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巡礼丨淡雅存真,技高传神 —— 记广州北园酒家
北园盛名已久,但曾在不少时候,其实难副。无他,皆因传统酒家,多少有些找不到方向。
北园始创于1928年,本为达官贵人到白云山登峰后,小憩之所。后遭逢抗战,自然停办。复业后,又引来名流无数,孙科和白崇禧据闻就深爱北园。一时风头,与长堤各大饭店无量。建国后,在时任市长朱光提议下再办(“北园”二字便是朱市长手书),盛况空前。不但出品好,就连建筑也是一绝。为莫伯治的处女作,深受梁思成认可,称为岭南学派的代表。
数十年来,名人巨硕到访无数。如今二楼雅座便有诸多漆金屏风,留影各类墨宝题词。刘海粟大师八十七岁饮宴于此,题写“其味无穷”。原件裱于迎宾台后,其拓便在北园门前。北园的辉煌,熠熠无双。
然而,北园也面临许多老饭店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流传已久的几大酒家反而出了问题。大三元流落到卖快餐,成珠楼重金装修却毁于大火,更有太多跟不上时代者。四大园林酒家里,东山湖酒家早已清拆,泮溪酒家依傍美景却自甘堕落。南园酒家在幸运楼集团接手后尚有起色,虽然前进路的高架桥坏了不少风水,但正餐出品还算有点样子。不过位于海珠区的南园,本来就更亲民些,与向来面向高端上层的北园风格有别。
诸多去处,如北园何?
北园也有恶评如潮之时,被认为仗着牌子老而乱来。在诸多评选中,无论官方榜单,民间探报,或是旅行指南,都甚少出现北园的名字。讲到高端粤菜,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利苑、和苑,或者白天鹅宾馆的玉堂春暖。北园屹立于小北路上,似乎从不在乎外界的目光。
然而无论过往种种,如今的北园在正餐上或不能令所有人满意。但在点心上,却是广州名副其实的第一把交椅。尤是大同酒家结业后(新开的并不好,我也不看好赏点集团的运营),北园终于令我们在推荐广州点心时,可以有一个不假思索的去处。
北园,终归是北园。
北园的茶市,并不按许多人习惯的“早餐时段”安排。
平日只有午市开茶市,节假日会提早到九点开。茶市人流远高于饭市,但平日等位时间也不长,节假日会长些。人声鼎沸,但毫不逼仄。比之玉堂春暖则更家常,比之南园则更高雅,比之利苑则更接羊城地气。
除普洱、铁观音,还有菊花、茉莉,更有寿眉等。一盅两件,最能体现广州人的利乐时光。
01
—
四大天王
所谓“四大天王”,指粤菜点心中的四样功架货 —— 虾饺、蛋挞、干蒸烧卖、叉烧包。若试一家茶楼,这四样必点,最起码前三样必须过关。
提出“四大天王”一说的,正是北园的陈勋师傅。
陈师傅现时九十余岁高龄,是绝对的点心老行尊。其建国前便在长堤执业,后逐步成为点心界的传奇。当时号称“北有陈勋,西有罗坤”(这句话在粤语里是押韵的),便指北园和泮溪两位坐镇师傅。文革后,举办全国点心比赛。代表广东出战的是罗师傅,代表广东做评委的便是陈师傅。江湖地位,可见一斑。可惜泮溪辜负了罗师傅,但北园却坚持了陈师傅的精神。
既然如此,首先便要讲究北园的“四大天王”。
北园的虾饺有五粒,如今少见,可见其个头之小。
但这样的个头,才是好虾饺。虾饺本就不能太大,一口能入,汁水丰盈而虾身鲜弹,才是正道。以前讲究用小河虾,如今货源难求,有的地方便折断虾身,或干脆变得超大,号称创新。云吞原本也小,但做大了也不影响口感,甚至能成为特色(香港的权记便号称“乒乓波云吞”)。虾饺要有汁水,却又不像小笼包般烫嘴,因而一口或两口能入是最佳尺寸。许多餐厅不明关隘,在处理上便失分了。
其次,虾饺皮也很重要。绝不能散,要是一口咬下去,皮马上脱落,那根本不能吃。虾饺皮要够紧,但绝非水饺皮那般裹实。起褶也要到位,并非只为美观,还会影响口感。若是皮与馅的比例不对,吃到后面馅料完了,味道尽了,还有皮没吃完。那只能白嘴嚼皮,让人败兴。至于有的还在底下垫胡萝卜片,更是对皮不自信,担心蒸破的结果。上好的虾饺皮,在温度适中时夹起,是不会黏糯的。
