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绪与练功之四:不动气、即刻消气的秘密(30年心得分享)

光省心语 智能人 2021-10-12
 
这几篇“情绪与练功”之心得,是俺修心练功30年来,内心最充实的东西。当然如果你已经“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就请多多指正。
如果没有,你我都是“修炼中之人”。
30年化气、消气之点滴心得,尽己之力尽量压缩,压成几千字,但此文依然冗长,不过希望你能读完。更希望吾之拙见,对您修心、修道有益。
请您:闭目、定心、组场、慎独自省:“长功、开心与健康最重要!远离生气、闷气、赌气……,提升化气、炼气、养气、固气之能力”。混化长功、混元灵通

消除情绪在化气而不在憋气,更不要为了“涵养”太难为自己。(断断续续整理2年,这也是俺多年养命、糊口宝贝下面就具体分享下:消消气、不生气,长功夫的秘密:

 

一、为啥涵养道德 
我们涵养道德,一不为当“警察”,二不为“气人”。常有同道抱怨涵养道德太难了,为了涵养道德受冤枉、受委屈,甚至憋了一肚子的气——怨气,涵养如此之难,何必勉强自己呢?

当然,个别人拿着《涵养道德》的书对周围人“评头论足”,当“道德警察”,那就没法说了。记得2002年在马来讲课时,就有个“警察”问,怎样“涵养道德”?我说:“咋涵养?把《涵养道德》这章书烧了,就是涵养道德!”此话已出,众人哗然,课还没结束,此话已从马来西亚飞到新加坡,再飞去中国。翌日罗平老师殷切地问:“光省烧书是咋回事?”我如实汇报了内容:

涵养道德是要求我们自己把气收住、涵住、养住,而不是拿去攻击别人,更不是光对照着书说“某某不涵养道德,某某某没有涵养道德”,如果这样,我们还不如把涵养道德这章书烧了。烧掉,你就不用去指责他人、斗气了(因当地几个点不够团结,甚至相互拆台、相互指责,但难得都来捧场),更不用玷污这章书了。

“当然不希望大家真去烧书”,而是希望我们知道学《涵养道德》的意义,它不是用来吵架的,而是要我们拿来自己修心、长功用的。涵养道德是练功、修道之根本,这一关不过,再刻苦也难收到奇效。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涵养道德这章书我们要反复读,反复对照自己的内心想法、言行去读,争取把涵养道德,牢记在心里、融化到血液里、表现在修持上,这是咱们练智能气功的根本呀。我是经常读,常读常新。

老领导听后,哦,小孩(韩)长大了!好好努力,同时也要注意!我很感激部长的关怀!

当然你把“道德警察”当成提醒自己涵养道德的老师,你是你的功夫

  

二、涵养道德不是憋气、受气 

憋气、忍气、受委屈这不是涵养道德,甚至是误解了涵养道德”,那啥是涵养道德?咱们先看看“涵养”的意思:涵是涵住、包容,养是滋养。涵养就是包容滋养,如果您憋了一肚子气,咋能滋养自己呢?
 你可否记得,《三国演义》中周瑜里被气死的故事。他是东吴大都督、大将军优秀的军事家、战略家,为何能被诸葛亮气死呢?简单来说:生气后忍着、憋着,不能发泄失身份,憋到最后气死了。为何三次被气后,都督望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死呢?(其实正史与《三国演义》小说所描述的周瑜之死差别很大,在此不讨论。)生气伤肝呀!肝藏血呀!(中医讲两肋内的解剖学的肝、脾都是“肝”)正好符合《黄帝内经》中的“怒则气逆,甚至呕血及飧食”,意思说生气后会致使气血逆行,重则吐血、轻则呕吐。

我们会想这么有地位、有修养的周瑜,咋被气死了呢?就是因为他有修养、有身份,生气了没化开,还强忍着才被气死的。如果都督像像张飞那样,一生气就哇呀乱叫、嚎叫,咆哮起来诸葛亮都敢打(他合适做“宣泄疗法”的代言人),估计十个诸葛拿周瑜都没办法。


从这一点上说,不管啥地位、啥身价,大家都是常人,不要太把自己太当回事。要知道有身分、有地位,还能放下、保持平常心那才是大功夫,老师就是我们最好的楷模。92年老师曾当着三千多师生的面,向个别耍腕儿不肯上台的当地的芝麻官三鞠躬,何等心胸。

当然实在憋得不行就发泄下,命比身份、地位更重要。你看周围生了气,大吵、大骂的人,很少被气死、郁闷死,为啥呢?都用了宣泄疗法,把怒气发出去了。


可是咱们气功科学不主张大家用宣泄疗法,“宣泄疗法把气浪费了,不利于长功”!这咋办呢?忍气吧,憋死了;发泄吧,浪费气咋办,化气、改脾气、改变参照系呀!咱们先分析下为何生气?   


