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鳗鱼饭的爱如潮水,却是鳗鱼伤心太平洋的挽歌

可持续水产指南 海鲜明鉴 2020-05-01



这是海鲜明鉴第 13 篇推送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农历新年显得有些冷清,但这并没有影响长江口渔民的工作热情。漆黑的夜晚,渔民们耐心地守候在河口。他们所等待的,是即将跟随大潮来临的远方客人——鳗鲡苗。


体重仅在0.1-0.2克纤弱如丝的鳗鱼苗 来源:flickr


春水初升。成群通体透明、纤弱如丝的鳗鱼幼体从中国大陆以东2600公里的以已知大洋最深处而闻名于世的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海域,一路乘着浪潮向西洄游,找寻它们父母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当它们到达河口附近时,守候多时的渔民们使用孔目细密如蚊帐的定置网或抄网等网具将它们捕获上岸,而后送入育苗场,成为人工养殖鳗鱼的苗种。等到秋末冬初之时,它们将出现在千千万万的餐桌上,成为网红鳗鱼饭中的主料。


这就是养殖鳗鱼的故事。


鳗鱼饭 来源:flickr


鲜嫩多汁的鳗鱼,是日本人夏日必备的食材,近些年也受到众多中国吃货的追捧。鳗鱼十分美味,然而鳗鱼的现状十分危急。早在201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已将日本鳗鲡(全球消费量最大的鳗鱼)列为濒危(EN)物种。这似乎与我们对其“随处可见”的印象大相径庭。


鳗鱼怎么了?我们以后还能愉快地吃鳗鱼饭吗?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浪迹江湖海洋的生命传奇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俗称日本鳗、河鳗,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鳗鱼。日本鳗鲡成体体长40-90厘米,最大记录为150厘米,体重不超过1.9千克。


日本鳗鲡多数时间都栖息于河川、湖泊、池沼,甚至稻田等淡水环境中。它们白天躲在水下的石隙或者土洞里,夜间出来捕食小型鱼、虾、蟹、蚯蚓、水生昆虫。它们不是挑剔的食客,遇到一些大型动物尸体也会大块朵颐。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 手绘图:李玉强QMCS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日本鳗鲡都被认为是淡水鱼类。直到上个世纪,它们神秘的生活史才被人类充分探知。原来日本鳗鲡的一生,要经历数个发育阶段。

日本鳗鲡生活史 手绘图:李玉强QMCS


成熟的日本鳗鲡要从淡水环境洄游到数千公里之外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海山附近交配产卵,而后就死在它们的出生地;新生的幼鳗乘着海流北上,在中国、日本、中国台湾、朝鲜半岛等东亚地区的江河湖沼里生长5~15年之后,再回归出生地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后死去。日本鳗鲡的这种在海水繁殖、淡水生长的洄游习性属于降海洄游,与之恰好相反的是溯河洄游鱼类,代表是鲑鱼。


日本鳗鲡苗洄游路径 (参考全日本持続的養鰻機構)


这也是为何人们能准确地找到鳗鱼苗的必经之处,将这些原本打算回归父母生活过的地方的鳗鱼苗捕捞上岸。这些鳗鱼当然也就永远无法回到它们的故乡,繁殖下一代。


如果潮来你还不来


不幸的是,世界范围内鳗鲡属的资源都在减少,本该随着黑潮暖流(又称日本暖流)归来的日本鳗鲡,也越来越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究其原因,野生鳗鲡的数量本身就在人类的大肆捕捞过程中不断减少,再加上暴利驱使的市场需求刺激了对鳗鲡苗种的过量攫取,使日本鳗鲡的种群规模不断缩小。而各类水利工程和填垦项目导致鳗鲡洄游必经的河口栖息地的破坏更加速了这一趋势。


2009年,养鳗业作为日本鳗“备胎”的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被列入CITES公约禁止国际贸易,后于201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极度濒危(CR)物种;201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日本鳗和它的二号备胎美洲鳗(Anguilla rostrata)同列为濒危(EN)物种,和朱鹮、蓝鳍金枪鱼、曾经的大熊猫(2016年降为易危)处于一个等级。曾经在亚、欧、北美三大洲只能隔洋相望的鳗鲡属三大望族,如今竟然在IUCN濒危物种名录团聚。这一刻,明鉴君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执行效果产生了怀疑。


分栖于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鳗鲡家族的三兄弟在IUCN濒危物种名录团聚


养殖的每一尾鳗鱼都来自大洋深处


也许你会说,野生的鳗鱼没了,吃养殖的呗!


