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薛法根: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的6个方法
曹海永《金色的草地》(三上16课)教学视频何夏寿《古诗三首》(三上17课)课堂实录(周一贯评课)
李竹平《富饶的西沙群岛》(三上18课)教学设计及评析戴桂英《海滨小城》(三上19课)教学视频陈炳峰《爬天都峰》(四上17课)教学实录(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朱煜《牛和鹅》(四上18课)教学视频及评析四上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
吉春亚《陀螺》(四上20课)课堂实录何捷《慈母情深》(五上18课)教学视频
王崧舟《慈母情深》(五上18课)教学视频姜锋《父爱之舟》(五上19课)教学视频
罗才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五上20课)于永正《长相思》(五上21课)郑梨花《四季之美》(五上22课)【千人万课】任亚军《书湖阴先生壁》(六上18课)教学设计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六上19课)教学视频何必钻《青山不老》(六上20课)教学设计与评析
六上21课《三黑和土地》优质教案及备课资料
薛法根:语文教学中
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的6个方法
语文教师的尴尬:所教的就是这篇课文字、词、句、段,听、说、读、写……似乎什么都教了,好像又什么都没有着力地教。
薛老师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通过课堂操作方法和技巧指导进行详细文本解读指导。
文本解读就像“鉴宝”
文本解读之“切口”
文本结构藏着三个层次: 1.表层(第一层):字面所写的意思,即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一望可知。只要学生会阅读,文本字面意思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都是比较容易把握。 2.里层(第二层):字面背后的含义,即文本隐含的“思想感情”。一望无知。“思想感情”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很多人看到的是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但不一定能准确把握作品作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马朝虎的小说《水》,有老师解读的是“珍惜水资源”,有老师解读的是“苦中作乐”,甚至有的教学参考用书都是解读的“苦中作乐”,而实际上这篇文章写的是“母爱”。里层解读就是准确解读文本的思想感情。只有教师解读到位了,学生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欣喜之感。 3.深层(第三层):字面之外的风格,即文本体现的“表达艺术”。不得其入。语文教学与一般的阅读一篇文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还要教学生看到文本的表达艺术。 作者是怎么构思的?作者是怎么遣词造句的?作者是怎么表达的?作者写的文章怎么会引人入胜?如朱自清的《匆匆》,他的情感脉络是怎么流动的?他是怎么构思的?如果没有整体把握,很多人读了只觉得很感人很激动,就是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语文教师专业性体现在它指向文本表达、指向作者构思、指向我们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即是怎么思考问题,怎么构思的。
教学解读的六个方法
2.还原法
3.原型法
4.见人法
6.要素法 解析语文要素内涵,把握要素的文本落点。如民间故事《漏》,这篇文章的语文要素是“复述”。蒋军晶老师对本课的解读是“把握故事规律”。贼和老虎干坏事时做法是一样的,想法是一样的,遭遇是一样的,都是两两对应的。复述时记住一个人物,就记住了另一个。再根据不同地点,将故事分为三部分,复述就简单了。语文要素在单元中在文章中教师要把握住才能解开文章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