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ikTok的背后:中国式的企业创新被低估了

王丹青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 2021-09-05


推荐此文的理由抖音海外版应用TikTok在美国、印度等地遭禁一事持续引发热议,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遇挫,令人惋惜,但这也同时说明了一点:在经历数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式的企业创新已经逼近、乃至在某些领域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准。长久以来,一直有种声音认为,中国企业只热衷模仿,而缺乏原创精神,这样的刻板印象显然是片面的。
以TikTok为例,2017年11月,字节跳动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美国热门的短视频应用Musical.ly,并将其更名为TikTok。收购之后,字节跳动升级了这款应用的推荐引擎,并加入了更多新功能,例如让用户对视频发表评论,加强互动感。之后,TikTok在印度、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蹿红。截至今年7月,分析师和银行家将TikTok在美业务的价值定在20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区间。
是什么因素为中国本土的创新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中国创新企业有怎样的特点?马克•格里文、乔治•伊普和魏伟在《先驱者、隐形冠军、变革者和追赶者:中国创新企业的经验》里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荐书|

书名:《先驱者、隐形冠军、变革者和追赶者:中国创新企业的经验》
作者:马克•格里文、乔治•伊普、魏伟
页数:216页
出版社: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马克•格里文、乔治•伊普和魏伟在他们的新书《先驱者、隐形冠军、变革者和追赶者:中国创新企业的经验》(下简称《先驱者》)中宣称:只有硅谷才能盛产科技独角兽、数字颠覆者和名人企业家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新一代中国企业家中有许多从海外留学归来创办科技公司的精英企业家,也不乏正在颠覆现有行业格局、塑造英雄企业家形象、不懈追求增长的年轻数字原住民。”

为了打破大家对中国企业家喜欢模仿的刻板印象,《先驱者》的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另类视角。他们认为中国的创新企业将改变全球创新领域,并建议外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应该多了解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抱着“抄袭者在中国盛行,中国企业不会创新,只会剽窃”的成见。

这本书首先探讨了为何创新成了中国的长期刚需。尽管尚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抑制了中国的创新发展,但有两个因素为中国本土的创新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不断壮大、渴望过上更好生活的中产阶层,以及丰富的地理多样性。后者意味着需要为天南地北的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这两个因素不仅推动中国企业进行创新,以抢占不断扩大的全球市场,还产生了四类不同的创新企业,可以满足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区的客户的不同品位和需求。

这些创新企业按照其市场定位(大众市场和细分市场)和市场地位(现有玩家和新来者)分成四类:

01先驱者

第一类是“先驱者”,它们是数十年来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的大公司,比如跨国电子公司华为和海尔,以及跨国科技公司联想。作者们认为:“与主流观点相反,这些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这些先驱者崛起成为市场领导者,因为它们从创业第一天起就具备创新思维。”也就是说,它们早就意识到持续向客户提供创新产品有多么重要,以至于它们往往不采用低成本战略。凭借着先发优势,它们在中国赢得了市场领先地位,还发展出参与全球竞争的独特创新能力。


与这类创新企业相比,“隐形冠军”和“追赶者”则是不太出名的公司,因为它们一直保持低调。

02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是指专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主要从事制造业领域,比如风能、激光设备和医疗技术。它们的“隐形”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创始人喜欢低调,公司位于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以及战略性地选择低调。

03追赶者

追赶者是指行动迅速的新兴企业,由在国外接受过教育和培训、掌握尖端技术的精英创业者所创办。它们是相对年轻的小公司,但与老公司相比,它们的发展速度明显更快。

04变革者

格里文和他的合著者将最后一类创新者称为“变革者”,它们是由国际和国内风险投资家扶持起来的“独角兽”或私营创业公司。它们从事的行业需要直接与终端客户打交道,因此它们非常吸睛,也喜欢寻求关注。

“独角兽”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比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和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它们颠覆现有市场(比如滴滴出行的打车应用颠覆出租车系统),或者创造新的细分市场(比如共享单车公司摩拜和信用卡金融科技创业公司51信用卡)

在客户差异化需求的驱动下,这四类创新企业发展出不同的能力和竞争优势。然而,这些创新企业共同具有一些鲜明特征,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创新模式。这本书已经发现了其中一些特征,揭示出中国企业的创新与硅谷企业有何不同。

