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翻译 | アンビリーバーズ

cacti 米学研究所 2019-09-30

 Kenshi Yonezu 

取材・文 :柴那典

翻译:cacti

米津玄师新专辑《unbelievers》于2015年9月2日公开发售。

这是一首引进了电子乐,以全新风格开始创作的主题曲。充满高昂感的曲调,简单而信息丰富的歌词,是他自身变化的内心写照。米津将为我们讲述此次作品完成的创作经历。

 为必要的变化而套上限制 


——Unbelievers是米津创作的曲子中一首作为转折点的曲子吧。

没想过它会不会成为一个转机,但它是我给自己设置了限制而作出来的曲子。


——设置限制?

简单的来说,就是没有使用吉他。完全沉浸在其中完成的,之后以钢琴为基调来作曲。迄今为止都没有这么做过,是这样一个限制。


——只是,并没有人拜托你这样做或者被谁强迫吧?

确实是这样(笑)。


——为什么要给自己设置限制呢?

心中“一定要做出改变”的想法很强烈,从《圣母玛利亚》开始这种想法愈发强烈,《unbelievers》也是抱着这种想法创作出来的曲子。完成之后试着听了一下,发现与迄今为止的曲子完全不同,这是不是一种转机,即使是现在的自己也无法客观地去评判。

 不知今后是否会组建乐队 


——《flowerwall》的采访的时候曾说过,因开演唱会而不想局限于组建乐队,歌曲风格的变化是不是也和这个有关?

有。可以说和乐队一起录音制作专辑,开演唱会,因此自己才会改变吧,本来是憧憬着乐队的音乐的,想要这样做,也这样做了,但是做过之后发现自己不再执着于此,这也是事实。因此,听了各种音乐在接受的过程中,现在不如说更喜欢电子音乐,“建不建乐队”什么的基本也不再想了。


——演唱会过程中,吉他和贝斯和鼓的4人编制的大前提也不复存在了。

是啊,那种4人编制是难以取代的,一直以来都感到很不错。我很依赖他们,也觉得他们、于我是不可或缺的,但以后是否要继续这样的组合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觉得说会不会完全变味了呢。

 希望被禁锢,死去的美丽街市 


——这次《unbelievers》这首歌的灵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和弦和旋律是在制作第二张专的时候就有了的,当时也很犹豫要不要放到专辑里。最后还是选择保留下来,后来在作曲不顺利的时候搬家了。之后就写得很顺利了。《unbelievers》就是那时候做出来的曲子之一。


——你之前也说过搬家了就能写出曲子了呢。回过头来,你觉得自己周围的事物怎么变化的呢?

首先风景就不一样了,搬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地方。之前住的地方可以说是平民区,是很混杂的地方,后来搬到的是一个刚建成的大楼,还没什么人住进来。


——那个地方是正在开发中吗?

嗯嗯,非常奇怪的街区。你要是看到那个刚建好的大楼你会非常诧异的。施工中,应该是说等待完工的状态吧。换句话说,不就是提前做好期待了吗?但是一旦那种状态就在眼前的话,不觉得是在看尸体吗?钢筋暴露出来,什么都不是,当然,也没有任何人在。


——死了的建筑?

是的,钢筋也生锈了,从此应该再也不会抱有那样的期待来吧。走在那样的街区,就会陷入非常不可思议的感觉中,今后,对不久的未来抱有期待,虽然现在看来只是一具尸体,总觉得都只是陪衬。非常美的街区,也受到了很多影响。

 基于否定的肯定能信任 


——看到在建或者开发中的景象,人们一般只会想:“啊,在造呢”“这里要建什么啊”“声音烦死了”之类的,而米津从中看到了“抱有期待的东西和已经死去的东西相互重合”类似的状态。

是的。


——这就是你作曲灵感的源泉吗?

与此相对的某种事物正在内在化。因而我觉得人也是如此啊。正因为人活着象征着死亡的骷髅也在身体中存在,对于之后的未来的希望和意味着终结的死亡也同时存在。这次搬家,我感到自己近乎迷失在强烈地散发出这种气息的街道之中,到处都是这种感觉,本应相反的事物以黑白颠倒的状态鳞次栉比,总感觉这是一条不可思议的街道,这种感觉也与《unbelievers》相通,这首曲子想要表达的是“基于否定的肯定”。


——基于否定的肯定?

我认为,要肯定某样事物有否定除此之外事物的必要。我自己是喜欢追求纯粹的一个人,所以如果不按照不否定然后肯定的话,就无法带着热情去信赖它。基于否定的肯定,就是如果两方一方缺席,就无法成立的东西。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怀疑论者。


——《unbelievers》让人有兴奋的感觉,电子音在其中不断跳跃,是首充满了高扬感的曲子,但是也在描绘表现出来的“希望”背面存在的东西吧。

是的。仅仅是单方面的东西的话怎样都只会变得不可靠,也包括之前作的曲子,想着如果一方缺席的话就无法成立。恩,在作曲的时候很麻烦呢。


——很麻烦?

因为是基于否定的肯定的曲子,稍微错一点的话就会很生气或者很不安,我能感到这种情绪在吞噬着肯定的部分。要保持这种平衡很难,我曾经也想过用即使是小学生也能理解的语言来创作,那个时候,总是感到充斥着愤怒和不安,想着去哪儿找自己的容身之所呢。那种转况下,有过异常迷茫的瞬间。


——个人的愤怒和不安,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嗯……这可以说是像奥运会一样的感觉吧,就是类似于“这之后将会怎样”一类的,建造竞技场啊标志啊是很麻烦的事情,我身边的人也有说“奥运会结束之后,日本只会欠一屁股债”。所以会有对未知的恐惧,会有对自己从出生以来的环境的愤怒。对这样的东西,很有想从后面拿烟灰缸砸他头的冲动,但不想拘泥于过去作品的原因,不仅限于此。


——不想单单把愤怒和不安当做原动力?

