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岭南金融故事丨太难了!近代在国外打工没法转账回家?一封信搞定

近代以来,我国沿海老百姓
背井离乡到海外打工
但在那个国际汇款业务不发达的年代
辛苦赚来的血汗钱
如何才能送到家人手中?
在岭南金融博物馆里
有一纸纸泛黄的“侨批”
正载满了海外“打工仔”的思家之情
它们顺着“水客”飘过重洋传送到祖国家乡
这些伴随着心意而来的钱款
除了赡养家人,还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
在岭南对外金融史上留下勋章
今天就跟着岭南金融博物馆代言双宝:钱钱粤粤
一起翻开这些历史留痕的信纸
了解那个特定时代的华侨史


从明朝末年到民国这段历史时期,由于国内朝代更迭,战乱不断,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海南三省的民众迫于经济压力,纷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去到东南亚等地,俗称“下南洋”。他们或经商、或打工,有的甚至在此定居,成为了旅居异国的侨胞。鸦片战争以来,欧洲列强为加速扩展他们在东南亚的经济收益,更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华人劳工来此谋生。

这些离乡背井、在外漂泊营生的侨胞,怎能不思念故国家乡,还有那重洋之外的亲人呢?可是,浪花送不去他们的思念,大鱼也载不动他们的乡愁,这满腔的心里话该怎么让家人知道呢?看,钱钱和粤粤好像发现了什么东西。








一张信纸轻如毛 凭寄乡愁重若山



钱钱

粤粤,我在岭南金融博物馆找到了好几封家书呢,快来看看。

粤粤

这不是简单的家书,它叫做“侨批”。

钱钱

你看看,信里还夹着一纸诗笺呢,题目是《难》。迢递客乡去路遥,断肠暮暮复今朝,风光梓里成虚梦,惆怅何时始得消。

粤粤

这首侨批里的诗以一个“难”字为题,写进了多少侨胞当时出洋打工的艰辛及对故乡的无限思念,满满的一纸乡愁与奋斗。


钱钱和粤粤在博物馆找到的正是近代海外华侨与国内亲人进行通讯的侨批


在福建、潮汕和梅县等地的方言中,“信”称为“批”。外出务工的侨胞寄回来的侨批,当地俗称“番批”“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一种“信、款合一”的跨国家书。民间歌谣唱道:“批一封,银二元”,说明“侨批”往往附带汇款数额,兼具家书、汇款功能。不过,不是每一封侨批都是兼具信款的,一般来说,有钱(也就是汇款)有信叫侨批;有钱无信叫侨汇;有信无钱叫侨信

侨批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数百年来,在外谋生的侨胞就是依靠着一封封侨批,传递平安音信,托寄血汗钱物回家乡,它是海外华侨与国内亲人之间经济和情感的纽带。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陈君瑞“难”字侨

钱钱粤粤在博物馆看到的这封内夹七言绝句的“难”字侨批,是当时身在印度尼西亚的陈君瑞寄往潮汕家乡的其中一封。一张信纸轻如鹅毛,寥寥几句,却写进了重若泰山的乡愁和艰辛。在异国他乡奋斗的人,心中迫切地追寻着故乡的影子,那里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的念想,所有的惆怅只能托着这轻轻的信纸漂洋过海去诉衷肠。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下南洋”、闯世界,到海外“淘金”,“银信合一”的金融与邮政产物——侨批及侨批业便应运而生。

侨批业

侨批业是经营侨批业务的机构或商号的统称,侨批业的通信汇款方式一直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末终结,历经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历时一个半世纪。私营侨批业经营历经水客、侨批信局、侨批网络、银行接管等阶段。




有了这承载侨胞乡愁和血汗钱的侨批,还需要有人帮他们传送,“水客”便是侨胞和故乡之间不可缺少的重要纽带。

水客

水客类似于今天的邮递员,经常往来于国内外,为侨胞带送侨批或物件。由于跑的是跨国运单,他们往往远渡重洋,四海为家,倚水而生,因此被称为“水客”。



听说今天汕头港的水客王正好回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带了什么回来吧。








漂洋过海传心意 老伯读信诉衷肠


水客王

张家嫂子,在家吗?