最后,虾饺馅更是关键。虾身本身难以赋味,故其责全在猪肉上,而猪肉还要起黏合作用。馅料不能过大,否则显得蠢笨。猪肉比例不能过多,否则变成“虾仁猪肉球”了。当然也不能少,否则散了还像话么。同时馅料的内容不算丰富,但一般有笋,号称“笋尖虾饺”。传统做法,四只虾饺一笼,两只有笋两只没有,褶子不同,悉听尊便。现在没那么多讲究,统一有或没有。但既然有,就不能不突显笋的清嫩芳香。否则,“笋尖虾饺”如同“玫瑰豉油鸡”,徒留虚名耳。
北园的虾饺,完美契合所有要点,称得上是一流的虾饺。虽然我心中的“白月光”、“曾经沧海”的虾饺,还是故大同酒家的出品。但斯人已去,大同的虾饺也不太符合普遍认知(造型上更古朴,不像“饺”),北园的虾饺也足为第一等了。
蛋挞之嫩滑香郁,也饮誉大江南北。
蛋挞能忝列“四大天王”,不但因为它是唯一的甜口(叉烧包其实也算),更是中外合璧的代表。挞皮、蛋芯、造型,讲究多样,使不同人喜好也不同。
大而论之,蛋挞皮有曲奇皮和酥皮两种。曲奇皮更硬身,也接近英式挞饼的原貌,毕竟蛋挞就是挞饼与炖蛋的结合。酥皮其实指千层酥皮,如葡挞皮便一定要用酥皮。许多地方的“酥皮蛋挞”,其实指的是“酥”这种口感,而非真的是“酥皮”。这种称谓的混乱,也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总体而言,葡挞蛋芯更香浓,流动感更强,以酥皮配最宜。而粤菜点心的蛋挞中,蛋芯相对紧实,香味更求清远,配曲奇皮最好。
不过挞皮如何,也是个人喜好,有的人就喜欢真正的酥皮蛋挞,无可非议。如同蛋芯,有的人喜欢更浓郁者,我有朋友便爱永利饭店的龙船蛋挞胜于北园。有的人喜欢牛油味更强者,大同当年的蛋挞便很对胃口。对我而言,北园的蛋挞中规中矩,最能平衡各方的需求。只是我更喜爱流质感强的蛋芯,北园不及而已(有的人就不喜欢,认为这样感觉蛋芯太“生”)。因此,蛋挞我推香港文华厅为第一,但北园的绝对也是一流水准。
所谓“干蒸烧卖”,也可简称为“干蒸”,个别情况下又可称“烧卖”。
这种混乱,也是长期历史流变造成的。“烧卖”、“烧麦”、“烧梅”等,据我所知同出一源,但在各地表现不同,大体都是面皮裹馅蒸熟。不少地区的烧卖,是以粮食为主,肉馅较少。但在岭南,烧卖指蛋皮裹纯肉馅,又称为“干蒸”。总体上,含主要配料者则称“烧卖”,如鹌鹑蛋烧卖、猪膶烧卖等。不体现主要配料,只讲肉馅,则称“干蒸”,如香菇干蒸、牛肉干蒸等。
北园的干蒸,指的是香菇干蒸,这是最传统的一款干蒸。
干蒸其实很难做得不好吃,就连 7-11 的干蒸也不见得很差(某些粉特厚的除外,连做皮薄馅爽的干蒸都下那么多粉,真是良心大大的坏)。然而想要做得特别好吃,便不太容易了。肥瘦肉的把握,香菇的比例,蛋皮的包裹与紧致度,都是讲究。而且,有要求的店家必然是用手剁肉馅,这是机搅肉糜所完全不能比的。
北园的干蒸依然是豪气的五粒装,中间拼一块胡萝卜以免黏死。干蒸入笼时,肉馅都是生料,拼一起要是黏了才是常态。一笼干蒸挨着放却馅不黏,便很可能是速冻货。干蒸一箸而入,有大块吃肉的快感,但又因蛋皮相间而不显得粗野。食而不鄙,才应是肉食者的追求。
按陈师傅的说法,叉烧包是南北结合的模版。北方皮,南方馅,也是许多人的茶楼至爱。
叉烧包虽然馅料是叉烧,但却讲究要“爽口”,即不能发腻才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皆因叉烧本就甜,白面在咀嚼下也会生甜,这两种甜和香的层次要不同。此外,叉烧馅不能过肥,又不能太瘦;颗粒感不能太强,也不能变成肉糜肉蓉。说来简单,但每一分把握都要拿捏好才是。还有一点,如今不少地方的叉烧包勾重芡,入口太过绵软。对我而言,湿一点的叉烧馅便够了,勾重芡感觉太糊嘴。
