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可持续城市与共益社区,关键在于这5点 | 社会创新峰会
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让“城市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变得深入人心,人们前所未到地感知到社区之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无人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人们是紧密相连的。
要想建设一个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可持续的城市或社区,需要用社会创新的行动探索和创建一种机制,引导一种共识,助推一种环境,并且激发一种公共精神。也就是说,在不断的探索和行动当中,去影响每一个个体,形成一个个共识,进而集结城市或社区的利益相关方,共建家园。
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共益城市与社区”这一议题,11月18日下午,在2020斯坦福中国创新峰会其中一场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实践者等,从城市的创新建设、社区融合、科技赋能三个纬度,共同开启了中国共益城市和可持续社区的探讨,包括什么是共益城市与共益社区,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共益社区的国内外路径和案例等,以期促进新的行动和解决方案的产生。
据CitylinX设计联城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贾蓉总结,创新实践者在建设共益城市和社区时主要做了5项工作,如:均建立了跨部门的新连接;均主动与利益相关方链接;均以小微迭代创新实践的方式,助力“最优解”等等。
共益城市和共益社区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中国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为什么要在当下提出、探讨这一概念呢?
▲贾蓉
CitylinX设计联城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贾蓉表示,首先,当下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快速和变革的时代。尤其是今年的疫情,让每一个人都特别深刻地关注到了什么叫“城市命运共同体”,关注到社区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和生命原来如此重要。
其次,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中国来看,“可持续”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要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显示,中国将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部分城市也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如“上海手册”、“福州倡议”、“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等。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第11条是专门针对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发展的目标
再次,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的建设,必须关注利益相关方。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形成城市与社区层面的利益相关方经济,形成共建、共享,将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第四,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城市在社会治理与社区自治层面进行了探索,这是一个重要的行动入口,也是解决难题的突破口。但其中一个核心的关键在于,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形成目标共识之前,我们需要具有在共同认知下形成的可协同行动路径与指导,与能够形成启动力量的资源,而这一部分的资源往往是缺失的。
虽然共益城市和社区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正如贾蓉所说,实际上,在国内的很多城市都已经有创新的实践者在进行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打造的成都麓湖生态城,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入手,构建了一个能兼容人们工作、居住与理想生活需求的复合新城;通过自下而上的助推、赋能,成就社群会长们的兴趣、心愿、创意和爱心,以共建家园的方式,打造出人人参与构建的社区的中国样本之一。
▲罗立平
“我相信,共益不仅是简单的公共与公益的结合,而是基于城市发展的理想,不断连接人的力量,踏实而行的城市硕果。” 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总裁罗立平表示。
瑞安房地产建设的上海新天地社区是全球首个在城市社区级别上打造健康环境并获得 WELL健康社区认证的空间。项目融合商业、办公、餐饮、休闲及住宅等多种业态,从 WELL 健康社区标准所涵盖的空气、水、营养、光、运动、热舒适、声环境、材料、精神与社区十大概念着手,全方位部署健康策略与措施,打造了变得具有包容性、互通性、复原性的社区环境。
▲陈建邦
项目是如何做到上述这些的?据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发展和设计总监陈建邦介绍:“其一,在规划和运营工作中,从瑞安的九大规划发展原则出发,构建社区文化;其二,除了社区本身获得成功,也需要带动项目所在街区的发展,提升包括黄浦区在内的城市价值;其三,在经济价值以外,更注重环境、社会以及文化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11月16日,北京双井可持续发展试点项目得到了联合国人居署和国家发改城市中心的双重认证,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拿到“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证书的项目。
▲茅明睿
