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富学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 回鹘文《华严经•毗卢遮那品》残叶研究

杨富学 阿依达尔 敦煌民族宗教与文化研究 2021-03-24



一、前言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作Buddhāvatamsakamahā-vaipulyasūtra,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由普贤、文殊诸大菩萨以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是华严宗据以立宗的重要经典。该文献梵文原典已残缺不全,仅有汉文和藏文完本留存于世。

《华严经》有三种汉文译本,其一为东晋佛驮跋陀罗(Buddhabhadra)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其二为唐武周时和田人实叉难陀(Śiksānanda)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被称为 “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其三为唐贞元中般若(Prajñā)的译本,题曰《大方广佛华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四十华严》。此经的藏文译本,系由印度胜友、天王菩提和西藏智军合力从梵文译出,并由遍照加以复校,成一百十五卷。

《华严经》主要讲述世界万物之因果关系的绝对相对性,宣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的思想。自东晋至唐代一直盛传不衰。受其影响,古代回鹘人亦将之译为回鹘文字流行。

在回鹘文本中,《华严经》写作uluγ bulung yïngaq sayuχï ärtingü king alqïγ ··burχan-lar-nïng linχua cäcäk üzäki itigi yaratïγ-ï,译本今知者有二种,一为《四十华严》,一为《八十华严》,其中属前者的回鹘文木刻本残卷早已为国际学界所熟知。1911年俄国拉德洛夫发表了沙俄乌鲁木齐领事迪雅科夫(A. A. Dyakov)于吐鲁番发现的“不知名”回鹘文佛经2叶84行,[1]  后经研究、辨识,知为《四十华严》的回鹘文译本残叶。[2]  1953年,日本学者羽田亨又研究刊布了1911~1914年日本第三次大谷探险队成员吉川小一郎于吐鲁番所获的内容属《四十华严》第三十三卷的5叶半回鹘文残卷。[3]  1965年,土耳其突厥学家阿拉特发表《古代突厥诗歌》一书,其中第9、13、16等篇为押头韵的佛教诗歌,分别出自《四十华严》之三十九、四十诸卷。[4]  接着,茨默博士又发表了柏林藏木刻本《四十华严》尾部普贤行愿赞的12行跋文,知其刻印于1248年,他还发现柏林所藏吐鲁番写本中尚存有其它四十华严残卷。[5]

在吉川小一郎于吐鲁番所获《四十华严》印本残卷中,最后一叶自第4行以后为一回鹘文译跋。文曰:

 
arïγ bögä tiginy(a)rlïγ-ïnga ·· k(ä)ntü(?) dïntar-ï kinki bošγutluγ biš balïq arasang(atsang?) [ba]qšï tutung t(a)vγač tilintin türk tilinčä ikiläyü ävirmiš
根据Arïγ Bögä亲王之令,Arasang (Atsang?)博士都统,别失八里的一位和尚与学者,将它从汉文译成突厥文。[6]
   

这里的Arïγ Bögä亲王实际上即为1260~1264年间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国可汗位之阿里不哥,Arasang(Atsang?)实应作Antsang,即元代畏兀儿大翻译家安藏,[7]  说明《四十华严》回鹘文译本出自安藏之手。

安藏,字国宝,世居别石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自号龙宫老人,祖讳小乘都,父讳腆藏贴材护迪。安藏五岁时即从父兄学习经书。“九岁始从师力学,一目十行俱下,日记万言。十三,能默诵《俱舍论》三十卷。十五,孔释之书,皆贯穿矣。十九被征,召对称旨,为特赐坐。世祖即位,进《宝藏论玄演集》一十卷,嘉叹不已。”[8]  他的佛学成就很大,除受阿里不哥亲王之命译《华严经》为回鹘文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至元年间曾以翻译检查官的身份参与了《至元法宝勘同总录》的编纂;2. 根据藏文汉译《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一卷,[9]  又据藏文译之为回鹘文;[10]  3. 译《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为回鹘文;[11]  4. 创作佛教长诗《十种善行赞》和《普贤行愿赞》,均为押头韵的四行诗或八行诗形式。[12]  最近新公刊的文献表明,安藏和和另外一位僧侣将《栴檀瑞像传入中国记》译入回鹘文。[13]