而叉烧包跟其余包子不大一样之处,便在“爆口”。讲究本身造型有雀笼感,肚子要大,而顶上开花。这种爆口,靠的是对面皮酵母的把握,因而难以控制,非有经验者不可为。爆口大了,说明下了奇怪的添加剂,不够自然,或者火不够旺。爆口没了,要么是传统技艺丢失,要么是用碱的把握不好。咸皮甜馅,香滑爆口,松软而带颗粒感,这才是好叉烧包。
这种爽口而爆口的叉烧包,如今实在少见,大多都是闭口的“光头包”,难见“开口笑”。陈师傅是做叉烧包的行家,他建国前在长堤便以此扬名。北园幸有所传,虽然不见得每一个都完美,但总体上都非常出色。有这样的水平在,也不枉是羊城第一了。
02
—
蒸笼点心
“四大天王”后,自然也要介绍一下其余点心。粤菜点心种类繁多,独步天下。有鉴于此,我干脆以技法分类好了。
排骨、凤爪,这件事是“两大孖宝”。对许多人而言,不吃排骨凤爪,便好像没有喝茶的感觉。
这两样说是简单,其实也不好处理。排骨的肥瘦得当,太瘦就发柴、不够香,太肥则一口油腻,让人反胃。一般蒸排骨,用的都是蒜蓉为主,但往往会带一些豆豉。比例要到位,否则就变成“豉汁蒸排骨”了。过咸,不便作为点心。更不用说,排骨要入味,不能带雪藏气息等,这都是蒸排骨的基本要领了。
凤爪同样,要骨膜脱落、不必费劲,但又不能“溶溶烂烂”、四处破皮。酱汁味道直入内心,却不能过度,还要表现出鸡爪本身的胶质感。好的凤爪,在指爪、掌心、骨茎处都要有不同口感才是。且能简单咬爆骨头,关节处的软膜与凤爪上的表皮都能食尽,这才得了凤爪的真味。
除了蒸凤爪,还有其余变种。北园有沙姜凤爪和鲍汁凤爪,堪称“凤爪三弄”了。
沙姜凤爪自然要有重沙姜味,但凤爪的软烂程度却最低。应该说,沙姜凤爪吃的就是这种“慢慢吮骨”的感觉,但绝不能让食客啃不下来。要是一只凤爪要让食客手上拿着啃,那就失败了(你以为是牛蹄么)。以此观之,沙姜凤爪与豉油皇凤爪,都是一样的审美。
鲍汁凤爪则不然,讲究软烂到底,却不能皮骨破相。鲍汁凤爪是用鲍汁慢慢炆煨,往往还有花生提香吸汁。这道菜并不容易做,主要在于咸甜度的把握,以及火候的控制。利苑的鲍汁凤爪便很有名,往往需要预订。但无论从便宜的价格上,还是更清淡的口味上,我都更喜欢北园的鲍汁凤爪。其技法与利苑不遑多让,但鲍汁香气更强,口味没那么咸。就连花生,也往往被我们一扫而空。粘滞,软烂,而不破相不恶心,这是鲍汁凤爪的要义。
说完“凤爪三弄”,我们也可谈谈叫重口味的“牛之三弄”。北园的出品,柱候牛孖筋、沙爹金钱肚、黑椒牛仔骨,都是一流。
牛孖筋即牛蹄筋,因往往两条并生,故称为“孖筋”(“孖”即粤语部分情况下的“双”、“孪”)。柱候则是柱候酱,传为佛山梁柱候师傅发明,豉味香浓,入口醇厚,是粤菜常用酱料。蒸牛孖筋,选料很重要,既有绵糯处,也要有爽口处。但不能发孱,也不能太硬。同时酱料能直透入心,嚼之才有万般变化。
金钱肚则是牛网胃,也叫蜂巢胃。内侧嫩滑,外侧有瓣叶,形成独特口感。沙爹是南洋经典调料,因有花生、椰浆、虾子等物,故香气更馥郁。粤菜中常用来配内脏,沙爹金钱肚是经典款。但沙爹不能太多,更不能太甜。金钱肚要蒸得够软,却不失了爽口。以瓣叶坑道饱含酱汁,咀嚼时与金钱肚充分融汇吸收,这才是美味。
牛仔骨就是牛小排,一般是胸肋骨部位。贴骨处要香,外层要带些许肥厚脂肪,中间的牛肉要嫩,这才是好选材。配上黑椒酱,明明食材都是外来货,却偏偏成了粤菜名品。对于想大口吃牛肉,又不愿吃牛肉球,或不想吃西式牛排的人,牛仔骨实在是一个好选择。
这三样都是我的心头好,实在是食肉动物至爱。但讲了这么多肉,让我们再看看别的蒸品好了。
粉果、玻璃素饺、金沙包,这三款也是常见物。
粉果望之与虾饺类似,实则比虾饺历史悠久。明末即有粉果的记载,但却是饭皮,与如今的澄粉皮不同。清时“粉果”、“粉角”之名也常见,如今茶楼则多有“娥姐粉果”和“潮州粉果”之说。前者据传是民国时一位叫“娥姐”的女佣所创,后者则源自潮州。然而,如今两者似乎毫无区别。我想应是当年还有区别,是明清时流行的食物在不同地区的变种。然而随着省内交流密切,差异逐渐不存。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恐怕还要真的去潮汕考证一下才行。
