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美国幼升小家长会,总结了一份入学准备清单,附解读:真的不用慌的一批
点击上方“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回复【真言】,抽取属于你的一条亲子关系箴言
今天秋天Mia就该从幼儿园毕业,正式进入美国公立小学读Kindergarten了(相当于学前班,是美国K12教育的开端),这周一我们所在学区的Kindergarten有parent infomation night,就像一个幼升小的家长会吧,我和S先生都去了。
Mia从1岁半入园,到现在已经快4年了,这期间她一直是上的同一所幼儿园,不过最开始她一周只去2天,现在也只去4天,周五不去,因为我还是希望自己一周至少可以全天陪孩子一天。
虽说我从小就有带孩子们上早教班,也会在家里和ta们做各种亲子游戏,让ta们参与家务劳动,读书也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但是对于孩子们的正经“学业”方面,我却一直是心蛮大的,几乎没有怎么关心过。
姐姐都5岁多了,我亲自给她做过的唯一一个和正儿八经“学习”有关的事情就是教她认字,因为生活在北美,孩子的中文学习不得不靠我自己,也不得不在时间上赶一赶,但就这么一件“学习任务”,因为我自己的时间有点不够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是有一天没一天的,到现在她估计就认得一,二百字吧,因为好多认过的又忘了。
我一直都不喜欢在孩子们上学之前给ta们做过多学术上的准备和培养,虽然说人一辈子不短,可是能真正尽情的玩的时间也就这么几年,以后的“学术”生涯还长着呢,我觉得不急这几年。
至于幼儿园里也是“玩中学”的理念,主要任务还是“玩”,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们就没有学到东西,关于这一点我会再单独聊一聊的。
不过,当我看着Mia写的歪歪扭扭的英文字母,“6”和“9”,”b“和“d”也时常傻傻分不清楚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不会在家长会上发现有什么“硬件”指标不达标吧?我就这样带着有点兴奋,又有点忐忑的心情去了家长会。
我和S先生到的时候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家长,Elementary School(K-3)的校长已经开始讲话了,我赶紧找个了位置坐下竖起耳朵认真听。
在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注册方面的信息以后,几位老师还花了不少时间来聊很多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已经准备好入学了吗?Is my child ready for kindergarten?这也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重点。
入学准备清单
老师在上面讲的时候,我就在下面奋笔疾书做笔记,回家整理了一下笔记,又认真的看了从家长会上领回来的材料后,我总结了下面这份入学准备清单(Kindergarten Readiness Checklist),先来看一看具体内容,然后我再聊聊我的解读。
整体来看我觉得这份清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学术方面的准备和非学术方面的准备。
学术准备:
学术方面的准备又分为这几项:语言听说能力(也就是表达能力),读写能力,数学能力。
语言听说能力
可以说完整的句子
执行2-3步的指令,比如:脱下外套,放好书包,然后坐到你的座位上
明白基本的概念常识,比如:前后,上下,第一,最后,开始,结束等
可以听出押韵的单词,比如:boy, toy, soy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感受
能认真的听指令并且执行(更强调专注的听的能力)
读写能力
能认出并且书写自己的名字,最好是首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的形式,比如:Mia
可以正确的拿书(不会把书反拿着或者倒拿着)
听故事并且给出回应
能辨别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并且认识大部分字母
能辨别单词的首音,比如:“cat”这个单词的首音是/k/
能认出押韵的一组单词(不是听出),比如:看到“cat, mat”知道它们是押韵的
数学能力
认识基本的颜色和形状
口头数数能数到20
认识1-20的数字符号
写出1-10的数字符号
可以一边指着物体一边数数,并且得出物体的数量
学校学前班学生作品
非学术准备:
非学术方面的准备有: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安全和健康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社交和情感技能。
大运动和精细运动
户外的跑,跳,爬,球类,骑车等
画出或者描出基本的形状
正确的使用剪刀,铅笔和其他基本文具
安全和健康
接种了规定的疫苗
定期检查牙齿和视力
建立起自己的入睡程序(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和学习很重要)
知道自己的姓名
知道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的电话(至少一方)
知道过马路时要看左右两边的车辆
知道不能和陌生人说话
懂得遵循安全规则,比如:在教室里不能跑和追赶
生活自理能力
可以自己独立:
上厕所
洗手
刷牙
用面巾纸擤鼻涕
穿上和脱下外套
扣好扣子和拉上拉链
系好鞋带
社交和情感技能
能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
能跟父母分开而不感到焦虑
能够分享,懂得轮流玩耍
使用之后将玩具和文具收起来
有良好的空间意识(知道自己的空间和别人的空间,不会经常推搡冲撞他人)
关心别人的感受
懂得寻求帮助
能够专注15分钟左后
有一定的自控和自律能力,比如:可以等待,能遵循规则和程序
