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老人家食堂如何能“叫好更叫座” 他们有话说

津云 文明天津 2022-05-15
日前,天津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发了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图。老年人只需关注“天津民政”微信公众号,点击“助餐”功能,就可以找到“天津助餐地图”。根据地图指引,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老人家食堂。此外,还可以下载“天津民政助餐”APP,享受助餐补贴的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自助申请补贴、在线审核和网上点餐,老年人或监护人通过APP订餐或现场订餐即可完成刷脸支付,打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堵点”,让老年人享受到助餐的便利服务。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老人家食堂各区点位”


恢复堂食,社区老人吃饭有了好去处

  82岁的张大爷居住在河北区廉江里,昨天中午12点,他骑车来到离家不到600米的江都路街老人家食堂就餐。

  一进门,就有专人上前测温扫码,并引导他和其他顾客来到打饭窗口前,间隔1米、有序排队。

  按照打饭窗口上方公示的每周菜单,中午的套餐共有13元和16元两个标准,都是两荤一素、一汤一主食。其中,13元套餐的三个菜分别是鸭块烧魔芋、芹菜烧腐竹、虾皮小白菜,16元的则是葱油龙利鱼、烧三条和旱萝卜粉条。

  “食堂工作人员:选这个龙利鱼吧,这个挺香的。

  张大爷:那来点这个。”

  张大爷选择了16元的套餐,根据天津市的老年人助餐政策,他作为8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享受每餐3元的补贴。张大爷说,他现在独自生活,老年人食堂的复工解决了他的用餐难题。

  张大爷:姑娘上班了,老伴走了。没有食堂的时候就得自己想办法,自己做,或者到饭店那个外卖。饭店买一个菜就十几块,这十几块吃一顿饭,当然这个便宜。疫情来了以后,两个月差不多都在家里,买点菜凑合在家吃。做得不好吃,炒菜有时糊了,这方便,菜的味道挺好的,每天都有肉。

推出晚餐配送,给困难老人送去关怀

  下午5点,和平区南市街庆有西里社区社工刘玮把刚从社区的老人家食堂打包好的饭菜,送到13门218号的杨阿姨家。打开饭盒,有一荤一素两个主菜,分别是豆皮炒鸡片和素烧西葫,此外还有一颗卤蛋。主食是米饭,还有一碗紫菜蛋花汤。这样一份荤素搭配、营养味美的套餐,只要10块钱,杨阿姨觉得非常满意。

  杨阿姨:省好多事儿,做饭的话,再买再做好长时间。有了这个食堂,到时就有人给送。原来我做的饭口重,人家做饭健康,都是淡口,搭配得好,软软呼呼的,假牙都能吃。这一份现在是10块,我们有3块钱补助,就花7块。

  杨阿姨今年60岁,他的老伴王大爷今年66岁,患有半身不遂已经十年,生活不能自理。这十年来,杨阿姨每天除了照顾王大爷的日常起居,还要买菜做饭,非常辛苦。从去年11月1日起,社区的老人家食堂开张以来,杨阿姨每天都在食堂订餐,但此前食堂只能配送午餐。今年3月底,疫情逐步稳定之后,庆有西里老人家食堂也开始复工,为了帮助像杨阿姨这样不方便出门的居民在晚上也能吃到物美价廉、卫生营养的饭菜,庆有西里社区积极协调食堂经营企业制作晚餐,同时发动辖区内16个网格员轮流值班,给社区的20多户订餐老人免费配送。庆有西里社区社工刘玮介绍:

  刘玮:现在我们社区一共4320人,其中老年人1017个人,社区里享受就餐补贴的36个人。我们社区网格员会定期入户,老年人出门不方便也可以给我们网格员打电话给他们送餐,可以不出门就能吃上热乎饭。

疫情之下的老人家食堂,遭遇“叫好不叫座”

  根据最新统计,和平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12.8万人,占到全区居民总数近三成。而且绝大部分老人都采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因此对老年人食堂的数量规模和服务水平都有很高要求。目前,和平区已建成老人家食堂73家,覆盖全区6个街道、64个社区,全区已登记并享受送配餐服务的老年人达到400多人。但是截至目前,复工之后,各家老人家食堂的经营状态普遍不乐观。庆有西里社区的老人家食堂也在积极提升菜品制作和服务水平。食堂负责人孙梅介绍,现在每天中午送餐的时候,他们都会向居民发放用餐感受调查问卷,并以此为依据不断改善菜品口味和搭配,尽可能让老年人吃得舒心、放心。

