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水煮蛙的性别暴力

团子 刺鸟栖息地 2022-03-25

“在杂音系列专栏里,我们收集各种各样有关精神健康议题的声音。尽量去呈现更多的观点,打造一个多元化声音的集散地。”
杂音系列28关键词:性别暴力,微型性歧视,自我发声



我僵住了。


舞蹈教室中间一对年轻的男女老师正反复强调交际舞的肢体接触礼仪。似乎为了营造出一种幽默轻松的气氛,老师们除了演示正确的肢体接触外,也会示范错误的方式,以至于有一只手在我后背粗鲁地摸来摸去时,我僵住了,与此同时脑子在快速地尝试厘清当下的状况:他是觉得这样好玩,故意在跟我开玩笑吗?如果我生气地告诫他应该停止他的行为,我会被认为是开不起玩笑并反应过度的女权主义者,然后被大家嘲讽和疏离吗?


一瞬间,思维奔逸,我正努力去消化和思考该怎样回应。

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急速上升,我想马上跑得远远的。


双脚还没迈步,老师便催促我们该交换舞伴了。呼!顿时松了口气。快步走到下一个舞伴身边,我尝试压下复杂的情绪,甩甩脑袋,我决定忽视心里不安。“他不是有心的吧”,我试图为他开脱,为自己的沉默找个理由,试图去合理化发生的事情让自己寻回些许缥缈的掌控感。我讨厌这种无力感;我没自信自己的伤害会被重视;我怕被“没什么大不了”。


周四又到了,我默默地祈祷他不会来上课。刚进教室我就飞快地扫视了一圈,当看到他那猥琐的笑容时,我内心感到厌恶,但因面子、人情和这该死的不愿破坏和气的习惯,我只是往角落里钻——觉得远离他就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依旧当个快乐的怂货,为自己发声之类的难题统统抛到脑后。


热身结束后大家开始搭档练习,但因需要不停地交换舞伴,隔三岔五我就会遇到他。我尝试保持一贯的微笑,niceness,但很快我意识到沉默的后果只会巩固他无脑的自我感觉良好。这次他变本加厉地用他认为幽默的方式,无比亲密地从身后往我身上贴。妈的,我反手给了他个大耳刮子,指着他恶心的嘴脸说:


“傻屌,离老娘远一点。”


想象能够舒缓情绪。

遗憾的是,现实中,我还是老样子。

是的,我并没有把那句解气的话说出口。


在舞蹈教室里,在地铁里遇到陌生男人纠缠时,在周围男人们开荤段子时,他,他们和我,都习惯了我的保守和沉默。回想日常中无数次被语言冒犯甚至是骚扰时,我不敢相信我从未真正地没发过脾气;最勇敢的时候也只是在远处悄悄地竖个中指。面对这种无处不在的,“没那么严重”的性别暴力,我常常不知该如何处理。不仅害怕对方可能会予以更严重的报复,也怕受到周围质疑、嘲笑。而保持沉默显然是个更省事的选择,只要我能使劲儿地给自己洗脑,满足他们的期待——不要那么严肃并像往常一样保持微笑,坚定地告诉自己,这是一个高性价比的经验准则和美德。


86则未读信息,几乎满员的舞蹈微信群里十分活跃,对话框右下角的红点提醒着我查看信息。我开始慢慢地爬楼,刷到尾巴处发现机构负责人先发了一个女生被偷吻的动图,然后一张性暗示图片写着"在忙”, 接着班上一名男同学回复了一张后入式的图片,图里女人背上面赫然写到“就你忙”,显然在他们的视角下,女性身体被物化、被当谈资是件再正常不过而且可以公开传播的事情。


我笑不出来了。


累积的愤怒达到顶点。


可能是因为线上,可能是觉得多数女性也有相似的困扰,我决定对主办方的堂而皇之的作风,和无处不在针对于女性的微歧视大声地说声FUCK YOU!


