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新定义“规模化” | 深一度思考

SSIR中文刊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 2021-09-05




今天,我们有关社会变革规模化的理念,大部分体现的是一种旧的思维定势,不足以支撑当代的社会创新——那些理念重在扩大组织的规模,而不是影响的规模;规模化势在必行;规模越大越好;规模化的目的是商业成功。

在收入、市场份额、融资这些语境里,规模化就等同于增长,而且意味着越多越好。虽然这些都是一个组织的正当目标,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扩大社会影响力。

影响力的规模化需要通过协调努力,去实现最佳规模的集合影响力。这些协调努力必须首先经过道德验证和基于证据的动态评估,才能予以实施。



全文约3600字,读完约需8分钟。


2014年年初,埃博拉病毒开始在西非各国肆虐,以惊人的传播速度侵袭了大量社区和家庭。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共有超过1.1万人死于埃博拉病毒,占病毒感染者总人数的60%。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被发现,此后发生的27次疫情都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被控制住了,直到2014年的疫情大爆发。为什么这次疫情持续了两年,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以前所有疫情加起来还要多呢?


对此,目前尚无一个完整的答案,但有两个因素很关键:首先,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一个已知并被验证过的方案能应对这一超大规模疫情;其次,当地的环境十分恶劣,很多疫情爆发的国家和地区医疗体系落后、社会处于解体状态。诸多因素使得问题加剧,连最为全面的解决方案也难以产生稳定的效果。


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常用的规模化实施解决方案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传统干预方式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即可靠的解决方案和有利于方案实施的环境。


但是,正如埃博拉危机一样,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当我们不知道哪些措施有效时,该如何实施规模化的应对呢?


关于如何规模化,我们需要一种更广阔的思路,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纳入考量之中,以适应处于不同环境中的创新者、影响力投资者、资助者、非政府组织、社会企业和政府。我们看到,这种思路正在发展中国家兴起。


我们将这种范式称为“规模化科学”。“规模化科学”这一概念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将科研成果规模化,从而获得重大影响。第二层含义是指形成一种有体系、有原理的研究规模化的科学。


创建这一科学旨在帮助建立一种针对规模化的批判性思维。所有规模化方法都应该在质疑、测试、优化的基础上悉心加以应用。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者那里领会到,正是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的精心组合,才催生了富有意义的变革。



01三种传统的规模化范式


今天,我们有关社会变革规模化的理念,大部分是借用了19世纪的工业扩张、20世纪的制药业监管和21世纪的科技创业的模式。我们将这三种模式分别称为工业规模化范式、制药规模化范式和精益规模化范式。


尽管我们可以从这些范式中学到很多东西,但它们不足以支撑当代的社会创新。它们体现的是一种旧的思维定势:重在扩大组织的规模,而不是影响的规模;规模化势在必行;规模越大越好;规模化的目的是商业成功。


1、工业规模化范式:重心在于如何以最低成本来生产、分销大量标准化产品。其关键在于“经营规模”,而经营规模可以通过高效的大规模制造和分销来实现。


2、制药规模化范式:重心在于如何独享创新成果。其关键在于“授权”和“排他性”,前者是指政府授予创新者在阶段性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扩大药物使用规模的许可,后者是指创新者可通过申请专利和保守商业秘密等手段,让其他竞争者无法染指。


3、精益规模化范式:重心在于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其关键在于“快速学习”和“资源规模”,前者是指通过快速迭代产品设计来了解市场看重的是什么,后者是指及时获得各种资金,利用已获得的知识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范式对社会企业家和影响力投资者很有吸引力。


这三种范式都是为了实现商业成功而实施的策略。这些旧范式也可以用于社会影响力领域,只是它们都有欠缺。一个更为全面的思路会侧重于另一个或者补充的目标,即公共利益。为此,我们要运用规模化科学的范式,制定一个实现公共利益的框架。



02规模化科学的四项指导原则


扩大运营、收入、市场份额、融资等,都是耳熟能详的概念。在这些语境里,规模化就等同于增长,而且意味着越多越好。虽然这些都是一个组织的正当目标,但我们关注的是扩大社会影响力。从规模化科学的角度来看:


影响力的规模化需要通过协调努力,去实现最佳规模的集合影响力。这些协调努力必须首先经过道德验证和基于证据的动态评估,才能予以实施。


这一定义包含了四项原则:道德验证,包容性的协调方式,最佳规模和动态评估。如果这些原则没有得到明确的落实,公共利益可能会被其他目标(尤其是组织成长)所遮蔽。


1道德验证


规模化并非是一项绝对要求。事实上,有时候不扩大规模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第一项原则“道德验证”意图在增长的压力与对他人的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研究人员/ 创新者可能受到来自政府、资助者和同行的压力,要求他们扩大创新成果的应用规模或发展壮大他们的组织。但是,创新者在决策时也对受到其创新影响的人们负有责任,而这种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对规模化的道德验证来实现的。


我们建议换一个角度思考:“在实施规模化之前,你如何能确定自己的创新会取得积极的影响并能避免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一个道德设问,规模化在此成为价值权衡的对象。要回答这个问题,创新者和“受影响者”需要为规模化制定一套基于“可接受的影响力风险”的衡量标准。


如果社会创新者没有足够的把握就进行规模化,可能会造成太多的风险。如果过于谨慎,则将收效甚微。社会创新者应该寻求一种中等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确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问题的紧迫性、失败的成本、视角的多样性、是否存在其他替代方案以及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等。