张嫂子

水客王,是不是我家男人有侨批让你送回来?

水客王

是的,嫂子,这是你的。

张嫂子

谢谢。

(道完谢,张嫂子拔腿就跑)


钱钱

这位嫂子,你拿到了信为什么不立即打开开,反而转身就跑?

张嫂子

我去找“写批洪”。

钱钱

“写批洪”?他是……

张嫂子

我不会认字,以往我寄给男人的信都是找“写批洪”写的,现在我拿到信,当然要找他帮我读,顺便帮我写一封回信。






原来,在那个年代,有些华侨文化水平有限,只能找人代笔写信,有些侨眷即使收到了跨越重洋而来的侨批,也读不懂信里的情意。于是,便出现了代写侨批的职业——写批人

岭南金融博物馆:写批人雕塑

张嫂子说的那个“写批洪”,正是当时潮汕一带专门帮侨眷写批的写批人之一。他名叫洪铭通,自上世纪40年代起,以代书为海内外乡亲传情达意,历时之久,笔耕之多,确属凤毛麟角,是潮汕侨批忠厚诚信的招牌,经他生花妙笔传递至南洋的回批数以万计。而且据说他这个人相当正义有原则,立下四不写的规矩:钱银数条不清者不写;夸大儿孙不肖以同情求多寄钱者不写;伤天害理唆间人家孬话者不写;有辱国格,装穷叫苦者不写。



洪铭通

你是要我帮你看批吗?

张嫂子

是呀,快帮我看看,我家男人在南洋怎么样了?

钱钱

信封上写着陈氏荆妻收入,外寄大银三元收查……

水客王

嫂子,你男人寄了三元大银给你呢。

张嫂子

自七月十九日至坡以来两月之余,寻无一事可任,自愧才力不足……这写得文绉绉的,我听得不太懂,“写批洪”,你能不能把大概的意思给我说说?

洪铭通

他说,七月十九日到新加坡后,已经两个多月了,东奔西走的,耗费了不少船车费,但却一直找不到事做。七月廿六日去文津港找工作,八月初四日至九月十五日又前往别处,但是都找不到工作,听人说几十里外有店铺要请人,他立即前往,谁知道到了店里,人家已经请人了。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在街中挑卖生果,无奈运气不好,生意难做,每天从早到晚只能赚二三角,难以度日,再想去别处谋生,但是已经没有了车费……

水客王

张家嫂子,张大哥生活那么艰难,还寄了三元大银给你,这些钱,一定是他从牙缝里省下来的。




在一张张泛黄的侨批中,埋藏着华侨们一段段血泪史,寄托着华侨们对家乡的思念。当年,华侨漂泊异乡,很多人从事港口搬运、挖矿、割胶、种植等苦力劳动,也有人摆卖地摊,或挑着担子穿街走巷,艰难谋生。拼命工作,换取微薄的薪资,全部寄回故乡,赡养亲人。随着侨批递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人工寄送为主的“水客”逐渐供不应求。19世纪30年代开始,批局、银号、商号等承办机构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侨批递送的主流,还产生了一批形色各异、寓意深长的批纸。





粤粤

钱钱,你看,这些批信各有特写,很有代表性呢。这封叫裸寄批,就是在写好的信件上,直接写上收信名址和寄款金额;这封是金银封口,是用心形曲线封口的,边线一为金色、一为银色;这些是仁寿、红笺纸,封套都采用红色,而且印有仁寿二字,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钱钱

我这里有鱼函鲤封,古代有“雁寄云书、鱼传尺素”的典故,鲤鱼有信件的含义;还有喜鹊登枝,是寄予了好兆头的家书;这封就更有特色了,信件上有印制图片“敌忾同仇”以及“抗战歌”,是中国战士浴血沙场,冲锋陷阵的场景。

粤粤

我这封也非常有意义,信件上印制了图片“航空救国”,表明制空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信件还印有“救国英雄”蔡廷锴将军的肖像。


钱钱和粤粤在博物馆找到的这些批纸究竟长什么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金银封口

喜鹊登枝

鱼函鲤封

鹤书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向右滑动)