三、为啥生气 

涵养道德中,遇见最多的情绪是怒!为了解决好生气,我们先看看为啥生气?为啥,ta惹我了呀!不急,一起慢慢了解下。

1.气虚中医讲“阳气者,精则养神……烦劳则张。”劳累而神失气养,情绪则易波动,易发火、生气。《灵枢经》中也讲“肝气虚则怒”。

功家庞明教授提出“生气是气虚的表现”。这个道理贴近生活,很容易理解。我们就举孩子跟父母撒娇、玩耍、打闹的例子。当父母精力充沛时,孩子越调皮、越撒娇,父母越开心,那真是好知足;可当父母累了、郁闷了,孩子再调皮、耍闹就是找挨打了,为啥这样,这时就是父母“气虚”所致。孩子还是孩子,父母的“气”不同了。

气虚时咋办?赶快去收气、练功,或闭目养神修养片刻。避免错上加错。


2.无能生气是无能的表现”,这是政治家列宁的话。想想,人遇到可以征服、整治、收拾的事,会生气吗?不会!只有在惹不起、搞不定、郁闷的事情,才会生气。记得有个女作家讲“平等,永远是弱者的祈求;征服,永远是强者发出的号角。”

故窝里横,发脾气没啥鬼用,征服(解决问题)才是英雄本色。


3.无知只知道生气、骂人威风,而不知低调、韬光养晦做人,更不知生气是情绪不自控的表现,生气让自己的“心”做了奴隶(怒=奴+心)。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您看身体越健康的人,情绪越稳定,人越大气,宰相肚里能撑船嘛;身体越差,情绪越差,人越小气,杞人忧天。心小了,脾气就大了。老骂别人神经病的人,往往自己先去看“神经病”了。


 4. 惩罚“生气,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最早是在证严法师《静思语》中看到,据说这是康德的话,爱因斯坦也曾讲过。想想这句话很有意思,气往往是对方误解了自己、冤枉了自己,才生气;自己误解对方,对方也是不爽。这么一说,感觉“生气”是用自己的“情商”来为别人的“智商”买单。何苦呢!


5.坏习气(偏执、无明)。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本性平等、真实,可被坏习气给改了(如鲁迅笔下的闰土,少年天真、中年封建、麻木),同样一件事,看人下菜碟。如同样被人提意见,对强者点头哈腰;对自己平等者,不屑一顾;对弱者,骂他个狗血喷头。为啥这样?坏习气、偏执,封建的“奴才”心理!欺弱怕强,不客观对待,听到“说自己是豆腐渣就拉拉脸,说自己是一朵花就飘飘然”,不实事求是。一切都是无明的结果
必须努力,早日把咱们的心从“奴才堆”里救出来!


6.气不通气不通而影响情绪,这属于古人说的“气一而动志”。气向上、向外急骤运动,可以发愤怒;气向下急骤变化,可引发恐惧……。当然生病后,气瘀滞、不通了也容易才生气。可参加详见之三《化解情绪的具体方法》中我与同道的心得。

平时为啥想不通,气通不过去了呀!赶快通气,撑臂蹲墙,我最喜欢。


7.志一而动气老想一件事能引起情绪的变化,这所谓假戏真演。开玩笑有时害死人,我都在调整自己。

牢记时时正念——正语、正心、正能量。


8.参照系。影响自己生气最关键的因素是“意元体参照系”——已经在意识里面形成的某种特定看法。传说苏东波因不懂“吹落黄花遍地金”,而被贬到黄州看“菊花”,到那才明白吹落菊花“遍地金”。这“孤陋寡闻”的代价有点大。

我们也是这样,有时听到有人说智能功不好就生气,生啥气?应该好好听听人家具体怎样讲,我们这么系统的理论、这么多的科研成果,如有人真能找出不足,也许可帮我们完善理论。任何科学、科学家都不会十全十美,连智慧超群的庞师,也曾有误讲李世民“皮裘”之意之瑕疵,何况我们。

所以,咱们千万别犯“打着‘忍’的旗号,人家说一句就去拼命、闹事”的低级、弱智错误。

再者,别人骂与自己是否生气,不一定有关老师说:“人家用自己听不懂的语言骂你,你会生气吗?”应该是:否!06年在广西,楼上老太太下来跟包工头嚷嚷了半天,我在旁边若无其事。走后包工头说:“你的心真大,一点不生气。”我说:她的话我一句不懂,我咋生气!看来生气也是需要本事的呀!哈哈哈。
还有坏话、好话看人咋理解。如骂人是“猪”,很多人听到不开心。可当今很多少男俊女用猪、猪猪、蠢猪……表示可爱;当然叔叔、阿姨也不甘示弱,用死老头、死老婆、老不死的……来呼唤“携手到老”的对方!这些亲切的“好话”用在外人试试!肯定不好使,甚至找来飞来横祸。
所以,啥话啥反应,不仅仅取决于“话”,更重要的是看功夫咋样,自己“参照系”啥样! 