现知属于《八十华严》的回鹘文文献写、刻本不多。日本羽田明处藏有9叶贝叶式写本残卷照片,[14]  但原件不知去向,内容相当于汉文本之卷三十六、三十八、四十等。[15]

属于《八十华严》回鹘文译本的残卷在国内也于近期屡有发现。在兰州市甘肃省博物馆藏有木刻本(?)残卷二张,编号为10562,据称出自莫高窟。原件为两大张(8面),长45厘米,残高34. 7厘米,每面书13行文字。第一张属《八十华严》卷十四,[16]  第二张属该经卷二十二。[17]  在敦煌研究院文物陈列中心亦收藏有该文献的回鹘文印本(?)残片一大张(4面),属《八十华严》卷十四,残片长42厘米,高35厘米,折叠式,每面书13行文字。这一文献,同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一样,纸质厚硬,呈黄褐色,四边框有红线,似为元代刻本。[18]  依各种特征看,这3张刻本残卷实属同一刊本。但译者不详,有人根据回鹘文《四十华严》译者为安藏的事实,推断回鹘文《八十华严》的译者也可能是安藏。[19]  从文献中体现的翻译风格、佛教术语运用,书写特点等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近年,敦煌研究院考古人员在对敦煌莫高窟北区进行发掘时,在B128窟又发现回鹘文《八十华严》册子式写本残片一件。该文献编号为B128:2,正面为汉文,其中有2页背面书草体回鹘文,用软笔书写,其一存回鹘文18行,另一页存回鹘文19行。经研究,其内容属于《八十华严》第四十五卷中的一段。[20]

有幸的是,近期笔者在兰州的私人收藏品中又觅得属于该文献的回鹘文写本二大张,其一属于《八十华严》第二十一卷《十无尽藏品》中的开首部分,其二属《八十华严》第十一卷《毗卢遮那品》中间的一段。写本为折子式,纸质厚硬,呈黄褐色,长46.5cm,高35.5cm,地脚4.5cm,天头4.2cm,朱丝栏,栏宽1.5cm至3.9cm,栏心4cm,卷心25.5cm,每面书写文字12行。字形上在文字上方加两点的方式区分q与γ,s与š。看来该文献属于后期,即元代回鹘文文献。写本字体非常优美、工整,极似印本,但《毗卢遮那品》中所出现的各种特征都表明,该文献不是印本,因为在4面之中,仅有1面在行间划有边线,而且线条不直,甚至有不少文字压线书写,非印本之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出,《八十华严》之回鹘文译本曾以多种形式流传过。既有贝叶式写本(如日本羽田明处所藏9叶照片),也有册子式写本(如敦煌莫高窟北区新出土的B128:2号文献)和折子式木刻本(如甘肃省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的相关藏品)。这里所刊布的文献,则属于第四种形式,即折子式写本。

据写本收藏者范军澍先生介绍,该残卷系其祖父范鸿印(字学宾,善古物收藏与鉴定)先生于1947年在兰州市隍庙从一汪姓人氏手中购得。范鸿印去世后,将该文献连同数十件敦煌出土的汉文、藏文写本、印本一道传给长子范耕球(亦善古物收藏与鉴定),至范军澍已是三传。

据回忆,该文献的原收藏人汪氏自称湖北人,家住兰州黄河以北,即今大沙坪一带。湖北汪氏这一因素,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敦煌文献流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汪宗翰。