粉果一般半透明,内馅丰富,有猪肉、沙葛、冬菇、芫荽等切丁切段,还有诸多调味而成。因此,粉果的颗粒感更强,味道也更馥郁丰富。家母便很喜欢粉果,可惜如今做好的地方不多,北园倒是不错。皮馅比例好,芡汁不会阻挡内馅的咀嚼,一流。
玻璃素饺虽然少见些,但也是传统点心。饺皮较滑,内里都是素菜切丝,有点罗汉斋的意思。望之晶莹剔透,惹人喜爱。
金沙包则是许多人熟悉的点心,北园的出品比较传统,不一定会对所有人胃口。金沙包即以咸蛋黄与奶油为馅,故也称“奶黄金沙包”(只称“奶黄包”则无咸蛋黄)。入口咸甜俱在,绵软起沙,深受欢迎。比起许多地方追求的流心,北园相对紧实些,调味上也淡些,油脂感不强。这跟北园整体风格有关,无论点心还是正餐,该用料时要用料,但还是以淡雅为主,也算高端中餐的共性了。
除此外,北园还有小笼包等出品。不过肯定跟江浙一带不同,是本地化的用料,姜蓉很强而肉馅略成球。总体而言,基本上点心中的各类包点,都能在北园找到。
腐皮卷的腐皮够有豆香,但泡在汤汁里也不改略炸后的风味。内馅包裹紧实,绝不破漏。食之清雅无比,我非常喜欢。
腊肠卷讲究腊肠的香甜与白面的香甜同在,与叉烧包有异曲同工之妙。北园选用的腊肠不但尺寸合适,且不太甜而略带酒香。与白面同食,有微醺发酵的风味。
吊桶即鱿鱼,蒜蓉粉丝蒸吊桶是一道很像菜的点心。但要把吊桶蒸得不老不柴,激发水产风味,而蒜蓉粉丝的油不多却能压住吊桶的腥气,不太容易。因此,北园这道点心我也很喜欢,何况如今别处也少见了。
北园的牛肉球延续了淡雅的风格,因而我其实没那么喜欢。虽然用料调味都好,但我还是期待咬之有油脂感的出品,富豪酒店的便对我胃口。倒是其下的腐竹非常好,甜美异常。所谓“山竹牛肉球”,跟水果“山竹”毫无关系,指的是“山水腐竹”之意。因此,也能理解今年台风过境,大家纷纷在玻璃上贴“牛肉”的喻意了(你再强,来了也被我们配牛肉吃了)。
马拉糕也是一道美味,可惜不易做好,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传统马拉糕,用猪油、牛油、鸡蛋、面粉所制,一定要发酵到位。到位的,才会有红褐色,否则只能加红糖欺人。颜色对了,但松软度远不及发酵到位者。马拉糕的顶层气孔是直的,而低层是横的。食之蓬松香软,略带甜味。这种近似蛋糕,却又比蛋糕略带嚼劲的食品,也是我的童年回忆之一。
姜汁糕则更少见,似乎如今除了北园,别处也不做了。姜汁糕的姜味不能太浓郁,不能抢了甜香,与姜撞奶类似。故上桌的姜汁糕,先是扑鼻而来的香气,稍稍放凉后别有风韵。入口香甜,糕体滑嫩,略带爽弹。热时则姜汁带辣,若是放凉了,则回甘更强,是不同阶段吃都有不同风味的点心。这道点心不一定每个人都钟爱,我却很喜欢。尤其是冷天吃一件,真是舒筋活络,通体安泰。
最后这一款,算不上“蒸笼点心”,但的确是蒸出来的。椰汁红豆糕是冻品,吃的就是椰香、豆香,以及上下曾绵滑,中间起沙的口感。这款点心,我的心头好还是故大同的出品。北园的豆沙层颗粒感强了些,不够融合。不过各花入各眼,在大同不在时,北园这款已足以快慰平生。
蒸品说完,下面该说说别的了。
03
—
煎炸点心
喝茶吃点心,也不全是温良恭俭让。一盅两件也可,三两相聚也可,家庭茶叙也可,自然要有多样风味。除了蒸品,煎焗炆炸也出常见点心。
萝卜糕与马蹄糕的地位,如同排骨凤爪。讲到喝茶,怎么也离不了他们。
萝卜糕要用粘米粉,即与糯米粉(粳米)对应的籼米粉。粘米粉细密柔滑,糯性很低,闽粤一带常用。上好的萝卜糕,首先要带白萝卜的清甜,但不能发苦,也不能有白萝卜的青蒿味。我本人不吃白萝卜,连牛杂里的许多白萝卜都不吃,因而不好的萝卜糕一口就会让我放下筷子。此外,腊肉、腊肠、虾米等要香,但不能太多,否则使人应接不暇,失了萝卜糕的本义。最后,蒸熟定型的萝卜糕,还要略煎起脆边,才是完美。
