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馋游记丨骑楼泱泱事,长堤懒懒光 —— 记广州信记海鲜饭店
长堤自民国起,便是广州城内名流去处。衣香鬓影,不一而足。然而,如今的长堤只余下整修后的骑楼,在默默诉说往日情怀。自大同酒家结业后,我更是少去长堤一带。
然而,八九十年代以来,长堤是著名的娱乐消费场所。其中的海鲜酒家,以“胜记”声气最大,电台广告为人熟知。如今硕果仅存者,除了胜记便是信记了。比起前者,我更欣赏信记温婉自得的出品。他们以老派情怀,却一丝不苟,尽显传统精神。
信记海鲜饭店,称得上是“长堤之光”。
粤菜食府,一般以鸡镇场。但除非特别出色者,我甚少提及。信记的鸡当然不差,但我最欣赏陶醉的,当是他们的“南乳肉”。
南乳入馔是常见广府风情,但一半采用炆焗做法。一大锅南乳底酱,把上等肉排炆好,实是一流。此间出品,我推澳门四季酒店的“紫逸轩”为第一(虽然他们不少出品变差,已由米二降为米一)。紫逸轩的南乳骨,要用餐包来蘸底酱,中西合璧,让人神往。然而,没想到信记的出品,竟然要蘸炼乳同食。
南乳是重味,煎入培根式的半肥瘦肉片,已是香口。配上炼乳后,并不腻喉,反而显出炼乳清香与南乳咸香,共冶一处。这是以拳打拳,使重击重的做法,真是一流手笔。这道菜,当场就把我们镇住了。敢出这等功夫,何愁无人识货呢。
大隐隐于市,精彩。
黄埔蛋
除此之外,信记还有两道菜。既是中西合璧,但又不全然走新派路子,反而透出些民国风情来。
“黄埔蛋”来源颇多,我更采信源自黄埔蒋校长的说法。皆因黄埔蛋做法很西式,是以粤菜的滑炒省却牛油等物,不腻而尤显清香。我知“黄埔华苑”有此出品,但恐怕水准还在信记之下。长堤可是民国名流逡巡之所,有这道黄埔蛋,也算得宜。我跟人戏称,这最应配美龄粥同食,可惜那得等宁穗合流了。
喼汁焗排骨
另一样“喼汁焗排骨”也很有趣。我本人对喼汁并无大爱,不像上海人言必称“排骨年糕辣酱油”。伍斯特酱的独特香味,我一直觉得与粤菜不搭。牛肉球配喼汁,被我视作掩盖陈皮不佳的手段,令人发指的程度仅次于烧肉配黄芥末酱。我倒不是原教旨主义者,钵酒焗蚝之类我就很欣赏。然而,喼汁除非吃豉油西餐,否则我基本不用。
然而,这道菜颠覆了我对喼汁的看法。焗排骨并不太好做,软边、贴骨,都是不同风味。喼汁在焗后,反而隐藏了刺鼻的酸味,只留下独特的甜。我看信记也做“无锡骨”,恐怕也有些灵感源于此。只是无锡骨实在是太甜,用喼汁焗更对粤人口味。中体西用,不失为好菜。
姜葱炒膏蟹
谈了那么多大菜,还是要讲讲水产,否则对不起“海鲜饭店”的名头。然而信记的出品,的确从不让人失望。
信记选料本就一流,蟹当然用台山货,个个都顶角爆膏。姜葱爆炒后,膏体软糯不苦,入口还有颗粒感。蟹肉本身也熟尽,却不发柴。皆曰此处的炒蟹一流,窃以为稍胜朱仔记(江南大道店),的确可坐头把交椅了。
起片蒸老虎斑仔
传统的蒸鱼自然也不错,老虎斑仔起片,与木耳红枣同蒸。这种做法,提鲜不说,还能使鱼的香气更散发,相当传统。除了已结业的利华饭店,我还真没在广州见过几家这样蒸鱼的店。
值得一提 的是,鱼肉嫩滑,鱼皮发黏。而脊背、腹腩、脸肉,每一处的品质不同,口感也不同。比起简单的豉油赋味,这里更强调去腥后,让鱼肉自身的风采彰显出来。这种蒸法不一定每个人都钟爱,但的确有它的一套。
蜜汁白鳝球
蜜汁白鳝球就更见功夫了,让我们大快朵颐,直呼满足。白鳝即鳗鱼,本不好料理,此处还要开花刀。薄浆炸脆,不可含油过度,还要凸显鲜嫩。同时,白鳝肉质爽弹,不可偏废。脆、嫩、爽、鲜,缺一不可。
此外,蜜汁也不好处理。白鳝肯定不能扣浓汁,但在清丽之余,还要有咸味。咸甜本想冲,如何调和。扣汁不能过,须表皮略糯,却不能发软,方显鳝球风采。一道蜜汁白鳝球,华贵雍容,不可方物。
章鱼节瓜筒骨煲
除了高级菜,信记也有不少家常食物。却样样精到,分分用心。
章鱼节瓜筒骨煲是信记名菜,老少咸宜,无人不爱。节瓜是消暑解腻的名物,配上章鱼与瑶柱调出鲜甜,用大块筒骨去配。一匙入口,猪肉油香、海味干香、植物清香,皆在于此。光有这道菜,就足以赢尽我心。
虾酱蒸胜瓜,更是妙可通神。丝瓜开长条,抹上自制虾酱码好,就这样蒸。鲜甜滋味,与虾酱咸香,互相激发,相得益彰。就着这道菜,我就能下三碗饭。
豉汁炒鳝片,鳝片竟然厚切,更显汁水。使外部有豉香,内部咬破迸溅,顺着滑溜的鳝片入肚。锅气、香气、人气,都有了。
信记炒饭
最后,不得不提信记的两样主食。
信记炒饭的用料平平无奇,葱花、蛋丝、咸肉粒而已。但米却一反常道,不用隔夜米,而用新鲜饭。使炒饭并不干爽,却不黏糯成团。对于不喜欢太焦爽的人而言,相当合适。何况信记海鲜小炒颇多,用这种炒饭去收底,反而更合适了。
泥鯭粥
除此之外,信记的粥更是一流。粥底竟然还有广州和潮州两种选择,在满大街只剩砂锅粥的今天,使人感激涕零,热泪盈眶。
信记以泥鯭粥出名,即便只要半斤,也足够鲜甜。泥鯭煎香拆骨,即便煮粥后,还能感受到表皮煎硬的口感。最妙的是用陈皮同入,不多不少,一丝丝的陈皮不但去腥,且调出粥底绵顺与泥鯭鲜甜。自江南西多年前做中山风味的“粥香居”结业后,我便没喝过如此好粥。对此,如何不能垂泪呢。
信记菜单丰富,恐怕不多来几次,难以尽享。
在海鲜之外,其余烹料也好,幸甚至哉。何况内里一篇老式风情,左右悬挂长堤历史照片。侍应阿姨都是白衣黑鞋,仿若梦回。品一口信记的菜,似乎能忘记外间张牙舞爪,光怪陆离的各等食肆。
恐怕,这就是英雄本色了。
(注:图片由本人手机拍摄,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