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俗信仰 | 李秀花:《大灌頂經》“我說灌頂章句義”篇七言讚初探

李秀花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21-09-15






李秀花,山東財經大學文學院教授,畢業於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晉南北朝隋詩文受漢譯佛經影響研究”、“唐代文學容攝漢譯佛經研究”、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项目“中國古代本土詩文對漢譯佛經之容攝研究”、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魏晉南北朝隋本土詩文容攝漢譯佛經研”等,在《文學評論》上發表過《論魏晉南北朝隋本土詩文對漢譯佛經之容攝》等。




提 要:  《大灌頂經》“我說灌頂章句義”篇七言讚係中土編撰:抄襲、改寫佛經,編撰的時間為:北涼玄始三年(414)後至劉宋大明元年(457)間。

關鍵词:《大灌頂經》 七言讚   北涼  劉宋







《大灌頂經》之真偽,長期以來,中外學者聚訟不已,略举数种高见。伍小劼先生認為:“從經文內容和經文來源上,都可以判斷出《大灌頂經》十二卷為偽經,偽經的成分主要來自道教,也有來自民間巫道的成分;經文多處抄襲自先前翻譯出來的佛經和中土編著經典。”[日]阿純章先生認為:“可以推斷此經前11卷也並不是地道的翻譯佛經,應該是中國所撰。”而楊維中先生則認為:“《大灌頂經》的道教色彩不一定說明問題,因為帛尸梨蜜多羅不通漢語,其翻譯的班底也不太齊整,因此而導致過度“歸化”式的譯本也是大概率事件。”筆者無意參加這一論爭,但此經中唯一的七言讚涉及漢地本土七言讚之產生與初期特徵等問題,是目前筆者研究課題中必須要解決的。這迫使筆者必須搞清此七言讚係中土撰述抑或譯自梵文或其它語種、成立時間等問題。本文擬在伍小劼先生等前哲時賢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探明此若干問題。





一、“我說灌頂章句義”篇七言讚係中土編撰



《大灌頂經》唯一的七言讚見卷四《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咒經》。對此讚,伍小劼先生指出,經中偈文抄襲《般舟三昧經·擁護品》,又略有修改。此將《般舟三昧經》卷二《擁護品》與此讚並列如下,兩者相同部分以下劃橫線標出(為下文敘述方便,筆者將後者之前大半部分標以序號):


般舟三昧經·擁護品

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

佛爾時頌偈言:
 






































若有菩薩學誦是  

佛說三昧寂定義

假使欲歎其功德  

譬如恒邊減一沙
刀刃矛戟不中傷 

盜賊怨家無能害

國王大臣喜悅向  

學此三昧得如是
蚖蛇含毒誠可畏  

見彼行者毒疾除

不復瞋恚吐惡氣  

誦是三昧得如是

怨仇嫌莫能害  

天龍鬼神真陀羅

覩其威光皆嘿然  

三昧得如是

山野弊狼及大蟒

師子猛虎鹿 [狂-王+加]

無傷害心藏毒  

來親護是行者

弊惡鬼神將人魂  

諸天人民懷害心

感其威神自然伏  

學此三昧得如是

其人不病無苦痛  

耳目聰明無闇塞

言辭辯慧有殊傑  

三昧者速逮是

其人終不墮地獄  

離餓鬼道及畜生

世世所生識宿命  

三昧得如是

鬼神陀共擁護  

諸天人民亦如是

阿須倫摩睺勒  

行此三昧得如是

諸天悉共頌其德  

天人龍鬼陀羅

諸佛嗟歎令如願  

諷誦說經為人故

其人道意不退轉  

法慧之義而無盡

姿顏美豔無與等 

誦習此經開化人

國國相伐民荒亂  

饑饉薦臻懷苦窮

終不於中夭其命  

能誦此經化人者

勇猛降伏諸魔事  

心無所畏毛不豎

其功德行不  

行此三昧得如是

妖蠱幻化及符  

穢濁邪道不正行

有能中其身  

用愛樂法達本故

一切悉共歌其德  

具足空慧佛

然後當來最末世  

手得是經得如是

常行精進喜踴  

同心和悅奉此法

受持經卷講諷誦  

今我以是為彼說


於是天尊以頌讚曰:

1我說灌頂章句義  

2辟除邪惡精魅鬼
3餘他鬼神不得便  

4結縷神名常擁護
5鳥獸變怪野孤鳴  

6帶持誦者災禍滅
7若乘船行江海中  

8水中鮫龍魚黿鱉
9種種雜類無央數  

10終不為害安隱度
11若入異道蠱毒家  

12飲食有藥自消化
13以帶持故能除惡  

14生嫉妬者使滅恨
15怨家為伏喜相向  

16債主寬意不諍財
17買賣萬倍利自來  

18盜賊不引恐懼除
19縣官死事莫憂慮  

20帶持結願唾即除
21若有產者輒生男  

22設生女者皆端嚴
23生門有鬼化為護  

24小小危厄無不度
25魅鬼雖嬈善神佐  

26離諸危難無恐怖
27海中弊龍吐惡氣  

28雖欲侵陵無能害
29浮游鬼神覓人食  

30見持結願皆消息
31注連魔魅入人腹  

32誦持結願皆自出
33溪谷曠野雜毒蟲  

34以帶持故無不降
35他方怨賊奪人財  

36見有誦者複道歸
37俗惡末世生毒腫  

38帶持結願無不滅
39若有男子學誦是  

40佛說神呪結願經
41假使欲歎其功德  

42譬如恒邊減一沙
43刀劍矛戟不傷身  

44盜賊怨家無能害
45國王大臣喜悅向  

46學此神呪福如是
47蚖蛇含毒誠可畏  

48見彼誦者毒疾除
49不復瞋恚吐惡氣  

50持此神呪福如是
51怨仇嫌恨莫能害  

52天龍鬼神真陀羅
53覩其威光默然信  

54學誦此典德如是
55山野弊狼及大蟒  

56師子猛虎鹿蝦蟇
57無傷害心悉藏毒  

58眾惡消滅魔敢當
59弊惡鬼神將人魂  

60諸天人民懷害心
61感其威神自然伏  

62學此結願無所畏
其人不病無苦痛  

耳目聰明無闇塞
言辭辯慧有殊傑  

行是神典能除惡
其人終不墮地獄  

離餓鬼道及畜生
世世所生識宿命  

學誦此經人所敬
鬼神揵陀共擁護  

諸天四王亦如是
及阿須淪摩睺勒  

行此神呪福能護
諸天悉共頌其德  

天人龍鬼甄陀羅
諸佛嗟歎令如願  

諷誦說經為人故
其人道意不退轉  

法慧之義而無盡
姿顏美豔無與等  

誦習此經開化人
國國相伐民荒亂  

饑饉薦臻懷苦窮
終不於中夭其命  

能誦此經化人者
勇猛降伏諸魔事  

心無所畏毛不豎
其功德行不思議  

降伏外道令入正
妖蠱幻化及符呪  

穢濁邪道不正行
持是神呪莫能中  

用愛樂法建立故
一切悉共歌其德  

具足空慧佛弟子
然後當來在末世  

手得結願神呪經
常行精進喜踴躍  

同心和悅奉此法
受持經卷講諷誦  

令此法言無遺失
在所宣傳令廣知  

法言流布有利益


很顯然,“若有菩薩學誦是”偈與“我說灌頂章句義”讚“若有男子學誦是”以下絕大部分相同。再將兩者相應位置上的關鍵不同一一列舉如下:



顯然,上述兩者相應位置上的詞語根本不同,則兩者不是同底本的異譯。那麼,兩者翻譯時係出自不同的底本嗎?不是。因為,若出自不同的底本,兩者相同的部分不會如此之多。只有一種情況:“我說灌頂章句義”讚“若有男子學誦是”以下係中土編撰:絕大部分原樣照抄+很少量的套用漢譯佛經等。

“我說灌頂章句義”讚“若有男子學誦是”以下系抄襲及改寫佛經,而以上38句則是改寫及抄襲佛經。此38句與唐伽梵達摩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若行曠野山澤中”之偈有頗多相同處,此將兩者共同的內容、相同的詞語分別列出,對照如下(表達共同內容的語句下劃波浪線標出,相同的詞語以深色背景標出):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

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

觀世音菩薩復為誦持者,說消除災禍清涼之偈:


若行曠野山澤中 

逢值虎狼諸惡獸
蛇蚖精魅魍魎鬼 

聞誦此呪莫能害

(行曠野中免害)


若行江湖滄海間 

毒龍蛟龍摩竭獸
夜叉羅剎魚黿鼈 

聞誦此呪自藏隱

(行江海中免害)

若逢軍陣賊圍繞 

或被惡人奪財寶
至誠稱誦大悲呪 

彼起慈心復道歸

(被奪財回歸)