在香港,我首推的萝卜糕是镛记。在广州,必然就是北园了。
马蹄即荸荠,马蹄糕须用马蹄粉制,但又要加入马蹄粒(片)。而马蹄糕的眼色不同,有的偏青,有的偏红,皆因砂糖炒制不一样。我喜欢砂糖炒得更透的,故钟爱偏红者。加了砂糖的马蹄糕,使糕体与马蹄肉的甜有互相激发之用。上桌前煎香,为的是略起脆壳,甚至还有的带些许咸味,更能突显清甜。萝卜糕是咸品,马蹄糕是甜品,但咸不能干,甜不能滞。北园的马蹄糕,便深得我心。
比之萝卜糕和马蹄糕,北园的皮蛋酥与榴莲批也是一流。
皮蛋酥是非常传统的点心,如今能做好的也不多。皮蛋蛋白须有口感,蛋芯则可带流质,这在选料上便是一等功夫。同时为去腻增香,还要下姜汁为蓉。北园的皮蛋酥,内馅先是姜汁甜香,才是皮蛋的独特风味,二者相辅相成。酥皮不黏,触之温热,但内馅却保留在烫口下一分,恰到好处。即便不爱吃皮蛋的人,食之也当拜服。
榴莲批更是难得,所谓“批”就是“派”,都源自英语“pie”,说“批”的主要是粤语地区。如今许多榴莲制品,往往用的是化工品,根本不是榴莲,或只是榴莲稀释扩大的结果。我最爱的榴莲点心,还是故大同的榴莲酥。用的是本来就很难做好的千层酥皮,毫不油腻,一口下去榴莲的丰腴在酥皮中炸开,实在是美妙。然而这道点心太难做,榴莲供货质量也不稳定,大同后来干脆摘牌了。而北园用的是批皮(也是一种千层酥皮,大同的是天鹅酥那种),看似面粉很厚,实则不然。入口酥香松软,榴莲果肉在齿间逡巡,也是一流。
这两款点心,足以证明北园在酥上的功力。而他们也不会乱来,有些做不了的就不做。像蛋散在北园就没有,而蛋散在永利和玉堂春暖则都不错。
咸甜薄餐也是常见点心,北园却比一般出品要更高端些。
北园的咸薄餐,号称是“膶肠虾干”,自然是以这两款为主。“膶”即是肝,膶肠指的是用鸭肝猪肉制成的腊肠。膶肠风味浓郁,一般不能多用。此处只选些许切薄片,与虾干一起煎入薄薄的薄餐中。吃北园的咸薄餐,不像在别处感觉像吃卷饼,他们就是一小块薄煎饼。但因味道浓郁,又有嚼劲,能让人回味许久。
甜薄餐则号称“绿茶甜薄餐”,我倒没感觉出绿茶来,反而麦片很多。中间抹了一层甜馅卷起,再裹上麦片,吃起来有种悉悉索索的快感。因麦片和馅料已甜,薄餐本身倒不大甜,形成了酸甜风味。它的色泽造型也颇雅致,我有不少朋友很喜欢这道点心。
薄餐是被当作主食用的,往往不想吃粥粉面饭,便可来一份薄餐。因而,薄餐在喝茶时出现的频率不算高,在正餐时却能偶见身影。
炸牛奶是一款顺德名点,但能做好的也不多。
这道菜要先制糕体,须保留牛奶的清香。一般在珠三角,都是用水牛奶,这是别处不及的风韵。尔后裹皮炸透,但炸皮绝不能吸油,这就完蛋了。一口下去,炸皮要酥而不硬,把内在的糕体释放出来。炸皮只起了“锁汁”的作用,重点还是要表现牛奶的甜美鲜香。
现在许多地方出售的炸牛奶,实际是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口感风味远逊自制者。要命的是,这两者在外观上看不出区别,只要入嘴了才知道(或者夹起来感受皮的不同也行)。因此,别看有的地方炸牛奶就卖几块钱。吃过北园的出品,便明白差距所在了。
北园的腐皮卷非常薄,但薄而不漏。炸后焦脆,内里的馅料却饱满多汁。蘸上一点柠汁,解腻开胃,香口喜人。
雪花苹果批显然是西点,但做得也很不错。苹果馅温热不烫,绝不一味死甜。批皮不厚,不发粉。糖霜撒得也到位,不但美观,还能与苹果馅形成不同风味。
北园的煎炸点心还有不少,无奈我吃的不多,便不能一一介绍了。
04
—
主食甜品
粥粉面饭,堪称粤菜“四大发明”。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名流显贵,没有人能离开他们。一家好的食肆,粥粉面饭要是做不好,那也是失败的。
北园的粥款式不多,但相当出色。尤是“菜干蚝豉烧骨粥”,深得我心。
