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衿 | 《鲁迅文学与思想导读》校选课的反馈

斐德若 文学思想史 2022-06-25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学思想史”!

 按 语

下学期继续开设校选课《鲁迅文学与思想导读》,欢迎大家选修。这里是时间,祝同学们期末顺利!

陈云昊 十二月中旬





 青衿推送 


青衿 | 期中的回顾:“三分吃力,七分喜悦”

青衿 | 《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激进化》课堂笔记

青衿 | 《绪论二:东亚的近代性》学生课堂笔记青衿 |  “现代性与尼采哲学”学生笔记青衿 | 竹内好《何谓近代》学生细读笔记青衿 | 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学生暑期笔记青衿 | 通识阅读五月学生笔记(四)
图集 | 板书作为一种抗衡技术的技术
童明教授对大一学生“通识阅读”笔记的回复



选课学生的教学反馈






文学院 杨璐语

即使在这里度过了三个学期,遇到过许多老师,但陈云昊老师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在校选课上仍然能让大部分同学都认真听课、做笔记、课下阅读交流的老师。

与其说这门课的主体是鲁迅先生,不如说是围绕鲁迅先生而展开的范围极广的学术讨论课。从东方到西方,从文艺复兴到现代性,从章太炎和尼采到鲁迅,乃至当代大学生,这门课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这也正是老师所说,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涉猎广泛的“杂食者”。

在此之前,我总是徘徊在追求大家都在追求的“名次”、奖学金、评优评先与真正放下这些去做那些喜欢的事这两个方向之间。鲁迅的“回心”给了我启发,至少,不必去追求人们所划定的“优等生”。

文学院 常晨旭

从第一节课起,它的目的就不只是某一方面,而是在一个宏大的背景里谈论历史洪流的方方面面。

老师推荐了不少书籍,其中一本叫做《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我意识到,勇于探索、尊重不同观点的重要性,过度保护可能会使得大学精神被践踏。

文学院 李婧雯

以前,两本书后我发现自己甚至很难做到“通读”,舍友也开始放弃。我试图给自己创制幻觉,不如逃避,功利学习,追求绩点。但当你清楚知道学术阅读的重要性,又因为畏难逃避,被混沌吞噬,就会一直处于挣扎焦虑之中。

绪论尼采部分给予我冲击,让我受到或多或少的“冒犯”。首先,道德在现下的文化语境中通常是被提倡的,是积极的。但是现实中假道德之名而行的事情很多。尼采的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之分解决了我这一现实疑惑。

其次,认识到自己也受到奴隶道德的支配。将责任推卸给世界,跟随大众的追求,即使是“末人”“群氓”价值;自我欺骗,被动回应。陈老师通过尼采,阐释了对我们通识阅读要求的内涵:将残酷的希腊竞赛文化作为典范,认清混沌真相,塑造勇敢人格;同时,形塑混沌“需要一种艺术能力,让混沌的存在、理论的难度,可以被自己孱弱的理解力所忍受”。

抛弃“难度降低”的幻觉,通过思维导图笔记的方式,实现自我克服。“回心”一词,也可以这样得到解释。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靓

从第一堂课,老师就抛出一句话“大众,就是那些一年读书不超过五本的人”,犹记得那时我顿时愣住了,是一种醍醐灌顶又羞怯万分的感觉,感觉我好像捕捉到一些从前从未感受过的事物,消化后深受震撼。随后老师开始讲授什么是现代性……我才知道原来学术分歧大众分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们存在互动,也存在“群己权界”,很多时候哪怕是大学教授在课堂上讲授的也只是意见,而非知识

每周五的“鲁迅文学与思想导读”公选课,成为我每周里最期待的一堂课!

社会事业学院 付艺卓

时至今日依然很庆幸选了这门公选课。鲁迅文学与思想导读,可以说是我大学阅读启蒙课程。当初选报这门课完全是兴趣使然,后期却有些隐隐担心,鲁迅文学这门课,是否会跟其他老师一样,只是照念PPT,用一堂课下来都不变的口音,讲一讲鲁迅的书,讲一讲鲁迅的生平事迹这类在百度百科上都能被大众所搜罗到的资料。

不过,鲁迅课却截然相反,上课风格让我耳目一新。真的是会有一种在风雪中负箧曳屣奔向稷下学宫和众多思想者探讨真正的学问的感觉。

老师有一番话:“不要畏难,先通读,通读之前不准说不懂或难。”第一次这样沉浸式阅读、通读,我忽然发现自己又重新爱上了读书!我庆幸自己并没有丢弃阅读这个好习惯,以前五分钟都静不下来仔细研读书本,现在居然可以沉浸到书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