我不想在这温水煮蛙的环境中持续焦虑不安地堤防着,祈祷下次运气好点,不要再遇到这些讨厌的人和事儿。这一次我选择打破沉默。快速地编辑着一条信息,心中不断酝酿的害怕和愤怒提醒着我,那些试图搁置的经历是无法脱离的,它们只会不易觉察地侵蚀着你面对个人和结构性不公时的信心。信息编辑好了,犹豫着发送后自己是否还能回那儿继续跳舞。


不管了!心跳加速,咬咬牙,发送。一脸苦大仇深,我紧张地等待着。很快有人回应了。





发送的信息

群里朋友们的支持


出乎意料,TA们表示支持!准备好放弃跳舞的我,看到大家支持的那一刻,我激动得不行。想哭又想笑:想笑是因为自己低估了很多朋友对性/别意识的在乎和支持;想哭是因为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对大家的积极回应,我感到振奋!少了些惴惴不安,觉得自己终于有点力量。感谢所有即时响应的朋友,这真的无比重要!


负责人也迅速声明自己反对在群里发送色情信息,但强调群内发言只要在合理合法内,一切内容边界以主办方为准。主办方急着加我私信,但我并不愿跟他有任何单独的交流。过一会儿教跳舞的女老师拉了一个只有我,她和负责人的三人小群。负责人发了一条长长的信息给我:今天发生的事儿确实不妥。但我在群里公开@他,对他提要求,他肯定不能接受这样的方式。因为他除了照顾我,他还要照顾他自己的想法。


我有点疑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而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是他自己最先发送的性暗示信息,以及他权威的身份对群里氛围产生的带头作用。他作为群主和组织的负责人,可以公开肆意地带头巩固物化女性的行为,我作为群成员,学员及骚扰行为的接收者,却不该公开警告他。


这好像哪里不对。为什么受到权利骚扰(power harassment),我应该私下用好听的方式,温柔地提醒他以维护他的自尊?他为什么拥有这种特权?我又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一个鬼知道会发什么,孤立被动和他相处的场景?


过去的经历养成了我时常会戒备的习惯,为了保护自己,我选择了公开发送信息,盼望它的透明公众化能起到平衡权利和掌控感的作用,也让我能更刚地和他行为背后代表的恶性系统进行抗争。


一细想,我脑子里剩下丁点儿的自我怀疑的声音瞬间全蔫儿了。“我呸,他在诡辩”。他那至始至终都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傲慢真让人想翻个白眼。因为不想和对方进行无效的指责和争辩,我没回应,怕自己无止境地内耗。使劲儿地压下想要掐架的冲动,在友人的鼓励下,我尝试写下自己的经历和反思,希望能够促进一场公共对话


性别微歧视

因地域国度不同,性/别暴力从医学,法律和社会层面上有不同的定义和后果,性/别暴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性骚扰、性侵犯、性虐待有很多交叉的地方。性/别暴力是个涵盖任何非明确的意愿而产生的性行为/接触/评价之统称,以后有机会慢慢和大家聊。


说到性/别暴力,我们往往想到的都是光谱一端最糟糕的哪些行为。然而在光谱的另一端,还存在着性别微歧视(gender microaggression)的概念。它是指日常言语、行为和环境对某个性别群体传达的敌意、轻蔑或侮辱;它常常是针对女性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甚至自以为是善意/绅士的)轻视(invalidation)、贬低和侵犯。它们大多不会造成法律后果、“低危”,却又无处不在;包含微侵犯,微侮辱和微轻视三种组群的新暴力领域(Gartner & Sterzing 2016;Nadal & Haynes, 2012; Sue et al., 2007)。就像我所经历的群聊一样,它既难识别,也容易被忽略。事件的双方都容易对其习以为常。