因为,以前一直这样创作的,但对我存活于此并无半点好处,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所以现在我想做我想做的事情,之后我一直想着,应该要对有着光明的未来的孩子们说,“虽然前路难行,但依然繁花満途”。


——有着这样的想法,所以才会选择现在这样的表现手法啊。

恩,是的。


——所以,自己内心中存在的坚定的东西,以及这样的想法跳出来的瞬间都浓缩在乐曲中了。

是啊,我本来是很悲观的性格,基本不会对什么生气,客观地看这样的自己就会变得很渺茫。这样的事情不断重复,我觉得自己快要被虚无主义吞噬了,这果然,不仅仅是虚幻了。要做什么,“那么100年之后大家不是都死了吗”,喘一口气就会开始想这样的事情,单凭难道不是会活不下去的吗?必须要去信仰些什么,必须要面对些什么主动地去做些什么。这样一想的话,就会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大概就是“怀疑”了吧。


——“怀疑”是指?

也就是说什么都不相信的人。即使像这样什么都不信,为了否定除此之外的事物也不能不去相信些什么,深深地感受到如果不按照这个繁琐的顺序做的话,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了,这首曲子是由《unbelievers》这个题目开始创作的,但是它也准确地表达出了我的本质。

 将过去的自己与电灯重合的“旅人电灯”


——我想请问一下有关歌曲之间的联系,首先第二首歌《旅人电灯》在声音方面与《unbelievers》有着对照一样的感觉,这首曲子是怎样完成的呢?

这也是我住的街道的曲子。晚上三四点的时候在街上走,真的是一个人也没有,白天的时候也没有人,到了晚上就更没有了,真的是很安静的街道。但是谁都不在,街灯还亮着,它到底是在为谁发光,有时我会为它的存在意义莫名感到凄清。但是好好地想过之后,它说不定正是为此时此地看着它的我而发光。我小的时候,上初中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瞬间会想,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是只身一人,就算我现在死掉也不会有人为我流泪,看着那个街灯,回想着曾经的自己,觉得是不是可以把这样的感受变成音乐。


——歌词中有“墓标”这样的字眼。

虽然像我刚刚说过的那样我住的街道充满了希望,但我现在看到仍然是一片废墟,是死去的街区。这个时候,有几辆吊车,看上去好像是被丢弃的。这时候我能感觉死的气息。

 水果和人有着某些相似 


——第三首曲子是《こころにくだもの》(给心装枚水果),这是怎样完成的?有点像童谣,很可爱的歌词。

这是我很快就写出来的曲子呢。相对来说我也很喜欢这一首。这是我一边挖掘自己的记忆一边写出来的曲子。最近,我一直想起过去的事情,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啊小时候住的街道啊,这些事情都出现在我的梦中。很多事情都变了,小时候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因为住的地方很小,所以对周围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那种感觉慢慢消失了,即使是刚刚拿到手的东西也会觉得“这就是原来的翻版”,只能看到其共通的东西。这样想着写出来的。


——把水果的名字加进歌词里面很好啊。苹果 、柠檬、葡萄、蜜瓜、草莓、香蕉、橘子、猕猴桃......

我觉得水果和人有相似的地方。有皮有肉有种子。人的身体也是相同的构造。

 变得觉得应该担任人们的心情代言人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回到《unbelievers》的话题上来,歌词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这首曲子的主语是“我们”不是“我是怀疑论者”而是“我们是怀疑论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是《サンタマリア》之前的米津さん不会选择的词语。

是啊。怎么说好呢。“我们”这个词自身是《YANKEE》的时候想出来的,像我刚刚说的,我自己本身就是很孤独的一个人,从以前开始对别人也很少能产生共鸣,很多时候自己并不能为人所理解,这种经历不断累积累积,我觉得自己变成一个喜欢沉默的人,但是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世界确实存在和我有着相同经历的人,浏览网页的时候也是如此,现在我觉得自己并不是怎样特殊的存在。也有很多能与我产生共鸣的人。


——是有切身感受吗?

有啊。然后会想着自己能不能将他们的心情,他们的想法代为表达出来。虽然一步走错就会变成很可笑的想法,但是我的话是不是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我至少还适合做音乐。我比他们能够更好地编出旋律,更好地组织语言。因此我最近慢慢开始想是不是可以背负一点这样的东西,选择“我们”可能也是一种体现吧。


——在我看来,米津さん想着“向谁伸出手的曲子”而创作出来的。《サンタマリア》是如此,《アイネクライネ》和《Flowerwall》也是如此。但是《unbelievers》是“展示自己的后背”的曲子,让人看自己的背后,高扬着旗帜,在创作与听众建立联系类型的曲子的层面上来说,会成为一个转机。

是啊。放到以前无论如何都不会说的事情,很多包含在这首曲子里面,就这样被听我的歌的人,被一直陪伴着我的音乐而拯救,而活到现在。那么我之后要担任怎样一个角色,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了啊。

访谈翻译


▲访谈翻译 | Diorama


▲访谈翻译 | YANKEE


▲访谈翻译 | Flowerwall


▲访谈翻译 | サンタマリア


▲访谈翻译 | MAD HEAD LOVE


 翻译:cacti 

编辑整理:Genko

校对:画笔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