文学院 巴诗音

我们需要做的是摆脱“大众文化”、“大众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容易进入一种“优等生文化”的陷阱(金字塔顶端文化),以成绩论高低。并不是每次考试中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就是一个“好学生”(这是要存疑的)。

如果只是在追求其他人都认可的东西,为了应对考试而去学习一些知识,那么就没有达到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标准,没有追求大学和最有意义的东西。






旅游学院 宁清哲

这门课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书”。让我感到惊喜的第二个点就是,老师会推荐书给学生。

文学院 宋冠翔

其实当时的我还是不甚理解,为什么这个老师会如此得活跃和热情,在课程群里分享书目和自己的感受。这和我以往碰到的老师截然不同。老师通常在群中都是处于一个隐身的状态,非必要都不怎么说话。直到有一次课上,陈老师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的意图是造就大学生,

而不是培养成绩好的人。

文学院 李园花

每每上完陈老师的课,都感到非常的羞愧,不断反省自己;但我又感到非常的庆幸,庆幸自己选择了陈老师的课,庆幸自己能成为陈老师的学生。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总是让人热血沸腾,有着强烈的读书的欲望。正如老师所说,“你们要去追寻这个时代最好的智识产品,以及人类一直以来最好的文化产品——去更新书架”。啊!这真的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那么渴望买书、读书,陈老师真的是太有人格魅力了,才华横溢,站在三尺讲台上闪闪发光

听完陈老师上课讲解的鲁迅,再回过头看鲁迅的照片,感觉他不再是严肃,而是有些可爱和勇敢。





文学院 赵静文

因为之前有一次课老师讲了激进女性主义,随后布置了一个小作业是看Camille Paglia的关于女性主义的视频,谈谈自己的理解。

文学院 宋可欣

这几天都在读陈老师推荐的《苦闷的象征》,本想读完之后再写一下自己的感悟,但没想到仅是读了一小节内容,便让我有想写些什么的冲动了。

正如厨川白村所说,“没有创造的地方就没有进化”,于是人生来就要战斗,在外界的压制力与人内在的欲望战斗,这种战斗愈激烈,产生的苦闷便会愈加强烈,随之产生的思考及文艺的创造性也就越丰富。

美术学院 李宇飞

老实说这本《悲剧的诞生》我看的实在痛苦,我很迷茫看不懂尼采要表达的含义。我又想到老师说过,看一本书不要看到第30页便说自己看不懂,说不定看到第50页、第100页就看懂了。抱着这一想法,我硬着头皮看下来,直到看了几十页后,才终于有我能够思考的东西了。

悲剧,在尼采看来不仅仅是美学的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悲剧“见证了一个民族最核心的土壤的健康”,所以复兴悲剧是很有必要的。当代的影视作品大多为快餐式的、浮于表面的作品,让人娱乐、麻木,使人丧失思考的能力,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娱乐至死”。


课堂板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冯荷潇

在11月12日的课上,讲到鲁迅的美术收藏——汉代画像石刻、拓本时,提到汉文化的深沉雄大与当下文化的僵死狭小,也提到了“拿来主义”和文化自信。于是课后重读了鲁迅的《拿来主义》……

文学院 农德江

上着上着我就明白了,这门课不只是要我学鲁迅作品,而是去追寻鲁迅的“真”!这不是文学作品课,这是思想导读课!所谓的教材曾让我沉迷于“学文学”的幻觉之中,教材的陈旧与肤浅在此一目了然。用龙虾教授(乔丹·彼得森)的一句话总结自己最近的阅读感悟:“人生而受苦,除非看到自己正在进步,否则我们不会快乐。”

文学院 贾曼

我走进了意见、标准答案的束缚里,现在,我想从这里走出来。





文学院 金姗姗

关于现代性,之前看《现代性赋格》很有启发,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再看。现代并非就是光明、进步的,只见光明不见其阴影。进步的宏大叙事下人们反而会妄自尊大、失去敬畏之心,不知道信任什么,导致虚无主义。

课上说到“悲剧”,这本书里也有说到,应该称之为“肃剧”。当时还说到“内卷”一词,才知晓这个原本是个学术用词,并不是网络用词。内卷概念原本是说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投入多,收获边际效益递减。内卷化本质就是颓废化,人们精神愈发贫困。