汪宗翰,湖北省通山县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敦煌县令。汪宗翰进士出身,对金石学有一定研究,深受甘肃学政叶昌炽的赏识。光绪二十八年(1902)叶昌炽奉命领甘肃学政,西行访碑,以补正其所著《语石》一书。次年十一月,得敦煌县令汪宗翰寄赠《索公(勋)纪德碑》、《杨公碑》、《李太宾造像碑》、《李氏再修功德记碑》、《大中五年洪辩碑》拓本及藏经洞出土《水陆道场图》绢画与唐人写《大般涅槃经》4卷。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叶昌炽至酒泉,又从汪宗翰处得干德六年(968年)水月观音像和“写经卷子本、梵叶本各二”。[10][P28]  叶昌炽建议将藏经洞出土的全部敦煌遗书运至甘肃省城兰州保管,引起当时甘肃省当局的注意,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令敦煌县衙门清点遗书,责成王道士就地封存,暂为保管。当时参与其事的敦煌县令汪宗翰,在一幅藏经洞出土的绢画上题字说:“光绪三十年四月朔(l904年5月15日)奉檄检点经卷画像。”可见汪宗翰亲自参与了清点经卷画像之事,这点在斯坦因的《敦煌秘藏运英记》中也得到了证实。[21]  1907年3月12日,斯坦因初到敦煌,他当时对敦煌文献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汪宗翰其人。[22]  汪宗翰的县令身份及其与敦煌文献的接触,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手头的回鹘文《八十华严》写本应出自汪宗翰的私藏。

如同耿世民先生刊布的三件回鹘文《八十华严》印本(?)残卷在天头用回鹘文小字标明文献的名称与卷帙一样,[23]  我们这次发现的《八十华严》残叶同样也在天头以小字标明文献的名称与卷帙,如《毗卢遮那品》背面分别有小字avatansaka ekinti čirbastïnqï ülüs bes yigirmi(华严二帙一册十五)和avatansaka ekinti čirbastïnqï ülüs altï yigirmi(华严二帙一册十六)。而《十无尽藏品》呢,背面则分别有小字avatansaka üčünč čirbastïnqï ülüs bir(华严三帙一册一)和avatansaka üčünč čir bastïnqï ülüs eki(华严三帙一册二)。这些标示为我们确定文献的内容提供了方便。

我们手头的两张回鹘文《八十华严》文献保存基本完好,惟边缘稍有残破,但很少损及文字部分。文献一般用墨笔书写,惟《十无尽藏品》首页前5行用朱砂来书写经名、卷次与品次,使这部分内容显得庄重与醒目。二者虽属于同一写本,但由于受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刊布其中的《毗卢遮那品》,另一属于《十无尽藏品》的写本拟另行刊布。

《毗卢遮那品》叙佛在菩提场初成正觉,道场无量庄严,金刚座上的遮那佛身万德圆满。普贤称说这是由于毗卢遮那过去世为大威德光太子时供养诸佛广修无量妙行的广大功德庄严成就。这里所刊残卷涉及的就是《毗卢遮那品》中部内容的一段。写本残片为一大张纸,分4面书写,为便于叙述,本文分别以IA、IB、IIA、IIB标示,其中I、II表示页面前后顺序, A、B表示文献的正面和背面。下面是对该文献的拉丁文转写、翻译和简单注释。其中,[  ]内的部分根据汉文原件拟补的,///表示回鹘文原件残缺的字数。d下面加一点等于t,t下面加一点等于d。

二、拉丁字母转写及汉译

IA(图1)

[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1(1). ol kisi-lär timinalqu burχan-lar ulus-ïn itkäli yaratqalï uyur-lar.
彼人乃能够装饰诸佛刹。
2(2). birär birärtïnlïγ-lar üčün k(a)lp-lïγ taluy-lar ärtginčä tägz-inip
为一一众生,轮回劫海,
3(3). tulïn(ï)p öz köŋül-lärierinmäksiz ermegürmäksiz bolmaq-ïn-tïn kin-intä 
其心成为不怠惰之后
4(4). yertinčü-täki-lär-niŋyolčï yerči baχšï-sï bolur-lar: birär birär burχan-
才能成为世间之导师。供养一一佛,
5(5). lar-qa tapïnïpudunup kilmädük öd-nüŋ učï qïtïγ-ï alqïnqančaqadägi
在未来际之边缘,
6(6). köŋül-lär-intä ančaqï-a erinmäksiz ermägürmäksiz bolmaq-ïntïn kin-
其心成为不怠惰之后,
7(7). intä üz-äliksizyol-ïγ bulur-lar: üč ödki alqu burχan-lar birgärü
才能获得无上道。愿三世之所有佛在一起
8(8). seniŋ küsüš-üŋ-inqanturγay-lar. alqu burχan-lar-nïŋ qovraγ-ïnta seniŋ
圆满你的愿望。愿在一切佛之集会中,
9(9). ät'öz-üŋ antaornap turγay. alqu qamaγ ančulayu kelmis-ler uč-sïz qïtïγ-
你得身躯安住在那里。一切如来在无有边
10(10). sïz tanχarïγ(?)qut küsüš öritmis-lär. uluγ bilge biligig ötgürmis-lär topïl-
誓愿,拥有大智者,
11(11). mïs-lar bu al-ïγaltaγ-ïγ bilge-li uyur-lar. uluγ y(a)ruq yltrïq-ïn maŋa tapun-
当知此方便。用大光供养于我,
12(12). maq udunmaq-ïŋüz-ä b[ulur]-sn uluγ čoγ-luγ yalïn-lïq küčüg. [pra]manu-lar 
你会得到大威力。