若為王官收錄身 

囹圄禁閉杻枷鎖
至誠稱誦大悲呪 

官自開恩釋放還

(吃了官司得解脱)


若入野道蠱毒家  

飲食有藥欲相害
至誠稱誦大悲呪 

毒藥變成甘露漿

(入蠱毒家害消)


女人臨難生產時 

邪魔遮障苦難忍
至誠稱誦大悲呪

鬼神退散安樂生

(女人生產得保護)


惡龍疫鬼行毒氣 

熱病侵陵命欲終
至心稱誦大悲呪 

疫病消除壽命長
龍鬼流行諸毒腫 

癰瘡膿血痛叵堪
至心稱誦大悲呪 

三唾毒腫隨口消

(龍鬼致害而害消)

於是天尊以頌讚曰:

1我說灌頂章句義 

2辟除邪惡精魅鬼
3餘他鬼神不得便 

4結縷神名常擁護
5鳥獸變怪野孤鳴 

6帶持誦者災禍滅

(行曠野中免害)


7若乘船行江海中 

8水中鮫龍魚黿鱉
9種種雜類無央數  

10終不為害安隱度

(行江海中免害)


11若入異道蠱毒家

12飲食有藥自消化

(入蠱毒家害消)


13以帶持故能除惡

14生嫉妬者使滅恨
15怨家為伏喜相向

16債主寬意不諍財
17買賣萬倍利自來

18盜賊不引恐懼除
19縣官死事莫憂慮

20帶持結願唾即除

(吃了官司得解脱)


21若有產者輒生男

22設生女者皆端嚴
23生門有鬼化為護

24小小危厄無不度
25魅鬼雖嬈善神佐

26離諸危難無恐怖

(女人生產得保護)


27海中弊龍吐惡氣 

28雖欲侵陵無能害
29浮游鬼神覓人食 

30見持結願皆消息
31注連魔魅入人腹 

32誦持結願皆自出

(龍鬼致害而害消)


33溪谷曠野雜毒蟲 

34以帶持故無不降

(行曠野中免害)


35他方怨賊奪人財 36見有誦者復道歸 被奪財回歸
37俗惡末世生毒腫 

38帶持結願無不滅


“若行曠野山澤中”偈與“我說灌頂章句義”讚之前38句內容相同處、詞語相同處是如此多,充分說明:兩者的相同不是無意巧合,而是有意改寫及抄襲。那麼,是前者改寫及抄襲後者?還是相反?唐智昇撰《開元釋教錄》卷十二等處言之鑿鑿:《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一卷,大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顯然,不是前者改寫及抄襲後者。那麼,是後者改寫及抄襲前者?劉宋時期的人怎麼會改寫及抄襲唐譯經?顯然不會,而是改寫及抄襲與《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有密切關係的劉宋當時已存在的另外一部佛經的相關部分,只是劉宋當時已存在的此部佛經現在已散佚或未面世,筆者未找到而已。“我說灌頂章句義”讚之前38句與“若行曠野山澤中”偈內容相同處、語句相同處是如此多,可推知,“我說灌頂章句義”讚與劉宋當時已存在的另外一部佛經的相關部分內容相同處、語句相同處亦很多,則唐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與“我說灌頂章句義”讚所依之改寫、所抄自的劉宋當時已存在的另外一部佛經很可能是同本異譯。還有一疑問:有沒有可能此38句係譯自梵文或其它語種?沒有此可能。因為此38句與此讚的其餘部分是一整體,其餘部分抄襲、改寫《般舟三昧經》卷二《擁護品》,非譯自梵文或其它語種,則此38句亦非譯自梵文或其它語種。

总之,“我說灌頂章句義”整首讚係中土抄襲、改寫佛經,非譯自梵文或其它語種。

不難看出,“我說灌頂章句義”讚抄襲、改寫佛經,態度是草率的,突出表現在此讚之前62句闡述有混亂、重複處。第1-3句言持誦灌頂章句義能辟除各種妖精神鬼怪;第29-32句言持誦灌頂章句義能制止“覓人食”之鬼神、“入人腹”之魔鬼害人;第59、61-62句言持誦灌頂章句義能制止“將人魂”之鬼神害人,第1-3句與第29-32句、第59、61-62句意義有重複。第5、6句言於山野中持誦灌頂章句義能滅鳥獸變怪之災禍;第33、34句言於山野中持誦灌頂章句義能制止“毒蟲(筆者按:蟲:指各種動物)”害人;第47-50句言持誦灌頂章句義能制止蚖蛇害人;第55-58句言持誦灌頂章句義能制止狼蟒等野獸害人,上述四處意義有重複。第7-10句言持誦灌頂章句義能使江海中之鮫龍魚黿鱉種種雜類不為害,第27-28句言持誦灌頂章句義能制止海中龍害人,兩處意義有重複,等,不再一一列舉。重複之意於兩處乃至多處出現,顯得混亂。





