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之网 | 3-1 被动观察抑或主动创造?
一八五四年,西雅图酋长对华盛顿特区官员提出警告,北美的大自然一旦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当代人的生活,更将威胁后代子孙的生存。
酋长以至今看来依然睿智的语言,在十九世纪中期这么说道:「人类并未织就生命之网,而只是网中的一丝纱。不论他对那网做了什么,终将作稼于自己。」
为何宇宙如此大?
因为我们在这里。西雅图酋长对人类在「生命之网」中的角色描述,明显类似于我们与无量之网的关连〔及于其中的位置)。
作为世间可见一切的一部分,我们参与了 一场进行中的对话,一场与自己、与世界、与一切万物的量子对话。在这场宇宙交流中,每一刻的感觉、情绪、祈祷和信念都代表我们对宇宙说的话。
从身体的活力到世界和平在内的一切,都是宇宙对我们的回应。
上一章提及物理学家惠勒认为,我们不仅在他所谓的「参与式宇宙」中担纲演出,而且还是主要角色。惠勒观点的关键在于参与式一词。在这种宇宙中,你我是公式中的一分子,既是生命事件的催化剂,也是感受自己创作的「体验者」,而这些全在同一刻发生!
我们是「发展中的宇宙的一部分」,在这个未完成的创作中,「我们是一小块宇宙,而且正在观看与建筑自己。」
惠勒的看法将我们带向一个极端的可能性:如果意识能够进行创造,宇宙可能就是这份觉知的成果。
尽管惠勒在20世纪后期才提出此观点,仍不禁令人想起普朗克于一九四四年的演说,即万物因「有智慧的心智」而存在,而他将此心智称为「万物的母体」。在此,最亟需得到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心智?
在参与式宇宙中,专注意识的动作,即观看和检验世界的举动,就是创造的行为。我们就是世界的观察与研究者;我们就是普朗克所说的心智〔或更高心智的一部分)。眼睛往哪里看,意识就创造出我们看见的东西。
关键5:专注意识的举动,就是创造的行为。意识能够进行创造!
这样的关系,暗示了人类对终极微粒子的探索和对宇宙疆界的追寻,可能永远徒劳无功。
不论我们在原子量子世界里钻研多深,或在外太空中探索多远,带着「某种东西会存在」的期待进行寻找的动作,正是我们用来创造出那东西的力量。
平台分享: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修行在于个人
公号内容版权归全息宇宙编辑团队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转载
转载请备注全息宇宙
合作请于后台联系我们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相关文章
附:个案预约
订阅号ID:quanxiyuzhouguan
献给每一个优雅的灵魂
集大千世界智慧之精华
创自由灵魂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