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清区:新风吹遍“评剧村” 文明实践唱主角

天津支部生活 文明天津 2022-05-15


初夏时节,走进武清区白古屯镇韩村,道路两侧树木林立,一排排村舍整齐划一;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树荫下怡然自得地纳凉聊天,孩童们在田边快乐地追逐嬉戏……一幅动静相宜、风景如画的新农村美景呈现眼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雍阳大地扎实推进以来,作为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双试点”,韩村努力打造传播文明乡风的“大舞台”、为民服务的“大阵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本营”,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风拂过村庄的每一寸土地,在田畴沃野上描绘出绚丽图景。

夯实阵地,文明实践有品质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近年来,韩村村“两委”班子解放思想,敢想敢干,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拼搏奋斗,扭转了过去村庄经济文化发展缓慢的局面,使韩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庄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去年年初,一座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的敞亮小楼在韩村拔地而起,成了村里格外“耀眼”的一处新地标,也成了凝聚全村党员群众的一块主阵地。这里有36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区域,以及660平方米的村文化礼堂,可同时容纳700人参加活动。建成以来,“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消夏惠民晚会、“寻找最美家庭”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在文化礼堂相继举办,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欢迎。疫情发生前,礼堂里几乎每天都热闹非凡,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选择。



“文化礼堂不能仅仅是活动场所,还要成为培育文明乡风的阵地。”这是当初村里规划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万刚的初衷。走进礼堂,映入眼帘的不仅有灯光璀璨的舞台,还有精心设计打造的文明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清区文明乡风20条”“村规民约”“崇德尚贤榜”“村民笑脸墙”等文化元素以清新、雅致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村民一走进这里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明氛围,使他们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乡风的浸润。

人人志愿,文明实践有温度

文化礼堂内,一块电子显示屏和两个展示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显示屏上呈现的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近几个月的活动安排表,慰问困难群众、义务理发、线上植树节、防诈骗知识讲座……时间、内容提前预告,主办单位一目了然,村民可根据自身需要参加活动,或是提供志愿服务。这是武清区打造韩村市级试点的特色做法之一: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通过调配区内资源,组织相关单位,立足职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菜单式”发布,形成群众“点单”、区里“派单”、志愿服务队伍“接单”的模式,精准对接排出“活动清单”,确保周周有动静、月月有活动,把知识、技术和服务送到村民身边。




两个展示柜里放置的全是生活日用品,小到香皂、毛巾、洗发水,大到吹风机、电热水壶。看记者正纳闷,刘万刚笑着介绍说:“这是我们村为试行志愿者礼遇办法准备的奖品。”除了依靠外部志愿服务力量,韩村更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盘活村里现有资源,在本村培育出了“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四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礼遇办法十分明确,根据志愿者提供服务的累计时长,我们给予不同级别的物质奖励,对生活困难的志愿者,还会给予相应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扶。”刘万刚接着说,“你看,这里的东西几乎没动过,没人来主动兑换过奖品,可大伙儿参与志愿服务的劲头却越来越足了!”疫情期间,韩村实行封村管控的16个日夜里,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民代表的带动和引领下,韩村更是形成了人人志愿献爱心的强大合力,很多村民自发地义务参与村口值守、物资派发、垃圾清运、帮扶困难户等工作,确保了全村生产生活的平稳有序。


挖掘优势,文明实践有色彩

文化礼堂建成后不久,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2019年5月,天津评剧院的名家新秀走进韩村,与村里结对共建创立了“昭晗评剧艺术团”,这让爱好评剧的村民们喜不自胜。艺术家与票友同台演出,不仅带来了齐备的行头,更送来了悉心的艺术指导,礼堂内戏韵与欢笑交织,好似过节一样喜庆。从那以后,天津评剧院不定期会来村里演出、指导。




“我们村过去就有爱好唱评剧的传统,上点岁数的人几乎都能哼上一段儿。自打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就把村里的几个文化团队操持起来了,成立了167人的文化健身服务队,这里不仅包括昭晗评剧团,还有腰鼓队、小车会、广场舞队。大伙儿利用农闲和节假日排练节目、开展文化演出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和文明条例,热情甭提多高了,心也贴得更近了!”韩村的文化管理宣传员刘俊丽对此深有感触。她说,这167人其实就代表着167户家庭,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可以影响带动身边的家庭成员和邻里街坊,使文明新风得以传播开来,“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过去那些凑一块儿打牌的、扯家长里短的、家庭和邻里关系不和睦的情况就少了。有好几户是两口子一起来参加活动的,我唱戏、你拉弦,妇唱夫随,特别和谐。”



给传统的文化活动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不仅为村民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色彩,也让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村民心中。“通过文化传承助推文明实践,这是我们村的特色和优势,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之一。我们还将继续积极探索实践,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凝聚干群心的主阵地,促进人居环境美、乡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刘万刚表示。(韩燕玲)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