对影响力规模化做出决策要求对受项目、政策或产品影响的人所造成的影响力风险进行评估。如果一个组织决定在确定性较低的时候进行规模化,就可能会带来过高的影响力风险。如果在确定性较高的时候进行规模化,则承受的风险可能会过低。寻求折衷点——可接受的影响力风险,决定了一个组织扩大影响力的速度。


2包容性的协调方式


创新者必须与受创新影响的人以及让规模化成为可能的人建立好关系。无论有多么大胆的规模化目标,创新者或单个组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独自大幅改善一个社会或环境问题。创新者面临的现实挑战就是如何以促进公共利益为前提,去协调持有不同工作日程和视角的多种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


目前成功吸引“受影响者”参与的模式比较少,而且通常情况下,将他们排除在外也不会影响资源的获取。然而,只有他们最适合判断创新是否获得了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让“受影响者”参与关于规模化的决策,包括规模化的目标,怎么做,何时、何地和为什么进行规模化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这样做能够提高创新成果规模化成功的概率。


协调行动者的一种方法是有组织的协调:相关组织和个人聚在一起共同商定一项行动计划,并有一个或多个协调实施的过程。按照资助型组织的惯用说法,有组织的协调通常被称为“集合影响力”。另一种方法是非组织性协调。这种方法需要多方共同发展一个人际网络、市场和专业的有机体系,体系中的许多行动者会自发采取独立的行动。


3最佳规模


第三个原则是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有一个“最佳规模”,而且最佳规模极少是最大规模。要了解什么是最佳规模,首先要明确规模影响力的含义以及衡量标准。


我们在对发展中国家创新实践的回顾分析中发现,发展中国家在推动规模化的过程中,远远不局限于使用像“受益者人数”这样简单的衡量标准。


比如对某些亟需服务的特困群体来说,提升项目的可及度或提高效益,就可以大幅增加项目的整体影响力。与此同时,可持续性或满意度等定性目标也可以深度改善人们的生活。毕竟就某一人群来说,与“大而不足”相比,从“小而美”中可能获益更多。当然,反之亦然。一边是慢节奏、小而美,另一边是不完善、大而快,两者各有优缺点。


在评估最佳规模时,重要的是要考虑规模化所产生的后果。当我们采取更多行动时,影响力的变化可能是线性(加法)的,也可能是非线性(乘法或指数)的。另一方面,规模化可能会削弱积极影响(效益递减),扩大负面影响,挤掉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上述变化的方式可以左右成败。


4动态评估


“影响力评估”是指对一个特定规模的创新应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这类评估会假设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即通常用逻辑模型和变革理论来描述的因果关系。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一系列行动和规模化效应,影响力可能会增强或减弱,或者发生质的变化。因此,规模化科学采用“动态评估”的原则,以了解影响力如何随着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动态评估实际上就像是评估我们如何在速度攀升的情况下驾驶车辆。为此,我收集、评估周围的信号,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一具有连续性的自适应过程是动态的,因为我们在推进过程中可能需要改变现有的方法、框架和理论。



03构建规模化变革理论


“变革理论”是项目评估和设计的常见要素。为了帮助创新者把上述四项指导原则付诸实践,规模化科学旨在创建一种新的变革理论,我们称之为“规模化变革理论”。


“规模化变革理论”由三个部分组成:规模化的路线、规模化造成的反应和规模化的合作伙伴。


首先,“规模化的路线”是指一项创新在推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阶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设定,例如可以从钻研一个好想法开始,继而积累实施这一构想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然后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采取行动,最后扩大行动范围以造成大规模的影响。这种普遍性的路线可以适用于任何创新的规模化,比如一项政策、一个产品、一个项目或一种实践。


其次,“规模化变革理论”还包括对“规模化反应”的明确阐述,即说明影响力如何随着解决方案的推广而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包括影响的规模、质量和类型的变化。在论证这些联系时,应考虑到潜在的规模化效应。


最后,第三个部分是确认“规模化的合作伙伴”,描述参与规模化实施的合作伙伴的角色以及错综复杂的相关安排,协调原则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



畅谈



近年来,“同一天生日”与“黑土麦田转型”等新闻事件引发诸多争议,不少机构在试图利用资本快速实现公益产品的“规模化”时出现了很多问题,“规模化”理念的本身也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规模化”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把《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刊赠与优秀的留言者。




来源:本文刊于《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3期;

作者:约翰·加尔加尼,项目设计和评估咨询公司Gargani + Company,Inc.的创始人兼总裁,同时也是美国评估协会的主席;

罗伯特·麦克莱恩, 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政策和评估部的高级项目专家

译者:黄伟鸿

原标题:《规模化科学》

注:本文有删节,欲读原文可购纸刊





更多推荐阅读


中国创新: 慈济 | 基金会中心网 | 众建筑

创变者说:资中筠 | 吴敬琏 | 张维迎 | 艾路明 | 秦晖

深一度思考:影响力投资 | 中国集体式慈善 | 现金援助 

点子学院: 食物银行 | 绿色农业| 零利息融资


更多平台


对「社会创新」的案例、观点、方法感兴趣的朋友,我们分享以下资源和平台: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英文网站:https://ssir.org/ ,提供大量免费在线文章;


微博账号:“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发布中文刊原版精选文章和最新资讯


扫描文末二维码可关注我们的公号;如果你觉得本文有所启发,别忘了点赞➕转发!


如需转载,请添加客服微信(lepingsitanfu)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