图1 IA


IB(图2)

avatansaka ekinti čirbastïnqï ülüs bes yigirmi
华严二帙一册十五
13(1). san-ïnča tïnlïγoγlan-lar-ï ////maq-lar-ïn bïšurup tuγmaq-qa öläntürgäy-
愿微尘数的众生,成熟////向菩提。
14(2). sn. alqusamantabadri bodïsatv-nïŋ yoruq-ïqa basutdačï uluγ ad-lïγ kü-
帮助修习一切普贤菩萨之行,获得大名称菩萨之眷属,
15(3). lüg bodïsatv-lartärin-iŋ qovraγ-ïŋ bulup bursaŋ-lar ulus-ï-lïγ taluy-
装饰佛刹海,
16(4). ïγ edip yaratïpnom oγuš-ïnta tüz-ü yapa bolγay-sn tep
祝能遍及佛界,[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这样]说道。
17(5). yarlïqadï: alquburχan oγlan-lar­-ï-ï-a siz-ler biliŋler uluγ
诸佛子,你们应该知道,
18(6). etiglik yaratïγ-lïq klp-ta gaŋ öküz-täki qum sanïnča kičig klp-
在大庄严劫中,有恒河之沙数的小劫,
19(7). lar boltï:anta-qï yalïŋuq-lar eki kičig klp ödün yašatï-lar: alqu
那里的人寿命二小劫。
20(8). burχanoγlan-lar-ï-a ol alqu ädgülüg adruq-luq taγ suγančïq idiz yig
诸佛子!那个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
21(9). ïduq bulut atlïqtäŋri burχan elig koltï yïl yašatï. ol täŋri burχan
寿命五十亿岁。
22(10). irik bolmïs-takin basa bir-intin qïdïγ-qa tegmis uz köz-lüg
彼佛灭度后,名叫波罗蜜善眼庄严佛,
23(11). etiglikyaratïγ-lïq atlïγ burχan onta belgürdi. yämä ök ol mäni ärdini
在那里出世。亦在那个摩尼
24(12). χu-a butaγ-ïtilgen atlïγ uluγ arïγ-ta burχan qutïn bulu yarlïqadï.
华枝轮大林中成正觉。

图2 IB

IIA(图3)

