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学第五天,我们住进了最贵的那幢楼!|2019年华附新西兰北岛地学科考Day5

冯丹工作室 广东省冯丹名师工作室 2022-05-22


主动设问观察法是学习工具。课程是载体,场景是素材,自然力课程核心是在不同的自然场景下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专家冯丹



2019年7月19日,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学营在新西兰研学的第五天。


小雨淅淅沥沥的天气,他们从哈海前往陶朗加。


陶朗加 (Tauranga)是新西兰北岛的一个港市。位于丰 盛湾西南陶朗加港南岸,奥克兰东南150公里。


汽车行驶在湿漉漉的道路上,车窗外细雨如丝,车内安然宁静。三个小时后,他们抵达了目的地。


这时候,一个惊喜出现在他们面前——广式餐厅。蜜汁叉烧、烧肉、烧鹅、玉米汤......熟悉的味道缠绕舌尖,辗转流连。是的,是家乡的味道。


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一瞬间就能勾起无限记忆。食物缓缓流进胃里,那一刻的感觉是,温暖,满足,幸福。


饮食文化与民族息息相关,就像新西兰最早的居民毛利人有一种地炉食物,对新西兰今天的风土人情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然力课程教材-文化课程-电子版截图


这是食物本身的魔力,亦是民族情结在绵长岁月里的无声沉淀。





伯利恒汽车旅馆和会议中心休息过后,下午他们乘车到附近的陶朗加西海岸,开始这一天的实地考察——观察和研究海岸地貌及岩石地貌。


自然力课程教材电子版截图



他们站在黑灰色的岩石上,海风一阵阵吹过来。宿文姬副教授、雷俐老师、谭志昌老师轮番上阵,给孩子们讲解岩石、地壳运动、节理裂隙......


一场知识与地貌互相融合的盛会。


宿文姬副教授给孩子们讲解


雷俐老师给孩子们讲解


谭志昌老师给孩子们讲解





夜幕降临,他们回到酒店,围着坐在一起,像往常一样进行当天的户外考察总结。


然而这一晚又和从前的夜晚有着些许不同。


在导师群里,宿文姬副教授“孩子们的问题有深度了。”


雷俐老师感慨:“初一的孩子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想,提的问题令我这个做老师的好欣慰”


几位导师在群内对孩子们的表现连声赞叹。



发言的孩子依次为:

吴沂蔓、卢怡瑾、高子涛、王曾喆 、熊筱瑜


宿文姬副教授给孩子们解答


孩子们已经开始懂得如何正确发出疑问,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本次研学活动的课程总设计师冯丹老师在《地球之舞》里写到:提出主动设问观察法的核心原因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没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就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没有质疑权威的能力,就没有变革创新的动机。”


《地球之舞》,冯丹著,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中


冯丹老师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的是正确的沟通能力,不是一味的批判和指责,需要用事实和观点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结论,发表自己的感言。


《地球之舞》,冯丹著,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中


经过一连数日的实地考察和思辨训练,这种批判性思维已经开始在孩子们身上拔节生长,并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提高。



第5天


我们只去了一个海滩,但开会研讨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今天是我们最进入状态的一天。我学到了风化和海蚀下石头成因的区别,也知道了新西兰和国内生活的异同。


我们在沙滩观察到的黑沙黄沙混杂,还有巨石崩塌的现象,都在老师的引导、同学们的探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我很敬佩那些同学,从现在起,我要向他们看齐,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依据支撑它。


——摘自谭天玥日记



今天我们更加了解了主动设问观察法。观察,疑问,资料,结论。也了解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也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到的事实去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学会了自己去分辨各种的岩石和鸟类。今天的收获很大。


——摘自郑志谦日记



宿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好多地理知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旋潮”了。旋潮是旋转海潮的简称,它是海洋中的“龙卷风”,在它附近的水流速会加快,形成大漩涡,因此许多海洋生物和沙子会被卷入这个大漩涡。当浪潮冲到了岸上,其中携带的许多海洋生物和沙子便也会一起被冲上来,一块块地铺在沙滩上。


——摘自卢怡瑾日记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景点,而是今天晚上的会议。因为我听得最仔细,最感兴趣的就是“为什么海滩上的那些岩石是从土坡上面掉下来的?”


因为海水的侵蚀土坡的下部因此中空。不仅仅是因为重力影响,坡里的树木沿着裂缝生长,从而是这些石头渐渐分离,从坡顶坠到沙滩上。


——摘自湛茵日记



在旅馆休息了许久,自然下午学习到的知识也很多。同时,我也产生了许多疑问:1.沙滩上沙子的颜色与气候和地势有关吗?2.为什么海浪是一层接着一层的?


——摘自李奕楠日记



在这片海有许多值得我们发现的东西。沙滩上,沙子的细密程度、岩石的坚硬程度、风向的变化程度......


——摘自陈婧日记



老师叫我们来到了海滩左方岩石的旁边,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没有风。原来,这个避风区是由于坐落于它西北方的山挡住了风的缘故才无风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此时吹的是西北风。


——摘自熊筱瑜日记



我们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陶朗加(谷歌地图翻译为塔朗哥)。这是一个港口城市,海岸边,轮船上,全是大片大片一摞摞的集装箱。


——摘自王曾喆日记



我们抵达了新西兰第五大城市陶朗加,而说到这个城市,就得提一下它的名字,“陶朗加”是毛利语,意思其实是“小船的锚地”。而这座城市也确实认证了这个名字,陶朗加永远大片的海港,供船只停留,装货或卸货。并且这边的外海浪也很大,有些人还在海上冲浪,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摘自@刘哲勋日记



早上四小时左右的车程从哈海到达陶朗加。是一个海港城市同时也是新西兰第六大城市,且人口增长率在新西兰占首位。


——摘自黄雨萱日记



我们乘车来到了海边,观察海岸地貌。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开阔的沙滩上风很大,可在那座山附近风就小了。后来,我们知道吹的是西北风,而山正好把风给挡住了,便感觉不到风了。


——摘自刘嘉桐日记




这一天的特别之处,在于3小时在车上度过的行程,在于连续3天看到双彩虹后的阴雨天气,在于异国他乡的广式美食,在于孩子们的进步飞快......


此外,还有一件特别的事情,想和大家分享。


这一天恰逢吴沂蔓同学过生日。


新西兰这边,三位导师和孩子们在黑暗中打开了手机闪光灯,唱起了生日歌。而在祖国那边,家长们用手机在群内为吴沂蔓同学献上生日祝福。




满屏的生日祝福围绕着我们可爱的小寿星~


原本距离遥远的地球两端,因为心意的凝聚,那一刻,挨得好近好近。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想知道三位导师和孩子们接下来的研学故事,请继续关注我们下一期推送。晚安。



-END-



 点击下方图片

回顾往期新西兰研学活动

来到这样的海滩,一定要给自己挖个坑儿!|2019年华附新西兰地学科考Day4

生活在风口浪尖上的塘鹅|2019年华附新西兰北岛地学科考Day3

近距离接触骨灰级火山,是怎样一种体验?|2019年华附新西兰地学科考Day2

新西兰,到了!|2019年华附新西兰北岛地学科考Day1



火热报名中!!!

第十五期自然力导师培训



 点击下方图片

回顾第十四期自然力导师培训活动

跨越6000里,我们不再是我们|第十四期自然力导师培训回顾

同样值得铭记的,是你们的声音|第十四期自然力导师培训采访


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冯丹名师工作室

微博|冯丹学习会

千聊网|冯丹学习会

入学习群|添加微信:msy005

原创投稿|qingshaonianhw@163.com


感谢在看、留言、转发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