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遭遇职场“潜规则”,青年律师有多少选择空间?

真不骗你 新则 2022-12-10


最近,“劝酒文化”“加班文化”“破冰文化”这些“职场雷区”频频暴露在公众视野当中。



对于初入法律行业的律师来说,该如何识别和应对不良“潜规则”?对于管理者而言,当“劝酒文化”上升成为团队价值观时,又意味着哪些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该“过时”了?

 

本期「真不骗你」直播中,大鱼、江左和七爷就这些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01

如何看待“劝酒文化”等职场潜规则?

 

七爷:律所有“劝酒文化”吗?我的答案是:看师父。

 

新手律师进入律所,可能会遇到完全不同类型的师父,有些是从公检法司这些机关或大型国企中走出来的;有些是“科班出身”,纯粹以业务能力为依托。因此,不同的师父,其案源渠道、社会圈层、做业务的方式可能有着天壤之别。

 

对有些团队而言,喝酒这件事是做业务的必备属性之一,有些团队则可能是滴酒不沾。

 

江左:我印象里“做律师需要应酬,应酬约等于喝酒”,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个心照不宣的共识。年轻人到律所面试时,面试官通常也会问:“会喝酒吗?会开车吗?”

 

随着一些案例的曝光,“潜规则”名义背后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一个是大家未必都不能喝酒,但即使很多人私人时间也会去泡泡酒吧、喝点小酒,也未必愿意把喝酒这项“技能”放在工作上。另一种则是“能喝酒”的标准不明确。面对面试官类似问题,是回答“我完全滴酒不沾”,还是“主任,需要的时候我能帮你挡两杯,但是酒量不行”,还是“主任您放心,我一定给你喝到底”?

 

七爷:所以问题来了,带你去酒桌的师父和不带你去酒桌的师父,到底哪个是好师父?

 

可能有的律师一辈子只想“搬砖”,不参加任何应酬,甚至团建也不想去,就专注于把法律功底练好,把文件写好,不想获客的事情。但有的律师却想了解整个案件的全流程,想学习如何获客。

 

这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完全取决于自己怎么想。站在师父的角度上,也许会考虑到大量的律师还是向着全面发展去努力的。那么除了学习交付法律文书,私底下如何跟客户相处,甚至如何与客户成为朋友,也是一项重要能力。

 

如果不会喝酒,是不是可以喝茶?再或者能不能懂点菜品?至少要有一个除了工作之外的标签,否则律师就成为一个行走的法律文书输出机器了。

 


江左:所谓的“潜规则”背后,双方都面临着困境。

 

作为律所主任,邀请年轻律师参加酒局也许是出于好意,比如希望他更全面地了解案件的头尾。但困境在于,被邀请的一方可能会想:我能拒绝吗?我拒绝了会不会被“穿小鞋”?领导会不会认为我对工作不上心?提出邀请的一方也会想:我能带他去吗?我带他去万一出事了我该怎么办?

 

七爷:能这样想的领导或师父已经非常好、非常少见了。因为很多长辈在发出邀请的时候,可能就是出于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而没有看到如今的90后乃至00后这代人,在个人意识觉醒或者考虑的问题上,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鱼:那回到问题本身,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律师,一方面师父希望我了解更全面的法律服务状态,一方面内心又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产生了一些冲突或者变化时,他该怎么样处理和应对?

 

江左:首先,能不能考虑到对方的立场可能与自己不同。如七爷所说,能考虑到对方可能很为难,做到换位思考,已经迈出了破除“潜规则”的第一步。

 

其次,还有技巧性的问题。作为初入职场的律师,有没有哪些方法既不伤面子,又能非常明确地表态说:其实我不想去。

 

七爷: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上来看,核心问题其实是年轻人对自己不够了解。你抗拒酒桌和应酬,究竟是因为你不能喝酒、你害怕那个场合、你害怕说错话,还是因为什么原因?

 

比如“喝酒”,是小酌还是喝大酒?上酒桌的话,是不是默认还要喝白酒?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个未知数了。


02

当“劝酒文化”上升为公司的价值观

 

江左:之前在日本旅游的时候,有个现象让我印象深刻。每天晚上大约八九点,在东京银座这样比较热闹的地段,身着正装的五六人小团体聚会非常多,常常是简单点一些烧烤同时也会喝一些酒,看起来像是既热闹又非常有秩序的团建活动。

 


日本朋友告诉我:东京上班族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下班后团队要一起出去喝一杯再回家。我当时觉得,可能日本的职场文化认为下班后团队聚会是一个“义务”。

 

我们除了跟客户喝酒的场景外,另一个常见的喝酒场景也是“团建”,“下班后的小酒桌”会不会也是一种隐性的“八小时以外的义务”?

 

七爷:公共环境与私人领域之间一直在争夺你下班后到临睡前的时间段。在国内,有团建、有应酬、有加班、有商务活动等各种方式,无形中占用了你想和家人朋友聚聚会,或者单纯自己静下心读读书的时间。

 

江左:在目前国内公共语境下,站在“被迫害者”立场,不断地挤占私人时间、不断地参加酒局聚会、企业以及领导违抗个人意愿等等行为肯定是不对的。

 

然而,就像是日本职场,当所谓的“破冰文化”“上下级文化”变成一种隐性要求的时候,求职者能够做的选择可能只有“我要不要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工作”或者“我要不要进这种大社团工作”。

 

七爷:其实对年轻人来说,真正能够选择的空间是很有限的。

 

举个例子,团队连续两周加班,终于放了一个周末,怎么过这个周末,现在有两个选项:A选项是组织一场团建,在风景优美的温泉酒店泡泡温泉、打打牌,放松一下;B选项是给每个人多放一天假。你觉得员工会选择哪个?

