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
《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
作者:周裕鍇
出版時間:2010年3月
出版發行: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 者 简 介
周裕鍇,男,漢族, 1954年6月生,四川雙流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會長、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客員研究員、臺灣大學中文系、臺灣東華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
内 容 提 要
本書是關於北宋著名禪僧惠洪的一部最新和較詳盡的年譜。其撰述特色在於體例有所創新,在惠洪行跡编年和著述繫年之外,兼及交遊生平、禪宗譜系、政治事件、黨派紛爭、文人社團、佛教制度等諸多內容的考證敘述,將功能相對單純的傳統年譜改造為一種複合的多功能的新型编年體文本。由此展現北宋政治、文學、宗教生活的一個側面。材料搜羅較廣,尤其使用了大量學術界較少涉及的佛教史料。采用歷史文獻學的史料考證和文學文獻學的文本細讀相結合的方法。對《全宋詩》、《全宋文》、《全宋詞》的作者作了大量的考證修訂,糾正了《宋人年譜叢刊》的若干錯誤。發現了古書撰述的一些新的“義例”。本書主要面向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歷史學、宗教學等專業人士、碩士生、博士生以及其他愛好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
目 录
凡例
本傳
寂音自序
第一卷 神宗熙寧四年至哲元符元年
第二卷 哲宗元符二年至徽宗崇寧元年
第三卷 徽宗崇寧二年至徽宗崇寧五年
第四卷 徽宗大觀元年至徽宗大觀三年
第五卷 徽宗大觀四年至徽宗政和三年
第六卷 徽宗政和四年至徽宗政和五年
第七卷 徽宗政和六年至徽宗宣和元年
第八卷 徽宗宣和二年至徽宗宣和三年
第九卷 徽宗宣和四年至徽宗宣和六年
第十卷 徽宗宣和七年至高宗建炎二年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附錄一:惠洪著述著錄情況一覽表
附錄二:惠洪交往禪僧法系世系表
附錄三:惠洪與換骨奪胎法——一樁文學批評史公案的重判
附錄四:關於《惠洪與换骨奪胎法》的補充說明——與莫礪鋒先生商榷
附錄五:作為忌日的“生辰”——一個獨特辭彙中蘊藏的佛教理念與民俗信仰
附錄六:略談唐宋僧人的法名與表字
後記
弁 言
宋釋寶覺圓明禪師惠洪者,千古之奇僧也。無盡居士張商英一見而稱之曰:“天下之英物,聖宋之異人。”考其行實,此語信然。禪師一生, 命與仇謀,少失怙於雙親,長見逐於師門,排妬交攻,謗誣迭至,四繫囚牢,再披縫掖,既刺配於朱崖,其魂難返;卒申冤於刑部,其志未伸。雖坎壈困窮,俗世固罕其匹;而宏博精敏,叢林尤少其儔。幼讀儒書,長通佛典,才繼蘇黃,文字禪超羣卓爾;筆追遷固,僧寶傅垂範斐然。冷齋夜話,品詩味於天廚;林下清談,悟禪心於智證。著述既等其身,毁譽復接其踵。嗚呼,果其命奇而致其文奇乎?抑其文奇而致其命奇耶?其必曰:才高以招禍,詩窮而益工,緇素同然,古今一揆。然則所不幸者,殆其大幸者也!
余涉禪籍十有八載,於佛旨初無所得,而於圓明禪师則心有戚戚焉。所訓諸生,所交學友,所聞耆宿,凡有同好者,均青眼相加。此猶未已,更自操觚,所撰博士論文,每及禪師文字。辛巳之秋,余負笈東瀛,寓居大阪豐中,與阪大淺見洋二諸君共組書會,有幸親睹五山版《禪林僧寶傳》、《冷齋夜話》、寬文版《天厨禁臠》及江戶版詩僧廓門《注石門文字禪》。方知禪師之翰墨文章,豈但珍傅海内,亦且遠播殊方,至為世界文化之遺產。
佘訪學歸來,因感圆明禪師文字禪尚無善本,尤乏編年,而已有之注文,稍覺粗疎,新行之年譜,亦嫌簡陋。乃於教學之餘暇,廣採禪師之行實,為次第其詩文,因推究其本事,沉潛數載,卒成此編,號曰《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蓋圆明禅師身經北南兩宋,天水五朝,足履浙東湘西,并門海外。兼擅詩文,博通儒佛。所交遊者,上至宰執王公,大藩經撫;下逮秀才舉子,走卒販夫;旁及方技術士,釋子道人。故其文章,非僅佛門之實錄;而其吟唱,復多時政之回聲。余撰是編,初欲顯-一人之行跡,卒思彰一代之世風,期於好禪師著述之讀者,治兩宋文史之學者,有所裨益,如是而已矣。
丁亥十月初七華陽夢蝶居士周裕鍇謹誌於成都竹林村鍋蓋庵。
後 記
拙著之動筆,始於癸亥(二〇〇三)之秋,最初設想,乃欲以惠洪行履之考察,為《石門文字禪》詩文之編年作準備,供己校注所用。後因渐次深入,發現其間關涉北宋晚期政治社會之事甚多,乃稍改傅統年譜之例,於譜主行跡編年之外,亦兼及交遊生平、禪宗譜系、政治事件、黨派紛爭、文人社團、佛教制度等諸多考證敘述。屡增屢改,歷經五載而成。
或曰考據多成癖,或曰編年易上癮,今躬行之,乃知此言不虚。細繹文本,如偵探推理;廣採旁證,如法官辦案。蛛絲馬跡,草灰蛇線,水窮雲起,柳暗花明。得一二條材料,輒作數日喜,破兩三處疑難,復有半月樂。故五載寒暑,何啻五載清歡,其間興味,所謂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然此興趣之結果,竟於丙戌(二〇〇六)之冬,經專家評審,獲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重點項目資助。復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列入出版計劃。無心播柳,柳卻成蔭,豈意擊壤之耕,竟得豐登之獲。感愧學界同仁,不棄鄙陋,青眼相加,特此謹致謝忱。
此書之撰寫,頗得友人傾力相助。李國玲、韋海英、伍曉蔓、吴靜宜諸女士,陳自力、劉長東、羅凌、李貴諸先生惠賜其大著,淺見洋二、張高評諸先生慷慨購贈海外出版圖書,朱剛、何劍平、侯體健諸先生代為複印海外相關研究資料,無私高誼,令人銘感。
拙著初稿撰成,伍曉蔓女士嘗通讀全文,“獻疑” 近百條,頗有可採之處,洵為此書功臣;又有馬君強才核對文獻版本,胡君蔚重編人名索引;四川大學“九八五工程”文化遗產與文化互動項目亦予拙著關心支持,在此一併致謝。
戊子暮春三月二十七日華陽夢蝶居士周裕鍇謹誌於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
往期精彩回顾
▼
陈允吉| 关于王梵志传说的探源与分析郜同麟| 中古俗文学宗教外衣下的世俗面相
【民俗与人类学】李祥林|女娲神话传说与中国傩戏神灵崇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扫码关注
中国俗文化研究
审稿编辑 | 何剑平
值班编辑 |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