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的贺岁片使命|春节档,回来了
没有比《流浪地球2》更适合给后疫情时代第一个全民返乡春节制造情绪气氛的电影,毕竟新冠疫情出现前的最后一个春节,大家看的正是《流浪地球》。
当年人们还没有重大事件即将来临的意识,正常的市场节奏当中,所谓贺岁片一般以一家老小可以一起看的喜剧片为主,有点烧脑,不怎么搞笑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在 2019 年的春节档到了年初三才逆袭成为票房第一。至此以后,春节档各种意义上算是停摆了三年,《流浪地球2》来了。
1998 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通常被认为是国内第一个“春节档”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在社会转型期所有人纷纷下海的时代很有特殊意义,3600 万的票房在当年也算是很大的数字,直到那一年 4 月 3 日,《泰坦尼克号》抵达中国大陆,创出 3.6 亿的票房,电影商业化的轮廓才刚在中国开始成形。至此以后,冯氏贺岁片成为一种类型,后来有了婚外恋主题的《一声叹息》,科技改变生活主题的《手机》等和城市生活紧密相关的喜剧片。
1998 年之后将近 20 年,大陆的贺岁档受历史更悠久的港式贺岁片影响很深,基本以成龙李连杰的功夫片,周星驰冯小刚的喜剧片和各种孩子看的动画片为主。当然偶尔也有例外,比如 2002 年,张艺谋的《英雄》在差不多春节档的时间上映,不是贺岁片却好像胜似贺岁片。2010 年,詹姆斯·卡梅隆的又一部电影《阿凡达》成了中国春节档票房最高的大片,把这个档期的商业价值推到了新的高峰。
中国人以前过年并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它是慢慢被培养起来的。整个 2010 年代,春节档票房冠军有过各种名字很长、口碑一般的周星驰“西游”题材改编,有过“唐探”系列以及以黄渤、沈腾等为中心的喜剧片,有过各种神仙打架题材的奇幻片,以至于春节档几乎完全与不过脑的爆米花电影联系在一起。所谓的“大片”一般不会出现在这个档期,一直到 2018、2019 年的《红海行动》和《流浪地球》,情况才开始出现变化。
导演郭帆
“流浪地球”系列当然不是传统意义的贺岁片。2019 年的《流浪地球》还有些特地为春节档设置的搞笑情节,今年的《流浪地球2》已经没有任何开玩笑的企图。我们必须承认,三年疫情之后,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短视频完全取代了传统喜剧片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流媒体网站也不再让观众有兴趣进影院看普通的故事片。“大片”才是当下的爆米花电影,只有特效做足,故事足够“大格局”的真正“大片”,才能满足观众拖家带口打发春节无效时间的需求。
短视频时代的观众不在乎情节是否层层递进,节奏转场是否符合好莱坞传统的叙事结构,高潮是否必须在特定的时候出现,时长是否控制在 90-120 分钟之间。短视频时代的观众首先是看重视觉刺激大于一切的,观赏特效的热情远超过情节。用第二幕中才应当出现的太空电梯打开整部电影毫无疑问让《流浪地球2》至少一半以上的观众直接在开场十分钟内已经获得了高潮体验。
吴京太太谢楠发布的花絮照,吴京正在进行面部捕捉拍摄。
让短视频时代的观众进电影院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不用说网上多得是两分钟拆片的短视频,哪怕自己爱看的片子,现在的观众开着弹幕几倍速播放也很正常。这时代的观众控制不住自己一边刷手机一边看电影,一边看情节解析建模解析甚至物理原理解析一边抬头欣赏 AI 捏出来的年轻吴京刘德华,说实话,这种自带弹幕的观众体验对信息量巨大的《流浪地球2》有一定加分。由于《流浪地球2》独特的叙事手法,观众很难在电影院里一次性将所有的细节理顺。放在平常电影院尤其文艺片放映场,刷手机的观众多少要被批评几句,但这是春节档,在电影院里进行各种行为都理所应当得到最大程度的宽容,毕竟这是三年以后第一个可以在电影院里吃爆米花甚至喝啤酒的档期。
而《流浪地球2》在它本身的语境当中确实足够野心勃勃,足够宏大,足够“燃”。归根结底,2023 年的春节,人们唯一在意的主题是希望。世界上没有比希望更伟大又更遥远的东西。《流浪地球2》是为中国人的历史观专门定制的一种希望原型。付出、牺牲、团结才能得到终极肯定,用极大代价换来的对未来的期许绝不能仅限于庸俗的眼下,而要放眼 100 年、200 年甚至 2500 年。这种极宏伟的视野,在这个春节档可能意在扫除大多数人诸事不顺的狂躁和焦虑,也可能是种极度拔高的超验理想,甚至连当代人沉浸的数码世界也有必要给予否定。
贺岁片有它的时代使命,《流浪地球2》在完成这种使命,它可能是安慰剂,可能是强心针,无论如何,剂量足够大。贺岁片的超大片时代,可能在 2023 年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