二、“我說灌頂章句義”篇七言讚的編撰時間



“若有菩薩學誦是”偈以“頌偈言”引出,是偈體;“我說灌頂章句義”讚以“以頌讚曰”引出,是讚體。那麼,“我說灌頂章句義”讚“若有男子學誦是”以下是何時由偈體變為讚體,或者說,此整首讚或《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是何時成立的呢?

僧祐《出三藏記集》卷四《新集續撰失譯雜經錄》载:


《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呪經》一卷

《灌頂十二萬神王護比丘尼呪經》一卷

《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呪經》一卷

《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一卷

《灌頂宮宅神王守鎮左右呪經》一卷

《灌頂塚墓因緣四方神呪經》一卷

《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呪經》一卷

《灌頂摩尼羅亶大神呪經》一卷

《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呪經》一卷

《灌頂梵天神策經》一卷

《灌頂普廣經》一卷(……凡十一經。從《七萬二千神王咒》至《召五方龍王咒》凡九經,是舊集《灌頂》,總名《大灌頂經》;從《梵天神策》及《普廣經》《拔除過罪經》凡三卷是後人所集,足《大灌頂》為十二卷。其《拔除過罪經》一卷摘入《疑經錄》中,故不兩載。)


可見,《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為十二卷《大灌頂》之第四經,屬“舊集”。“舊集”顯然在“後人所集”之前,而《拔除過罪經》係“後人所集”之三,其全名為《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為十二卷《大灌頂》之第十二經,因係抄撰,故被列入《疑經錄》中。《疑經錄》即《出三藏記集》卷五《新集疑經偽撰雜錄》,此《錄》之《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處载:


《灌頂經》一卷(一名《藥師琉璃光經》,或名《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

右一部,宋孝武帝大明元年,秣陵鹿野寺比丘慧簡依經抄撰。


則《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編撰於劉宋大明元年(457)前。

那麼,《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編撰時間的上限呢?

伍小劼先生述及,《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的十四個神名:摩醯首羅、摩尼拔(跋)陀、富那拔(跋)陀、金毘羅陀、質多斯那、賓頭盧伽、車鉢羅婆、曇摩拔(跋)羅、摩竭波羅、繡利密多、勒那翅奢、斂(劍)摩舍帝、奢羅密帝、醯摩拔(跋)陀抄自曇無讖譯《金光明經》卷三《鬼神品》。筆者經檢索,發現此十四個神名後的另外七個神名:薩多琦梨、波梨(利)羅睺、毘摩質多、睒摩利子、波阿梨子、佉羅騫陀、鳩羅檀提亦與《金光明經》卷三《鬼神品》的神名基本相同。仔細比照《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與《金光明經》卷三《鬼神品》中的此二十一個神名,可以發現,兩處的不同僅在於:“金毘羅陀”,《鬼神品》作“金毘羅”;“摩竭波羅”之“波”,《鬼神品》作“婆”;“繡利密多”、“奢羅密帝”之“密”,《鬼神品》作“蜜”;“勒那翅奢”之“勒”,《鬼神品》作“勤”;“波阿梨子”之“阿”,《鬼神品》作“訶”;“佉羅騫陀”之“騫”,《鬼神品》作“鶱”,蓋因字之增減、讀音相同相近、字形相近而致異,差別是很少的,絕大部分相同。那麼,一個必然的疑問是:《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中此二十一個神名是否直接譯自梵文或其它語種呢?不是。因為,顯然,此二十一個神名均為音譯,而且音譯的漢字絕大部分相同;如果直接譯自梵文或其它語種,相同的音譯(包括相同的音譯漢字,下同)不會如此之多。相同的音譯多至二十一個(含大體相同),且《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中的二十一個神名均聚集在《金光明經》卷三《鬼神品》,除質多斯那、賓頭盧伽外其它十九個神名出現的先後順序亦與《鬼神品》相同。——只有一個情況:《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的此二十一個神名抄自《金光明經》卷三《鬼神品》。

確定地,《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的二十一個神名抄自《金光明經》卷三《鬼神品》,那麼,《金光明經》是曇無讖何時翻譯的呢?慧皎《高僧傳》卷二《曇無讖傳》载:


