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代正在败给时代

局姐团队 地产知识橘 2022-12-01


 
昨天深夜接近十一点,终于等来了时代中国的半年报。

等待发报的我,心情大概也如同近两天时代股价的过山车一般——

在发报的前一天,信心满满,翘首以望,股价大涨9个点;

发报当天,中午休市没消息,晚上收市之后还没消息,拖拖拉拉,资本市场观望情绪日益浓厚,大跌6个点。

直到深夜快十一点,终于发报了!也不知道为啥,发报第二天,恒生地产类整体上涨,但时代中国的股价却低开低走,把发报前一天的涨幅全部吃掉了。
 


雪球里的专业投资者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哀叹——


到底是什么,让资本市场的信心如山倒?

我们看完财报,深深感受到了一句话——

大人啊,时代变了。


 
初一看,时代中国的财报摘要,没什么大问题。
 


合同销售比增接近四成,毛利增幅也近四成,如果要看毛利率那就更亮眼了——33.3%、比去年同期增长6.4%。

在当下的行业微利阶段,毛利率能有30%以上都实属不错,时代手握这么高的毛利率,真可以称上凤毛麟角。

怎么做到的?

因为今年上半年有确认“毛利率较高的城市更新业务收入”。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要深入了解时代中国,绕不过去的一个点,绝对是城市更新。

我们在《时代中国,先行者准备收获》里提到过,早在十年前,时代就开始涉足大湾区旧改项目了。

凭借早期跑马圈地构筑起来的护城河,目前,时代中国50%的土储来源于城市更新和产城融合,在湾区旧改的项目数,仅次于“旧改之王”佳兆业。

但,这个引以为傲的优势,却似乎在一点点丧失。

首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时代在湾区内圈地旧改的速度,就缓下来了。

先看项目数吧。

2020年中报,公布的城市更新项目数是150个,到了2020年末变成了160个,增加了10个。而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半年了,它一个项目都没有增加!
 


当然了,时代还默默地把潜在总可售建筑面积调高了3万平方米。

项目数明明没有变化,这多出来的3万多平方米是怎么来的?报告里没说。

项目到手,接下来就要做转化了。

我们发现——去年年报里大肆宣传的8个城市更新转化数目相比,这次半年报,时代对此只字未提。

还记得当时岑钊雄在业绩发布会上踌躇满志地喊话:预计2021年的城市更新转化项目将不低于2020年的水平,同时转化的面积也将高于去年。

这,转化团队下半年的鸭梨有点大啊。

最后看看城市更新的业务收入。截止6月底,这个数字是24.065亿元,不到去年全年的一半。
 


目前,湾区旧改风起云涌,光是广州黄埔一个区3年内就要拆掉66条村。

在这个房企巨头群雄逐鹿、就连小鱼小虾也争着抢滩布局的时间点上,作为老牌玩家,时代在旧改上的开拓和产出,多少有点老态龙钟的意思。
 

 
更让人丧失信心的,是未来的政策走向。

旧改政策的天平,似乎在逐渐向国企倾斜,而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的生存和利润空间正在进一步被压缩。

近日,住建部公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强调在城市更新中不能大拆大建,严控推高房价、房租的现象。

意见稿一出,很多人开始担心旧改项目的转化时间会被拉长,旧改的利润可能被蚕食。

针对这个,董事长岑钊雄是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过的。

他说,住建部的文件主要是针对老城区,而时代中国“基本没有参与老城区的改造,所以没有影响。”

但是,另一个政策,已经有了端倪。

《土拍市场的“不可能三角”,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中,我们提到过:

为了破解“既要开发商有利润,又要地方政府有收益,还要严格稳房价”的难题,广州开了个通气会,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积极鼓励国企参与城市更新改造。

根据会上透露的信息来看,在广州,除了现在已经宣布正式引入合作企业的项目之外,其他的城更项目,国企最少要吃掉20%的份额。

一旦政策落地,未来被佛山政府有样学样,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对于旧改大粮仓在广佛两地的民企时代中国而言,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我们扒拉了一下数据。

虽然时代号称有160个旧改项目,但至今为止,时代在广州已经官宣的旧改项目只有11个,其中有9个是“正式合作企业”,但增城城丰村、增城城丰村新汤两个项目还处于意向阶段。
 


再回头看看佛山,就更少了。

时代去年在南海介入的4块旧改地块,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块“转正”成为正式合作企业的。

而今年上半年在佛山竞得的两块旧改地块,也只是“前期土地整理权”而已……
 


根据时代的财报数据,公司还有一百多个潜在的旧改项目等待浮上水面,而这些项目未来的利润空间,可能会在时代的大潮中,进一步收窄。
 

 
当我们把视线从旧改上拿开,会尴尬地发现,时代其他的业务确实有向好的空间。

营收上看,时代近半年的结算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37亿元,减幅达到了四分之一。

当然,这个主要是因为上半年交付的物业变少了。

通过招拍挂拿地的规模也出现了明显的缩减。整个上半年,时代只拿了7块地,花在拿地上的钱刚刚达到去年全年的五分之一。

我们看了下财报中的归属公司土地收购成本,7幅地块中,时代中国仅为惠州和肇庆的两幅地块支付了全部的总土地成本。
 


而其余5幅地块,时代支付土地成本皆未超过30%。

换言之,就是在拿地时,时代中国更倾向于与其他房企合作。这样的好处是,用很少的钱,就能换来全口径销售规模大幅上升,坏处是,未来权益销售比会下滑。

也就是说,未来就算销售额增长,大部分钱也并不会落到时代中国口袋里。

而时代地产的土储结构也有待优化。

虽然以珠三角为主,但主要扎堆在珠江口西岸。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时代一点土储都没有,而在以“地广人稀”著称的清远,时代以高价攒了一大堆土地,占到土储排行的第二位。


笑着拿的高价地,只能哭着卖完。

2020年下半年,因为大湾区市场炙手可热,时代赶紧把清远的地消化了一把,但今年上半年,清远也卖不动了。

按照半年只卖8万平方米的速度,这土储销售比,一下子可以涨到25年往上……
 


按照现在的政策走势,下半年楼市即将渐入“冰冻期”,未来清远这个大坑,只怕会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填完。
 


说到这里,顺嘴说一下。

我们看到,时代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员工优化”。

时代中国的员工数量从约6700人,降为5300多人,半年以来,收缩的幅度超过五分之一。
 


虽然一年内到期的借款在减少,但现金流也捉襟见肘地减少了近30%,也不知道是不是把钱都拿去还债了……

但最麻烦的,还是旧改业务本身。

正如上面说过的,在如火如荼的旧改大战场中,时代中国草蛇灰线伏行十年,本有着无可指摘的先发优势。

但当所有房企都不得不入局参战,当政策风向悄悄向国企倾斜,重仓旧改,的时代中国,未来的优势,想保持,任重道远
 
以上为正文,来自熊先生

更多楼市原生内容,欢迎关注局姐的「地产知识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