这就是我根据笔记和相关材料总结的清单,看上去还是挺长的,我列这样一份清单可不是想要增加你们任何养育方面的焦虑和负担,我相信任何一个有心的父母都会关注到这些方面的,还很可能在某些地方做的特别好。
我也想聊一聊自己的几点想法。
学校1年级学生作品
解读一:能力比知识重要
从这份清单的内容分配来看,“非学术”方面的版面明显比“学术”板块长很多,从现场校长和几个老师的时间分配来看也是这样,对“非学术“这一块的要求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讲解,而对我眼中的”硬件学术要求“只用了几分钟就带过了。
我记得校长的话大致是这样的:我们对进入kindergarten的孩子在语言,读写和数学方面的期待有这些(PPT播放),不过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pace)都不一样,大家不用太过较真,老师会尽力帮助孩子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
家长会的最大一部分时间是花在了对“社交情感技能”,”生活自理“和“安全健康”的解读上,其中“安全”这一块是由社区的一位老警察专门讲的。
所以一点都不难看出,学校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更看重的是ta们的习惯和能力,而非知识储备,当然,这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了,知识当然是很重要的,学校本来就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只是从长远来看,一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才是决定ta能走多远的底色吧。
入学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件大事,这跟入园不太一样,因为正是入学就预示着孩子的生活重心会慢慢的发生转移了,从这一刻开始,学校,老师和同学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会变得越来越大,家庭的影响当然永远在那里,不过比重会一点点的变小。
当一个5,6岁的孩子第一天走进学校,ta最迫切的的需求是能有朋友,能融入这个集体,能得到应有的关注。成年人也期待孩子们之间开始形成”真正的友谊,真正的team work ”,这跟幼儿园3岁的娃聚在一起各玩各的是不一样的。
其实这样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老师会这么强调“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情感能力”了。
比方说自理能力,能把26个字母倒背如流不一定能马上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多么特别,但是如果别的小朋友都能在去操场之前自己快速的穿上衣服,扣好扣子,而ta却做不好,或者总是最慢的那一个,这可能足够让ta立马感觉很沮丧。
而且,小学老师毕竟不是幼儿园老师,老师可能是很不愿意帮学生擦鼻涕和擦屁股的。
社交情感能力对一个孩子能否快速的适应班级就更加重要了。
很霸道不讲理,不懂得尊重他人空间,经常和同学发生肢体冲撞,或者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不能觉察出别人情绪的变化,这些都会让孩子融入集体的过程变得困难一些。
而清单中提到的专注力,自控力和自律能力在我看来几乎就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前奏了。
这次的家长会确实让我更加确定了,在孩子入学前的这5,6年时光里给予ta们什么是最要紧的?亲密健康的亲子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不是一回事,学习能力是体现在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专注能力,自律能力,动手能力,还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方面的,这些在以前的文章里我也讲过不少,以后还会陆续讲到。
学校2年级学生作品
解读二:孩子的长处在哪里?短板又在哪里?
讲完了”非学术“的这一块,再聊聊”学术“方面的。虽然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是孩子在入学之前还是要有基本的知识和常识储备的,不能一开始就落下一大截呀。
不过我觉得国内的小朋友对学习方面已经完全不用担心了,我看到一些朋友发给我的幼儿园大班清单,已经甩出我的清单好几条街了。
我个人认为只要方法得当,让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是以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想象力为代价,就很不值得了,所以分寸真的要拿捏好。
我说到我一开始对Mia的“硬件学术指标”还有点犯嘀咕,毕竟我一直对此没怎么上过心,但是看了学校方面的要求以后,还是没什么要担心的,据我的观察Mia很早就可以做到上面列出的那些了,毕竟上了几年的幼儿园呀,不然真得让她把学费还给我了。
不过有一样她还需要练习,就是书写出1-10的数字符号,最近每次给她发零用钱的时候,我都让她自己记下在“spend,save,share”这几个方面的分配,我就发现她的数字书写还不太好,3会写成“s”,1会写的像“I”,还有几个数字不太会写。
从现在到她正式入学还有半年的时间,可以让她多练习一下书写数字。只是大家对孩子的书写能力不要操之过急比较好,要等到小朋友的手部力量完全发展好了才行。
我还对着这份清单想了想Mia平常所表现出来的长处和相对短板一些的事情。
比如说学习方面,我觉得她的语言表达,词汇量这些都很好,中文表达的精准程度会不如英语一些,但是还是一直在进步的,已经能把一段挺长的英语自己用中文说清楚了。
她的数学思维,逻辑思考,理解能力都不错,我去年问她想报什么兴趣班时,她自己还大声说,我好喜欢数学,我要学数学!让我颇有点惊讶,我平常也没有特别教过她什么数学啊,当然在游戏中,生活的细节里是有的,兴趣的种子往往就是这样种下的?
