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性化的高性能垂直城市 |《当代建筑》2021年第7期

CA当代建筑 2022-12-14


今天的城市越长越高,城市中层出不穷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现象,已不能简单解释为资本积聚的结果或城市实力的彰显,然而通过对城市功能空间的竖向整合实现资源的集约共享,却始终是高层建筑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不断攀升的城市高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与纵广的空间维度。如同传统城市,垂直生长的城市空间同样倡导“活力、安全、可持续且健康”的都市理想。基于人性化、高性能的高层建筑空间体系与健康、安全的空间环境,复合、高效的功能体系以及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密切相关,是实现都市理想的有效保证。



本期客座主编:任力之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


封面图片:唯品会总部大厦

建筑设计:gmp建筑师事务所

摄  影:CreatAR Images


卷首语

04 任力之 | 人性化的高性能垂直城市

学术沙龙

06 | 人性化的高性能垂直城市

主题专栏

16 | 汪恒 | 看现象寻价值——超高层建筑与公众、城市、自然新价值关系的探寻

18 | 徐千里 | 构建立体宜居的竖向社区——关于高层建筑与城市关系的反思及实践

23 | 郑方 董晓玉 | 为超高层建筑创造“城市客厅”

26 | 张珣 杨俊宴 | 垂直城市下高铁站区高层建筑的立体化规划与设计思考

31 | 黄晓东 | 制约与突破,集约与兼容——深圳超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实践与思考

36 | 崔岩 | 始于城市地标,终于融入都市——大连国贸中心大厦设计

40 | 瞿佳绮 蒋妤婷 王桢栋 周华桢 | 当代超高层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趋势

44 方云飞 陈青 屈泊静 庞吉炜 张冬旭 | 蔓地生长——走向交融、渗透的垂直城市


设计作品

48 | KPF建筑设计事务所 | 曼谷瑰丽酒店

56 | 郭瑞 | 古北SOHO

66 | gmp建筑师事务所 | 唯品会总部大厦

78 | 凯达环球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 横琴国际金融中心

84 |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 苏州国金中心

92 |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天和国际中心

98 | 朱雄毅 王照明 | 海纳百川总部大厦

104 | 龚晓文 冯果川 | 国银 · 民生金融大厦

112 | 帕金斯威尔建筑事务所 | 加拿大瑞尔森大学达芙妮 · 考克威尔健康科学中心

120 | Goettsch Partners事务所 |110 North Wacker办公楼


访谈

128|KPF建筑设计事务所 | Forth Bagley访谈


学者论坛

131|董秀明 徐苏宁 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以内蒙古中部村落为例


观点

136|肖诚 叶君放 | 从交通枢纽到城市活力核心——以深圳北站枢纽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141|温云养 江祖平 | 一体化区域机场门户设计研究——以揭阳潮汕机场交通中心综合体为例

视界144


看现象寻价值——超高层建筑与公众、城市、自然新价值关系的探寻

汪恒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汪恒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对人本转型、开放共享、融合协调、传承创新、绿色生态理念和策略的探索,以及在北京平安幸福中心大厦中的实践。


构建立体宜居的竖向社区——关于高层建筑与城市关系的反思及实践

徐千里 | 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压力剧增。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载更多城市的人生活,向天空寻求资源已经成为解决未来社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在高层建筑的规划和建设中,对高层建筑与社会、城市关系的研究与对建造技术的探索同样重要。本文通过辨析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误区进行反思,并结合近年重庆部分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实践,阐述了竖向整合城市功能、营造立体宜居竖向社区的理念和途径。


为超高层建筑创造“城市客厅”

郑    方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董晓玉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建筑师

城市公共空间、半公共的商业/办公共享空间,需要和高效率的超高层办公空间实现有机的组织和融合,以在高密度商业开发和城市开放空间的活力之间实现平衡。这种平衡分别在超高层建筑和城市连接的底部街道空间、中部的中庭、平台系统和顶部的观光大厅、空中花园等不同的标高层面实现。深圳前海新华人寿大厦创建了连续高效的公共步行网络,贯通地下、地面、二层和屋顶花园,形成富有活力的城市客厅。东莞轨道大厦以轨道交通节点为核心,通过三个不同功能的塔楼之间的公共空间,建立了中央商务区的活力中心。


垂直城市下高铁站区高层建筑的立体化规划与设计思考

张    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俊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高层建筑的垂直城市化,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高铁站区作为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及城市环境中的活动场所,其城市空间面临立体化、高层化的发展需求,是垂直城市的重要表征区域。本文以高铁站区的高层建筑为出发点,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解析了该地区复合立体化设计的发展特征与问题,并结合相关项目实践探索出了“多元功能复合、高效交通组织、公共空间营造”的规划框架与设计方法,为在高铁站区相关规划实践中创造生态可持续的立体城市环境提供支撑。


制约与突破,集约与兼容——深圳超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实践与思考

黄晓东|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本文结合已有的设计实践,探讨在制约条件下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寻求突破与创新的方法。本文主张理性的思考与设计,寻求经济合理、绿色低碳的可持续方式去解决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互联共享,复合多元、集约高效,绿色低碳、产城融合,希望对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一些方向和策略。


始于城市地标,终于融入都市——大连国贸中心大厦设计

崔岩|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大连国贸中心大厦这一近370 m的超高层建筑被委托本土建筑师进行设计,兴许是机缘的巧合。项目随着时代及岁月的激荡,从2002年设计起始,至2012年易主被重新启动设计——十年间,其设计观念、城市交通、管理决策、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的变化,导致建筑师需重新思考设计切入点,直面设计理念、技术决策的选择,以设计为依托,让超高层建筑融入都市的实践过程值得分享与总结。

当代超高层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趋势

瞿佳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中国办公室副主任

蒋妤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桢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中国办公室副主任

周华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超高层建筑在推动城市高密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设计师应围绕“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实现其与城市的良性互动。本文基于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近10年来的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奖案例分析,梳理超高层建筑实现人性化设计的契机,得出开放性、观赏性、休闲性、生活性四项设计趋势,并提出应通过践行人性化设计,提升超高层建筑的公共性,实现垂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蔓地生长——走向交融、渗透的垂直城市

方云飞|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分院副院长、执行总建筑师

陈    青|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分院副所长

屈泊静|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分院建筑师

庞吉炜|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分院建筑师

张冬旭|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分院建筑师

新的“垂直城市”的概念已经全面脱离了宏大叙事的巨构乌托邦,进入亲人尺度的人性化、高性能的复合概念阶段。建筑师已经意识到“巨型尺度”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种种问题,更加关注如何在100~200 m的高度范围内构建更舒适、高效和生态的空间。针对新的“垂直城市”的理念,我们将空间的特性总结为“开放性”“立体性”“友好性”“高效性”,基于“宜人尺度”而非“非人尺度”展开绿色、生态、友好的“垂直城市”设计探索。

===================================

本期责任编辑:周芳菲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zhoufangfeihit@163.com(责编邮箱)

标题请写明前缀【人性化的高性能垂直城市】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