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着豆腐的名号,背地里却是螃蟹?

风味星球 2020-11-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松鼠云无心 Author 我是云无心



要说《螃蟹横行记》里最特别的螃蟹菜,风味君第一个给蟛蜞豆腐打call!!


这个螃蟹菜的做法实在是有点神奇!捣烂蟛蜞取汁,然后怎么捯饬一下,就变成了“豆腐”!! 


在翻看我司未播彩蛋列表时,风味君居然发现了一个讲述蟛蜞制作的完整视频,大家可以看看,片子里剪掉的部分全部都保留了,包括当地人如何食用蟛蜞的钳子,以及蟛蜞的家常版制作方法。



我们的科学顾问,松鼠云无心老师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分享蟛蜞豆腐背后的科学原理。 据说,鲜!味!爆!棚!


这么神奇的螃蟹菜,你吃过吗?我好想尝尝啊!!



蟛蜞豆腐在《风味人间2》的第二集《螃蟹横行记》露了一面,只有短短的介绍。而在《风味实验室》的第三集中,则花了很多时间来聊它,并且在节目中现场制作了出来品尝。

《风味实验室》每周一21:00腾讯视频独播,更新2集,会员抢先看一周


聊螃蟹,为什么要吃“豆腐”呢?难道蟛蜞是一种特别的螃蟹,能让豆腐变得更好吃吗?

“蟛蜞”确实可以算得上一种特别的螃蟹,但“豆腐”却跟豆腐无关。

蟛蜞老师本尊👆

蟛蜞是长在江河堤岸、沟渠滩涂上的一种淡水小螃蟹,个头只有指甲到乒乓球大小。它的肉很少,基本上都是壳。


有一些地方小吃用它做食材,基本上也只是“咂摸味道”,难以作为“食物”来为身体提供物质和能量。

“蟛蜞豆腐”的实质,是通过简单粗暴地分离“有效成分”,再转化成易于食用的食物形态。


它的做法,是把鲜开活的蟛蜞清洗干净,在砸碎碾细 —— 这个过程比较血腥,聊天的几位嘉宾有点不忍目睹 —— 我说,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君子远庖厨”了吧。


砸出来“蟛蜞浆”用布过滤,就得到了“蟛蜞汁”

蟛蜞汁中有许多蛋白质,还有不少游离氨基酸、糖原、无机盐等等成分。螃蟹的鲜味物质,基本上都到了蟛蜞汁中。

理论上,只要蛋白质含量足够高,通过高温让蛋白分子充分伸展,降温之后不同的分子之间胡乱混搭,就会把水以及其他小分子都“陷”在网中,成为“固体胶”。

把豆浆做成豆腐是最经典的例子,只不过豆腐的形成中钙镁离子能够帮助混搭交联,形成的“固体胶”机械强度要好得多。


单纯的蟛蜞汁要形成“固体胶”并不容易。

单靠蟛蜞汁来成型,需要很大的浓度和精心的操作。在其中加入一点蛋清,成型就要容易得多。

在所有的食用蛋白质中,蛋清的成胶能力无与伦比 —— 别的蛋白质往往要长时间的高温加热之后才能凝固,而蛋清到60度就已经足够了。

有了蛋清的帮助,蟛蜞汁就很容易地成为了象豆腐一样的“固体胶” —— 蟛蜞豆腐,仅仅是借用了“豆腐”这个名称来描述它的形态,跟豆毫无关系

因为螃蟹汁中丰富的鲜味物质,蟛蜞豆腐自然就比真正的豆腐要鲜美得多。


蟛蜞是一种繁殖能力旺盛的动物。只要自然条件适合,它们能够成批成群的出现。在很多时候,农民把它们用大口袋装回家,发酵了作为肥料。

制作成“蟛蜞豆腐”,算得上是一种民间智慧。

把自然界中不起眼、甚至难以食用的物种发掘出来,找出食用的方法,这是许多“地方特色食物”的起源。

因为原料的廉价易得,也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普罗大众持续不断地输入智慧对它进行改良,最后就逐渐发展成为了“美食”。


陈晓卿老师说,其实蟛蜞也并不是只有蟛蜞豆腐这种“民间吃法”。它也有一种“宴席吃法”,那就是“礼云子”

蟛蜞的前螯很大。虽然螃蟹习惯于横行,但偶尔也有直行的时候。当它们直行,两只前螯合抱起来,摇摇摆摆地有点像古人作揖行礼,于是被称为“礼云”。而“礼云”的卵,就是“礼云子”了。


礼云子是蟛蜞的卵。然而蟛蜞本来就小,体内的卵更是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要获得“礼云子”,需要人工一只一只剥开蟛蜞的腹部,把那一点点的卵取出收集起来。剥上几斤蟛蜞,得到的“礼云子”也不过几十克,自然也就很珍贵。

但《风味人间2》的剧组最终放弃了对它的呈现。

对此陈晓卿在《风味实验室》里有解释

我觉得,这也算是《风味人间》的一种“人文情怀”了。

作者:云无心
头图:《风味人间》第二季

 彩蛋 
你的微博(@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朋友圈分享你看完第二集《螃蟹横行记》的感受,文字大概在140字左右(朋友圈建议手打,不至于被缩略),截图发到后台让我知道。

最用心的3位,可获得我们刚刚热乎出炉的“风味人间”围裙一套哦(见下图)。

获奖者周六揭晓!大家记得看周六的推送哦~








▲点击图片观看

▲点击图片观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第二集《螃蟹横行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