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名家特稿
朱国华
中山大学学术名家访谈
❖ 家国情怀,桃李天下
——李学柔教授学术访谈
李学柔,李广众、蔡贵龙
《局外人》的几种读法
朱国华
摘 要:加缪的名著《局外人》出版后,域外研究可谓浩如烟海。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值得阐发:1.从文本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语言和叙事;2.从三种不同层面的“荒谬”说来阐释《局外人》的精神内涵,分别为默尔索个性的荒谬、存在主义的荒谬和作为社会批判的荒谬;3.从两种社会理论的认识框架来把握该小说的可能意义,关涉的主要是康德目的王国与马克思交换价值的理论。文章最后结合基拉尔的分析,通过《局外人》与加缪晚期小说《堕落》的对比,尝试指出《局外人》艺术上的某些局限。关键词:加缪;《局外人》;荒谬;目的王国;交换价值
《少年游》词事演变考论
——兼论周邦彦“风流词客”形象之嬗变
马 莎摘 要:诗词进入说部的案例颇多,但《少年游》“并刀如水”一词有特殊性:因为叙事与抒情兼美的特质,其词并非服务于叙事的工具,而是情节构筑与人物塑造的基础。由此产生的周邦彦与宋徽宗、李师师艳情故事,在宋笔记、元传记、明杂剧中屡经改编,乃至与水浒故事勾连,广为流传。这一叙事化过程体现了历代作者对文体融合的探索,也影响了读者对艺术与事实的辨析体认。诸种文体在审美层面上充分互动、彼此渗透,令读者产生丰富且立体的阅读体验,进而以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性塑造并固化了周邦彦的“风流词客”这一形象标签,使之深入人心。这反映了历史与文学的共生互动,也显示了在文学领域知人论世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关键词:周邦彦;《少年游》;词;本事;文体晚清民国主流词学下之继述与违离
——以朱祖谋《彊村语业》与《宋词三百首》之关系为例
邓妙慈摘 要:朱祖谋之创作与词选关系密切。《彊村语业》创作取向的多元性表现为托兴深微与赋笔叙写的结合,梦窗情味与苏辛气骨的交融,重南而不疏北的书写策略;《宋词三百首》词选观的兼容性表现于词作取舍中的平衡策略以及“体格”与“神致”的衡词标准。《彊村语业》与《宋词三百首》有共通之处,但二者在对待苏辛词风的态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违离。《彊村语业》与《宋词三百首》体现出朱祖谋对晚清民国主流词学的继述与违离,彰显了总结传统词学与催生新词学的浓厚意味。关键词:朱祖谋;《彊村语业》;《宋词三百首》;晚清民国;主流词学杨传庆
摘 要:清季民初,词籍辑佚迅速兴起。针对前人辑佚词作来源少、真伪混杂、不注佚词出处、不辨版本源流的不足与弊端,赵万里将清儒考据学的优秀经验施之于词籍辑佚。他甄选古本、善本为辑佚底本,明辨辑佚来源“不注撰人”之体例,并且利用校勘、辨伪阙疑存真,制定了严谨的辑集体例,确立了“客观”的词籍辑佚范型,对之后的词籍辑佚及词籍整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而精于流略之学、反思清儒辑佚得失、坚守阙疑求真的精神以及得天独厚的观书条件是赵万里词籍辑佚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赵万里;词籍辑佚;《校辑宋金元人词》
吴梅词学教育新范式与潜社女词人的词学活动
徐燕婷
摘 要:潜社是存续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吴梅主盟的词曲社团。除男性词人外,龚慕兰、周惠专、濮舜卿、翟贞元、盛静霞、梁璆、陶希华、沈祖棻等女词人先后参与。潜社断续存在十余年,前后分为三个阶段。吴梅构建了一种以高校课堂教学为主体,社团创作指导为辅助,课外私下传授相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词学教育新范式,这种教育既注重系统词学理论的传授,又重视创作实践的指导。吴梅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已呈现出现代教育中去性别化的特质。与此同时,以沈祖棻为代表的潜社成员在走上教学岗位时,通过兴趣引领,课堂内外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指导,完成系统化的词学理论知识、创作技能和创作精神的传承,她们成为了这种新的词学教育范式的积极践行者。
关键词:潜社;女词人;民国;词学教育
“起点”的文学史意义
——从“第一篇”现代小说的争议谈起
刘 勇
摘 要:关于谁是“第一篇”现代小说,学界历来颇有争议。若仅从时间而言,陈衡哲的《一日》与李劼人的《儿时影》皆早于鲁迅的《狂人日记》,似乎更具成为“起点”的资格,但所谓现代小说的“起点”不仅意味着时间层面的起始,更加代表了现代性质的开端。文学史的“起点”有别于文学的“起点”,它在更深层次上蕴含着对文学作品的历史意义、现实价值以及学术考量等综合因素的判断和把握。因此,对“第一篇”现代小说争议的探讨和对“起点”文学史意义的考察,不仅是“时间”与“内容”之争,更是在深远、宏阔的世界文学视野下,还原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复杂性与经典化。
关键词:“起点”;《狂人日记》;《一日》;《儿时影》
形式、语言与情感: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三个维度
赵 静
摘 要:从《中国新文学大系》开始,文学史界都默认鲁迅《狂人日记》的“开端”地位,在此认知视角下,陈衡哲的《一日》、刘韵琴的《大公子》、李劼人的《游园会》由于形式上未能突破传统写作范式,创设有“意味”的现代白话小说体;语言上未能突破地方圈层,融入文化中心的语言结构;情感上不能与五四文化的普世价值合流而无法被纳入“现代白话”的研究视野。讨论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不仅能够反映出五四时期新的小说形式、语言结构和情感价值的诉求,也能够揭示出文学革命前后文化中心—边缘的替换与变更,更能折射出以北京为轴心的五四新文学辐射结构之外的更多的“现代”表现。
关键词:现代白话;格式;语言;情感;中心与边缘
摘 要:在谷价普遍低迷的路易十四时代,高谷价是全面危机的征兆,造成饥荒的爆发和极高的死亡率。谷物生产的脆弱性是高谷价形成的根基,封建的土地分配制度造就的庞大的不能自给自足的农民群体是高谷价造成惨烈的社会后果的原因,而市场在价格形成上的缺陷和政府监控能力的不足是谷价上涨的推动力。这三个结构性因素揭示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社会的深层病理。
关键词:路易十四时代;高谷价;生产;分配;流通
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推荐阅读
审核发布
初审:宋宇
审核:詹拔群、周吉梅
审核发布:彭玉平、李青果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