粥底绵绸开花,这都是应有标准,不多赘述。难得的是配料到位,皆因这几款的熬制都有讲究。菜干洗净入粥,处理不好就有尘土味,让人败兴。蚝豉也是,但比例须得当,熬得也要透。既不能完全无味,成了蚝渣;也不能只有自己的味道浓郁,却没有渗透到粥里。最难得的,就是那烧骨了。
所谓烧骨,就是烧猪骨。带些许贴骨肉,但重点还是猪骨有炭烧香气。烧骨入粥,被认为是“坠火”的清热名品,向来受人喜爱,我在森成一文中写过。烧骨要熬煮到化,其咸香风味全融入粥里才行。现在有的地方图方便,粥品倒有不少,实际都是一款白粥底等着点单再推食材。这种做生滚粥没问题,但做熬煮就不行。因此,北园就不做生滚粥,及第粥、艇仔粥这种本地特产一概没有。他们的粥,全都是熬煮日久的,足见其诚。
吃一口菜干蚝豉烧骨粥,每一样食材的风味都融汇进粥里,形成馥郁独特的香气。粥底绵软细密,牵连入喉。菜干、蚝豉、烧骨,又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口感,使吃粥过程不会一马平川。这样的好粥,才是讲究的出品。
讲究的茶楼,肠粉也要做好。这里选的是三款经典,鲜虾肠、叉烧肠、牛肉肠。
肠粉本就是各家各色的出品,不能说谁的就一定是最好,只能在其流派中做到顶尖。而茶楼肠粉跟街边肠粉的标准、审美取向也不同,一如食肆烧肉与斩料烧肉。茶楼肠粉不但在摆盘上更雅致,还会配两条菜心,连粉皮和馅料也有不同。
总体而言,茶楼肠粉的粉皮更厚,米浆感更强。因而,形状也更规整,没那么肆意。北园的三款馅料都很不错,鲜虾就是清清纯纯的虾香,不下韭黄而下西芹;叉烧下梅菜,这是老派而少见的审美;牛肉则老实下芫荽,但跟西芹一样,都不掩盖主料的风味。不同的肠粉,馅料颗粒的大小、粉皮手法都略有区别,这才是用心之作。
如果不能欣赏,也可以试试流行的红米肠。跟某些三个字的连锁茶楼出品一比,高下立见。这也能理解我为何那么讨厌三个字连锁茶楼,简直是奇技淫巧,礼崩乐坏。
北园不提供云吞面,但其面品足以让人难忘。
煎面的技法独特,并不好做。简单版本,是将面的一面焯软,另一面煎香,形成两层口感。吃的时候,一般把酱汁与辅料(类似于“浇头”)覆上。而复杂的版本,则是焯熟后再把两面都煎香,使之发脆。江浙所谓“两面黄”,应也如此。
如今有这等技法者,广州似乎只有玉堂春暖和北园了。煎面外脆内软,且北园用的是米粉,更是细密爽口。倒入芡汁,使煎米粉部分保持焦脆,部分又有爽弹,部分还是焦脆被芡汁泡软后的美妙口感。胡萝卜、韭菜、肉丝形成“三丝”,拌开后更显煎米粉的漂亮。米粉本就是很“笨”的食物,喂什么就吸什么,但却难以多吸,挂浆也少。因此,往往处于沾与不沾,收与不收之间,相当有趣。
更何况,北园还很贴心地把煎米粉裁成几块,像披萨饼一样。夹起来绝不止于汤汤水水溅了一身,或夹而不断,要动手动脚。使食客既能品尝其妙,吃着又很雅观,正是高端酒家的风格。
姜葱捞粗面更是好,我吃过这么多家,未有能过北园者。
粗面的麦香较重,但口感也比较蠢笨,因而大多用汤水或重油去配。这道菜本属平常,但出彩不易。皆因粗面柴口,姜葱油滑,多则发腻。面也不能入味,所以往往只能靠挂浆完成赋味。因此上好的捞粗面,应以姜葱掩面的柴口,又激发面的麦香。说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北园的捞粗面,姜葱、高汤、麻油分开上,悉听尊便。姜葱是油,高汤是咸,麻油是香,怎么把握全凭喜好。我一般是姜葱高汤全下,拌开后,再慢慢下些麻油提鲜。这样吃起来,才是麦香、葱香、油香俱在,真是想到都要吞口水了。
实则北园还有许多美好的面品,我还没一一尝过,非常可惜。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吃,北园在这方面,我相信绝不会令我失望。
在饭方面,北园的煲仔饭和焗饭我还真没怎么吃过。主要是上来一大份,往往人多才行。焗饭则太补了,我总担心吃了会流鼻血。