美术学院 高芮婷

想到老师留给我们的第三个作业,老师多次提到的——去充实自己的书架,提倡我们走出“不读学术书、只看娱乐书消闲作品”的“半文盲状态”。


文学院 廖梦茹

由于汉文是班级混宿的原因,我有三个室友都是2020级汉文二班的学生,通过她们有了解到二班的通识阅读活动、您的一些话语和表情包。所以,在我大一的印象中,您是一个有些毒舌、冷幽默、学术造诣高的一位老师,很好奇您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所以大一结束选课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选择了这门课。

在中学语文作文中能拿分数的我,到了大学却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愿参与写作,担心自己脑海中背诵的句子、段落,所谓的作文公式成为抄袭。过去一年我却囿于绩点、综测,成了当代“文盲”,自己的书架上也大多都是教材。这再一次告诉我,不要在将来成为一名平庸的知识灌输者,快去更新书架!





历史文化学院 韩行

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知识上,本学期的这门校选课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文学院 康明真

总的来说,是有点痛苦、难受。大学前两年,几乎没有读过学术类的书籍,多是小说、散文之类的,而且读书还少。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那时在忙些什么。

文学院 郝悦

陈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的那个关于鲁迅先生是一个双重抵抗的回心型人格的思维导图,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这不仅让我感叹思维导图的功用性,也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还有关于意识形态这个问题,活在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里,那么就不是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有些时候一个人习以为常的思维与习惯或许是狭隘的,需要接受边界之外的思想的影响。





美术学院 唐婧娴

作为一名美术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确实相比其他文科生要浅层得多,特别是看到课堂还有前来旁听的同学和课程群大家分享出来的随堂笔记时,这浓浓的学习氛围着实让我倍感羞愧。

外国语学院 段雨彤

由于疫情原因,我们第一次课是线上授课,本身自己在家脑子就松散,我就四仰八叉地抱着电脑懒散地听着。但我吃惊地发现,老师好像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讲鲁迅,紧接而来的内容差点把我劝退,讲竹内好、尼采、亚洲主义、放弃标准答案、回心、反智主义、政治正确、现代性的光明与阴影……

返校后,我为了防止自己走神,专门挑靠前的位置(第四排靠边吧)。每次我抬头看,前面几排的同学总是在拍照,认真地整理笔记,认真程度毫不亚于专业课的态度

为什么我第一节课听不懂?正是因为我和老师之间存在语言障碍、学术壁垒。那么大众如何克服自己的语言障碍?首先,通读一本学术著作,读不懂没关系,但一定要通读。老师说,这个过程叫语言折磨。这些话仿佛点醒了我。

外国语学院 李奕希

第一节课,我原本情绪高涨,好耶!几分钟下来就晕头转向了,感觉很不妙!这人仿佛在掰开我的脑壳,暴力地往里边塞进去一些奇怪的思想。……第八周下课后,我第一次尝试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半夜交了笔记,陈老师回了句“好笔记”。后来的两次笔记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这也是莫大的鼓舞了!





文学院 张皓然

我在听课之前,在看到鲁迅的审美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美商”很高,而现在只觉得自己无知且可笑,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普通且自信”。就像鲁迅那雕塑般的修辞,确实让我难以理解,因为我根本不懂雕塑。那我懂什么?什么都不懂。

最近,有一个大一的学妹问我有没有推荐的校选课,我说有倒是有,但是你要做好直面自己弱点的准备因为这门课,你选择了之后会发现,老师并不会交给你什么实用的技能,也可能不关注你绩点提高多少;而且如果你能用心听完每一节课,你或许还会感到深深的羞愧与痛苦,也会因为读书太少而写不出论文感到无助与急迫。

我一直感到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在大学阶段,尤其是大三之前能遇上教给我“真学问”的老师。以前的我太过热衷于教科书了,认为文科学习记记背背教材就行了。而现在,我已经窥探到一些进入学术入口的方法了……即使感到极大的压力与痛苦,但依旧对这门课程心存感激。“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



文学院 张彤彤

突然一个名词涌入脑海——价值伪造。这是在第二次课上提到的一个名词。这部分内容于我来说,如获珍宝,当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什么是好的学风?我不认为,每日端端正正地坐在课堂上就是学风正;说实话,一些课程确实不听也罢。

