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文摘】临终一念都能够往生,以此说明人人念佛都一定能往生
慧净上人
相关:【净宗文摘】正定业有二义:正选定之业、正决定之业
一心专念
接下来这段文的解释,请再看这本书:
“正定业”之文解释:
“一心”即是本愿之“三信”。
“专念”即是本愿之“十念”。
“一心专念”是就第十八愿来解释的,第十八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是“三信”,也可以解释为“三心”。当然我们的心只有一心,没有所谓三心二意的,只是开展来讲是三心,浓缩来讲就是信顺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的这个心。
“十念”不只是念十声而已,是“乃至十念”——乃至一辈子的念佛,乃至临终才遇到这个法门,而十念、五念、一念,也必定能够往生;因此,“乃至十念”,就是专念的意思。
“一心专念”,也有另一种简明扼要的涵义,所谓“一心”就不是二心,不是二心当然就是“专心”,所以一心就是“专”的意思,一心就等于是下面专念的“专”的形容词,所以一心就是专念的意思。
弥陀名号
“弥陀名号”就三信而言是“所闻所信”,就十念而言是“所称所念”。亦即信者信弥陀本愿,行者行弥陀名号。
也就是说“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六字万德洪名,是我们所要听闻、了解、信受的。《阿弥陀经》说: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如果不通过闻说阿弥陀佛,就不晓得要执持名号,也不晓得这一句名号的伟大来执持。《无量寿经》也说: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所以,这一句名号是我们所闻所信,其实这一句名号也是救度我们的主人公,也是我们的救主,以现代的语言来讲是救主,经典的语言是说“救世之法王”,阿弥陀佛是救度世间一切众生的法王,以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救世主。“十念”当然就是我们能信、能念佛。
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
请再看这本书:
“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的“不问”二字贯通前后,故不问行住坐卧即是不问时处诸缘,不问时节久近即是不论时间长短;亦即不论时处诸缘之时间长短,都可念佛,都应念佛,一心专念,念念不舍弥陀佛名,故下文言:“念念不舍”。此“不问时节久近”即是本愿文所言“乃至十念”的“乃至”之意。“乃至十念”之意即是以“乃至临终十念一念亦得往生”之理建立信心,故本愿文言“乃至十念”,成就文言“乃至一念”;临终十念一念亦得往生,则何人不得往生!是故一生念佛,更必往生。
所以,即是以临终乃至十念、一念都能够往生,来建立我们对念佛就必定往生的信心。看了这段文,大家能理解吗?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论行住坐卧——就是不论时处诸缘,不管走到哪里,是坐还是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念佛。不管你当下“行”多久就念多久,“站”多久就念多久,“坐”多久就念多久,“卧”多久也念多久,所以说不问时节久近,你都念佛。也就是,二六时中都念佛,把念佛带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念佛成为我们的生命 —— 那这样可能吗?是可能的!只要我们在动脑筋时就动脑筋,跟人家谈话就跟人家谈话,事情过了,就回复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可能。因为我们都有“念”,不念佛就一定念杂念;不念佛就是念烦恼;不念佛就是念业障,就是在念业,只是把这个“念”转过来而已,它本身不必费其他工夫,但是需要养成习惯。
我们在这里共修,可以说身心性命都非常感动的来念这句佛号,但是不可能二六时中都能够这样大声的念,那其他时间怎么办呢?可以动动嘴唇,不时的动动我们的嘴巴,这叫作“金刚念”。要我们出声念,不能持久;要我们默念,更不能持久,因为凡夫之心的习惯,自然地都在念业障、妄想、杂念、烦恼;但如果动动嘴巴,就容易做得到了。因为动动嘴巴金刚念没有大声念那么累,同时口业能引起心业;经典说,“心若无力,以口来扶”。所以我们就是动动嘴巴,何况这句佛号本身就是阿弥陀佛的生命,这句佛号本身就是光明,那我们动嘴巴念这句佛号,阿弥陀佛的本身就在我们的口中出出入入,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在我们的口中放光,在我们的身上灿烂。这不管是你知道或不知道,或特别要求不要求,这是天性自然的,好像吃饭一定饱,你不懂得吃饭会饱的原理,也不相信,可是你吃下去你就自然感觉会饱。
相关:
——摘自《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敬请常念:南(ná)无(mó)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