譬如,硅谷公司倾向于开发差异化技术,并提供与现有公司不同的产品来参与竞争;而中国的创新企业则往往采用“扎堆”模式,这是一个集体创新过程。数百家公司在同一个领域展开竞争,直到最终只有少数几家公司生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集体的努力和智慧为商业模式和技术的优化改进做出了贡献,使最终幸存的公司获得非凡的能力和先进的技术,即便按国际标准来看也是如此。

中国创新企业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它们倾向于让强有力的领导人进行集中决策。这与西方基于分散思维和分散决策过程的创新创造理念截然不同。格里文和他的合著者声称,中国市场形势的快速变化和监管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快速决策,以快速应对变化。因此,权力集中的组织结构和雷厉风行的领导人对于保证创新速度至关重要。

尽管作者们阐述了中国需要创新的原因,但这本书在塑造中国企业家和中国式创新的成因的分析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首先,隐形冠军和追赶者相对不太出名的原因需要更多的背景分析。这本书推测了几种可能的原因,比如“它们有低调的创始人,不追求过多的媒体曝光度,在地理位置上不显眼,以及战略性地保持隐形”。

然而,隐形冠军和追赶者往往从事B2B行业,而先驱者和变革者则直接服务于消费者,这是两者在知名度方面的一个显著区别。

例如,被归为隐形冠军的海康威视和振华重工,分别从事智能监控摄像头和港口机械领域。相比之下,海尔和联想等先驱者则向个人客户销售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华为的案例更有意思,因为它进入手机行业后,知名度显著提高了。从它们各自从事的行业来看,它们在媒体和公众知名度方面的差异不可一概而论。作者们还提到,保持低调有战略上的好处。但这些好处究竟是什么呢?或者,也许在某些条件下,保持“隐形”的战略好处会有所不同。如果是这样,这些条件是什么?

        ★其次,领导风格和组织结构对创新的影响有些违反直觉。研究发现,赋予员工更多自由和组织参与权的分权组织结构有利于创新。但作者对先驱者的分析却表明,企业需要采用权力集中的领导结构,以便在快速变化和存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快速做出决策。

然而,快速决策与创新之间并不总是正相关的。两者的质量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原创思想的持续提供、思想和批判的自由、组织多样性以及注重长期规划而非短期收益的公司文化。作者们观察到,中国创新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采用扁平的组织结构。然而,他们并没有解释那些决策果断的领导人如何从员工那里获得新的想法,或者他们如何防止自己沉迷于掌权,而这种沉迷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成长。

        ★第三个薄弱环节是关于中国企业采用“扎堆式竞争”模式可能会改变现有的竞争理论的论点。如果作者们分析促成这种模式的制度和经济环境,他们的论点可能会更加有说服力。在我看来,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和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不力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企业意识不到模仿可能会侵犯产权,它们就会倾向于模仿现有的商业模式。因此,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这种模式在多大程度上仍然奏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四点是,需要对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与独角兽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从而追踪创新的长期效益和相关的社会利益。

在中国和美国,当中国的BAT和美国的脸书这样的科技巨头收购了所有前景可观的科技创业公司,并垄断了尖端技术和商业模式时,整个社会能否从这种垄断中受益并不断进行创新?如果新兴创新企业的最终成功是以被收购和高财务回报来衡量的,这是否会改变追求创新的终极目的?

        ★最后,这本书在经济和战略上的双重视角忽视了中国的政治环境,毕竟政府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过程。

这本书认为,政府的支持是刺激中国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一。然而,关于这四类创新企业如何回应政府的政策倡议、如何受益于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先驱者》一书揭示了中国企业的现状以及中国企业的创新方式。然而,对于影响中国创新特征和成果的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原标题:《绝不仅仅是模仿:中国式的企业创新》作者:王丹青,香港大学商学院管理与战略系助理教授
翻译:黄伟鸿


复制如下淘口令到淘宝打开:

$Vfhbc0yVLPw$

可购买

SSIR中文版09期




荐书




1. 世界着火了!我们需要系统性变革 


2. 精英是否绑架了社会变革?

3. 设计思维应用于社会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4. 慈善精英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他们的权力过大了?

5. 社会变革的“新势力”,通过共享控制权产生影响力

6. 社会运动成败的秘密,关键在于赋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