):铜墙铁壁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二):铁血精英



1948年10月18日,正在法国访问的以色列南方战区司令伊戈尔·阿隆从东道主那里听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以色列政府通知法国政府,阿隆已经被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撤职并强制复员了!接替其职位的是比他资历浅得多的摩西·达扬。法国人对无比尴尬的阿隆深表同情,表示愿意继续接待他按原计划访问,只是他的官方身份不能再使用了。


若论军事才华,若论独立战争期间的战功,当时以色列国防军的任何一个将军都无法与伊戈尔·阿隆相提并论。作为以军的高级统帅,阿隆指挥了北部、中部、南部三个战区的四场大战。毫不夸张地说,1948年以色列国的半壁江山是他一手打下来的。如果不是本·古里安拦着,阿隆会挥师攻下整个西奈半岛,让以色列的国土在一夜之间成倍增加。相比之下,那位深得本·古里安信赖,受到破格提拔,抢了他南方战区司令一职的摩西·达扬在独立战争期间打了一连串的败仗,而且因为率部撤出战斗,让友军陷于险境而差点被送上军事法庭。


如果问人类历史上有过什么与基布兹相似的现象的话,我能想到的是十字军时代的圣殿骑士团。这支英勇善战的骑士军团攻城掠寨,为十字军王国立下汗马功劳,也由此积累了大笔的地产和财富,成为地位高贵、势力庞大的军事贵族集团。当然,无论是圣殿骑士还是基布兹人,这种同时手握军权财力的势力集团在任何权力系统中都是受人猜忌的对象,迟早会遭清算,只不过斗争方式不同,斗争的结果不同而已。


基布兹名将:伊戈尔·阿隆。

图片来源:网络。


伊戈尔·阿隆正是这种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以色列国防军在建军之初就爆发了基布兹集团所主张的“人民军队”与本·古里安所主张的“国家军队”两条路线之间的激烈斗争。当时以军的主力部队是地下武装“帕尔马赫”整编的三个旅。“帕尔马赫”原是二战中英军训练的犹太军队,在42年被英军解散后转入地下,并被基布兹吸收为耕战结合的基布兹武装。“帕尔马赫”在开国一战中劳苦功高,不仅这三个旅能征善战,远超其他部队,而且以军的主要将领也大多来自“帕尔马赫”派系。由于“帕尔马赫”在军队中势力强大,而且其中不少人有亲苏的倾向,因此按照基布兹武装的模式、按照“人民军队”的模式打造新成立的以色列国防军就成了他们的理想。所谓“人民军队”,实际上是按照苏联红军的模式建军,强调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教育,淡化军阶等级和指挥序列的严肃性。而本·古里安主张的“国家军队”则是模仿英军模式,强调军队的非政治化和国家属性,建立严明的军阶等级和指挥序列。


建军路线之争的背后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到建国前后,以色列基布兹运动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的手里,他们认为基布兹与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是相通的。在很多基布兹中,斯大林被称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红太阳”。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恰逢犹太普珥节,基布兹人为表示哀悼而取消了节日庆典。斯大林在以色列独立战争中全力支持以色列,在美国对以色列禁运武器的时候让捷克给以色列运去大批军火并培训战斗机飞行员,并非是因为对犹太国有什么好感,而是因为看好这些共产主义者,希望能在中东建立起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而英国在战争前后的政治和军事措施,包括联合阿拉伯各国打击以色列,也始终有担忧共产主义入侵中东的影子。独立战争前后,基布兹人不满足于当国家的防御堡垒,而是成立了联合工人党(Mapam),在竞选中角逐政治权力。与此同时,基布兹领导人鼓励基布兹人参军,强调“工人群众”(他们并不把自己看成农民)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所有这一切,都引发了本·古里安深深的不安。他担心基布兹集团影响以色列国防军的建设;他担心联合工人党将基布兹的生活方式强加给以色列其他国民,把以色列搞成一个缩微版的苏联;他更担心军中强大、与联合工人党纠缠不清的的“帕尔马赫”派军人会有什么动作,出现俄国式的暴力革命。用他的话说,基布兹集团已经构成了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的威胁。早在独立战争进行期间,本·古里安就通过一系列政治动作削夺了总司令以色列·加利利的军权。建国战争后,军中权高位重的“帕尔马赫”派领袖伊戈尔·阿隆热心于抛头露面,在49年初仍然公开参加联合工人党的政治活动,引起了本·古里安的严重危机感,迫使他下决心铲除隐患,进一步削去军中基布兹集团的兵权。于是便有了本章开头的那幕“外访释兵权”。


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

图片来源:网络。


阿隆被突然解职,引发了以色列国防军中基布兹官兵的严重不满。为了表示抗议,一大批基布兹将领挂印求去,解甲归田。对于本·古里安来说,这股辞职风可以说是正中下怀,求之不得,因此并不加以阻拦。结果,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国防军中原有的350名基布兹军官跑得只剩下了78人。独立战争期间的基布兹统帅级将领或被罢黜或自行辞职,几乎全军尽墨。坚持留下来的,比如拉宾,也只能躲进训练基地充任闲职,不再掌握兵权,才算逃过了清洗。很多军官此后再未重回军旅,比如以军第一个坦克营的营长,后来在公交公司开了一辈子公共汽车。


为了进一步与基布兹力量对抗,以色列国防军设立“拿哈勒”项目,建起了属于军队的基布兹体系,以此吸引青年志愿者,将其变成国防军的指挥之下的准军事力量。1954年,摩西·达扬出任参谋总长。他在任期内推动奠定了以色列“预警、遏制、决定性打击”的进攻型国防策略,立足于将战火引向敌方国土,因而严重削弱了基布兹堡垒型“地区防御”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由此大大降低了基布兹的国防地位,并剥夺了基布兹所享用的军事资源。


不过,本·古里安的纯英军模式建军也导致以军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后来以军又重新引进部分“帕尔马赫”传统,打造了一支“人民军队”与“国家军队”相结合的奇异武装。尽管如此,这场军事路线与意识形态的斗争仍然以基布兹的全面失利而告终。不过,此时基布兹集团虽然失去了主导国家政治军事大局的机会,但其自身的完整性尚未受到影响。当然,40年代末的基布兹人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30多年后,一场更加灾难性的打击将从天而降,深刻地动摇整个基布兹运动的生存基础和生活方式。


张平 2020年12月25日星期五 于特拉维夫


理解基布兹,敬请期待下周主题:商海沉船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延展阅读:

1/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一)

2/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二)

3/ 没有巴勒斯坦的中东和平——以色列阿联酋和平协议的意义与启示

4/ 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川普放出阿以和谈“胜负手”

5/ 伊拉克犹太人的照片与以巴难民问题的解决

6/ 奥斯陆和平进程何以双输

7/ 阿以冲突第一枪

8/ 将军百战身名裂——解读阿里尔·沙龙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