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样年,主动违约的第60天

局姐团队 地产知识橘 2023-04-07


11月29日,花样年美元债主动违约的第58天,花样年和彩生活神秘地双双官宣停牌了。

原因是“待刊发内幕消息通告”。

当天,就传了花样年转让北京2处项目的消息——
 


两小时之后,传出一笔处在违约边缘的境内债终获展期的消息——
 
以及另一笔境内债展期不成的消息。

尽管消息出了一堆,第二天,两只股票依然没有复牌。

看来,花样年似乎还在憋一个大招。

或者,像观点地产网解读的那样,因为公司“被境外债权人采取措施”,无论怎样,也得先争取些时间。

 
如今回头看看,花样年谜一样的操作,似乎就是那个引爆全行业的转折点。

不久前的国庆假期,一封颇有个性的“宝爷家书”横空出世,自爆花样年的美元债违约。

这是一场匪夷所思的违约——

中报数据显示,花样年账户上的现金高达271个亿,更不要提国庆前刚刚卖掉的彩生活。

然后还不上的美元债总共只有2亿美元。

事后,风财讯作了这样的猜测:
 


仔细一想,鉴于创始人的身份特殊,“保内不保外”的操作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这样的副作用,是一场足以席卷全行业的血雨腥风。

虽然曾宝宝在朋友圈高喊着“我没有偷和抢”,但这操作在资本市场的眼中,恐怕比“偷与抢”的杀伤力还大——

一瞬间,整个中资美元债市场遭遇重击,信用评级跳水,就此掀开了整个民营房企连环踩踏的序幕。

近两个月来,从躺平的当代置业和新力控股,到在违约边缘奋力挣扎的佳兆业、阳光城和中国奥园,泥沙俱下,一大波难兄难弟们前仆后继地踏入了同一条河流。

那么,自称“绝不躺平”后的这段时间里,花样年都经历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
 

 
当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后,普遍的做法,就是出售资产、暂缓拿地和债务展期。

花样年也不例外。

相比同样在悬崖边上走钢丝的兄弟企业们,花样年在处理债务危机方面显得低调多了,也利索多了。

官宣违约的4天后,花样年就紧急聘请了专业的财务和法务顾问团队,全面梳理评估集团的财务状况。

这动作,可以说是很迅速了。

随后,花样年又陆续退出了在深圳、佛山、成都、宁波等地的项目。

观点新媒体梳理了近期花样年抛售的资产——

整个10月和11月,确实都在毫不手软地卖卖卖。
 


根据官方说法,深圳项目是正常的合作退出,佛山是补充现金流,成都更多是为了维稳和保交楼。

境内的投资者似乎也挺宽容的。

如今,花样年已经在兑付日之前,有惊无险地实现了两笔境内债的展期,而且,并没有提高利率,也没有增加任何担保措施。

这不,就在上周,花样年喜大普奔地发了一则通告,原本应于25日给付的“20花样02”的债券利息,其中80%将延期一年支付——
 


这次停牌后,又搞定了一笔境内债展期。

嗯……看来投资人也想通了,与其为了还钱对簿公堂,不如共克时艰,再给点时间缓缓。

毕竟,欠钱的倒了,对谁都没好处哇!

 
然鹅,如果去撸一下花样年的债务结构,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高度依赖美元债的。

据管理层在半年报的业绩会上透露,美元债在公司总债务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关键是,这只是经过粉饰的表内数据,而花样年不透明的表外项目也太多了。

就举一个简单的栗子吧。

在近期与惠誉沟通的电话会议上,花样年第一次破天荒承认了,财报中并没有披露一笔1.5亿美元私募债的情况。

所以,境外融资的数额,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大得多。

但说到还不起钱这事儿,境内债券还可以通过延期、实物兑付等方式处理,美元债一旦正违约,造成的反噬是难以设想的。

所以,肉眼可见的是,努力抛了这么多资产,也没挡住境外层出不穷的坏消息。

同样在上周,花样年官宣了个“内幕消息”——


公司附属的香港花样年投资控股集团被申盘了。

所谓清盘是一种法律程序,公司的生产运作停止,所有资产短期内出售,回笼现金,按先后次序偿还未付的债项,之后按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散的一连串过程。

理论上,申请清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催促企业还款,但是,真正进入清盘期之后,处置过程漫长,一旦公司破产、资不抵债,债权人会蒙受一定损失。

但境外债权人根本就顾不上这些。

1.49亿美元的贷款逾期板上钉钉,加上“主动躺平”的前科,他们不得不采取措施来保全自己的利益。

这不,早在大半个月之前,债权人委聘的机构Kroll就已经把公司给接管了。

而花样年的回应是这样的——

正与相关人士保持密切沟通,以期尽快达成共识。

无论达成什么样子的共识,境外再融资的可能性肯定是一早就断掉了。

讲真,花样年的短期债务鸭梨很大,一年内到期的借款高达195亿元,占总规模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光2021年最后一个月,就有大概44亿元债务嗷嗷待哺。

其中,还包括两笔境外美元债。


要想还债和保交付,只能依靠卖项目+销售回款了。
 


说起卖项目,自从卖掉彩生活后,花样年就再也没有对外公布过抛售项目的对价。

只看得到大甩卖,也不知道到底回收了多少银子,够不够支撑还债的。

有点戏剧化的是,从接手的下家名字里,我们看到了资金面同样高度紧张的奥园和佳兆业……

这……卖给他们真的能收到钱吗?

另外,花样年另一回款的大户工具——销售端也尽显疲态。

由于合作项目偏多、回款率又低,上半年花样年回款不到70亿元。

7月份以来,销售量更是一路滑坡。

我们列出每个月的销售额数据,是这个样子的——


看来,对外“主动躺平”之后,购房者的信心也全面拉胯了。

而曾宝宝反复强调的保交付”,也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花样年在大本营深圳坪山区的新盘,不仅开盘去化速度缓慢,还因为疑似监管资金去向不明的问题,被当地房管局强制锁定了300多套房源,无房可售。


而各地也慢慢出现了各种花样年项目停工传闻,“烂尾”焦虑弥漫,连工人都开始讨薪了……
 


不指望能把债全还了,但至少得把购房者掏过钱的项目给建完了哇!
 

 
不过,无论发生了什么,宝爷的风范还是一点都没有丢的。

主动违约后,花样年的官微新开了一个叫“支棱”的专栏,并重申“绝不躺平”的态度。

看看这语言风格——


放眼雷神滚滚的房地产行业,违约了之后,还能输出如此小可爱一般的字眼的,真就只有花样年一家了。
 
以上为正文,来自熊先生

更多楼市原生内容,欢迎关注「地产知识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