  孙梅:近期老人觉得油菜差一些,我们就跟后厨说换成菠菜。老人想增加面食,我会给他们做花卷。老人本身口重,但是从健康角度还是需要清淡一些,不能有辣。有的有糖尿病或者老年疾病,会有好多忌口。还有就是对菜品的软硬度有要求,尽量软一些。

  孙梅介绍,现阶段老人家食堂的经营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菜品、服务受到社区老人们的普遍认可,这一点从老人们填写菜品调查反馈表的认真程度就可见一斑。忧的是即便食堂上下全员努力工作,每天的订餐量也不到疫情之前的一半。

  孙梅:疫情之前一天我们能出770-80份,现在我们每天只有30-40份。这其中还包括我们在外卖平台上订出去的餐。

  河北区江都路街老年人食堂去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可容纳80人同时就餐。可为全街8个社区、近10万户居民提供用餐服务。受疫情影响,从1月底开始,食堂彻底关闭,一直到5月16日才正式复工。复工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强了就餐环境的安全管控措施。食堂负责人蔡金燕介绍:

  蔡金燕:每个人进来的时候扫码、登记、测体温。如果是一个人来的,我们保证桌子上只有你一个人就餐。如果是两个人的话,可以在一张桌子上,但要错开去坐。

  与此同时,食堂还聘用了专门的厨师,根据老年人低盐、低油、低糖的饮食特点,每周推出品种丰富的营养菜谱。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食堂也有专人进行入户配送,每天中午11点半之前,就会将热乎乎的饭菜送到老年居民家中。蔡金燕坦言,虽然现在食堂的菜品制作和服务已经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但从复工至今这两周的时间里,食堂的经营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客流量的明显下降。

  蔡金燕:每天上这吃的20-30人,送到家的十多份,每天下来50多份,疫情之前每天能到80多份。

  据了解,江都路街老年人食堂的问题并不是个例。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老年人食堂已经覆盖130个街道、1565个社区。以河北区为例,全区目前共有132家老年人食堂,覆盖全区10个街道和117个社区。截至目前,这些食堂已经全面复工,但普遍存在客流偏低的问题。河北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宫卿相分析了其中原因:

  宫卿相:受疫情影响,部分老人就餐习惯有些改变,在家里自给自足。虽然目前助餐点已经复工,老人的这种习惯还在延续。还有部分老人对在外就餐的环境存有顾虑。

老人家食堂的出路在哪?坚守初心,静等花开

  截至目前,本市1565个老人家食堂已经全面复工,为老年人提供了就近方便,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就餐选择。但与此同时,食堂在经营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老人家食堂复工的过程中,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和食堂运营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老人家食堂服务品质,增强老人用餐的幸福感,同时提高食堂的上座率。宫卿相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食堂的防疫监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老年人知晓食堂复工的消息。此外,针对一部分行动不便,但又不愿意多支出外送费用的困难老人,下一步还将积极动员广大社区志愿者,以志愿服务作为对有偿餐食外送的补充,更好服务老年人用餐。

  宫卿相:积极指导各街道通过微信群、张贴宣传单等方式,让更多老人知道身边的助餐点已经复工复产。扩大社会参与度,发动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积极为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服务,打通助餐最后一公里。

  和平区民政局副局长林汉裕表示,今年在前期建设布点工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老人家食堂在食品安全、菜品营养搭配方面的服务水平。此外,还将创新志愿服务管理模式,鼓励更多志愿者投入到老人家食堂的日常运营当中。

  林汉裕:我们想建立一个时间银行,通过这种模式,鼓励志愿者帮老人送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些人提供服务,就把时间存储起来,等他们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享受同等时间的养老服务。结合我们和平区智能化养老平台建设,下一步在朝阳里、劝业场街的一两个社区搞试点。

  与此同时,针对目前老人家食堂盈利能力普遍较低的客观现实,和平区在给予老人家食堂每餐2元的运营补贴的基础上,额外给符合条件的食堂进行外送费补贴。在降低老人家食堂运营成本的同时,让老人得到实惠。林汉裕介绍:

  林汉裕:老人家食堂每给20户老人送餐,我们就给予1000块钱的送餐补贴,贴补给企业,不向老人收配送费。

  相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老人家食堂的经营也将进一步回暖。(津云《问民生》栏目主创团队 洪涛 姚青 张志怡 刘影)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