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丽娜 |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专栏导语

郭丽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9-04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专栏导语
文/郭丽娜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郭丽娜教授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价值,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容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是当代文学研究和文艺批评关心的对象。学术研究之“新”,一般体现为材料新、方法新和观点新;然而“创”新,则从交流和比较中来。本期四篇文章,分别是索邦大学文学教授弗朗索瓦·穆罗的《恐惧感与早期欧洲旅行文学》、弗朗什—孔泰大学史学教授埃玛纽埃尔·卡尼亚尔的《一种独特的哺乳动物——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及相关文献的人类世研究意义》、台湾大学文学博士雷晋豪的《神话地理的理性化——〈穆天子传〉周穆王西行之旅的历史脉络与相关问题》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程方毅的《从“克拉肯”(Kraken)到“巨型乌贼”——“邪恶章鱼”形象研究》,均立足于文学本位,以旅行文学为大框架,在语文学、比较文学、文艺批评和史学等研究领域,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讨论人类的自然责任和生态义务。

《恐惧感与早期欧洲旅行文学》一文是弗朗索瓦·穆罗教授2019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演讲稿。穆罗教授以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特征之一“恐惧感”为核心词,对早期欧洲旅行文学的文本文献和图像文献进行组织,阐述欧洲旅行文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重点强调旅行叙事是文学地理的内容和旅行文学的早期术语形态,其核心内涵指向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有认识自然的好奇心,开拓自然的主动性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寻求和谐相处的本性。旅行文学作为当代欧洲文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与海洋研究、海洋文学等领域交叉,重新诠释文学的人学意义,突出文学的真实性,强调人类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以及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道德责任。埃玛纽埃尔·卡尼亚尔教授的《一种独特的哺乳动物——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及相关文献的人类世研究意义》一文对谭卫道的《华中与藏东旅行日志》进行细读,指出四川大熊猫作为一种独特的物种,具有生态—环境学意义上的“标记”式物种价值,呼吁从物种整体史的角度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生态批评提供一种史学范例。

雷晋豪的《神话地理的理性化——〈穆天子传〉周穆王西行之旅的历史脉络与相关问题》讨论《穆天子传》的旅行文学价值,指出神话地理中隐含的理性因素,兼论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朴素的地理生态观。这一观点与法国著名汉学家雷米·马修教授的研究有着共鸣。雷米·马修教授明确指出,《穆天子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旅行叙事作品。程方毅的《从“克拉肯”(Kraken)到“巨型乌贼”——“邪恶章鱼”形象研究》用海洋文学、旅行文学和比较形象学的交叉思维,在全球史视域下分析章鱼形象的变化,讨论文学形象的艺术化嬗变,指出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态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文学及其批评,运用不同语言形式和文体形式,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关系,为此和音。


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亚欧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仝广秀









推荐阅读



彭玉平 | 癸卯六记

2023年第6期


陈伟武 | 礼藏于器,诗礼兴邦——专栏导语

2023年第6期


尚永亮 | 论韩愈两度南贬之心性特征与诗风转变

2023年第6期


孟琢 | 正名、裁断与统系:东汉经学一统大势中的许慎经学

2023年第6期


新刊速递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2023年第6期


彭玉平 | 一水安流日落时

2023年第6期




审核发布


初审:宋宇

审核:詹拔群、周吉梅

审核发布:彭玉平、李青果



关于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