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明天津原创述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润物“无声” 需“有方”
近日,一则题为“教育名师陈某某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的视频、图文网帖在微博、抖音等多个网络平台上广为流传。陈某某在讲座中谈及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内容。有人上台从陈某某手中拿过话筒,说道:“我们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这是在面对不良之风、不良导向时敢于“亮剑”、敢于斗争的做法,也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当今世界,是价值多元的世界,是思想碰撞的世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心系国家、自愿报效祖国,这需要精神的指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构筑中国精神的力量源泉,发挥着树立正确目标,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关部门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内核,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为抓手,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也存着一些问题。比如,在一项测评问卷调查中发现,某些地区有10%-12%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的内容表述不准,这一比例发人深思。可能有不少学生家长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只是思想政治课考试的一道题,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这类考试科目而言并不那么重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太较真。笔者认为,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不曾间断,如大家所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言必信,行必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等比比皆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远远不是“一道题”那么简单,必须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那么,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童心、指引其健康成长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学”。需要各位任课老师经常讲、讲经常,结合课程内容,润物“有方”于平常,例如,语文课本中毛主席为纪念张思德所作《为人民服务》、朱自清的《背影》等,都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在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教育实践活动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用“又学习又玩耍”的方式可能更容易让孩子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背”。正如,许多家长教学龄前孩子学习《三字经》《唐诗》《宋词》等文化典籍一样,孩子当时并不懂其中的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就会有自己的理解,就会有自己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式。引导熟记的方式可以多样,笔者在某小学看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图文并茂依次展现于教学楼直角两侧,无形中引导学生看上想下,常记常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做”。学习、背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过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提升最终“日用而不觉”的过程。学雷锋、做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当一名敬老尊老的小小“义工”,做一名传承红色基因的小小讲解员等,既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知识,也帮助了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话、套话,它就在孩子们身边,例如,面对校园霸凌敢发声,面对师长有礼貌,刻苦学习不言弃,考试诚信不作弊……这些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笔者认为,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各方给予更多的关注,让简单而富有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于童心,润物“有方”于平常,只有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当他们面对复杂环境时,对是非、善恶、义利、荣辱、美丑、正邪等才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不至于误入歧途。(周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