25(1). ol ödün uluγ čoγ-luγyalïn-lïq yaruq-luq urï ol ančulayu kelmis-niŋ burχan
那时,大威光童子,见到彼如来成等正觉,
26(2). qutïn bulup ritibögülänmäk-lig küčün körgütmis-ig körüp ol oq
现神通力,
27(3). ödün učsïz qïtïγ-sïztaluy aγïlïq-ï qapïγ tegli burχan-ïγ ömig-lik
即得到名叫无边海藏门的念佛三昧。
28(4). samadï dyan-ïγbultï: uluγ bilge bilik küčlük nomluγ körmin atlïγ
得到名叫大智力法渊之禅定。
29(5). dyan-ïγ bultï:tüz-ü tïnlïγ-lar-qa iyin bolïp turuldurup yavaldurup
得到名叫普随众生调伏度脱的
30(6). osγurmaqqutqarmaq atlïγ uluγ ädgü ögli köŋül-üg bultï: alqu atqanγu
大慈恩之心。
31(7). oγuš-lar-ta tüz-üurtulmïs bult atlïγ uluγ yarlïqančučï köŋül-üg
得到名叫遍覆一切境界云的大慈悲之心。
32(8). bultï: alquburχan-lar-nïŋ ädgülüg adruq-luq taluy čoγ-luγ yalïn-lïq
得到名叫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
33(9). küč-lüg aγïlïq atlïγ uluγ ögrünč köŋül-üg bultï: nom töz-i-lig
的大喜之心。得到名叫
34(10). kökqalïq-teg teŋ tüz arïγ süz-ük atlïγ uluγ abiks köŋül-ügbultï:
法性虚空平等清净的大舍之心。
35(11). öz tözi kkir-tin öŋi üdrülmis nomluγ oγuš-­ï arïγ süz-ük
得到名叫自性离垢法界清净身的般若波罗密。
36(12). ät'öz atlïγ pratn-a paramït-ïγ bultï: tïtïγ-sïz yruq üz-e tüz-üiyin[gülük]
得到名叫无碍光普随现的 

图3 IIA

IIB(图4)

avatansaka ekinti čir bastïnqï ülüs altï yigirmi
华严二帙一册十六
37(1). körgütgülük atlïγriti bögülänmäk-ig bultï: kör-tin öŋi üdrülmek-  
神通。得到
38(2). lik kölmin kr at kögirdäči atlïγ tïlaŋurmaq ädräm-ig bultï: alqu
名叫善入离垢渊的辩才。
39(3). burχan-lar-nïŋ nomluγ arïγ süz-ük aγirïq-ï atlïγ bilgä biliglikyruq-
得到名叫一切佛法清净藏的智光。
40(4). ïγ bultï. muntaγosuγluγ-ta ulatï on mïŋ nom qapïγ-lar-ïn barča-
通过这些十千法门皆得通达。
41(5). nï ötgürgäli topulγalï boltï. ol ödün uluγ čoγ-luγ yalïn-lïγyruq-luγ
那时,大威光童子,
42(6). urï täŋri täŋrisiburχan-nïŋ čoγ-luγ yalïn-lïq küč-iŋä tayaq-
通过佛之威力,
43(7). lïγ-ïn alqu tirin-läriŋä qovraγ-lar­-ïŋa ïnča tep šlok
对所有眷属这样说颂言。
44(8). söz-lädi:: saqïnγalï söz-lägäli bolγuluq-suz koltï klp-lar-ta
在不可思议的亿劫中,
45(9). yertünčü-täki-lär-ig udustačï baslatačï bilge biliglig baχšï-
指导世间众生的导师将难遇。
46(10). lar: birärkin alp tusušγu-luq bolurlar. bu ulus-taqï tïnlïγ-laröküs
此世间众生
47(11). ädgülüg asïγ-lïq bolmïs erür-lär: ïnčïp amtï ekinti burχan-ïγ
有很多善利,故得见第二佛,
48(12). körgäli bolmaq-lar-ï üz-ä täŋri burχan-nïŋ ät'öz-intin tüz-ü
见到佛身普[放大光明]……

图4 IIB


三、汉文原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一,毗卢遮那品第六]

一一微尘中,无量劫修行,彼人乃能得,庄严诸佛刹。

为一一众生,轮回经劫海,其心不疲懈,当成世导师。
供养一一佛,悉尽未来际,心无暂疲厌,当成无上道。
三世一切佛,当共满汝愿,一切佛会中,汝身安住彼。
一切诸如来,誓愿无有边,大智通达者,能知此方便。
大光供养我,故获大威力,令尘数众生,成熟向菩提。
诸修普贤行,大名称菩萨,庄严佛刹海,法界普周遍。
“诸佛子!汝等应知,彼大庄严劫中,有恒河沙数小劫,人寿命二小劫。诸佛子!彼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寿命五十亿岁。彼佛灭度后,有佛出世,名波罗蜜善眼庄严王,亦于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尔时,大威光童子,见彼如来,成等正觉、现神通力,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即得陀罗尼,名大智力法渊;即得大慈,名普随众生调伏度脱;即得大悲,名遍覆一切境界云;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即得大舍,名法性虚空平等清净;即得般若波罗蜜,名自性离垢法界清净身;即得神通,名无碍光普随现;即得辩才,名善入离垢渊;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净藏。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尔时,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为诸眷属,而说颂言:
不可思议亿劫中,导世明师难一遇,
此土众生多善利,而今得见第二佛。
佛身普放大光明,色相无边极清净,
如云充满一切土,处处称扬佛功德。[24] 
四、简单注释 