最重要的是,性别微歧视的存在源于更深层的压迫,其又作为引子不断地巩固死板的社会对性别的规范、期待和刻板印象,构成一个正常化、脱敏化和日常化的性/别暴力的社会环境,滋养更严重的暴力行为,最终整个性/别暴力系统不断循环。因为这种歧视不似其他暴力行为那般赤裸裸,常不被承认,而让当事人感到神经过敏、极度警觉或孤助无援;看似无害,但也可能会造成和严重性/别暴力相似的创伤体验(和低自尊/焦虑/抑郁有关)。就好比一个是受到重大创伤后的迅速崩溃,一个是像 Kevin Nadal所说的“死于千万个纸划的小口子”。


这个概念并不难懂。简单的来说,就是我被黄段子冒犯一次可能没什么,但是如果它的发生是一种日常,比如隔三岔五就要有人拿我开玩笑,而我所处的社会或集体不允许不支持我去表达我的不满(或者表达了却被否定贬低)那我肯定会受伤啊。再比如,我本身就已经在生活里面遭遇了各种看不见的性骚扰,然后有一天在地铁上突然有个男的摸了我一把,虽然没有以前经历的伤害那么严重,但是我内心的压力和不满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可能就突然应激了,突然变得暴躁或者回家后就抑郁了也不是没可能。


在这次的群聊事件之前,我已经在舞蹈班的现场有了被男学员骚扰的不愉快经历,以至于当组织的负责人在群内发的黄色表情包成了炸飞我的导火索:看似无心之举背后是让我喘不过气来的无处不在的日常压迫。



然而,我还是没有勇气当面对峙那个线下骚扰我的男人。

愤怒,委屈和失望的情绪怪兽张着大口,等待我的下沉。


我对只敢在线上发言,当面即怂的自己感到羞愧可耻,终于自我压迫与反压迫的小人在脑袋里打得不可开交,我的理性思维宣布罢工,把运营身体的担子全甩给了感性,于是我失眠了。无比烦躁的我对继续参加跳舞感到排斥,我决定退群,舞也不想跳了。后来又收到女老师的好几条私信,她说“给彼此一点空间,欢迎你随时回来”,拥抱。


唯一一次对性/别暴力做出的反抗以如此被动的方式收尾,让我迫切地想驱赶罩在心中的无力感。因为难以消化整个事件戏剧化的发展,我主动向信任的友人讲述了我的故事,希望能一起梳理这纷乱的思绪。


我开始思考,社会文化里对女人的夸赞总围绕着通情达理,心地善良,温暖体贴,可爱乖巧这几个措辞,一直以来我也遵循着只许女人善解人意,不许发火的社会要求;因为一旦严肃地划清边界,为自己争取权益立马“母老虎”“悍妇”“女汉子”的标签伺候,这是一种除去荡妇羞耻以外,又一种对女性压迫的“悍妇羞耻”。内化了男权准则的我早已习惯温水煮蛙环境下对女性的性/别暴力。这种暴力像是一种慢性毒药,但现在我想严厉地予以拒绝,被“悍妇”也罢!


我也曾缺乏性别意识,当过巩固性别不平等、性/别暴力和羞耻文化的帮凶,因为我想偷懒,就算心有愤怒,也习惯装聋作哑。而冲锋在前与ta和这个系统对峙的前辈们,往往有点水花但很快被淹没了。如果幸运,水花蛮大,但当事人也得做好一直活在争议里的决心,而且大家可能只看得见你是xx暴力行为,xx案亲历者的一面,这个标签会掩盖你其他的社会角色,不管它们有多么精彩。


没人告诉过我该如何成为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人。只知道如果迎合系统,我会得到乖巧、懂事的称赞,会被人喜欢;也会挽回我那些”叛逆“行径后被老师、家人和同学们踩得支离破碎的自尊。想到那无孔不入的打压、质疑,指责和冷漠,我真的很怕。


