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呼格吉勒图之墓获德国设计大奖丨像一滴眼泪,也像一个问号[@裸嘢李 转]

图文源自网络 想法看法 2023-06-11

[想法看法说法@裸嘢李]

分别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以下两个法律公众号

  

推荐阅读(点击下列文字即可打开链接)

“宁可错杀一千”还是“正义不可缺席”?

或许,这就是“社会进步”——法律解读嫖娼卖淫、聚众淫乱和换偶

中国驻阿富汗工程师:美军天天开着飞机坦克来工地蹭饭[@裸嘢李 转]

陈伯达离开秦城后,对中将李作鹏说:你不要计较个人名誉[@裸嘢李 转]

晒孝心的日子,俺们来扯点那个啥

马尧海副教授等22人“换偶”案一审判决书&美国的镇国之柱 :联邦最高法院&视频:陈永贵访问红色高棉[@裸嘢李 转]

你煽情,我就激动:关于未成年犯罪和死刑

公安副局长携警花私奔潜逃海外内幕[@裸嘢李 转]

以下图文源自网络

综合自:波轮联合、归绥观察室、江平教授

呼格冤案是社会各界关注了十八年得以平反的事件。它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由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定案执行死刑,而后为冤死者翻案的第一例,对于新民主和法制进程具有时代意义。

呼格吉勒图墓,设计灵感来源于司法进程中的曲折之处,用叙事性设计方法将墓的整体结构和外形概括为:像一滴眼泪,也像一个问号。

呼格冤案是各界关注十八年多得以平反的事件,表达疑问是设计的初衷,化作一滴眼泪是人们的悲伤,运用场地与曲线建立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既像问号又像一滴眼泪的形态。

“建筑因保护人类而存在,因传递思想而流传,因见证历史而永恒。”这是建筑师的职责。

——建筑师白宇



01


背景简述

呼格吉勒图 (内蒙古“四九女尸案”被冤主角)

事件主要时间点:蒙冤判决(1996年)- 命案真凶(2005年)- 再审无罪(2014年)


▲ 项目概览

▲ 墓碑近景



02


设计理念

墓的整体结构和外形包含两层意思:像一滴眼泪,也像一个问号。

呼格冤案是各界关注十八年多得以平反的事件,表达疑问是我们设计的初衷,化作一滴眼泪是我们的悲伤,运用场地与曲线建立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既像问号又像一滴眼泪的形态。



墓的轮廓由一条线索串起,而后化作一个圆,有圆满之意。外轮廓的锈钢板承载着记忆,保持着一种自然的状态随时间发生色彩和质感的变化,从而将时间这样的一个无法捕捉的概念视觉化,用温暖的色彩守护着墓碑,缩影出这段历史。


围绕墓碑的三种颜色的石材寓意公、检、法三种权利,最外环刻有事件内容和社会各界呼声的钢板表达了第四方维权,新闻及公众的声音。


▲墓碑正面

▲ 碑文



呼格吉勒图,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一九七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生。十八岁时,厄难倏降,蒙冤而死。

 一九九六年四月九日夜,一女子被害身亡。呼格报案,被疑为凶手,后不堪厉刑而屈招,被判死刑。六月十日,毙。

 呼格负罪名而草葬于野,父母忍辱十年,哀状不可言。二零零五年十月,命案真凶现身,呼格之冤方显于天下,令华夏震惊,然案牍尘封无所动。又逾九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宣布呼格无罪。

 优良的司法,乃国民之福。呼格其生也短,其命也悲,惜无此福,然以生命警示手持司法权柄者,应重证据,不臆断,重人权,不擅权,不为一时政治之权宜而弃法治与公正。

 今重葬呼格,意在求之,以慰冤魂。

 特立此碑。
中国政法大学 江平教授 撰 二零一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 墓的轮廓由一条线索串起,而后化作一个圆,有圆满之意



03


公众参与

为表达对逝者及蒙古民族的尊重,设计师预留了公众参与的空间,在墓地的外围,采用了特有的蒙古族祈福方式,来访者可在墓地的周围摆放石块,就像祭敖包摆石头那样,从而垒出敖包作为祈福的方式。


▲ 来访者可在墓地的周围摆放石块,垒出敖包作为祈福的方式


也就是说,每一位来参观呼格墓地和悼念呼格吉勒图的人都可以从外边带来一块石头,摆放在胡格墓地的围墙外,久而久之把公众的声音、思想、祝愿用敖包的形式呈现出来。


▲ 墓碑旁的石块



04


建造过程与图纸

▲ 墓地平面图和鸟瞰图


▲ 北立面图


▲ 剖面图


参与建造呼格墓的社会公众人士:
– 中国法学界的泰斗·江平(呼格墓志铭撰写)
– 新华社功勋记者·汤计(推动呼格冤案平反记者)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涌(呼格墓志铭执笔者)
– 著名书法家·张杰(“呼格吉勒图之墓”墓碑书写者)
– 中国书协理事会·刘俊京(呼格墓志铭书写者)
– 包工头·张征 及THEZEN团队(呼格墓发起人及建造方)
– 建筑师·白宇 及英国杰典国际建筑设计团队(呼格墓主创设计师)
– 新华社记者·王一鹏(参与组织者)
–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编导·程君轶(参与组织者)

@裸嘢李: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后,最终宣告无罪。大家的思维也就定格在了呼格吉勒图无罪这个点上了,至于被害人到底是谁杀害的,或许永远是个迷了。当然,呼格吉勒图也只是“疑罪从无”,并非彻底洗脱了作恶的嫌疑,正因为如此,至少还有一位叫陈冰的律师还在质疑呼格吉勒图无罪的结论。建设法治社会需要这种质疑。呼格吉勒图的墓像个问号也像滴泪珠,或者也在质问墓主:你到底干了没干?而泪滴自然是为被害人而流的,如果墓主真的被冤,这滴泪也应该为他而流。帖子说江平教授是墓志铭的撰写者,王涌教授是执笔者,刘俊金是书写者,我真没搞懂撰写者和执笔者区别在哪里,这也算是“问号”留下的疑点吗?


继续阅读公众号裸嘢李部分原创帖子合集

继续阅读:公众号想法看法说法部分原创帖子合集

读者或咨询法律请关注微信号54446700

@裸嘢李 邮箱:LEEZBoffice@hotmail.com

转帖只为提供更多资讯,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