1.timin:本文献中对应于汉语的“乃”。《突厥语大辞典》中马合木提·喀什赫尔将该词解释为“刚才”:temin keldim“我刚到”。[25]timin一词常与ök连用,对应于汉语的“方”。anï adqandačïnizvanïlar(ïγ) birdämläti tarγarmïš ödtä timin ök adï bolur üčün tarïqmaq tip“缘彼烦恼究竟断时方名断故”。[26] itkäli yaratqalï对应于汉语的“庄严”。其词根为it-“作”和yarat-“创造”。由这些词根组成的固定搭配形式itiglik yaratïγlïq出现在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维摩诘所说经》,有关例证可见于编号为U 1790、U 1596、Mz 851a等文献中,对应于汉语的“有为”。[27] itiglik 也在该文献单独使用,对应于汉语的“严饰”(U 1596)、“庄严”(U 1596)、“有为”(U 1766 + U 768 + U767)。[28]

2.tägz-inip tulïn(ï)p 对应于汉语的“轮回”。

3.erinmäksiz ermegürmäksiz对应于汉语的“不怠惰”。

5.kilmädük öd对应于汉语的“未来际”,表示“未来世”、“永远”等意。[29]

7.üz-äliksiz yol对应于汉语的“无上道”,表示“最高的教义、最高的觉悟”。[30] üč öd对应于汉语的“三世”,表示佛教中时间的三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31]

9.ančulayu kelmis表示“如来”,在该文献中,“如来”还以“kirtüdin kelmis”形式出现。

12.uluγ čoγ-luγ yalïn-lïqküč对应于汉语的“大威力”。pramanu<梵文paramānu“微尘”。

13.tuγmaq-qa öläntürgäy-sn应对应于汉语的“向菩提”。tuγmaq可能是tuymaq的误写。

14.samantabadri bodïsatv对应于“普贤(菩萨)”。samantabadri<梵文Samanta-bhadra. basutdačï一词由动词basut-“帮助”缀接将来时形动词附加成分-dačï构成,在这里对应于汉语的“修”。uluγ ad-lïγ külügbodïsatv-lar在此对应于汉语的“大名称菩萨”。

16.tüz-ü yapa bol-相当于汉文版中的“周遍”,表示“遍及”之意,在回鹘文《八十华严》第十四卷中还以“tüzü tolu bol-”形式出现。[32]

18.uluγ etiglik yaratïγ-lïq klp 对应于汉语的“大庄严劫”。klp<梵文kalpa “劫”。

20.alquädgülüg adruq-luq taγ suγančïqidiz yig ïduq bulut atlïq täŋri 对应于汉文的“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

21.koltï<梵文kotī“亿”,表示时间的长久。

22.irik bolmïs kin basabir-intin qïdïγ-qa tegmis对应于汉文的“灭度”,表示“涅盘”之意,即永远摆脱生、老、病、死等肉体感觉,超越欲、有、见、无明等。“度”表示“度过、到达彼岸”。[33] uz köz-lüg etiglikyaratïγ-lïq atlïγ burχan 对应于汉语的“波罗蜜善眼庄严佛”。

23.mäni ärdini qu-a butaγ-ïtilgen atlïγ uluγ arïγ 对应于汉文的“摩尼华枝轮大林”。mäni<梵文mani“珠宝”。ärdini<梵文ratna“珠宝”。χu-a<汉文“花”。tilgen 对应于汉文的“轮”。[34]

