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天津原创述评: 志愿者,想问究竟什么人

许锡文 文明天津 2023-05-09



腊月二十六,家家炖年肉。4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在浓郁的年味儿中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为志愿者点赞,与志愿者合影。细数总书记多次基层调研走访,所到之处总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他也多次给志愿服务团队回信。志愿者,这是一群什么人,竟让总书记如此挂念?




志愿者:是一群人的名字,更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前些天,2022年天津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六个一批”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圆满收官,79名个人、126个团队项目脱颖而出,人们纷纷转发点赞。这些典型或服务于智能大会等高科技展览,或奋斗在援疆援甘的广阔天地间,或忙碌在疫情防控的战斗最前线,无论白昼和黑夜,不惧严寒与酷暑,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作为精神追求,用个体的力量汇聚爱心的海洋,做友善传递人、做时代新青年、做追梦行动派、做城市守护者。人们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志愿者。


“我这样的人很多”

“一次献血,一生献血。做好事要趁早,不能等,不能停,要坚持做、做到底!”这是“献血哥”栗岩奇的口头禅,4年前他作为志愿者代表之一与总书记合影,现年66岁的他大抵该叫“献血叔”了,虽然因年龄原因不能再献,却依旧活跃在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一线,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这一崇高的事业。

“钥匙阿姨”兰长燕所在的小区大多是双职工家庭,居民们遇到老旧管道改造或家里临时有事需照应时,总是把钥匙托付给她,她常说“这交的哪是钥匙,明明就是信任,我一定给大家办好了!”

天津的志愿者究竟有多少?或许没有人能说出准确的数字,截至目前,在天津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志愿者达到288万,超过常住人口的20%,较2019年初增幅29%,志愿服务团队1.8万余支,较2019年初增幅64%,但还有不计其数的人未曾留名,在寻常的街道社区、热闹的赛会现场甚至虚拟的网络世界都有他们的身影。

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如果你在天津街头问一名红马甲,做志愿者是不是给钱?可能会得到这样一句天津话,“我这样的多了去了,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乐观豁达、热情朴实、守望相助是天津志愿者良好风貌的真实注解。


“咱都是一家子”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基层民政为老服务能力、人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但满足群众需求、为民排忧解难不能搁置、没有借口。“寸草心 手足情”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寸草心”的核心是“少助老”,带动青少年感恩回报长辈,体悟“报得三春晖”;“手足情”的关键是“老助老”,以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倡导“引随兄弟共团圆”。义务理发、唠嗑解闷、收拾屋子、代买代办等,这些都是志愿者为困难老人开展的服务项目。笔者也曾在活动中找到一位志愿者,询问为什么参加这项活动,他憨厚朴实地说了句“嗨,这我们都是邻居,都是一家子。”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底线刻度彰显城市温度。天津兜底保障近15万名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预警近21万低收入群体,这里面时刻可见志愿者的忙碌身影。

天津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你我互帮助,咱都是一家。总有这样一群志愿者,在默默付出不图回报;总有这样一股奉献精神,让人不禁眼含热泪,他们是一道文明的风景,也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志愿者:城市里的“侠客”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笔墨一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盛世武侠。李白诗句中“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侠客更是让人为之一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仗剑天涯、快意恩仇怕是与律法相悖,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做自己城市里的“侠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022年,“YYDS”在天津除了“永远的神”含义,还被理解为“又要大筛”,从1月8日起,天津人首战奥密克戎,很多人发现小区楼门里多了些不一样的人。从“天未亮”到“夜已深”,他们身披红衣束白甲,变身喊楼门的“敲门侠”、拿手机的“扫码侠”、打电话的“追踪侠”、送物资的“奔跑侠”、捅嗓子的“棉签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超过250万志愿者以无私奉献的“凡人微光”照亮“战疫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侠”。


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春节将至,“点亮微心愿”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成为年底的一道“津味大餐”,这项从2019年持续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历时4年,覆盖全市、常态长效。聚焦“快”,和平区开通“志愿和平”线上APP;围绕“实”,红桥区每月定量征集100个;立足“好”,宁河区开办“夜摊村务”……无论什么形式,终归需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就是志愿者。4年来,全市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为社区群众,特别是困难家庭、青少年、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关心关爱、互帮互助、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解决实际需求6.9万件次。心愿不大,却暖人心;微光虽小,万丈成炬。他们是邻里守望的“小侠”。

贾岛有诗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2023,愿我们都是身披红马甲的“侠客”。






饮冰室主人曾言“十年饮冰,难凉热血。”1989年天津出现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2008年运行全国首个省级志愿服务联合会,2021年成立天津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指导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天津的志愿服务又岂止十年。聚若赤子烈火,散如满天星辰。刚刚过去的2022年,数一数阵地,50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53个“天津V站”、6473个特色站点覆盖各行各业;看一看活动,339万次播放量的“迎朝阳 再出发”网络展示、79个项目的“同心迎盛会 共建文明城”主题展览融合线上线下;掂一掂分量,1300余万人次群众走访、23.6万个问题得以解决做到真心实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感谢付出,感恩遇见,感激有你。兔年将至,向所有的志愿者拜年,未来,天津的志愿服务一定会更好!(市文明办许锡文)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