北园我常吃的一款,是他们的“四色汤饭”。非常简单,但偏偏只有他们才有。所谓四色,指的是蛋白之白、番茄丁之红、叉烧粒之褐、葱花之青。这四款非常简单,但搭配合理,嫩滑、解腻、赋味、提香都有了。汤用鸡壳熬制,加上炒过的白芝麻增香。这种泡饭,家里懒得做(吊汤太麻烦了),高级食肆不屑于做(太便宜了卖不贵,不如龙虾汤泡饭)。因此,反而只有北园愿意做了。
每当我不太有食欲时,我往往就会来吃一份四色汤饭。最多加一两样小菜,足以畅叙幽情。
除了泡饭,还有一样点心中的“主食”不得不说,就是糯米鸡了。这款点心原本真的就是糯米包鸡块,在碗里蒸熟后,叩出来卖。现在用荷叶包裹,里面也丰富多了,还有腊味、肥猪肉、笋干、冬菇等,甚至有的还有咸蛋黄(我其实不太喜欢,感觉这样就像粽子了)。糯米鸡还是要表现鸡的风味才好,糯米不发冷发硬,鸡又够嫩滑,北园正是这样的出品。
北园的甜品不多,我最欣赏其中两款。
杏仁茶并不好做,皆因杏仁必须现磨,要是磨好了放凉,容易发酸。要是用粉冲调,更是等而下之,一嘴增稠剂的味道,让人恶心。而既然是杏仁茶不是杏仁露,那就该清淡雅致些。广州像样子的杏仁茶基本没有,香港我最欣赏文华厅的。然而港人大多喜欢浓热之物,杏仁茶在我看来往往也不够清丽。北园的杏仁茶,才最对我胃口。
更何况,他们的杏仁茶会配蛋白。简单滑入杏仁茶中,无色无味,并不打扰杏仁香气的散发。但偶尔吃到,发现既不过熟而发硬,又不过生而发腥。要是豪迈些,不必用勺子,端起碗来慢慢喝。杏仁茶的悠扬中,偶有淡淡的蛋白滑入口中,真是妙趣无穷。
能做“百合金瓜露”的地方也不多,而往往下太多甜浆,掩盖了南瓜本身的淡雅。实则南瓜羹绵密,带些许纤维质感,本不能太甜。何况百合爽脆生甜,要是羹底太甜,反而会遮蔽百合的风采。南瓜厚重绵长,百合灵动跳跃,才是百合金瓜露的真意。
可见北园的风格,实在是雅致。
05
—
饭市正餐
北园的饭市其实也不差,但因口味总体雅淡,喜欢的人的确没那么多。于我而言,当我想特别吃某些味道时,首选还是北园。
北园也有几款独特的佳肴,实在是让人难以忘怀。我吃北园的饭市不多,只能勉强道之。
北园前菜的选择颇多,我最钟爱的是这款“椒盐吊桶片”。
鱿鱼开边,焯熟后抹上椒盐,再垫生菜。一上桌,异香扑鼻,让人食指大动。趁热入口,鱿鱼的嚼劲突出,椒盐带来的些许风味,反而更突显其鲜嫩。若嫌太咸,还可以用生菜卷食,或吃完后以生菜清口。由热到凉,鱿鱼逐渐变硬,香气也下降,但却似乎有些土鱿的浓缩风味开始表现出来。可以说,也是一道随阶段变化的菜。
而作为前菜,不占肚不说,还能充分打开食客味蕾,使之调整到粤菜频道。这与澳门紫逸轩以豉汁小菇开篇一样,看似很重,却一下通了门脉,很妙。
北园的汤羹选择也不少,这款纯素的太极羹我很欣赏。
太极羹其实不算难做,注浆而已,难在两款羹的调制。阴羹为蔬菜蓉,须带些许青蒿味。食之爽口,甚至在舌面稍稍发削。阳羹为豆腐羹,虽未到淮扬名菜文思豆腐的水平,但豆腐粒也要在羹汤里形成若有若无的口感。两者拌匀,则兼有口感起伏与味道融合。调和阴阳,当得上太极之名。
菊花蛇羹也是北园的拿手菜,不过我们吃的是饭市特惠出品,售价远低于市价,因而可能在细节处就不太用心了。柠檬叶的刀章一般,蛇羹的胡椒味也更浓。不过,不影响总体发挥。
菊花蛇羹出自岭南传奇食客江孔殷,是当年太史第宴客的名菜。蛇羹配上菊花、柠ye和蛋浆制成的薄脆同食。入口应有蛇肉的鲜美,但压住了它的腥气。同时,木耳、韭黄、猪肉丝等,又让羹体味道更稳重,不会独取一款。蛇羹最对我胃口的,其实是香港上环的蛇王林。可惜他们都是老伙计了,往往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家给我端蛇羹,我都过意不去。他们以卖蛇制品为主,蛇羹是顺带做的,并不营其他菜。恐怕假以时日,他们也要谢世了。
北园应有水准做好蛇羹,希望以后有机会试试市价出品。北园也有些不如人意的菜,譬如他们的酿鲮鱼便非常糟糕,但我相信蛇羹可以做好。