而现实是,养殖用的每一条鳗苗都是孵化于大洋深处的野生个体(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都诞生于大西洋)。野生的鳗鱼资源保护不利,鳗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科学家认为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最有可能都在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Sargasso Sea生儿育女,但是这两种鳗鲡的神秘洄游路线仍未完全揭晓。


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养鳗业迅速发展,针对鳗鲡人工繁育课题,中外学者开始广泛开展相关研究。而日本更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年便开始了日本鳗鲡的人工孵化研究,但由于对日本鳗鲡生活史、生态习性等多方面认知的缺乏,直到2002年才有第一批人工育成的鳗苗问世。到2010年,人工育成的鳗苗成熟后产下的卵最终实现人工孵化,这为实现日本鳗鲡全人工养殖带来了希望。但当年人工育苗成活率仅为1%-4%,成本高达100万日元(合人民币6-7万元)一尾(目前成本降至5400日元一尾),尚无法用于商业化水产养殖。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同样没有实现商业化人工繁殖。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名义上吃的是养殖鳗鱼,实际上是“有养无殖”。事实上,鳗鱼是我国规模化养殖的鱼类中,唯一完全依赖捕捞野生鱼苗的种类。


日本鳗鲡实现全人工养殖的过程(来源:全日本持続的養鰻機構)


尽管如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鳗鲡捕捞养殖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今年鳗苗捕捞在2月中旬进入白热化,单日鳗苗捕获量一度高达500kg,其中大多数的鳗苗正属于濒危的日本鳗鲡。按照每尾鳗苗体重0.1-0.2 g来计算,我国渔民每年可以合法捕捞的鳗苗数量在1-2亿尾之间。日本鳗鲡很可能是全世界濒危物种里面仍然可以做为野生资源被“合理利用”的数量最大的物种。



目前全球70%以上的养殖鳗鱼来自中国,通常一半以上出口到日本,还有相当的数量以烤鳗等形式输送到韩国和北美、欧洲等地。近年来,随着日料的流行和国内餐饮行业的不断推广,我国消费的鳗鲡数量也越来越可观。2017年我国鳗鱼产量在26万吨左右,出口总量为4万余吨,而我国鳗鱼表观消费量已经接近22万吨。

 

针对鳗鲡一族的濒危现状,许多国家正在做出努力。如我国,日本鳗鲡属于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对此进行了规定,因养殖或其他特殊需要进行捕捞的,必须经相关渔业主管部门批准,领取专项许可证件,在指定区域和时间内,按照批准限额捕捞。然而,目前鳗苗捕捞法定限额的制定还缺乏科学和谨慎。而未经许可,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等对日本鳗苗进行捕捞,以及非法收购鳗苗的案件在我国仍然时有发生,远隔重洋的美洲和欧洲鳗苗的非法捕捞和走私案件也往往与我国有关,对水生资源的保护造成严重威胁。


非法捕捞和走私对鳗鱼的资源造成严重威胁


日本鳗鲡的最终命运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鳗鱼饭的价格仍将持续上涨,鳗鲡的保育也将如同它们入江湖下远洋的谜之航线一样,是一条漫漫而修远的长路。

 

鉴于日本鳗鲡野生种群的濒危状况和水产养殖业“有养无殖”的事实,即便面对此等营养丰腴美味,海鲜明鉴也只能建议广大吃货在现阶段尽量避免消费野生和养殖的日本鳗鲡。此建议同样适用于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


海鲜明鉴:

科学吃鱼,才不会无鱼可吃。每个人舌尖上的选择,决定了海洋的现在与未来。为了培养新一代负责任的海鲜“吃货”,海鲜明鉴将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科学、有趣的可持续水产品消费指南。想要边吃海鲜边做环保?那就快快关注我们吧!

海鲜明鉴评级说明



注释:CITES公约全称为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中文官名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73年3月3日签订于美国华盛顿,也称华盛顿公约。CITES的精神在于管制而非完全禁止野生物种的国际贸易,其用物种分级与许可证的方式,以达成野生物种市场的永续利用性。该公约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可归类成三项附录,附录一的物种为若再进行国际贸易会导致灭绝的动植物,明确规定禁止其国际性的交易;附录二的物种则为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的物种,若仍面临贸易压力,族群量继续降低,则将其升级入附录一。附录三是各国视其国内需要,区域性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CITES目前有183个缔约国。中国于1981年加入该公约。



参考文献

[1]张森, 谢仰杰, 黄良敏.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 水产科学, 2011, 30(6):362-368.

[2]包特力根白乙. 中国鳗鲡养殖产业发展及市场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1).

[3]刘兆均, 吴成业, 连家雄. 鳗鱼配合饲料[J]. 饲料工业, 1992(2).

[4]日本水产厅.ウナギをめぐる状況と対策について.2020.

[5]全日本持続的養鰻機構.「ニホンウナギ」を未来へ 持続的資源管理にむけて.

[6]田中秀樹.ウナギ完全養殖への道.



阅读更多



海鲜明鉴  |  石首鱼   蛏子  | 长江三鲜

 牡蛎  |  鲆鲽类  |  扇贝  | 刺参




———— / END /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