25.uluγ čoγ-luγ yalïn-lïqyaruq-luq urï 对应于汉文的“大威光童子”。

26.riti bögülänmäk 表示“神通”。

27.učsïz qïtïγ-sïz taluyaγïlïq-ï qapïγ 对应于汉文的“无边海藏门”。

28.samadï dyan 表示“禅定”之意。samadï<梵文samādhi“三昧”,dyan<梵文dhyāna “定、静虑、等至”。[35] uluγ bilge bilik küčlüknomluγ körmin 对应于汉文的“大智力法渊”。

29. dyan“禅定”可能是误写,因为在汉文中与之对应的汉字是“陀罗尼”,而“陀罗尼”在回鹘文献中用tarni~darni“咒”<梵文dhāranī来表示。[36] tüz-ü tïnlïγ-lar-qaiyin bolïp turuldurup yavaldurup osγurmaq qutqarmaq对应于汉文的“普随众生调伏度脱”。

30.alqu atqanγu oγuš-lar-tatüz-ü urtulmïs bult 对应于汉文的“遍覆一切境界云”。

32.alqu burχan-lar-nïŋädgülüg adruq-luq taluy čoγ-luγ yalïn-lïq küč-lüg aγïlïq 对应于汉文的“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

33.nom töz-i-ligkökqalïq-teg teŋ tüz arïγ süz-ük 对应于汉文的“法性虚空平等清净”。

35.öz tözi kkir-tin öŋiüdrülmis nomluγ oγuš-­ï arïγ süz-ük ätüz 对应于汉文的“自性离垢法界清净身”。

36.pratn-a paramït 对应于汉文的“般若波罗密”(pratn-a<梵文prajñā“般若、智慧”,paramit<梵文pāramitā),表示“智慧的完成、完全的智慧”。[37]

36. tïtïγ-sïz yruq üz-etüz-ü iyin[gülük] körgütgülük 对应于汉文的“无碍光普随现”。

37. kör-tin öŋiüdrülmek-lik kölmin kr at kögirdäči 对应于汉文的“善入离垢渊”,tïlaŋurmaq ädräm对应于“辩才”。

38-39.alqu burχan-lar-nïŋnomluγ arïγ süz-ük aγirïq-ï 对应于汉文的“一切佛法清净藏”,其中aγirïq-ï是aγïlïq“藏”的误写。

41.ötgürgäli topulγalï是复合词,表示“通达”。

43.šlok<梵文śloka“颂、偈”。[38]

44.saqïnγalï söz-lägälibolγuluq-suz 对应于汉文的“不可思议”,在《八十华严·十无尽藏品》中则以saqïnγuluqsïzsöz-lägülüksiz形式出现。


