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斌说了几句大实话

局姐本尊 地产知识橘 2023-04-07


这两天,宇宙房企出了预盈公告。


公告刚一挂网,CEO莫斌就站出来直面投资者了。

当天中午,他和常务副总裁程光煜、首席财务官伍碧君一起,针对公告内容,开了一次线上电话会议。


这种状况,就还蛮少有的。


和碧桂园一样,莫斌是个踏实低调的人。

在我印象里,自从碧桂园成为宇宙房企之后,除了必须出席的业绩发布会,其他时间,斌极少公开露面——


印象中最近的一次,还是高周转导致连续工地事故后,90度鞠躬致歉的那一回。


这次发声的时机也不太对劲。


港股中报前例行的静默期,上市公司总裁公开站出来解释公司的业绩情况,是要冒监管风险的。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一个谨慎的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险,一定有一些不得不传递的信息,是必须让大家知道的。


首先,莫总预告说,碧桂园的中期业绩会出现“一些较大的下滑”,并向投资人致歉。


预盈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的核心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三分之二,股东应占净利润缩水到去年的零头,同比降幅达到94%-99%。


客观地说,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吓人。

但如今内外交困,一家民营房企能够做到不亏钱,甚至还有那么一丢丢利润,就足以算得上是好公司了。

道歉这事儿,倒大可不必。


关键在于利润下滑的原因。


除了疫情和汇率波动这种,几乎所有行业都逃不掉的黑天鹅事件以外,莫总主要说了三点——


1、市场处于下行周期,项目销售毛利较低,尤其是2018-2019年拿的项目。

2、强调“为保证现金流的平衡”,部分区域对尾盘资产和要放弃的区域做了“量价平衡的安排”,对毛利构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3、计提减值对毛利率造成了负向影响。


而且,莫总居然坦率地认了个错,承认公司误判了大势——


此前公司对于行业和市场的判断,在当前来看,仍然相对乐观了,对“部分市场”缺乏审慎原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判断失误;


同时,为了抢占市场,做了一定程度的授权下放,对区域的管控也有待继续加强的地方。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


很多地,尤其是2018-2019年之间的地拿错了,现在这形势下只能降价出清,亏损也没办法。


这指的到底是哪一部分市场呢?

可以从战略调整里看到一些端倪——


目前,碧桂园已经从原本的106个区域减到63个区域,并决定聚焦深耕五大都市圈和确定性高的市场。



众所周知,杨老板一直对于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小县城有着蜜汁执着。


在莫总提到的2018-2019年,即使低能级楼市的狂欢陆续落幕,即使各家房企已经忙着转战一二线,杨老板“全覆盖”的执念依然根深蒂固。


当时,碧桂园已经覆盖了全国700多个县,摊子已经铺得很大了,但无论大会小会,杨老板还在变着法儿地催着大家赶紧去县城拿地开拓。


甚至不惜在业绩发布会上怒怼记者——


“你说三四五线的销售下降,你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作为一个骨子里的家族企业,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吸引众多博士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很显然,碧桂园真正的大脑,就只有一个。


于是,至今为止,我们在年报中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


截止2021年12月31日,集团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9个地级行政区划,1425个县/镇区。


中国一共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2862个县级行政区。

也就是说,碧桂园的版图占据了几乎所有的省和市,以及接近一半的县。

和2017年底相比,多“占领”了1个省,79个地级市和657个县城。


5年下来,县城的数量几乎翻倍。


这样的拿地方式,让碧桂园对于三四线的依赖越发明显了——


2021年底,位于三四线的合同销售额已经占碧桂园总体销售额的接近七成,而这个数字在2017年底,只有58%。


土储方面,据地产E查数据显示,碧桂园三四线土储占比约75%。


但低线城市目前真实的去化是什么情况呢?


还处于静默期的莫总,在投资者会议上用的词是“严重分化”,而同样深耕三四线的中海宏洋地产在刚刚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是这么说的——


“二三四线城市在这一轮回调当中接受的冲击确实非常大,(三四线城市)回调的力度比起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要大很多。”


发布会上,中海宏洋提供了1-7月全国百城成交数据,总体下降47.3%。


其中一线下降36.7%,二线48.5%,三线下降48.6%。


在这样的市场下,碧桂园终于选择向形势“低头”,降价清仓,无可厚非。


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并不是坏事。



最后,还想说几句。


莫总冒险出来,掏心掏肺说了这么多,当天下午碧桂园的股票却钉在5%的跌幅上,纹丝未动,直到昨天才出现了4%左右的反弹。


这个反弹力度,明显弱于前期的龙湖和金地。


有投资者和我私下抱怨,说了这么多,对于半个月前莫名其妙低位配股这事,还是没有一点解释。(具体可回顾宇宙房企地板价配股之后……


但事实上,在发布会上,也算隐晦地透露了一些端倪——


集团目前大的考核指标,是集中在“现金流”方面的。


这么说吧……据我所知,碧桂园目前真没有那么缺钱。

但参考拿地这事儿,当企业运作偏重一言堂,考核又简单粗暴,那么,判断的准则和执行的动作有一些变形,就可以理解了。


但这事儿,莫总也不能说啊!


    以上为正文,来自局姐本尊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市场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