 

在职场中,大家各自角色不同,选择也就不同。有的人是团队负责人,有的人是团队成员,有的人是被负责人要求组织团建的那个人,每个人肯定都有不同的选项。

 

大鱼:那么,作为管理者或者团队的负责人,当你想把组织文化建立起来的时候,“团建”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一个必要的方式?

 

江左:我自己在做管理时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比如一个很小的细节:逢年过节,到底是给员工发实物,发礼品卡,还是发现金?

 

现金会否增加公司负担,税负问题如何解决,而且员工也不容易感受到温暖,感受不到公司的心意;如果发实物或者礼品卡,员工会不会其实并不需要,或者觉得这个卡能买的东西太有限。

 

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关于“中国员工吸引和保留调研”结果


作为管理者,一方面管理手段有限,也确实可能存在缺乏想象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众口难调也是现实情况,每个团队都有不满意管理现状的人,该如何对待他们的观点,是对管理者的一种考验。

 

七爷:很多人认为我在企业里,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但其实现代化的企业离不开团队协作,即便是律师这样“侠客型”的职业,仍然需要与团队成员,包括行政、财务等协同工作。

 

对团队来说,如果长期缺乏交流与合作是无法建立信任的。看邮件和对接公文不能建立信任,远程工作也不能建立信任。就算和客户之间远程交换了许多文件,开了许多线上会议,但真正签约的时候大概率还是需要见面的,这就是一个最基础的信任问题。

 

所以我特别认同江左的观点:一个企业的性格和基因,未必是“写”出来的,而是由创始人和最老的一批员工共同塑造出来的,后加入的员工大概率只能选择去融入。

 

江左:在律师团队里,是要求成员尽可能适配负责人工作习惯的团队多,还是相互协同、相互磨合的团队多?

 

七爷:我觉得要分阶段看,一二年级的律师正处在“树规矩”的阶段,必须按照相对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保证律师的基本素养。但升到五六年级后,律师的个性更多地体现出来,管理的方式也应当有所变化。

 

但目前在律师行业中,可能很少有管理者能够意识到这件事,这也是律师行业之所以需要管理者的原因。

 

大鱼:我觉得首先60后或者70后的管理者,可能会更习惯把团队成员看成一个“大家庭”,把组织意志、团队意志和个人意志比较严密地结合在一起。而80后、90后的管理者,边界上会规定得清楚一点,但交叉的部分其实也很多。

 

另外就是,在东部沿海、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中,比较具备现代的管理意识,而在西部一些环境相对滞后、市场条件没那么好的地方,管理方式会更传统一些。

 

江左:我觉得跟业务类型也有关系。公安系统的师徒文化相对来说是最鼎盛的,案件侦办确实需要高度信任、性命相托。

 

但现代公司里比如法务工作等,“破冰文化”“家族文化”可能并不值得提倡。这中间免不了“夹带私货”,如果把一些习惯不加甄别、不加改造地上升到文化层面,变成“谁位置高谁有理”,新入职的员工其实很难有发声机会。

 

七爷:落到律师团队中,我始终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家都是学法律的。对于管理这件事,一是意识不到位,二是缺乏能力和手段。

 

当团队组织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一定是产品优先,“工作即团建”。一旦团队规模变大,可能才会遇到管理上的种种问题和障碍,这时的问题就变成:管理成本呈指数级别上升,但管理者的能力只上升了一点点。

 



「真不骗你」是新则全新推出的谈话节目,由大鱼主持,星川律政Astrolegal创始人邹劭坤(江左)、北京象星律师事务所/星川律政Astrolegal创始人郑玮(七爷)为常驻嘉宾,分别站在行业观察者、职业经理人、专业律师的角度,针对热点事件、行业现象、职业发展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本文为真不骗你8月线上直播,如果你对这种内容形式有兴趣,或者对讨论话题有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点击标题,查看「真不骗你」往期内容: 

1. 关于成长,青年律师必须知道的10个残酷真相
2. 律师带团队,是否需要愿景使命价值观?
3. 律师行业N条鄙视链,你在链的哪一环?
4. 靠谱的律师合伙人,为什么这么难找?
5. 作为律师,你希望自己被「评价」吗?
6. 公司化/中台/法律人工智能...到底是真风口还是伪概念?
7. 为什么律师对“白嫖”如此介意?
8. 律师将来赚钱,是更难还是更容易?
9. 律所“黑白名单”:年轻律师的反选?
10. 律师到底需不需要被管理?
11. 2021年,律师行业还有哪些「赚钱」新机会?
12. 不是每一个“出圈”的法律人,都能拿到“令人心动的offer”
13. 揭秘 | 法律行业不为人知的真相
14. 大合规时代,法律服务或将迎来真正的产业升级

- END -







# 开言第六季 · 待时乘势 #

2021年9月25日,新则·开言第六季即将在深圳举办。这一次,我们以「待时乘势」为主题,探究影响法律行业未来的力量,欢迎扫码报名。
 ↓↓↓



# 大鱼聊天室 #

今晚9点,「大鱼聊天室」对谈北京象星律师事务所/星川律政Astrolegal创始人郑玮,一起聊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会对法律行业产生什么影响。欢迎扫码预约,直播不容错过。

↓↓↓




# 推荐阅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