法学院 余琪

就上课的氛围而言,这绝对是我理想中的大学课堂:老师讲的知识很有深度,同学们也都认真做笔记。就是因为这节课有意思,才能吸引旁听生也来。

老师最爱讲:“教材不是书。”我太认同这句话了,教材知识往往都像死水一样,而我们每个人为了考试那点分,都争先恐后地想去多喝一口,还生怕别人比自己喝得多。





文学院 代玉

还记得最开始听陈老师讲课,我有一种意想不到、从未耳闻、不合常理的感觉。我习惯性地在等老师给出一个定义,或两个,但最终没有。“标准答案死了”深深烙在了我的记忆中,这是这门课给我的众多惊喜之一。当然,正如老师所说,我也常常感觉到被这门课“冒犯”,因为我自认为自己是“大众”中的一员。

文学院 朱箐元

飓风走后是澄静的天。

说来也巧,写这篇随笔前在和同学聊天。被问及硕士打算读那个专业时,我答:“文学。”

文学院 董雅文

假设大学英语四级没过,首先便遇到了“失败感”。第一个反应,很多人都是拒绝这个沮丧感,比如去胡吃海喝,去疯狂购物,进入到一种放弃抵抗的状态。嘴里喊着:“大学了,我要躺平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躺平不算内卷。但在我看来,躺平也是一种变相的内卷结果。经历过失败感后,会有一个分岔路口,一部分人就此放弃抵抗,而另一部分则会进行“回心”式的反思。





软件学院 董端

在老师所推荐的众多书籍中,我选择读的书是《美国反对美国》。该书中,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是作者提及次数最多的,不难想到,作者在写作时想必也有呼应先贤的意思。出版三十年后再读,实在让人拜服。

文学院 刘靖莹

或许可以从瓦茨的油画《希望》切入,用我自己的一句话概括——即便“死地”,仍然“希望”。

社会事业学院 贾争光

可以说是给了我一个新的认识。我虽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文学院 崔婉渊

……经历长达两天思考后我悟了。《沉重的肉身》里,没有人可以用自己的创伤解救别人。面对人的身体痛苦时,都想只靠人的身体力量来克服痛苦的无意义。但肉身即物质承重的最终是化为虚无的身体,无法承重的最后是虚无,是现代性的未来。

美术学院 乔钰钧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众暴寡”那段话:“是的,我们不要低估大众‘以众暴寡’的道德狂热,我们也不要高估自身,不会做类似的事情。”突然意识到,在信息横流的今天,我自己曾经可能也是“以众暴寡”的一员。

文学院 周海洋

人应当追求酒神一样的生存方式,古希腊人在面对泰坦诸神的威胁时,用艺术不断地将其克服,为了生存而斗争,那是一种肉体和精神的丰实,是从非人的环境中成长出的“人”。





软件学院 史丰豪

从最初不解绪论时为何不讲鲁迅的作品,到今天每节课都念念不忘,都有收获。鲁迅先生有时未明确讲解,但早已打破我之前的认知和看法。

软件学院 杜双月

第一次听老师讲课我有点懵,很多观点和我所认为的不一样,特别是“读作品是中学能力;教材不是书;不看书禁止写论文”。在和一位文学院的同学探讨后,又看了群里同学们的笔记,我很震惊。

我感觉自己好像井底之蛙突然跳到陆地上,进入了一个认知以外的世界。大家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很特别,非常值得学习和交流。真的是幸运选了您的课!

软件学院 张琦

作为一个理科生的幼稚理解:鲁迅,一个表情包特别多的男人。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蕊

比较巧的是,这学期我还同时上社会学、伦理学和欧洲中世纪文学,每周上完鲁迅课都有一种“不会是提前约好讲什么的吧”的感觉。社会学前几节不讲其他,让我们先思考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作业是分析自我,从自我主体意识的产生到社会的结成。

这时候刚好陈老师讲了尼采的哲学与道德,对自己的分析更深入了一些,也让我认识到“回心”中主体的重要性。我这个学期明显感受到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听到某个知识突然联想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那种突然的惊喜感,然我很有自己是个大学生的感觉。但看过老师推荐的书之后,又变成了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文盲”,学习之路还任重道远。

文学院 岳艳宏

我们最终要扎进无边的海里去了。我想,读旅就是在海里吧,哪里都是方向,看你能选择哪一条。这里头有冷热的洋流,有淤泥与细沙,我还会遇见一株顶高的海草,“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文学院 张宵洋

我想表达一下对陈云昊老师的敬佩以及对这门选修课的喜爱。《鲁迅文学与思想导读》这门课是我上大学两年以来,除了几门专业课外,是我最初想象的大学课堂



  欢迎选修下学期的   
  校选课《鲁迅文学与思想导读》!  

(课程QQ群)

校园一隅

感谢摄影 陈上捷 同学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