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伟武 | 礼藏于器,诗礼兴邦——专栏导语

陈伟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9-04

礼藏于器,诗礼兴邦

——专栏导语

文/陈伟武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陈伟武教授



在自然界里,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就存在着等级。因此,从人进入人类社会的时候起,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等级,而且越来越细密。为了区分和标志种种不同等级的“礼”就应运而生,礼是处理各种人类伦常关系的准则,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礼记·曲礼》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由此可知“礼”之为用至广,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国有丰富的礼学著作,但在这些礼书诞生之前的礼制仪节历史更为悠久。现在可见的考古遗址遗物仍然能够让人窥知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进程,发现礼仪制度产生及演化的一些蛛丝马迹。

《礼记》书影

常言道:“礼藏于器。”从狭义讲,“器”指礼器;若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器”,则指器物,书写、铸造或铭刻古文字的种种载体材质都是器,龟甲兽骨是器,钟鼎戈戟是器,玺印陶瓦是器,简牍丝帛也是器。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罗振玉对甲骨出土地的考定有首创之功,经过实地调查考察,指出甲骨实出于安阳小屯而非汤阴,确证甲骨文为商代晚期王城即殷墟遗物,著有《殷代贞卜文字考》《增订殷虚书契考释》等重要著作,对甲骨学有着奠基性贡献,后来他有一斋号称为“殷礼在斯堂”,因甲骨文而考殷礼,而王国维进而论殷周制度,饶宗颐先生后来于殷礼亦续有推阐,主要都是得力于有殷墟甲骨这些“器”。当然,商代的礼仪制度也可借助商代青铜器而考求。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南地的甲骨片 在甘肃敦煌市与安西县之间发现的汉代邮驿悬泉置遗址,被评为1991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里出土了七万多件文物,其中有两万多枚汉代简牍、十份帛书、十张纸文书和一幅墙壁题记等两汉文书。范常喜的这篇论文只是考释了悬泉置所出汉简中一个表示传舍设施的名物词“清倨”,这个关键词,整理者未能正确释读,范文指出, “清倨”应为厕具,“清”是厕所的婉称,“倨”当读作“踞”,指伸足而臀坐。“清倨(踞)”是厕坑上面坐便用的台座,与悬泉置遗址高级传舍厕坑上的圆木方框相对应。论文进而对“清倨(踞)”的形制、汉代不同类型厕所的结构及如厕习俗作了抽丝剥茧般的考证和阐述。论文体现了作者一贯的治学风格,从出土文字释读入手,根据其他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再结合考古遗物遗址作穷源竟委的考察,这种“文字、文献、文物”三结合的考释方法在作者手里可说是运用自如,言必有中,无往而不利。此文对研究二千多年前中国的厕所文化、汉代社会生活史和中国卫生制度史颇有价值。记录文献的竹简是“器”,竹器,坐便器也是“器”。《庄子·知北游》讲“道”在屎溺(尿),读了本专栏范常喜的论文,我们当可会心一笑,原来礼犹如“道”一般,无所不在,礼也在屎溺,厕所也分等级,也有那么多讲究。汉中博物馆藏有一件西汉末年的明器,是区分男女的公厕绿釉陶器。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公共卫生状况如何,通过厕所的考古遗址遗物即可略知一二。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悬泉置遗址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诗学礼学传统悠久,积淀深厚,诗礼可以兴邦,可以安民。现代治礼的知名学者如洪诚、钱玄、沈文倬、林尹、陈梦家、王文锦、孔德成、陈戍国、张光裕等,各有建树。而西汉武威竹简《仪礼》亦论者颇多,尚有疑难问题未能完全解决。

此次古文字专栏三篇论文,有两篇直接与礼有关,除了上述范文之外,还有徐渊之文。在中国古代,礼学蔚为专门学问,自有其深厚学术土壤,且与经学也互为表里。《仪礼》简古深奥,素称难治。武威出土西汉简牍《仪礼》经传,可谓价值连城。涉礼出土文献日益丰富,为重新检视武威汉简《仪礼》经传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文献的时空判定是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献的地域和时代不明,其他研究就会南辕北辙。礼学名家沈文倬先生将《服传》的成书时代断在秦始皇焚书之前,认为《服传》在战国时代已经成书,至汉景帝、武帝之间才转写成隶书。徐渊的论文《从武威汉简〈仪礼〉再谈〈丧服〉〈服传〉的成书及古今文问题》详加考辨,指出沈氏此说证据不足,认为《服传》成书大概在西汉初至汉宣帝甘露三年石渠阁会议之间,之后一直单篇流传,其经传合编的时代要晚到东汉末期马融、郑玄的时代,而且即使当时注家将经传合编,也仍视《服传》为《仪礼》的记传,因此并未对其古今异文作注。徐氏在古文字学上渊源有自,在礼学上又精研深造,所得实多,有《仪礼丧服服叙变除图释》一书行世(中华书局,2017)。此文堪称徐氏新出力作。

▲徐渊《〈仪礼·丧服〉服叙变除图释》书影,中华书局2017年版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整理和正式出版已持续了十多年,成就斐然,可以说,清华简研究已进入了“深水区”,各种更为系统全面而精深细密的研究成果正逐渐涌现。疑难字词的考释和竹简文本的疏通解读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最新出版的清华简第十二辑只收《参不韦》一篇,全文近三千字,有简124枚,在已经公布的清华简中,是篇幅仅次于《系年》和《五纪》的长篇巨制,又是失佚不传的古书。简文主要叙述天帝使者参不韦对夏启的训诫,将“五刑则”(即五则、五行、五音、五色和五味)授予夏启,指导他设官建邦、修明刑罚、祭祀祝祷、治国理政。蔡一峰的论文《释清华简〈参不韦〉的“符”字》,专门讨论一个出现了三次而整理者未作隶定的新见字,学者于此字多所争论而未有确释。蔡文通过对相关字形音义的细密甄别及所在辞例的考究,推断该字可隶释为从廾(凫)声的“”,是为拱执符信的“符”字而造。指出简文“共不屖”可读为“拱符不迟”,意谓秉执符节且不怠慢;“共”可读为“拱符不皇”,当指执符而不正大显扬。说此文与礼有关,似亦无不可。此文解决最新发表的战国楚简疑难问题,考辨精核,观点可信度高。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书影

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的预告可知,清华简第十三辑将有涉及仪礼仪节、礼论的文献,这将是非常珍贵的中国先秦礼学新资料,必将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过去数年中,中国政府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厕所革命,大见成效。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文化复兴是重要的内容,为了形成社会主义礼仪新风尚而不懈努力,任重而道远。

注:此文正式刊发稿有删节,特此说明。

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责任编辑:张慕华







推荐阅读

尚永亮 | 论韩愈两度南贬之心性特征与诗风转变

2023年第6期

孟琢 | 正名、裁断与统系:东汉经学一统大势中的许慎经学

2023年第6期

新刊速递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2023年第6期

彭玉平 | 一水安流日落时

2023年第6期

陈朋亲 毛艳华 | 粤港澳大湾区跨域协同治理创新模式研究

2023年第5期


审核发布


初审:宋宇
审核:詹拔群、周吉梅

审核发布:彭玉平、李青果


关于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