再看看非学术方面,Mia在社交情感方面的发展我是完全不担心的,她是一个很sweet的小孩,很会关心别人,老师说她在幼儿园也是特别愿意帮助老师和朋友的,她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扮演老师或者照顾娃娃,从小就是个情感很细腻很敏锐的孩子。
她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我也很放心。
不过她的大运动这一块真的是个短板,我每次带她去公园和操场上时都能感觉到她在力量和胆量上要比同龄人弱一些,目前来看体育确实不是她的强项。
我这样在脑子里过一遍孩子的长处和弱项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去发掘孩子的兴趣所在和天赋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擅长的事情和不那么拿手的事情,做为父母当然要心里明白;
第二是审视一下自己平常陪孩子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基本上从孩子们几个月开始,我和S先生就每天给ta们读书讲故事聊天,ta们的语言丰富也就不意外了。
平常我也会注意问ta们问题,启发思考,而且音乐方面的早教我也做的比较多,是有研究表明早期的音乐熏陶对孩子的数学思维是有帮助的,现在看来她对数学,逻辑方面确实挺有兴趣的,比如她很喜欢和我们玩棋牌类的游戏。
可是一说到运动,这可能本身就不是她最擅长的,而且我在这一块花的时间也确实不多,大部分美国家长就做的明显更好,只要一有时间就把孩子拉出去疯跑,人家选择的兴趣班肯定也有运动类的,游泳,足球,骑马等等。
所以啊,你在孩子的哪些方面花了时间,孩子是不会骗你的。虽然Mia不需要在运动上拔尖儿,但是加强是真的有必要。
你们也不妨多观察孩子,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花去了哪儿,当然不求每样都做到最好,但是可以查漏补缺,比如像体格强健这么重要的一项是不能忽视的。
学校3年级学生作品
解读三:未来很长也不可预测,不如放下焦虑
在家长会上,校长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欢迎2032届毕业生的家长们!
美国的学校孩子如果不中途转学的话,可以从kindergarten一直读到12年级,也就是高中毕业,如果Mia今年秋天的入学的话,她毕业的那年就是2032年。
2032年,听到这个年份的时候,现场的家长们都愣了两秒钟才反应过来,是啊,那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要想像一番的时间刻度,2032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科技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会如何生活?
虽然只不过是13年以后的世界,但也没有人能够准确的预测,更何况是20年,30年,甚至50年以后呢?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放下所有养育的焦虑,好好的去享受现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
比如现在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无处不在,我看到有很多文章都在说我们该如何培养现在的孩子,好让ta们适应人工智能全面到来的时代?
可是我有时候会想,真的有操这份心的必要吗?
从孔子,苏格拉底的时代到现在,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教育的本质真的变了吗?我觉得并没有啊。
而且,芸芸众生,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时代的人毕竟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是被时代的浪潮推着向前走的。
一个人如果懂得爱与感恩,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灵魂,ta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没什么要担心的,真的用不着急吼吼的去特意培养所谓适应未来的人才,你在这个时代里,自然就会去适应它。
你觉得呢,2032届毕业生的家长们?
END
喜欢我的话,不妨加个星标,常来这里坐坐呀!
By 不慌不忙不焦虑的 超雄
2019.2 克利夫兰
超雄:坐标克利夫兰,2年+线下双语音乐早教经验,有两个萌萌哒的混血双语宝宝,姐姐Mia(5岁)是个小甜心,弟弟Ian(3岁)是个淘气包和段子手。
戳旧文了解清单中相关能力的培养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后台「回复」“手工”,查看简单好玩的亲子手工集锦
后台「回复」“生活英语”,学习地道的亲子生活英语
菜单栏点击“英文儿歌”,看经典英文儿歌视频(带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