如何去创造一个人人共享的包容性社区?项目的推动者,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北京社区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表示:“首先需要有人本和包容的价值观;第二,在社区营造过程中,需要用科学的手段搜集证据,诊断社区问题,模拟、优化解决方案以及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以支持此后的持续更新和迭代;第三需要有民主的精神,让社区治理和更新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社会参与”。
▲图源于城市象限
除了国内的案例,分论坛还邀请Ciudades+B / Cities CAN B 联合创始人与领导者 Tomás de Lara分享了如何在更高层面的跨区域合作中,建立更为横向扩展的跨利益相关方联盟,同时在新的方法论、与新技术工具赋能下,产生新的连接,再创造新的行动。
当然,因为国情的不同,不同国家的路径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的背景下,可持续城市与共益社区的路径是什么样的?围绕这一问题,在贾蓉的主持下,重庆图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迓昕,资深可持续城市规划师、丹麦诺蒂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晶晶,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主任何嘉,Sencity Corporation创意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白林松进行了深入探讨。
▲周迓昕
谈及自己的经验,周迓昕表示:“这里面由于涉及到的面比较多,资产关系比较复杂,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也不太一样。核心是自下而上的工作,把企业和居民、商业能够做的事情,做得比较扎实,然后把这些成绩、经验、方法论形成总结,送给政府”。
▲何嘉
“不管是什么样的社区,可能都需要先确定街区发展的主题性。” 何嘉表示,“我们的想法是通过改造来凝聚在地社群,一方面继续做改造,另一方面持续地去帮助在地社群成长”。
▲马晶晶
马晶晶分享了北京市东城区青龙街区的改造经验。据悉,青龙胡同北面是歌华大厦、雍和大厦等大型写字楼,西侧有雍和宫,南面是留存古都风貌,但居住水平较差的胡同人家,一街之隔,却是不同的世界。
该项目实施了针灸式的策略,通过整体设计实现规模化更新。理念上则是“灰绿蓝”交织——首先是灰,指的是交通道路,要实现“无车化”。据马晶晶介绍,现场调研和大数据显示,青龙胡同两侧道路90%的空间都被车辆占据,于是主管部门与附近两栋大厦协商,通过错时停车引导车辆移入地下停车场和街区停车楼;其次是“蓝”,也就是水,为此,项目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花园,希望营造出水面,让街区灵动起来;还有是“绿”,即绿化,通过增添绿化、座椅等,打造居民休闲和街区公共活动场所,“让上班人士可以到胡同里休息、吃饭,也让胡同的居民有休憩空间”,马晶晶说。
▲白林松
“我也觉得最终城市是服务于人的,无论在城市里面做什么,都希望这个城市变得更有人情味。所以,它是一个跨界的事情。” 白林松表示,“我们如果把城市想象成一个操作系统,有人在做里面所需要的硬件,有人在做软件,用户体验里面的娱乐。运用科技工具把城市塑造得像一个都市游乐场、都市迪士尼,这是非常让人期待的,也是需要跨界力量”。
贾蓉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这些创新实践者在建设共益城市和社区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其一,均建立了跨部门的新连接;其二,均主动与利益相关方链接,并在相对的共识下作出行动;其三,在每一次行动中,均以小微迭代创新实践的方式,助力“最优解”诞生;其四,都拥有自己的方法与路径的实践者, 且都拥有或可连接解决方案能力的建设者;其五,每次一行动均对更多利益相关方产生影响,同时迭代、升级,不断扩散影响力,持续集结了更多利益相关方。
贾蓉期待,各方能用社会创新的行动探索和创建一种机制,引导共识,助推环境,进而激发公共精神,影响每一个个体,最终实现人人参与,共创共建。
斯坦福慈善与社会创新中心(The Stanford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nd Civil Society,简称PACS)利用整个大学的多元化,以及世界一流教师的知识资产,研发并分享有助于优化慈善策略、推动社会朝着更好方向前进的知识。斯坦福慈善与社会创新中心通过出版《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研讨会等方式提供了一个共享社会创新思想、实践经验的知识空间。
2、关于乐平基金会
2010年,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由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学者和商界人士共同发起。理事包括:艾路明、关凯、梁在中、林荣强、汤敏、沈东曙、茅于轼、吴敬琏、徐冰、周庆治、张维迎、资中筠等。
乐平基金会致力于共建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与真切关心社会发展的人,共同创建解决社会问题的生态环境。
作为社会创新的先行探索者,2002-2013年,乐平先后孵化培育了五家社会企业,涉及贫困女性就业、农村小额贷款、学前教育、生态农业等。作为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者,2014年,SVP中国项目落地,探索引入跨界力量参与社会创新过程的方式;2017年,乐平成为《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SSIR)唯一的中文出版方;同年,启动“共益企业”项目,倡导“利益相关者经济”;2019年建立“先行实验室”(Believe to See Lab),用理念、知识和制度赋能企业,将商业价值和科技创新与社会价值相融合。
3、关于《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简称SSIR),创刊于2003年,是全球社会创新领域最权威的读物之一,指导和激励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数百万社会变革领袖。
通过与斯坦福慈善与社会创新中心的合作,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于2017年引进《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是其唯一授权的中文出版方。
通过《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版,乐平希望把全球社会创新领域的新进展介绍到中国,协助构建中国社会创新的知识体系和跨界创新社区。同时,乐平也关注本土社会创新案例,希望汇聚中国本土知识,让中国本土知识和全球知识能够合在一起,介绍亚洲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发生的一切社会创新。
推荐阅读
2. 新连接创造新动能,2020年斯坦福中国社会创新峰会云端举行
7. 王戈:为人的幸福感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