作者简介:
杨富学(YANG Fuxue),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攻古代回鹘历史与文献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Aydar Mirkamal),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攻古代回鹘文文献
注释:
[1] W.Radloff, Kuan-ši-im Pusar. Einetürkische Übersetzung des XXV. Kapitels derchinesischen Ausgabe des Saddharmapundarīka, St. Petersburg1911, S.103-109.
[2] 石滨纯太郎,“回鹘文普贤行愿品残卷”,《羽田博士颂寿记念东洋史论丛》,东京:东洋史研究会,1950年,第63~73页。
[3] 羽田亨,“トルコ文华严经断简”,《关西大学东洋学术研究所论丛 6 石滨先生还历记念论文集》Ⅰ,大阪: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53年,第1~29页,附图1(收入《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下卷,京都:同朋舍,1975年,第183~205页,图版四)。
[4] R.R.Arat, Eski Türk Şiiri, Ankara 1965,S.68-79,126-130,162-171.
[5] Peter Zieme, Zum uigurischen Samantabhadra-caryāpranidhāna, Studia Turcologica Memoriae Alexii Bombaci Dicta,Mapoli, 1982, S.601-604.
[6]《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下卷,第200~201页。
[7] Moriyasu Takao, An Uigur Buddhist’s Letter of the Yüan Dynasty fromTun-huang(Supplemetn to “Uigurica from Tun-huang”), 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Toyo Bunko No.40,1982,p.10.另参见Juten Oda, Onthe Uigur colophon of the Buddhä-vatamsaka-sūtra in Forty-Volume,《丰桥短期大学研究纪要》第2期,1985年,第121~127页。
[8] [元]程钜夫:《秦国文靖公神道碑》,《程雪楼文集》卷九。本传载《新元史》卷一九二。
[9] 收入《大正藏》第二十卷《密教部三》,No. 1108。
[10] Geng Shi-min, Qadimqi Uygurca Buddhistikäsär‘Arya-trāta-buddhamātrika-Vimsatipūga-stotra-sūtra’ din fragmentlar,Turkluk Bilgisi Arastirmalari (Journalof Turkish Studies), Vol. 3, 1979, pp.295-306(with plates);耿世民:《回鹘文〈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残卷研究》,《民族语文》1990年第3期,第26~31页。
[11] Takao Moriyasu, An Uigur Buddhist’s Letter of the Yüan Dynasty fromTun-huang(Supplement to “Uigurica from Tun-huang”), 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yo Bunko No. 40, 1982, pp.1-18.
[12] R.R.Arat, Eski Türk Şiiri, Ankara1965, S.63-161.
[13] 百济康义,“「栴檀瑞像传入中国记」のウイグル译とチベツト译”,森安孝夫编《中央アジア出土文物论丛》,京都:朋友书店,2004年,71~84页。
[14]《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下册),京都:同朋舍,1975年,p. 183。
[15] 百济康义、小田寿典,“ウイグル译八十华严残简”,《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22集,1983年,第176~205页。
[16] 耿世民:《甘肃省博物馆藏回鹘文〈八十华严〉残经研究(一)》,《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3期,第68~77页。
[17] 耿世民:《甘肃省博物馆藏回鹘文〈八十华严〉残经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第84~89页。
[18] 耿世民:《回鹘文〈八十华严〉残经研究》,《民族语文》1986年第3期,第59~65页。
[19] 张铁山:《莫高窟北区B128窟出土回鹘文〈八十华严〉残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115页。
[20] 同上,第112~115页。
[21][英]史泰英著,亚珞摘译:《敦煌秘藏运英记》,《风土杂志》第1卷第5期,1945年,第13~22页。
[22] 金荣华:《敦煌文物外流关键人物探微》,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第66~67页。
[23] Johan Elverskog在其著作《回鹘佛教文献(Uygur BuddhistLiterature, Silk Road Studies)》(I. Brepols, Turnhout 1997, p. 53)中对耿先生研究的《八十华严》残经的叙述有两处欠妥。一是这些文献并不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而是分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和甘肃省敦煌研究院。二是文献的每面行数是13行(每页26行),而并非15行,特此注明。
[24]《大正藏》第十卷《华严部下》,No. 279,页56b-c。
[25] Mahmud Kashghari, Divanü lugat-it-türkTercümesi, T. I, Ankara,1939, S. 409.
[26]  庄垣内正弘:《古代ウイグル文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の研究》II,京都:松香堂,1993年,第359页。
[27] Peter Zieme, Vimalakīrtinirdeśasūtra(=Berliner Turfantexte XX), Brepols 2000, S.70,78, 100.
[28] 同上,S. 76, 77, 128.
[29]  中村元:《佛教语大辞典》,东京:东京书籍,1981年,第1292页。
[30]《佛教语大辞典》,第1333页。
[31]《佛教语大辞典》,第478页。
[32] 耿世民:《回鹘文八十华严残经研究(续)》,《维吾尔古代文献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65页。
[33]《佛教语大辞典》,第1358页。
[34]  前揭庄垣内正弘书,第359页。
[35]  前揭庄垣内正弘书,第263页。
[36] Peter Zieme, Vimalakīrtinirdeśasūtra(=Berliner Turfantexte XX), Brepols 2000, S.193.
[37]《佛教语大辞典》,第1116页。
[38]  前揭庄垣内正弘书,第340页。


编按:本文原刊《内陆アジア言语の研究》第22号,2007年7月,第39—52页,引用请参考原文。


往期阅读:


杨富学 | 回鹘文文献与高昌回鹘经济史的构建


任曜新 杨富学 | 《孔雀明王经》文本的形成与密教化


王丹 杨富学 | 回鹘医学与东西方医学关系考


杨富学 | 回鹘佛教对印度英雄史诗 《罗摩衍那》的借用


长按二维码以识别,期待您的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