我到现在也还不能确定是否能识别那些隐藏地更深的性别压迫和暴力,又或者如何处理被冒犯之后的现场,不确定是否敢再次发声。我这日常的不作为早已成为结构性压迫的推手。这种名叫沉默的慢性的毒早已构成一个对性/别暴力和歧视正常化的社会环境,挤压发声空间,让当事人在无处可说和不知怎么说的困境中逡巡彷徨。


我想找回消逝已久的力量,于是我发声了。


但我不知道,下一次我是否有力量再次面对。





END



朋辈对话

小卡

深有体会!即便是在能表达不满的场合下,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看起来更加机智幽默灵巧,避免“太凶”,这也是一种潜在的不希望自己成为泼妇和悍妇的心理吧!一开始团子要在群里面@群主,我还担心这会不会对她不利,但是后来想想,试试吧!结果群里面其实支持者很多,说明许多人都是沉默的大多数,大家有不满但是没表达出来罢了。团子这种面对面刚的行为给了我一些信心!是啊,义正言辞不应该是贬义词,认真也不是坏事儿。我遭遇过许多文中所说的微型性别暴力,但是自己最凶的一次也就是怒斥而已。老实说想表达自己的不爽真的太难了!总想着会不会影响别人啊,会不会是自己太敏感啊,真是烦死那个前怕狼后怕虎的自己了。希望我们的社会文明有一天能够发展到支持我们勇敢地为自己说话的程度。

Summer

我们总是被教育应该考虑别人的情绪,应该不去给他人添麻烦,于是不断地阉割自我,模糊边界,甚至让对方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当我们倾诉时,总有人说:”你当时为什么不说不啊?“可是说出”不“的勇气不是随时都能调用过来的,在此之前我们的勇气已经不断被压缩了。团子告诉我这件事情时,我很希望她能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就算不能再当面对峙了,但至少写出来可以让她的勇气值回升,让她能更自信地有勇气,同样也是对遭受过微型性别暴力的人的一种心理上的支持。是的,我们可以发声,我们要学会发声。我们应当敏感,应当愤怒,应当把自己的感受当回事儿,而不是无条件地谦让、忍让,在人际交往中把自我磨灭,被猥琐的人占便宜。希望每个人都有说出“不”的勇气和权利,捍卫语言带给我们的表达权和自由权,从而在行动上更能保护自己。最后,团子用一种文明的方式保卫了自己,但我还是想祝福一下那名男性长期不举,造福自己也造福他人。



关于性别「微歧视」的用法


Microaggression」一词最早是指针对黑人的隐性歧视,后来发展泛指任何受到压迫的少数群体,包括其他有色人种,性少数群体,女性,残障人士等等;其中,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指向歧视接受者的日常,一点一滴的精神折磨。本文中翻译为「微歧视」,其他常见的翻译还有微冒犯,微侵略,微侵犯和微小侵犯几种。


把这篇文章读完/分享也是对团子的支持!团子都有接收到哦~




题外话

我无意打倒他或他们

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在发言、行动前可以三思

不要正常化这有毒的性别微歧视

不要助长恶性循环的性/别暴力系统

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

从根源消灭这根深蒂固的压迫和自我压迫!

 

 

感谢

所有给予过我支持的朋友们!




撰文|团子

责编|小卡

排版|Summer



相关阅读

我不想要他们的同情,我想要赢

10部电影,走近女性抑郁

性侵|为什么会是我?

关于性侵,这几部电影很社工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

在女性研究课上聊性玩具



刺鸟栖息地
非典型精神健康公益组织。以超越学科的视角看待精神健康议题,身体力行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生产,秉持社会正义的理念,探索多元介入的可能。除了开展同伴教育、互助团体、讲座沙龙等经典社工项目,也通过影像研习、影像制作、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各种艺术创新方式进行精神健康大众传播。连续四年举办药玩·精神健康嘉年华。与多所高校合作,组织教学和培训。曾获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706空间青年基金、银杏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支持。赞助支持/活动合作/投稿,联系thornbird123@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