 

 四、断“气”之后路—化解情绪 


前面分享过应用“唤‘智能之我’对待法”——自己情绪当即消失之心得。下面分享自己“读书中”长功的心得。

那是1993年冬天,撑臂耗功后,某个夜晚,在宿舍读《混元整理理论》时,突然心里面一下子静下来了,好似心气向里面“坍塌”,也可以说是心一下子沉下去了,或者简单说是“心透进去”了。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本书为何这样安排了,认识到了某些章节不是“无序”而是真正的“混元整体”。


那时班上意见很多,每次开会我都是静静地听,很少说话,感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婆齐说公婆有理”,但怎么说都如桌子一角(一根腿),就如盲人摸象摸到的一部分,感觉不说是最好的表达。就在那时“自然辟谷”了21天,每天坚持马步桩、形神庄几个钟,体重、体力有增无减。同学也很少发现我辟谷了。那是青春最美的记忆之一。


你说,那段话呢?不用急,我会把那段话及与其它有感悟的内容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关键我也没啥可保留的宝贝。这些都是老师书上的!

 

1.内引而非外压。在精神因素方面,神注于外,引气外出,神守于内,引气内入;惊、怒、悲的情绪使气外开而散失,思、恐的心理使气内聚,但太过则气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只不过常人还不了解,更未掌握神意对气的开合、出入、聚散的巨大引动作用,其实意识不仅是通过情绪,而且可以通过主动的指令使之发生变化。……只有“内引而合”可以入,外压则容易招致闭拒而不能入(详见:大专教材与明师讲解系列《混元整体理论》370页)

心得:化气、化解矛盾、化开心结,不是靠忍、憋气,而是从里面解决。

那一瞬间,心里面一下子静下来了,好似心气向里面的“坍塌”,也可以说是心一下子沉下去了,或者简单说心透进去了。


2.肝气虚。如果情绪一旦产生,如自我意识不与之认同,则引发人体混元气的变化小,否则变化就剧烈……使人呈现病态。”《灵枢经》中讲“肝气虚则怒”、“心气虚则悲”。(详见:大专教材与明师讲解系列《混元整体理论》673页)

心得生气是病,不续是药。情绪一旦产生,自我意识不要与之认同是念力、是修持。


3.旋即化解情绪。《黄帝内经》说“怒则气逆,甚至呕血及飧食,故上矣。”更重要的是:郁怒时,肝火上升,可使精神昏乱,失去理智,对练功有严重的影响。所以古人说,七情发作时,旋即心情烦恼,一经克服,顿时心境清凉。若能于七情欲作將作时,将之化解,于是七情也就陶冶成为道德了。(详见:大专教材与明师讲解系列《智能气功科学精义》378-379页)

心得:七情欲作將作时,之顿时、旋即化解,一经克服,心境清凉。抓住化“脾气”的每一闪念。不做第二个都督。

4.智能之我对待法。当遇到各种刺激时,立即唤出“智能之我”,使之不与情绪结合,这样就使得情绪活动与智能之我分离开。情绪得不到自我意识的强化,就难以对体内之气发生作用,意元体的灵明之性不受干扰,情绪就会当即消失。(见《智能气功科学讲义》93
心得:灵明之心常在心中。可从默念“灵明”、“惺”、“智能之我”开始。
最后我想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移也能移。化气、涵养道德是“硬”功夫,陶冶性情乃入圣之始,我们要多练功、多读书、多磨炼,迟早有一日一定能做到“定于中,不拔一于情”,能体会到并保持住“内在的喜悦和享受”。

但如果咱用啥法都不行,换个环境试试也是不行,你不防发泄下。人生不易,别太难为自己,活着第一。你咋这样教人呢?师兄,命最重要,留着青山在不怕修不成。这是“命”“病”的教训。

做人可以不完美,但不要不真诚!很多时候可以不说,但不要昧着良心说!
谢谢你读完,希望真诚的愚见对你有益!
 祝您笑口常开,早日修到“海涵春育道德真”之境界!
下次分享“以微笑面对生活,以宽容接受生活,以智慧创造生活。” 
谢谢您还在这里! 
请您闭目静养,面带微笑,展眉落腮,默念“惺——”。主人翁常惺惺、灵明自在,幸福快乐,事业有成!混元灵通

往期推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