(河西王沮渠)蒙遜素奉大法,志在弘通,欲請出(《大涅槃》)經本。讖以未參土言,又無傳譯,恐言舛於理,不許即翻。於是學語三年,方譯寫初分十卷。時沙門慧嵩、道朗獨步河西,值其宣出經藏,深相推重。……嵩、朗等更請廣出諸經。次譯《大集》《大雲》《悲華》《地持》《優婆塞戒》《金光明》《海龍王》《菩薩戒本》等六十余萬言。讖以涅槃經本品數未足,還外國究尋,……後於于闐更得經本中分,復還姑臧譯之。後又遣使于闐,尋得後分,於是續譯為三十三卷。以偽玄始三年初就翻譯,至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三袠方竟,即宋武永初二年也。


可见,曇無讖譯《金光明經》係在譯出《大般涅槃經》初分十卷後;《大般涅槃經》初分十卷之譯出係在玄始三年(414),則《金光明經》之譯係在玄始三年後。而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的時間,此經之助譯後秦釋道朗所撰此經之《序》则云在玄始十年(421):“讖既達此,以玄始十年歲次大梁,十月二十三日,河西王勸請令譯,讖手執梵文,口宣秦言。”21作為此經之助譯,道朗所言無誤。蓋道朗係總述作為整體的《大般涅槃經》之譯:此經之譯出時間、譯經緣起、曇無讖於譯經中之具體所為;慧皎乃詳言此經之初分、中分、後分之譯出過程,此經初分之譯出在玄始三年。

總之,“我說灌頂章句義”讚編撰的時間為:北涼玄始三年後至劉宋大明元年間。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代文學容攝漢譯佛經研究”(2016年批准,編號:16BZW055)階段性研究成果。原載於《中國俗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





註  釋


① 伍小劼《<大灌頂經>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第271頁。

② [日]阿純章《關於<灌頂經>的成書》,《華林》第三卷,中華書局,2003年,第174頁。

③ 楊維中《<藥師經>翻譯新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6期,第85頁。

④ 本文七言讚指:正文多半以上為七言;原題(非現代人擬題)是“讚 * * *”或“* * *讚”的形式,“讚”和“* * *”之間是動賓關係,或讚前引出語為“以偈讚曰”(或其它類似者),或讚後語為“說此讚已”(或其它類似者)。

⑤ 伍小劼《<大灌頂經>研究》,第74頁。

⑥ [後漢]支婁迦讖譯《般舟三昧經》卷二,載[日]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3冊,臺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4年電子佛典本,第913頁。

⑦ 《大灌頂經》卷四,載[日]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21冊,臺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4年電子佛典本,第507-508頁。

⑧ [唐]伽梵達摩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載[日]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20冊,臺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3年電子佛典本,第108頁。

⑨ 顯然,“鳥獸變怪野孤鳴”说明是在旷野中。

⑩ 《大灌頂經》卷四,載[日]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21冊,第507-508頁。

⑪ [唐]智昇《開元釋教錄》卷十二,載[日]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5冊,臺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4年電子佛典本,第598頁。

⑫ 漢譯佛經中,讚體是偈體的分支;漢地本土讚是獨立的體裁,其“說明、讚揚”義等同于漢譯佛經中作為體裁的“讚”的含義。

⑬ [梁]僧祐編撰《出三藏記集》卷四,載[日]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5冊,第31頁。

⑭ [梁]僧祐編撰《出三藏記集》卷五,載[日]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5冊,第39頁。

⑮ 摩尼拔陀、富那拔陀與下文曇摩拔羅、醯摩拔陀之“拔”,宋本、元本、明本均作“跋”。

⑯ “斂”,宋本、元本、明本均作“劍”。

⑰ 伍小劼《<大灌頂經>研究》,第72-73頁。

⑱ “梨”,宋本、元本、明本均作“利”。

⑲ 《佛說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中,質多斯那在賓頭盧伽前,《鬼神品》則反之。

[梁]慧皎《高僧傳》卷二,載[日]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0冊,臺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4年電子佛典本,第336頁。

㉑ [後秦]道朗《大般涅槃經序》,載[日]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2冊,臺灣: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4年電子佛典本,第365頁。




往期精彩回顾

【俗语言】王长林 | 禅宗文献字词札记·续札

俗语言 | 张涌泉:数词“百”大写作“伯”发覆

尚永琪 | 中古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和传说







扫码关注 


中国俗文化研究



 审稿编辑  |  何剑平 

值班编辑  |  李媛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