都说粤菜“无鸡不成宴”,鸡是一家高级食肆必须做好的菜。北园的鸡里,最值得一说的便是“花雕鸡”和“市师鸡”。
花雕鸡是北园首创,深受澳门名流何贤爵士的喜爱。这款鸡必须用瓦罉,这才能使花雕的风味入了鸡身。一上桌,异香扑鼻,花雕的风味已经能让人陶醉。试一口鸡,滑嫩无比,真是一流的好鸡。皮黄肉嫩,骨都有味,比之各大名鸡也不遑多让。鸡的赋味不强,皆因花雕风情尽在其间。鸡味、酒香,冒着蒸腾热气入我腹中,实在是让人忘记身处何世,不怪得赢尽风流。
而“市师鸡”则源自民国,相传是某位在市立师范学校附近摆摊卖鸡者的独创,故称“市师鸡”。这道菜如今能见的不多,而各家的水平不同。总体而言,市师鸡是把鸡焯熟,但配上豉油与蚬芥同食。广州各家,朱仔记的蚬芥最好,鸡不行;南泉轩出自鹿鸣酒家,鸡很好,但已经不太像市师鸡而像白切鸡了;只有东方宾馆和北园酒家,能见风采。
东方宾馆的市师鸡更传统,讲求皮下脂肪还有啫喱状冻胶。而北园的豉香更浓,鸡的嫩滑程度则不相上下。因此,这道菜窃以为就是以这两家为首,只是风格取向悉听尊便。
北园的烧味则没那么对我胃口,不是差,只是我不喜欢。
叉烧松化,其实出品不错。可惜我吃过香港半岛酒店嘉麟楼的出品,对其他叉烧实在是兴趣缺缺。烧鹅不过不失,但有新会恒益珠玉在前,也不多谈了。可惜这款乳猪,不是不好吃,而是太“港式”了。
我一直批评港人的一个问题,便是总盲目追求“健康”,实则健康和美味有时就是矛盾的。乳猪好吃的绝非只有那层皮,而是其下的脂肪、嫩肉,与乳猪皮形成的复合香气。在广州,我就很喜欢南园的出品。北园的乳猪太港式,皮很脆,皮下脂肪是爽口的风格。对我而言,就那么吸引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各花入各眼,适口为高。
不过要论北园的技法,“桂花炒瑶柱”和“煎焗鱼头”不得不说。
所谓“桂花”,指的是带蛋黄的蛋浆,炒散形若桂花,是顺德厨师的拿手功夫。这道菜里,有桂花、银芽、韭菜、彩椒、瑶柱丝,每一样都有难度。却不能分开炒,因此非常考验厨师先后安排的功力,以及火候炒制的把握。尤其是两位主角,桂花已不易,瑶柱是干货,发开后还要炒丝,更是难得。上好的出品,应是桂花蛋香浓郁,银芽爽口鲜甜,而瑶柱有海味浓缩的风采。以此观之,北园不负众望。
煎焗鱼头也是著名的功夫菜,煎焗本就难处理,鱼头的部位崎岖,凹凸不一,更是考验。尤其是鱼肉、脸皮、鱼云(鱼脑)的熟成度不同,非常麻烦。北园把鱼头剖开几爿,全都裹了薄浆,却不赋味。每一处煎透,但没有任何含油。蘸酱汁同食,免去了啃咬的功夫,确实雅观。鱼肉到鱼云,每一样都刚刚好,真是让人赞叹。
有这等功夫,就不愁应付不来八方食客了。而北园出品里,还有几款有意思的菜。
醉翁罗氏虾,以绍酒与药材同入,罗氏虾直接炆烫。酒香完全逼入虾身,但虾肉爽弹不霉。罗氏虾选的个头不算大,但往往抱膏负籽,多见惊喜。中午吃了这道菜,到晚上打嗝还有绍酒和药材香。
猪面青的口感爽脆,肉味香浓,选料非常讲究。切成薄片,腌好入味,跟茄子同蒸。既有猪面青的风采,又得茄子的清香,茄子还吸了油腻。一出一入,互相交换,各成其道。用豉油吊鲜,能下饭三碗。
万岁爷豆腐的刀功了得,调味却大道至简。中间是冬菇、白果、彩椒等各类素菜,周边淋一圈酱汁。食之鲜嫩,浓淡相宜。
麒麟冬瓜也是素菜版,用胡萝卜片代替了火腿,但保留了红黑之色,故名“麒麟”(具体可参见香港家全七福的麒麟豆腐)。冬瓜清丽而香绵,托住冬菇的脆与胡萝卜的爽。配上扣汁,也是一道独特的素菜。
应该说,北园的点心一流,正餐雅淡,看个人喜好。但他们所代表的老派风华,在如今的广州却愈发难见。
因此,我非常钟爱北园。不仅因为路途便利,更是因为他们有最独到的审美与规矩。在这里吃饭喝茶,不必担心哪里对了哪里不对。他们总有办法,让你倍感熨帖。
存真传神,这就是北园的追求罢。
(注:本文图文原创,转载请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