虽然,后来因为出洋华工华侨不识字者甚多,为了方便寄件,批局制作了程式化的批笺,寄批人只需要写上姓名地址金额即可。但从这些批纸的各式花样,不难看出其寓含的,不仅是远在异乡的侨胞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还有他们对于对祖国热切的敬爱之心。








信款合一寄回乡 金融史上把名传

“信款合一”的侨批,除了寄托侨胞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也是岭南金融史上独树一帜的经济现象。

侨批中的汇款,按照用途划分三大类:赡家性侨汇、投资性侨汇和捐献性侨汇。


近代华侨在海外为工人、店员和小贩居多,这类华侨收入低,只能省吃俭用攒下一点钱寄回国内供养家人。这类赡家性侨汇数额不大,但一些侨属会用一部分,再把一部分放债生息,货存入银行吃利息,有的甚至还会用来作事业投资。


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实叻张翼美寄潮安南桂都陈氏荆妻侨批

(向右滑动)


而有一部分华侨靠着白手起家,逐渐从商贩做到企业家,成为了华侨资本家,投资性侨汇便来自于这些华侨资本家。近代广东华侨投资在全国华侨投资中占据榜首,在当时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华侨投资遍布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等。其中,在对外金融方面,华侨投资的金融业包括了银行、侨批业和银号三种,规模遍布广州、汕头、梅县等侨乡。侨办金融业(侨批业)是随着侨批侨汇的的出现而出现的,二者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华侨较多的地方侨办金融业自然更为发达。且在华侨投资中,只有侨办金融业是非华侨不能办的,这是由于侨办金融业的特点不在于资金流通量有多大,而是取决于信用。因此,只有侨眷和一些可靠的国内分销机构才能参与其中。


1/3  汕头许福城批局旧址2/3  漳州天一批局3/3  广西东兴侨批馆

(向右滑动)


捐献性侨汇主要是用于资助家乡的公益事业,如文化教育事业。广州的培正中学、培英中学、执信中学就是得到了华侨捐款兴建的。捐献性侨汇也用于支持中国的政治运动和救灾赈荒。


侨汇作为国家的外汇收入流入国内,发挥了相当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平衡国际收支、冲销我国进出口贸易逆差的效能。自光绪三年到太平洋战争结束,中国少有外贸盈余,其外贸逆差常靠东南亚华侨寄回国内的侨批侨汇来冲销。



侨批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如今这个通讯发达的年代,它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这些泛黄的信纸,承载着150多年的海外侨民旅居史和侨乡变迁史,字里行间藏着不同时期中外政治、金融、交通等“秘密”,藏着每个海外华侨家族的家国情怀,是珍贵无比的历史文物资料。欢迎大家来岭南金融博物馆,翻开这些泛黄的书信,解读那个特定时代的华侨史。

资料来源:广州文史、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侨批库、《岭南金融史》、潮商、闽南志



粤粤

我们说的文物,都在岭南金融博物馆等您参观哦。

钱钱

岭南金融博物馆,就在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庐江书院旧址。 

粤粤

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岭南金融发展史上的精彩故事!


钱钱

《岭南金融故事》系列短音频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岭南金融博物馆、广州金融业协会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股市广播联合制作。



岭南金融博物馆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馆,逢周一闭馆;(受疫情影响暂不开放)

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庐江书院旧址)。



交通


地铁:地铁一号、二号线,公园前站D出口

公交站:中山五路站(7、12、24、42、182路车等);教育南路站(14路车等)





岭南金融故事丨鸦片战争爆发在即 这群广州富豪居然准备“搞事情”?
岭南金融故事丨中国金融第一街广州崛起  百年长堤回归金融本色
岭南金融故事丨“当铺多过米铺” 揭秘岭南典当业岭南金融故事丨乱世中稳健发展 广州银钱业曾为“百业之首” 
岭南金融故事丨古建筑传道授业解惑 百年书院变金融博物馆 岭南金融故事丨民众购买国库券支援建设 助力广东债券市场发展岭南金融故事丨众志成城迎曙光 追溯解放前夜广东金融斗争

岭南金融故事丨发行债券为革命 众人拾柴火焰高

岭南金融故事丨改革春风拂面 深圳证券交易所破土而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