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二号线是怎样“环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及实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断探索和实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
70年来,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那么,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面对新时期、新阶段,首都城市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新问题、新机遇?在纪念建党99周年和即将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思考未来。
“北京城市故实”专题立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建筑工程、市政交通、文化生活五个方面,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1949-1978)、改革开放后的30年(1979-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至今)三个阶段,讲述北京城市“故实”(注:“故实”指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带您重温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和辉煌成就。
北京地铁二号线是中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当初,为了使这条地铁环起来,可是花了不少功夫。
早在1965年中央批复的《关于北京修建地下铁道问题的报告》中就明确了北京地下铁道“一环两线”分期建设的规划方案:
“一环”是经建国门、复兴门、西直门、东直门、崇文门、宣武门、复兴门修建的地铁环城线。
“两线”中的一条线是从东郊热电厂向西修建地铁,在北京站与环线地铁相接,在环线复兴门站向西经公主坟、石景山修建地铁并延伸到西郊山区;
另一条线则是从环线西直门站向西北经颐和园、青龙桥修建地铁,并延伸到西北山区。
1965年“一环两线”规划方案
(图片来源:北京地铁运营公司)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
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北京地铁一期工程。
地铁一期工程是“一环两线”的一部分,即“一线”中古城站到南礼士路站段,加上环线中长椿街站到北京站段。全长23.6公里,设有16座车站和一座地面车辆段。
1969年10月1日,地铁一期工程竣工。1981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运营。
(了解更多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内容,请查看《北京第一条地铁线的诞生》)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
1971年3月开始建设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地铁二期工程自复兴门起,经西直门、东直门至建国门。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示意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83年9月19日,在地铁建国门站召开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成通车典礼。
1984年9月20日,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复兴门站至建国门站正式通车运营。
1984年10月5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乘坐了环线地铁列车,当他听到北京地铁列车采用国产列车时,高兴地说:“坐中国车好,坐中国车好。”
然而,由于一、二期工程在复兴门与南礼士路、建国门与北京站之间没有连接,使地铁环线不能环行运营,只能按马蹄型线路运行,造成一期工程,每天运送乘客达50多万人次,处于“超饱和”状态,而二期工程每天却只有乘客5万人次,处于“吃不饱”状态。
北京地铁一期、二期工程示意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修建复兴门折返线
为了发挥地铁一、二期工程的功能和效益,在经过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专家论证后,市政府决定修建复兴门折返线,同时打通建国门站与北京站的线路,使地铁一期工程列车在复兴门站折返,二期工程实现“环线”环起来。并决定由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
复兴门折返线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北京地铁运营公司)
1986年8月15日,复兴门折返线工程开工。
工程建设隧道虽然全长只有358米,但工程断面变化很大,鉴于当时设备、技术、经验的限制,施工难度非常大。施工单位克服困难,不断改进、优化,丰富和完善施工工艺及方法,最终建成折返线工程,并总结出“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测量”十八字口诀施工方法(“浅埋暗挖法”)。这种施工方法为修建长安街地铁积累了经验。
北京地铁复兴门358米折返线
(图片来源:北京地铁运营公司)
经过紧张的施工建设,复兴门折返线和建国门连接线于1987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
该工程建成后,北京地铁二期工程终于实现了规划上的“环起来”。在完成车辆、设备所必须的改造、整备后,于12月18日,试运行列车环形一圈后抵靠复兴门站。
图片来源:北京地铁运营公司
1987年12月28日,北京地铁环线正式投入运行。此后,地铁环线命名为地铁2号线。
地铁2号线全长23.03公里,设有18座车站,运行一周约40分钟,平均运行速度每小时34.5公里,它连接着北京站和西直门两个火车站,又连通着市区商业区、体育馆、展览中心等客流密集区,与众多公共电、汽车线路实现换乘,因此在通车以后,客流量逐月增多。
北京地铁一期、二期工程运营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如今,北京地铁2号线已成为北京市最为繁忙的地铁线路之一。它的建成不仅缓解了北京公共交通紧张状况,也为北京地铁建设的大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1]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地铁发展史[M]. 2010.
[2] 北京建设史书编辑委员会编辑部. 建国以来的北京城市建设资料(第三卷 道路·交通)[M]. 1989.
[3] 李伟.董明.龚渤.甄一男.铁龙雄蟠通四方,燕京旧貌换新颜——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调查实录.都市足迹[J]
感谢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提供相关资料.
推荐阅读
长安街的变迁:共和国历史的见证
龙须沟治理:北京的“百姓工程”
迎接开国盛典:从垃圾清运到整修天安门广场
北海大桥的改建与团城的保护
建国初期的北京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北京第一条地铁线的诞生
建国以来的北京水源建设——修建水库和引水渠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